Workflow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应对气候变化 青年在行动
中国青年报· 2025-07-06 19:00
气候与环境现状 - 2024年成为中国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份,乌鲁木齐天山河源1号冰川消融损失量、中国沿海海平面等监测指标均创新高 [1] - 2024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创下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023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 - 2024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2] - 青藏高原冻土退化趋势明显,2024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达到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1] 气候变化影响 - 超过一半的农村孩子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远多于城市年轻人 [2] - 南非东部的洪水导致100多人丧生,2015年-2016年南非曾遭受严重干旱 [2] - IPCC设置的15个气候临界点已突破了9个,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对全球生态系统、生计保障、公共健康和基础设施安全造成深远影响 [5] 青年行动与倡议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拿出250万美元资助全球100个项目,鼓励青年提出设想和解决方案 [2] -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推出首个针对青年气候领导力的培训项目,"Climate x"行动吸引了来自79个国家、500多所高校的2000余名学生青年参与培训 [3] - 贵州六盘水利用钢厂炼钢余热为城市集中供暖,成为南方地区供暖领域的破冰者 [4] - 贵州鸿巨热力构建燃气+可再生能源的智能耦合系统,2022年上线大数据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区域建筑能耗的远程监测、智能调控 [5] 技术与创新应用 - 年轻的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解决环境问题 [4] - 贵州鸿巨热力研发"钢厂余热回收技术",利用钢厂炼钢余热给城市供暖 [5]
变量下的工商业储能如何破局?
中国电力报· 2025-06-18 10:48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峰谷价差收窄、市场交易规则调整对传统商业模式形成挑战 [1] - 2024年全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达2.95吉瓦/7.02吉瓦时,行业企业数量超20万家,市场需求呈现爆发态势 [1] 技术竞争格局 - 远景科技集团通过"内循环+外循环"双圈模式,以软件能力实现需量优化与虚拟电厂交易策略制定 [2] - 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业务营收达572.9亿元,毛利率提升至26.84%,推出液冷储能系统将电芯衰减率降低30% [2] - 比亚迪刀片电池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达12000次,自产电芯优势形成从材料研发到系统集成的技术闭环 [2] - 远景电芯12000次循环寿命数据基于全球30吉瓦时交付量实证,实现温度场控制精度提升与宽温域运行能力 [3] - 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占公司营收5.14%,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优化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3] - 比亚迪工商业储能产品MC Cube具有智能运维、高适配性等特点,满足多场景应用 [3] 软件与生态构建 - 远景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连接全球3.24亿台智能设备和788吉瓦能源资产,发电功率预测与负荷预测技术获南网大赛双料冠军 [4] - 阳光电源智慧能源管理平台iSolarCloud系统通过云计算与边缘计算融合架构实现全场景能源终端统一管理 [4] - 海博思创虚拟电厂管理系统整合分布式储能资源提升用户收益确定性 [4] - 远景推出EGC微网协同控制器统一管理光伏、储能、充电站等设备 [7] - 华为与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光储充一体化"方案在多地工业园区落地 [7] - 亿纬锂能与地产企业合作将储能嵌入商业楼宇微电网 [7] 商业模式创新 - 远景"益企储"计划将融资利率从行业平均8%压降至4.5%,设计资产证券化退出通道 [6] - 宁德时代增资先阳新能源至持股比例99.5051%,疏通工商业光储项目开发模式 [6] - 林洋能源"能源托管"模式为用户提供全周期服务实现收益共享 [6] 全球化布局 - 远景在欧洲以软硬件一体化方案进入高端市场 [9] - 华为数字能源在欧洲推出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进入德国、英国市场 [10] - 宁德时代在北美布局集成基地,德国工厂产能提升并获得大众汽车集团双认证 [10] - 比亚迪储能产品出口至北美、欧洲、中东等地区 [10] 行业展望 - 工商业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2025年全国新增装机有望突破5吉瓦 [11]
