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思N系列GPU
搜索文档
寒武纪对手要IPO了
投资界· 2025-10-27 16:18
上市,分水岭。 投资人悬着的心落地了。 作者 I 刘博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投资界获悉,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沐曦")IPO申请成功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议,同时已提交注 册。 沐曦,创投圈并不陌生——身后掌舵者陈维良,曾在芯片巨头超威半导体任职十余年,在这里他结识了日后的两位创业伙伴,最终在 20 20年创立沐曦。成立至今,公司身后的投资方多达百余家,名单之长令人咋舌。 今年寒武纪股价飙升,市值最高破6000亿,VC/PE看在眼里不胜感慨。眼前GPU独角兽集体冲向IPO,其中摩尔线程不到90天率先过 会,也让沐曦一度紧张。投资人豪赌中国版英伟达的诞生,而上市,也许就是分水岭。 三位老同事 上海超级IPO来了 陈维良无疑是这支团队的灵魂人物。 出生于1976年,陈维良在19岁那年考入了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他又进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 位,后来开启自己的芯片生涯。招股书披露他重要的一段经历:2007年1月加入超威半导体上海公司,担任高级总监。 直到20 20年,陈维良内心中萌生创业的念头。当时在他看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还存在很多薄弱点,其中高性 ...
刚刚!沐曦股份,IPO过会
搜狐财经· 2025-10-24 18:46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又一GPU独角兽过会。 刚刚,上海GPU龙头企业沐曦股份通过上市委会议审议,距离科创板IPO又近一步。 今年上半年,沐曦股份营收达到9.15亿元,同比增长404.51%;净亏损为1.86亿元,同比减少63.74%。 收入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训推一体系列出货量大幅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沐曦股份在报告期内尚未盈利。招股书显示,沐曦股份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 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7.4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亏损 幅度逐年扩大。 对于报告期内持续亏损的原因,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包括国产GPU芯片研发成本较高、公司智 算推理GPU芯片曦思N100系列等产品的收入规模仍难以覆盖成本费用支出、以及因实施股权激励而确 认了较大金额的股份支付费用等。 在股权结构方面,沐曦股份创始人陈维良通过直接持股及控制上海骄迈、上海曦骥,合计控制公司 22.94%的股份表决权。混沌投资董事长、知名投资人葛卫东直接持股3.98%,混沌投资由葛卫东实际控 制并直接持有沐曦3.50%股权,二者合计持有沐曦7 ...
刚刚,沐曦过会
半导体芯闻· 2025-10-24 18:34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沐曦是一家专注于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研发、设计和销售的公司 [3] - 公司已成为国内少数几家系统掌握高性能GPU芯片及基础系统软件研发、设计和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 [5] - 沐曦是国内高性能GPU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推动我国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自主可控 [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产品全面覆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和图形渲染三大领域,包括曦思N系列、曦云C系列和正在研发的曦彩G系列 [6] - 产品基于自主研发的GPU IP与统一架构,在通用性、单卡性能、集群性能及稳定性等方面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 [6] - 沐曦打造了自主开放且高度兼容国际主流GPU生态(CUDA)的软件生态体系,软硬件深度协同确保性能高效释放 [6] - 公司深度积累了GPU IP、GPU SoC、高速互连、GPU软件等核心技术,成功突破高性能GPU技术瓶颈 [5] 业务进展与市场表现 - 截至报告期末,沐曦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000颗 [7] - 公司产品已应用部署于10余个智算集群,算力网络覆盖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 [7] - 业务区域横跨北京、上海、杭州、长沙、中国香港等地区,并逐渐向更多区域延伸 [7] 最新产品发布与行业影响 -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沐曦正式发布了基于国产供应链的旗舰GPU曦云C600 [7] - 曦云C600基于沐曦自主知识产权核心GPU IP架构,构建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流程国产供应链闭环 [8] - 该芯片集成大容量存储与多精度混合算力,支持MetaXLink超节点扩展技术,并内置ECC/RAS多重安全防护模块 [8] - 曦云C600为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提供高可靠算力基座,满足下一代生成式AI的训练和推理需求 [8] 生态合作与行业应用 - 沐曦与整机服务器、操作系统、运维管理平台、主流AI框架、主流大模型等上下游生态广泛适配 [7] - 通过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的深度协同优化,为头部大模型分布式推理提供千卡高性能国产算力 [7] - 公司产品已率先布局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大文娱等行业应用场景 [7]
国产GPU领军企业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过会
搜狐财经· 2025-10-24 17:21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郑维汉)10月24日,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领军企业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IPO申请成功通 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议。 公开信息显示,沐曦股份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持续为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商业化智算中心等提供基 础算力底座,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并重点布局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大文娱等行业应用场景。主要产品包括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 N系列GPU、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以及正在研发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 截至2025年3月31日,沐曦股份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000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 有分析人士表示,沐曦股份将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助力下进入更加高速的发展阶段,并加速促进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进程。 ...
