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益类基金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倡议书
中国证券报· 2025-11-19 16:09
北京辖区各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托管人、基金评价机构及相关行业机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新时代金融发展指明方向,吹响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奋进号角。《推动公募基金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作为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行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提供 了行动指南。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证监会工作要求,推动北京辖区公募基金业在新时代展 现新作为,现向全行业发出如下倡议: 二、践行金融为民,提升服务质效 牢固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理念,加快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大力推进"平台式、一体化、多策 略"投研体系建设,夯实投研核心能力。严格落实费率改革要求,完善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布局,强化与 投资者利益绑定。加强投资者全程陪伴,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三、加大权益投资,深化行业功能 全面提升权益投资能力,构建科学完善的权益资产配置体系。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加大权益 类基金产品布局与创新,重点发展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行业主题基金、指数基金等产品。充分发挥机构 投资者作用,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把握市场机遇,勇于逆周期布局,为 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注 ...
北京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
中国证券报· 2025-11-19 04:05
一、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 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各机构要主动融入国家发 展大局,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功能性摆在首要位置。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 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品布局。加强行业协同配合,构建良性互 动、错位发展的市场格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二、践行金融为民,提升服务质效 牢固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理念,加快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大力推进"平台式、一体化、多策 略"投研体系建设,夯实投研核心能力。严格落实费率改革要求,完善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布局,强化与 投资者利益绑定。加强投资者全程陪伴,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北京辖区各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托管人、基金评价机构及相关行业机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新时代金融发展指明方向,吹响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奋进号角。《推动公募基金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作为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行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提供 了行动指南。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证监会工作要求,推动北京辖区公募基金业在 ...
A股上市银行25Q3业绩前瞻:利润增速预期稳定,板块间分化或有加剧
东方证券· 2025-10-15 15:1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银行行业维持“看好”评级 [7] 核心观点 - 报告预计A股上市银行25Q3利润增速保持稳定,但板块内部分化可能加剧 [2] - 看好25Q4银行板块的相对收益,主要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风险偏好回落、保险开门红阶段红利配置需求增加以及机构获利了结带来的配置切换机会 [4] 净息差与利息净收入表现 - 预计25Q3信贷增速小幅下降0.03个百分点至7.93%,其中国有行和股份制银行相对坚挺,城商行和农商行回落更多 [2][13] - 金融投资仍是资产扩张关键驱动,预计25Q3上市银行金融投资增速较25H1上行1.9个百分点至16.79% [2][13][17] - 净息差有望企稳,预计25Q3基本持平于25H1的1.33%,新发放贷款利率或较为坚挺形成支撑 [2][19][20] - 预测25Q3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速-0.8%,环比继续上行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增速分别为+0.8pct/-0.02pct/-0.4pct/-0.1pct [2][20][21] 非息收入表现与分化 - 25Q3股债市场跷跷板效应突出,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2.7%,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20.7BP,权益类基金份额增长9.0% [22][23] - 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利好代销能力强的国有行和股份制银行,其在银行内部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占比超7成 [10][24][25] - 