2025 SNEC光伏展火爆如昨“心中的光与热从未熄灭”
证券时报· 2025-06-12 01:22
行业现状与展会概况 - 2025 SNEC光伏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被视为观察行业动向的重要窗口,尽管行业经历深度重构和史上最大规模亏损(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1] - 展会规模庞大:吸引全球近100个国家从业者、3600多家参展商,展位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国际展商占比30%,预计观众超50万人次[1] - 行业技术路线竞争激烈,厂商集中展示TOPCon、BC及钙钛矿等新技术产品[1][2][4] 技术路线竞争 TOPCon阵营 - 晶科能源展出TigerNeo3.0组件,功率达670W,转换效率24.8%,融合多项创新技术减少光学/电学损耗[2] - 正泰新能展示ASTRO N7组件(最高效率24.1%)和ASTRO N7 Pro组件(功率670W,效率24.8%),TOPCon 5.0电池效率较4.0提升0.4%-0.6%[2] - 正泰新能ASTRO N8 Pro功率突破800W,采用多分片设计和TOPCon 5.0电池技术,但量产节奏取决于市场需求[2] BC阵营 - 爱旭股份重点展示双面率80%±5%的BC组件,解决传统BC组件双面率低的痛点[3] - 隆基绿能推出Hi-MO 9组件,电池效率从26.6%提升至27%,组件功率660W→670W,转换效率24.3%→24.8%,双面率提升至75%-80%[3] 钙钛矿技术 - 天合光能计划建设钙钛矿中试生产线,效率较晶体硅组件提升4个百分点以上[4] - 协鑫集团展示钙钛矿叠层组件优势:理论效率较传统组件高50%,成本低20%,碳足迹降超50%,1GW组件全周期增收至少20亿元[4] - 协鑫科技展出2平方米单结组件(效率19.04%)和1.71平方米叠层组件(效率26.36%),成本仅为晶硅组件的50%,已启动GW级生产基地建设[4][5] - 晶科能源N型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22%,Voc超2.01V,可靠性测试中效率衰减<5%[5] 业务多元化转型 - 天合光能战略转型为"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领导者",推出覆盖分布式/集中式电站、绿色交通、零碳园区等场景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6] - 晶澳科技拓展晶澳智慧能源业务,提供光伏+、充电桩、零碳园区等工商业解决方案[6] - 隆基绿能推出Hi ROOF S光建产品,适配10余种屋面瓦型,推动光伏与建筑融合[7] - 协鑫科技拓展硅烷气业务(年产60万吨),外售部分国内市占率25%,应用领域延伸至半导体、硅碳负极等[7] AI与能源结合 - 为恒智能推出PANGU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支持十万级点位监控、150+设备协议,集成虚拟电厂等SaaS服务[8] - 天合光能GainCube盈立方AI方案通过智能调度提升光储收益5%-10%,首次亮相虚拟电厂解决方案[9] - 晶澳智慧能源与蚂蚁数科签约AI智能体合作,共同拓展虚拟电厂应用[9]
上海电气:科技执笔绿能作答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8:51
近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含"绿"量直增。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在这里举行。 零碳HUB、人造太阳、绿色甲醇、深海风电……作为参展商之一,上海电气720平方米的沉浸式展区, 汇聚了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的前沿科技,吸引众多展会观众驻足。 这并非单纯的技术陈列,而是上海电气以科技为笔、以绿色为墨,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挥毫写就的 产业创新宣言。 逐绿 "预计6月底7月初,我们会产出首桶绿色甲醇。"上海电气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建军介绍说。 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是国内首个规模化商业运行的绿色甲醇项目。项目 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均由上海电气自研自产,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生物 质田间收储,到绿色甲醇生产全流程,我们是国内首个取得完整ISCC EU(即'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 体系')认证的绿色甲醇供应商。"倪建军说。 绿色,是发展底色,也是国企责任。 近年来,上海电气以全面绿色低碳为主线,持续推进"风光储氢+高效煤电"的协同实践,探索清洁能源 发展的多重路径。 以氢能为例,上海电气已构建起覆盖"制-储-加-用"的全产业链。2024年,新一代碱性 ...