国产GPU算力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8:44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收紧为国产GPU行业创造了窗口期,GPU创业热潮兴起[3] - 英伟达高端GPU在中国市场供应几乎“归零”,形成一个被动的市场真空地带,为国产GPU企业带来历史性机遇[1] - 中国AI智算GPU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42.86亿元迅速增至2024年的996.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2.5%,预计至2029年将提升至1.03万亿元规模[14] 主要公司IPO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于2024年9月26日成功通过上市委审议,从申请到过会仅用88天,若上市成功将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IPO[3] - 沐曦集成电路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10月24日进入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阶段[1][3] - 壁仞科技已于2025年8月17日递表港交所,其在香港上市前估值达到140亿元[6] - 燧原科技于2024年8月启动A股上市辅导,天数智芯近期也传出将赴港上市消息[7] 摩尔线程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兼CEO张建中曾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任职超过15年[3] - 自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推出四代芯片,2024年推出的第四代“平湖”主打支持FP8精度,可满足前沿大模型训练需求[4] - 2023年12月推出支持千卡单集群部署的产品KUAE1,并在2024年底升级为支持万卡的KUAE2[4] - 2024年AI集群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42.42%,为1.84亿元[4] 沐曦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营业务为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5] - 近三年先后推出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和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1][5] - C500立项即对标英伟达A100,部分测试反馈显示在若干场景下已能达到或优于A100表现[5] - 截至2025年9月5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14.30亿元,以曦云C500系列板卡为主[5] 壁仞科技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张文拥有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商汤科技总裁[6] - 从2019年9月成立到2021年3月完成B轮融资,约18个月里融资额超过47亿元,创下国内芯片创业公司融资纪录[6] - 2022年8月发布的BR100芯片创出全球算力纪录,峰值算力达到当时国际领先厂商在售旗舰产品的3倍以上[7] - 2023年10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无法再委托台积电等先进代工厂生产芯片,对其运营造成重大冲击[7] 技术发展与产品进展 - 国产GPU企业针对云端AI训练和推理场景深度优化,旨在解决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瓶颈[1] - 沐曦最新发布的C600进一步对齐主流架构,配备大容量显存,支持含FP8在内的多精度混合计算,并打通国产化供应链闭环[5] - 正在研发的下一代旗舰C700将在算力、存储、互联与能效等维度显著升级,目标逼近英伟达H100的水平[5] - 推理市场被认为更现实,未来五年国内推理算力年复合增速将达190%,而训练算力为50%[9]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国产GPU在软件生态方面与英伟达差距显著,CUDA平台已形成完整开发者生态,而国产GPU的软件栈还在起步阶段,“迁移成本”是最大障碍[8] - 