存款搬家趋势(一般性存款向同业存款转化)使作为传统托管行的国股行托管费收入相对受益 [10][25] - 预测25Q3上市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速3.4%,环比上行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0.3pct/+0.8pct/-0.1pct/-0.2pct [10][26][27] - 预计25Q3其他非息收入整体承压,同比增速7.1%,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但国有行因TPL占比低、AC占比高且久期长、持有债转股资产等因素,表现或相对更好 [10][28][29][32] - 综合预测25Q3上市银行营收同比增速0.9%,环比-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0.3pct/-0.7pct/-1.5pct/-1.2pct [10][33] 资产质量与信用成本 - 25H1个贷不良率较年初上行17BP,对公贷款不良率继续改善但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出现波动 [34][35] - 25H1上市银行合计压降三阶段缺口约265亿元,给信用成本带来一定压力 [10][37] - 25年以来贷款核销增速与贷款增速剪刀差走阔,积极核销支撑不良指标稳健 [10][37][38] - 预计25Q3信用成本重回下行区间,预测计提减值损失同比增速-1.2%,环比下降2.6个百分点 [3][10][37][39] - 预测25Q3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0.7%,环比小幅下行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0.2pct/+0.1pct/-1.6pct/-1.3pct [3][39][40] 投资建议与标的 - 现阶段关注两条投资主线:基本面确定的优质中小行和基本面稳健、具备防御价值的国有大行 [5][41][42] - 优质中小行相关标的包括:渝农商行(买入)、重庆银行(未评级)、南京银行(买入)、杭州银行(买入) [5][42] - 国有大行相关标的包括:工商银行(未评级)、建设银行(未评级)、农业银行(未评级) [5][42]
扶优限劣强化证券公司分类监管
搜狐财经· 2025-09-01 06:49
监管框架调整 - 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替代原有《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体现从单纯监管转向评价与监管结合的思路转变 [1] - 分类评价制度作为行业基础性制度 发挥引导行业发展的"指挥棒"作用 历经2009年发布后3次修改已形成成熟体系 [1] 评价体系优化 - 评价框架调整为"风险管理能力 持续合规状况 业务发展和功能发挥状况"三大维度 [2] - 新增由证券业协会组织的"功能发挥情况"专项评价 并纳入分类评价结果应用 [2] - 修订聚焦功能性发挥引导 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领域表现突出的优质头部券商将优先受益 [2] 业务指标调整 - 取消总收入排名加分 避免规模类指标重复计分 整合优化业务发展指标 [3] - 扩大主要业务加分覆盖面:经纪 投行 资管业务收入加分从前20名扩大到前30名 按名次加0.25-2分不等 [3] - 增设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 资管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 代销权益类基金产品 基金投顾发展等专项指标 [3] 差异化发展导向 - 支持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化经营 引导其立足自身禀赋探索差异化道路 [3] - 通过扩大加分覆盖面和专项指标设置 使中小机构在细分业务领域能够"跳一跳 够得着" [3] 惩戒机制强化 - 完善评价结果下调手段 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公司可直接下调评价结果 [4] - 提高"资格罚"纪律处分扣分分值 强化自律措施惩戒力度 同时优化行政处罚扣分分值梯度 [4] - 通过多种监管手段组合运用 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 [4] 行业影响 - 扶优限劣监管框架持续优化 将加速推动行业格局分化 [5] - 引导证券公司从规模扩张转向经营质效提升 [5] - 综合实力优势的头部公司和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中小公司有望在高质量发展环境中持续受益 [5]
政策引导、估值修复、行业转型 公募基金机构掀起自购热
经济日报· 2025-08-23 07:31
公募基金自购规模 - 截至8月21日,超130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自购总额超50亿元 [1] - 权益类基金产品自购金额占据较大比例,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1] 政策引导因素 - 证监会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鼓励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 [1] - 将3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自购规模等指标加分幅度提升50% [1] 市场估值与信心 - A股回暖向好势头明显,上证指数持续震荡上涨 [2] -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3.73倍,恒生指数市盈率11.46倍,均低于标普500(28.15倍)和日经225(19.56倍) [2]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估值洼地",投资性价比优势突出 [2] 权益类基金特征 - 以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 [2] - 具有高波动性、长期收益潜力突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高等特征 [2] - 在市场估值低位时布局长期收益空间更大 [2] 行业影响与转型 - 自购热是政策引导、市场估值修复与行业转型的共振结果 [1][3] - 自购强化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利益一致性,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稳定性 [3] -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倒逼基金公司聚焦投研能力,减少短期投机 [3] 投资者理性看待 - 自购是积极信号但非绝对保证,部分可能带有营销属性 [3] - 需结合产品底层逻辑、基金经理能力与持仓结构综合判断 [3] - 大额自购且锁定周期较长的基金更值得参考,短期一次性自购需警惕风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