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紫外光刻机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掀桌,美国暴跌:贸易战其实是这么打的!
搜狐财经· 2025-10-13 18:09
真正的贸易战该怎么打,美国,请看好了。 中国只示范一遍。 最近,中美科技贸易战的形势,就好像楚汉争霸,项羽一直猛冲猛打,各种赢赢赢。 刘邦却在一次次退却和隐忍中,不断圈地拉人,日拱一卒,等项羽反应过来,自己已经站在了乌江边,只剩下殊死一搏了。 因为就在这几天,深圳官方正式确认,本月芯片展上,新凯来公司会有惊喜发布,很多人猜测,甚至浸润式光刻机、极紫外光刻机也可能已突破。 因为它的整个科技金融体系,已经像铁索连环一样,牢牢绑在了AI和半导体这艘船上,而且是左脚踩右脚、螺旋升天的那种绑法。 英伟达说要投1000亿美元给OpenAI,OpenAI转头就下1000亿订单给甲骨文买云服务,甲骨文再拿着这钱去买英伟达的芯片。 听着挺合理是吧?但问题就在于,这全是期货!OpenAI现在每天都在烧钱亏损,哪来这么多现金?可市场不管,就跟击鼓传花似的,硬生生吹起了市值泡 沫。 这还不算完,最绝的是OpenAI居然还给英伟达的对手AMD也丢了一个预期订单,AMD反手就给OpenAI送上一大笔股票期权。 只要OpenAI的订单一刺激AMD股价大涨,OpenAI就能在资本市场白赚一笔,简直空手套白狼。 结果你一圈我一圈转下来,围绕O ...
从房东到“光刻机股东”,张江高科“借东风”资本突围的转型考题
华夏时报· 2025-09-29 20:37
股价表现与驱动因素 - 公司股价自9月19日起连续拉升,9月24日以涨停价报收,9月25日一度冲高至54.95元/股的历史新高,公司总市值达到851亿元 [2] - 股价异动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公司持有约10.78%股权的上海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光刻机技术上的突破,包括首次展示极紫外光刻机参数图以及其分拆公司发布下一代FanOut封装光刻机 [2][4] - 上海微电子作为国内唯一能量产前道光刻机的企业,其28nm浸没式光刻机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使公司作为其重要股东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4] - 市场预期若上海微电子成功上市,公司所持股权价值将面临重估,这一预期成为公司在二级市场受青睐的核心动因 [5] - 9月26日公司股价出现回调,收盘报52.15元/股,成交额为97.46亿元,换手率为11.93% [8] 业务模式转型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业务结构已从传统的园区土地开发和房地产租赁,转变为两大板块:张江科学城的产业空间载体建设与运营,以及产业投资,形成"以地产为盾,以产业投资为矛"的模式 [10] - 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7.7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3%,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9.05%,归母净利润增长38.64%至3.69亿元 [10] - 2024年上半年产业空间载体销售收入为11.29亿元,同比增长55.43%,租金收入为5.67亿元,同比增长17.01%,但营业成本同比大幅增长119.60% [11][12] - 公司毛利率从2020年的55.11%提升至2024年的58.04%,但净利率从2021年的222.36%回落至46.43%,主要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10] 产业投资布局与成效 - 公司通过直投、创投和设立基金等方式进行产业投资,重点领域为新能源汽车(占比35%)、集成电路(占比28%)和生物医药(占比20%) [13] - 在集成电路领域,公司布局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企业,如上海微电子和芯上微装 [1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投资规模已超95亿元,投资企业中已上市54家,包括科创板16家、主板20家等 [14]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约为3.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6.75%,主要得益于持有的股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提升 [14] 现金流状况与行业地位 - 公司自2020年以来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比率从0.21降至2024年的-1.21,2025年中期经营现金流能力比率为-0.54,面临赚钱与缺钱并存的局面 [14] - 公司作为张江科学城唯一的上市主体,最终控制人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具备浦东国资背景,已构建中国大陆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4]
大象转身难