工艺制程是另一瓶颈,国产GPU主流采用7nm或14nm制程,而英伟达已进入4nm时代,且美国对华晶圆代工限制新规卡住了先进制程芯片制造[9] - 英伟达产品迭代速度惊人,每18至24个月推出新一代产品,性能提升30%至50%,国产GPU企业需在追赶的同时应对对手的持续创新[9] - 2024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中,英伟达份额约66%、华为昇腾约23%、AMD约5%,其余厂商(含摩尔线程、沐曦等)合计约1%[11] 市场环境与积极信号 - 基于政策风险和市场需求,中国算力中心和云厂商开始更坚定地转向国产AI芯片,为国产GPU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14] - DeepSeek的走红被视为国产AI算力的练兵场,多家国产芯片公司积极适配,随着应用环节铺开,国产算力得到进一步认可[14] - 甘肃庆阳国产万卡推理集群已由燧原科技等合作方点亮并对外服务,LightSphere X光互连GPU超节点发布,打通面向跨机柜超大规模训练的互联瓶颈[13]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由于美国出口管制,英伟达近乎100%退出了中国市场,市场份额从95%降至0%[14]
沐曦股份IPO今日上会审议 GPU算力竞速:国产芯片的历史性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8:16
中国GPU初创公司IPO进程加速 - 沐曦股份IPO申请将于10月24日进入上市委审议阶段[1]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已于9月26日成功过会,从申请到过会仅用88天,有望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IPO[3][4] - 壁仞科技已向港交所递表,上市前估值达140亿元[6] - 燧原科技于2024年8月启动A股上市辅导,天数智芯也传出将赴港上市[7] 主要GPU公司产品与技术进展 - 沐曦股份推出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和用于训推一体的“曦云C”系列GPU,C500芯片在部分场景测试中达到或优于英伟达A100表现,最新C600支持FP8精度,下一代C700目标逼近英伟达H100水平[1][5] - 沐曦股份截至2025年9月5日在手订单金额为14.30亿元,以曦云C500系列板卡为主[5] - 摩尔线程自2021至2024年连续推出四代芯片,2024年推出的第四代“平湖”支持FP8精度,其AI集群产品KUAE2支持万卡部署,2024年AI集群产品收入占总营收42.42%,达1.84亿元[4] - 壁仞科技2022年发布的BR100芯片峰值算力达当时国际领先厂商旗舰产品3倍以上,创下全球通用GPU算力纪录[6] 市场机遇与竞争格局 - 英伟达高端GPU在中国市场供应几乎“归零”,黄仁勋称英伟达近乎100%退出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至0%,为国产GPU企业创造历史性机遇[1][11] - 2024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中,英伟达占66%,华为昇腾占23%,AMD占5%,其余厂商(含摩尔线程、沐曦等)合计仅占1%[10] - 中国AI智算GPU市场规模从2020年142.86亿元增至2024年996.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2.5%,预计2029年将达1.03万亿元[12] - 未来五年国内训练算力年复合增速为50%,推理算力年复合增速达190%,推理市场被视为更现实的选择[9] 国产GPU面临的挑战与差距 - 国产GPU在硬件上可能落后英伟达1-2代,但软件生态差距可能达5至10年,英伟达CUDA拥有全球数百万开发者形成的庞大生态[8][9] - “迁移成本”是国产GPU面临的最大障碍,国产软件栈(如摩尔线程MUSA、沐曦MXMACA)兼容性仍是问题[8] - 工艺制程是另一瓶颈,国产GPU主流采用7nm或14nm制程,而英伟达已进入4nm时代,且美国晶圆代工限制新规卡住了先进制程芯片制造[9] - 英伟达产品迭代速度惊人,每18至24个月推出新一代产品,性能提升30%至50%,国产企业需在追赶同时应对对手持续创新[9] 行业支持与积极信号 - 自今年二季度开始,A股市场IPO受理节奏明显加快,科创成长层细则出台确认了对优质科技企业的支持态度[5] - DeepSeek的走红被视为国产AI算力练兵场,多家国产芯片公司积极适配,进一步推动国产算力认可度[12] - 甘肃庆阳国产万卡推理集群已点亮并对外服务,LightSphere X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发布,打通跨机柜超大规模训练互联瓶颈[10] - 基于政策风险和市场需求,中国算力中心和云厂商开始更坚定地转向国产AI芯片[11]