质变 · 因智变而生 | 为恒智能品牌焕新暨储能新品发布会圆满举行
鑫椤储能· 2025-06-11 10:02
品牌焕新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举办2025为恒智能品牌焕新暨储能新品发布会,主题为"质变・因智变而生",展示其在储能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战略布局 [2] - 全新品牌LOGO WHES设计理念包含地球责任、能源洞察、行业专家追求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10] - 公司从"双品牌运营"迈向"统一全球品牌、服务全球市场",以"全球领先的数字能源服务商"为愿景 [12]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2025年和"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能源发展关键期,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 [2] - 政策推动储能参与系统建设,储能商业化进程加快,行业竞争焦点转向长寿命电芯、智能EMS等技术 [8] - 储能正从"被动调节"向"主动支撑电网"转变,迈向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新阶段 [8] 全球市场与技术成果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项目规模达数百MWh,应用于工业制造、数据中心等多场景 [8] - 通过eCactus子品牌拓展户用储能市场,构建覆盖中小型企业至地面电站的全场景产品体系 [8][14] - 公司以技术研发为核心驱动力,持续降低储能全周期成本,推动储能升级为开放互联的"生态系统" [8] 新品发布与技术亮点 - TIANWU D系列:418kW/836kWh工业储能标杆,1.4m超薄机身,226kWh/m²高能量密度,55℃高温满功率运行 [16] - PowerCore系列:250kW/509kWh多场景方案,65dB低噪运行,10000次循环寿命,适配全球市场 [17] - PowerAce系列:1.5MW/3MWh大型场景方案,支持3.34MWh灵活减簇,交付周期缩短40% [18] 智能化平台升级 - PANGU 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首创动态跟踪需量功能,实现"零反送"并网,节省扩容成本 [21] - 六大AI引擎升级:预测误差降低30%,月度成本降低35%,年度收益提升60%,报价准确率88% [23] - 设备间通信延迟从数百毫秒压缩至<50毫秒,故障自愈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数秒至数分钟 [27] 技术性能对比 - 传统EMS故障诊断时间数分钟,AI系统级控制<10秒 [27] - 传统EMS非计划停机率3%,AI系统级控制<0.5% [27] - 多设备协同效率从85%提升至98% [27]
从“厂区禁区”到“开放景区”,南京做对了什么?
南京日报· 2025-05-28 07:39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5月29日,一场国家级环保盛会将在南京启幕——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 中心、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石 化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启动仪式将在金陵石化举行。 事实上,早在2018年,生态环境部便在南京举办了首次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现场观摩会。彼时,南 京环保设施开放做法已收获高度认可,并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从"老四类"到"新四类",从"厂区 禁区"到"开放景区",南京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何以如此吸睛?会前,记者进行了采访。 先行先试,为石化行业环保设施开放探路 踏入金陵石化厂区,占地1万平方米的大绿坡上草木葱郁,白鹭翩跹,远处炼塔与管线勾勒出工业美学 的天际线。谁能想到,这座如今备受公众喜爱的"石化版莫奈花园"曾是堆满建筑废料的荒山。现在,每 逢企业"公众开放日",这里都是热门打卡点。 "从荒山到绿地,'变废为宝'的实践既生动又直观。"金陵石化安全环保部副经理曾波介绍,除了大绿 坡,公众还能参观脱硫脱硝装置,看到经过环保处置的水蒸气;走进年原油加工量1000万吨的炼油四 部,了解石化企业 ...
坚持能源清洁化转型 构建近零碳物流园新标杆
新华日报· 2025-05-09 05:43
绿色能源建设 - 公司构建"绿色能源""智能管理""清洁运输""低碳基建"四大近零碳物流园体系,打造物流产业绿色升级典范[1] - 已建成1.6MW屋顶光伏电站,总装机达2.2MW,年均提供清洁电力290万千瓦时,满足30%用电需求[1] - 2025年预计碳减排总量1171.5吨,较2022年下降90%,光伏项目全面落地后总装机超10.5MW,年减碳量7800吨[1] 智能管理系统 - 公司构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能耗数据并动态优化能源分配,助力全年减排超380吨[2] - 建设东城都会光储充换一体化项目,集成光伏、储能、充电桩及换电站,年均节约标准煤500吨,减排超1200吨[2] - 形成"光—储—充—换"协同示范,全天候支持电动车辆绿色动力[2] 低碳运输方案 - 配套规划建设充电桩,优化新能源运输车短途配送路线,系统性解决物流行业高耗能问题[2] - 打造"零碳园区—绿色运输—智慧管理"生态链,推动物流产业链高效低碳发展[3] 综合减排成效 - 光伏项目带动园区入驻单位降低综合能耗30%以上[1] - 企业入驻意愿保持高位,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推动绿色能源与智慧物流深度融合,构建四阶段绿色物流生态闭环体系[3] - 加快形成"规划—建设—运营—推广"完整链条,助力行业迈向高效低碳新未来[3]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山东取得哪些新成果