经济日报· 2025-08-23 06:1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净亏损达188亿美元 创公司成立以来最大亏损纪录[1] - 几乎所有业务板块均出现收缩 连续两年实施裁员计划[1] - 2024年裁减1.5万人 2025年宣布再裁撤2.2万人 员工规模缩至2010年水平[1] 战略决策失误 - 2007年拒绝为苹果iPhone供应处理器 错失移动互联时代机遇[2] - 早期退出GPU市场竞争 i740显卡因竞争力不足退出市场[2] - 未能重视图形与并行计算潜力 错失人工智能领域卡位机会[2] - 光刻技术选择失误 拒绝采用极紫外光刻机导致制程落后[3] - 10纳米和7纳米节点接连迟滞 制程优势被竞争对手蚕食[3] 管理机制问题 - 过度依赖利润驱动 沉溺于原有技术路径依赖[3] - 管理层过度关注短期财务数字 缺乏对新兴趋势的洞察力[4] - 内部既得利益与组织结构形成转型阻力 改革措施流于表面[4] - 频繁更换管理层未能扭转局面 组织惯性难以突破[4] 历史地位与行业影响 - 1985年推出i386处理器开启32位时代 成为个人计算机革命基石[3] - Pentium系列处理器曾使公司成为全球知名品牌[3] - "Intel Inside"广告语曾定义行业标准 具备显著规模与品牌优势[3] - 当前从行业领跑者转变为追赶者 市场话语权持续削弱[1] 行业启示 - 技术革新加速要求企业保持战略敏锐性 避免路径依赖[5] - 大企业需克服组织惯性 防止现有优势成为转型桎梏[5] - 企业需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技术布局 避免被时代浪潮淘汰[5]
阿斯麦担忧美国关税影响:可能无法在2026年实现增长
环球时报· 2025-07-18 06:36
公司业绩与预测 - 阿斯麦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为77亿欧元,超出市场预期的75.4亿欧元 [1]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净销售额增长15%,较此前300亿至350亿欧元的预测值有所下调 [1] - 阿斯麦首席执行官表示2026年增长目标因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而无法确认 [1]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阿斯麦股价出现4月份以来的最大跌幅,因首席执行官对2026年增长的悲观预测 [1] - 路透社称阿斯麦的最新预测显示欧洲企业健康状况前景恶化 [1] 关税与地缘政治影响 - 特朗普政府宣布从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产品征收30%关税,直接影响阿斯麦对美国客户的销售 [1] -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和电子产品关税影响阿斯麦大客户如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电子 [2] - 阿斯麦客户推迟购货,等待关税和出口管制政策明确 [2] 客户动态与行业趋势 - 英特尔通过重组计划大幅削减开支,三星电子利润自2023年以来首次下滑 [2] - 人工智能领域客户需求依然强劲,可能支撑阿斯麦2026年业绩 [2] - 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获准重启部分芯片对华销售,可能间接利好阿斯麦 [2] 中国市场与限制 - 中国是阿斯麦上季度第二大市场,但美国限制其向中国销售极紫外光刻机和浸润式深紫外光刻机 [2] - 若美国取消对华人工智能处理器销售限制,可能提振芯片需求,间接利好阿斯麦 [3] - 美国"232条款调查"可能导致半导体行业额外关税,加剧不确定性 [3]
欧盟制定《芯片法案2.0》,应对特朗普时代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1 10:56
欧盟半导体行业现状与挑战 - 欧盟2030年全球微芯片市场份额目标为20%,但当前发展轨迹显示仅能达到11.7%,远低于目标[3] - 2022年欧洲市场份额为9.8%,预计2030年增长至11.7%,需产能翻两番才能实现目标[3] - 《欧盟芯片法案》总资金860亿欧元中仅5%(45亿欧元)由欧盟委员会直接管理,其余依赖成员国和私营部门[3] - 全球顶级制造商2020-2023年预算投资达4050亿欧元,是欧盟十年预算的近五倍[3] 行业面临的外部挑战 - 依赖进口原材料、高昂能源成本、环境问题、地缘政治不稳定及熟练劳动力短缺制约行业发展[4] - 行业集中度高,少数大型企业主导,单个项目失败可能对整体产生连锁反应[4] - 审计机构认为《芯片法案》难以显著提升欧盟市场份额或实现20%目标[4] 政策建议与战略调整 - 需重新评估《芯片法案》目标可行性,引入定期监测系统以解决障碍[5] - 建议制定新半导体战略,设定清晰、可实现的目标,协调资助措施与法律调整[5] - 欧盟九国成立"半导体联盟",旨在加强合作与战略自主权,整合研发与制造资源[9][10] 欧盟未来战略方向 - 应借鉴日本"战略不可或缺性"理念,聚焦核心优势如ASML的光刻机垄断地位[7][8] - 需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弥补政策洞察力不足,优化预算分配以降低私人投资风险[10][11] - 半导体联盟可推动国防与半导体协同发展,影响欧盟预算谈判[11] 全球竞争背景 -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及潜在关税加剧供应链竞争,欧盟需应对中美主导的半导体地缘格局[6][7] - 日本通过收购关键材料企业(如JSR)确保产业链控制权,欧盟可参考此模式[8] - 欧洲需从防御性战略转向主动定位,避免在技术主导权竞争中落后[12]
ASML扩招5倍员工!
国芯网· 2025-04-03 12:40
ASML在日本扩张计划 - ASML计划将日本极紫外光刻机(EUV)员工人数扩增5倍[1] - 公司将在2027年前将日本维护人员规模增加到100人[2] - EUV技术被视为制造下一代高性能芯片的核心技术[1] 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 - 日本本土企业Rapidus计划本月启动2纳米工艺试产[1] - Rapidus目标在2027年前实现2纳米工艺全面量产[1] - ASML扩张将助力日本半导体产业技术升级与人才培养[1] EUV设备重要性 - EUV设备意外停机每分钟造成数千美元机会损失[2] - 芯片制造涉及数百至上千道工序[2] - 维修团队需要全天候驻扎在客户工厂附近[2] 市场影响与展望 - ASML扩张表明对日本市场的信心[2] - 此举预示未来在半导体技术方面更多合作机会[2] - 全球对高性能芯片需求快速增长推动行业扩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