GPU算力竞速:国产芯片的历史性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2:05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收紧导致英伟达高端GPU在中国市场供应几乎“归零”,为国产GPU企业创造了历史性机遇[1][13] - 中国AI智算GPU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4286亿元迅速增至2024年的996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25%,预计至2029年将提升至103万亿元规模[14]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由于美国出口管制,英伟达近乎100%退出了中国市场,市场份额从95%降至0%[13] 主要公司IPO进展 - 沐曦集成电路的科创板IPO申请于10月24日进入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阶段[1][4]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于9月26日成功通过上交所上市委审议,从6月30日申请到过会仅用88天,若上市将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IPO[4] - 壁仞科技已于8月17日递表港交所,其在香港上市前估值达到140亿元[7] - 燧原科技于2024年8月启动A股上市辅导,天数智芯也传出将赴港上市消息[8] 公司产品与技术路线 - 沐曦先后推出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和用于训推一体的“曦云C”系列GPU,其C500芯片在部分场景测试中已达到或优于英伟达A100表现,下一代C700目标逼近英伟达H100水平[1][6] - 沐曦截至2025年9月5日在手订单金额为1430亿元,以曦云C500系列板卡为主[6] - 摩尔线程自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推出四代芯片,2024年推出的第四代“平湖”支持FP8精度,2023年推出支持千卡集群的KUAE1,2024年底升级为支持万卡的KUAE2[5] - 2024年摩尔线程AI集群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4242%,为184亿元[5] - 壁仞科技2022年8月发布的BR100芯片创出全球算力纪录,峰值算力达到当时国际领先厂商在售旗舰产品的3倍以上[8] 融资与估值情况 - 壁仞科技从2019年9月成立到2021年3月完成B轮融资,约18个月里融资额超过47亿元,创下国内芯片创业公司融资纪录[7] - 2024年6月,壁仞科技完成新一轮总金额达15亿元融资,由广东和上海国资背景机构领投[7] 面临的挑战与差距 - 国产GPU在硬件上可能落后英伟达1-2代,但软件生态的差距可能是5至10年,英伟达CUDA平台已形成完整开发者生态,国产GPU软件栈尚在起步阶段[10] - 国产GPU主流采用7nm或14nm制程,而英伟达已经进入4nm时代,且美国对华晶圆代工限制新规卡住了先进制程芯片制造[11] - 英伟达每18至24个月就会推出新一代产品,性能提升30%至50%,国产GPU企业必须在追赶的同时应对对手的持续创新[11] - 按销售金额计,2024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中,英伟达约占66%、华为昇腾约占23%、AMD约占5%,其余厂商(含摩尔线程、沐曦等)合计约占1%[12] 市场趋势与积极信号 - 推理市场被认为更现实的市场选择,未来五年国内训练和推理算力年复合增速将分别为50%和190%[11] - 中国算力中心和云厂商开始更坚定地转向国产AI芯片,给国产GPU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13] - 甘肃庆阳国产万卡推理集群已由燧原科技等合作方点亮并对外服务,LightSphere X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发布,打通跨机柜超大规模训练的互联瓶颈[12] - DeepSeek的走红被视为国产AI算力的练兵场,多家国产芯片公司积极适配DeepSeek,国产算力得到进一步认可[14]
三年亏损30亿元,上半年研发人员减少,上市能否救沐曦股份?