大众日报· 2025-05-08 08:58
科技创新与矿产资源勘查 - 山东省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探获煤炭资源量24.84亿吨,相当于2024年全国原产煤总量的一半以上 [1] - 在德州、莱芜等地实施铁矿项目7项,助力齐河-禹城地区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资源基地 [1] - 莱芜铁矿普查项目钻获稳定富铁矿矿层,有望成为下一个战略找矿重点突破区,目前正在加快实施9个中央、省级地质勘查铁矿重点项目 [1] - 创新提出"煤铁共盆"成矿理论,首次在煤系地层内发现大规模厚层富铁矿,开辟了我国富铁矿找矿新方向 [1] - 首次将煤田地震探测技术运用于富铁矿深部找矿,破解了深部富铁矿体的定位探测难题 [1] 绿色勘查与能源开发 - 在全国推广绿色勘查技术,打造"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绿色勘查技术体系,获评全国绿色勘查示范项目2项 [2] - 在济宁等地开展260万平方米浅层地温能能效检测,利用浅层地热能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能效提高约22% [2] - 实施煤层气、页岩气等项目46项,年出气量超5000万立方米,有效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2] 盐穴储能与低碳发展 - 开展盐穴储能储气项目10余个,约占全国同类项目的1/3 [2] - 率先在全国构建起盐穴储能领域"地—井—腔"协同勘查技术体系,技术支撑全国规模最大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落户泰安 [2] - 地下废弃盐穴被改造为"储能聚宝盆",支撑电力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 [2]
解锁储能新品类!东方日升Risen Stack堆叠式储能一体机发布,打破场景边界
产品创新与定位 - 公司推出Risen Stack堆叠式储能一体机,采用全模块化&一体化设计,解决多场景下高兼容性难题,重新定义储能产品性能与工业设计理念 [1] - 产品单机容量可在48~120kWh间灵活选择,支持按需扩容与5分钟快速电站部署,适配大型商超至家庭用电场景 [2] - 全球首款可选空调风冷方案的模块化储能产品,提供自然风冷、强制风冷及魔方热管理系统三种冷却模式 [5] 技术性能突破 - 采用6重电池安全防护技术,包括PACK级主动安全、病态电芯监测预警及消防协同,能量块防护等级达IP65和C4 [5] - 全模块化设计实现30分钟快捷安装与单故障模块快速替换,降低停机经济损失 [5] - 专利风道设计结合电芯加热模块,保障低温环境下电池效率不降额,延长使用寿命 [5] 智能化与生态兼容 - 配备"时钟、绿电、AI、远动"四种智能运行策略,通过日升云平台实现多设备统一调度与远程状态监控 [2][6] - 开放生态接入多协议,兼容主流品牌发电/用能设备,自动匹配驱动 [6] 工业设计与场景适配 - 外观融合建筑美学与科技感,紧凑机身适配工商业及家庭环境,部署场景涵盖户外、地下室、天台等 [8] - 产品定位"小B大C"场景,未来将持续优化性能并拓展应用领域 [8] 市场动态与战略成果 - 公司光储充方案已获890MWh战略合作,并中标巴西1GWh储能订单 [9]
虚拟电厂爆发前夜!如何用“源网荷储智”打造绿电生态闭环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28 16:53
光伏行业新政策解读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交易,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并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3] - 新政意味着光伏将从非主力能源向主力能源方向发展,尽管火电尚未全面市场化,新能源电力已率先开启交易 [3] - 政策公布后行业需重新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光伏将发挥更大作用 [3] 光储融合发展趋势 - 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交易促使光储结合成为必然趋势,储能可解决光伏发电不稳定性问题,提高能源自给率并减少对大电网依赖 [5] - 新政下储能将作为"蓄水池工具"调节电价,提升光伏项目收益率,解决余电上网价格低时的错峰利用问题 [6] - 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为虚拟电厂技术与分布式结合带来新机遇,但面临负荷侧稳定性、能源聚合管理等挑战 [6] - 公司已凭借技术积累打造多个示范项目,持续强化AI算法,为虚拟电厂提供硬件支持和整体解决方案 [6]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政将促使行业压缩造价,电价收益下降趋势下需解决渠道环节过多、开发费用高等痛点问题 [10] - 市场化交易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优质企业将脱颖而出,缺乏竞争力企业可能退出户用市场 [10] - 逆变器效率提升空间有限,未来降本重点在储能领域,需保证设备长期可靠性以降低度电成本 [11] 未来能源发展方向 - 行业将向"源网荷储智"一体化方向发展,山东、河南等省已出台政策鼓励储能和源网荷协同发展 [12][13] - 公司分布式逆变器累计出货超100GW,储能产品线覆盖户用至大储,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已接入超3GW分布式能源 [13] - 行业需加强原创性技术创新,政策应在技术引导、并网手续等方面发力,鼓励企业掌握核心技术 [15] 行业展会信息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将于2025年4月在北京举行,展览面积超16万平米 [15] - 预计800+企业参展,500+新品发布,吸引专业观众超20万人次,同期举办40+主题论坛 [15] - 展会将聚焦储能特色市场、AI在储能电池应用、新型储能与电力市场等议题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