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icon
搜索文档
充分释放宏观政策综合效应 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经济日报· 2025-09-21 10:5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 加强对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领域的投入 [1]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消费刺激政策与成效 - 国家财政投入约4200亿元 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2]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份下达 全年计划下达3000亿元 [2] - 六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鼓励金融机构多渠道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2] - 以旧换新政策取得较好成效 近期推出育儿补贴、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新举措 [3] 政府债券发行与使用 - 上半年发行国债7.88万亿元 同比增加20547亿元 增长35.28% [4] - 上半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 较上年同期进度加快18个百分点 [4] - 前8个月超长期特别国债累计发行9960亿元 发行进度近八成 [5]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2] 货币供应与信贷支持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比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 [5] - 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6.56万亿元 同比多增4.66万亿元 [5] - 8月份贷款增速约7.8% 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较为有力 [5]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 - 截至8月末发行1.9万亿元特殊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5] - 发行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虽短期下拉信贷增长 但长期有利于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5] 政策方向与结构性工具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全覆盖 [7] - 未来政策将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重点方向 [6]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 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能力和意愿 [7]
优化供给结构提升资金效能
搜狐财经· 2025-09-01 06:49
贷款期限结构变化 - 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由56%上升至67% 近10年上升11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1] - 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期限结构 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 中长期贷款更多用于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1] 信贷投向结构演变 - 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超60% 转变为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70% [1] - 科技贷款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绿色贷款余额由2019年末9.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36.6万亿元 [1] - 普惠金融量增面扩 养老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连年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 金融总量与政策导向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430万亿元 广义货币M2余额突破330万亿元 [2] - 金融资源更多用于促进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 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 [2] - 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渠道和机制 [2]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 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 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和信息共享作用 [3] - 细化实施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运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融资效率 [3] - 通过推送名单和共享信息方式帮助经营主体融资和金融机构获客 [3] 消费金融支持政策 - 人民银行推出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国家首次大范围发放育儿补贴 [4] - 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政策关注惠民生和促消费 [4] -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 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4]
央行释放重要信息:宏观调控思路加快转变
凤凰网· 2025-08-15 22:21
货币政策执行与展望 - 央行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把握好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保持连续性并增强灵活性 [1] -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累计降准12次 下调政策利率9次 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2] - 货币政策组合拳与其他宏观政策相互配合 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环境 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2] 信贷结构优化与金融支持 - 新增贷款结构显著变化 从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六七成转变为当前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占比六七成 [4] - 近十年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4] - 企业贷款需求稳步增加 企(事)业单位贷款占比持续上升 反映经济增长动能和模式转换 [4]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 [3] - 大量信贷资源投向科技领域 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 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5] - 金融部门需支持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6] 宏观调控思路转变 - 5月推出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发放育儿补贴 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7] - 宏观政策思路加快转变 更加关注惠民生和促消费 服务消费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7] - 服务业估值有进一步完善空间 如自有住房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 [7]
经济日报金观平:下大力气激发消费融资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7-28 05:56
货币供应与经济活动 - 6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达113.95万亿元 同比增长4.6% 增速较5月提升2.3个百分点 [1] - M1与M2增速"剪刀差"收窄至3.7个百分点 创统计口径调整以来新低 [1] - M1增速提升反映支付交易便利的"活钱"增加 显示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活力增强 [1] - 5月金融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 带动经营主体主动作为 社会有效需求恢复 [1] - 工业生产设备更新回暖 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 改善企业居民预期 [1] 消费金融体系发展 - 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完善 [2] - 信贷支持发挥主渠道作用 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多元化渠道同步发力 [2] - 文体旅游养老托育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领域仍存在供给缺口 [2] - 需优化消费信贷产品 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等领域融资支持 [2] - 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金融支持渠道 加强金融创新 [2] 居民消费潜力激发 - 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可带来2500亿元消费增量 [3] - 需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水平 [3] - 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提高消费供应效率 优化消费环境 [3] 政策支持方向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提升服务消费供给水平 [2] - 宏观政策将更加关注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 [1] - 存量增量政策协同效应增强 推动有效融资需求逐步释放 [1]
供需两端发力 多地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证券日报· 2025-07-14 00:17
政策动向 - 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围绕六个方面提出24项任务,重点包括优化服务消费体验,涵盖文娱、旅游、体育、教育培训、美丽健康、家政服务等领域[1] - 多地密集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山西省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广西实施优化服务消费行动,上海市提出服务消费提质升级行动[1]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服务消费,加大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3] 行业影响 - 服务消费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居住服务、健康服务等多个领域,具有连接经济和民生的双重属性[1] - 服务消费本地化特征突出,能有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高质量服务消费能够加速技术扩散[2] - 养老服务、医疗健康需求明显增加,年轻消费者对骑行、露营、滑雪等新场景消费体验热情增强,成为服务消费增长新动能[2] 市场前景 - 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显示,下半年消费增长支撑主要来自政策加码显效和服务消费潜力释放[2] - 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对高品质服务消费需求持续上升,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3]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有助于提升服务消费供给水平,满足群众高品质服务需求[3] 发展建议 - 提振服务消费需要从需求端收入保障和供给端质量提升两方面同时发力[3] - 通过系统性政策组合推动服务消费实现高质量发展[3]
权威专家:消费贷利率水平应覆盖运营成本,并非越低越好
第一财经· 2025-06-13 18:20
物价运行态势 - 5月CPI环比下降0.2% 同比下降0.1% 核心CPI同比上涨0.6% 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 [1] - 2025年1月CPI反弹至0.5% 但2月和3月连续负增长 分别为-0.2%和-0.1% 4月小幅回升至-0.1% [1] - 物价低位运行主因是国内实体经济供需矛盾 国际能源价格下降也有影响 [1] 行业竞争与政策影响 - 部分行业如汽车行业出现内卷式竞争 上游钢铁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2] - 行业过度竞争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影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 可能外溢至供应链 [2] - 宏观政策注重扩内需促消费 需关注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社会保障水平 [2] - 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可增加2500亿元消费增量 [2] 消费结构升级 - 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高品质服务消费需求持续上升 [3] - "以旧换新"政策对耐用消费品短期效果明显 但补贴拉动效应将逐步减弱 [3] - 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金融政策支持促消费的重要方向 [3] 金融与消费关系 - 2024年末消费贷款余额58.7万亿元 是2010年末的7.8倍 消费金融产品丰富创新 [4] - 普惠领域优质服务消费供给不足 是金融政策支持促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5] - 居民杠杆率较高 发展消费金融需考虑偿债能力 挖掘真实消费需求客户 [5] - 消费贷利率需覆盖银行运营成本 兼顾促消费与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