搜狐财经· 2025-10-23 15:27
公司上市进程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于2025年10月24日审议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 [1] - 公司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6月30日获受理,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已完成上交所第二轮问询回复并提交招股书(上会稿) [3] - 同行业公司摩尔线程创下从受理到过会用时88天的记录,目前已处于提交注册阶段 [3]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GPU是现代计算系统中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在图形处理与并行计算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5] - 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云游戏等领域的大模型需求引燃GPU市场,智算中心资本投入增长,GPU在计算领域的应用快速超越图形渲染 [5] - 2024年全球GPU市场规模为773.9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4724.5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19% [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 [7] - 公司是国内少数系统掌握高性能GPU芯片及系统软件研发、设计和量产技术的企业,覆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和图形渲染三大领域 [7] - 主要产品包括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以及正在研发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 [7] - 2023年推出的曦云C系列训推一体GPU产品收入从2023年的1546.81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5.1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达3.1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97.55% [7]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收入呈显著上升态势:2022年42.64万元、2023年5302.12万元、2024年7.4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3.20亿元 [9] - 报告期内持续亏损:2022年净亏损7.77亿元、2023年8.71亿元、2024年14.0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2.33亿元 [10]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04.51%至9.15亿元,归母净亏损同比减亏63.74%至1.86亿元 [13][14] - 公司预计最早于2026年达到盈亏平衡点 [14] 客户与销售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2022年100%、2023年91.58%、2024年71.09%、2025年第一季度88.35%,各期前五大客户均不相同 [9] - 对单一产品存在依赖,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收入占比在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达到30.09%、97.28%和97.87% [8] 研发投入与技术 - 研发投入持续高位:2022年6.48亿元、2023年6.99亿元、2024年9.01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2.18亿元,三年半累计超24亿元 [15] - 研发费用率在2022年至2024年远高于100%,2025年第一季度降至68.01% [15]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拥有境内授权专利255项,其中发明专利245项,掌握8项硬件设计核心技术和6项软件开发核心技术 [16] 募资用途 - 计划募集资金39.04亿元,全部投向三个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4.59亿元)、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4.53亿元)、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9.91亿元) [16][17] 研发团队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652名,较2024年末的706名减少54人,研发人员占比为74.94% [17][18] - 公司解释人员减少原因为年度业务规划调整、绩效考核优化及正常人员流动,并称截至2025年8月末研发人员数量已回升至670名 [19][20]
沐曦股份IPO:国产GPU破局者以全栈创新重构AI算力版图
搜狐财经· 2025-10-23 09:44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公司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 为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商业化智算中心等提供基础算力底座 [2] - 公司即将于10月24日迎来IPO上会 [2]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 以及正在研发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 [2] 核心技术团队与产品矩阵 - 公司由前AMD技术大拿陈维良创立 联合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拥有近20年国际GPU大厂经验 平均深耕GPU领域超15年 [3] - 截至2025年8月 研发人员达670人 占比超90% 累计授权专利255项 其中发明专利245项 [3] - 主力产品曦云C500系列2023-2025年一季度收入占比从30.09%跃升至97.87% 部分客户反馈其性能超越英伟达A100 [3] - 新一代曦云C600于2025年WAIC发布 预计年底风险量产 在研旗舰C700对标英伟达H100 计划2027年量产 [3]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2.64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7.43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4074.52% [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15亿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营收 [4] - 截至2025年9月5日 公司在手订单达14.3亿元 覆盖存量客户复购及新客大订单 [4] - 截至2025年3月 GPU累计销量超2.5万颗 商业化应用落地10余个智算集群 [4] - 2024年公司在国内AI芯片市场份额约1% [4] 行业前景与生态建设 - IDC预计2029年国内GPU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超千亿美元 [4][6] - 2024年国内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约221亿美元 其中GPU服务器占比69% [6] - 公司构建MXMACA软件栈 实现与CUDA生态API层面高度兼容 支持现有应用快速迁移 [6] - 公司产品已为头部大模型分布式推理提供千卡级国产算力 并应用于国家及地方智算平台 [6] 融资历史与募资用途 - 公司累计完成多轮融资 总额超数十亿元 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经纬中国、国调基金等知名机构 [7] - 本次IPO拟募资39.04亿元 其中24.59亿元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6.2亿元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项目 8.25亿元用于前沿领域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 [8]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同比收窄63.74% 前瞻测算显示最早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8]
一年亏损14亿元,科创板IPO将上会!
搜狐财经· 2025-10-22 15:00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发布审议会议公告,将于10月24日审议科创板IPO企业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的发行上市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22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总结证监会近五年工作时指出,融资端改革持续深化,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 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举措,目前已有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 这一系列制度优化,实质上提升了国内资本市场对硬科技"高研发、长周期"的包容度与资源配置效率。监管层对处于发展初期、虽未盈利但具备技术实力 和市场前景的科创企业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 沐曦股份本次IPO采用的是科创板第四套标准。公司目前尚未盈利,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 母净利润为-2.33亿 元。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于2025年6月30日获得受理,2025年7月19日,公司收到首轮问询函,受理不到120天,沐曦股份将于2025年10月24日上会。 | 产品类型 | | 2025 年 1-3 月 | | 2024 年度 | | 2023 年度 |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