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

搜索文档
一生嗦粉的中国人,“嗦”出三千亿米粉产业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9:40
行业概览 - 中国米粉产业规模已达3000亿元,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种植、生产、加工、分销、销售等环节 [1] - 2025年米粉终端消费市场规模预估将超800亿元,已逼近面条市场规模的六成(1520亿元) [18] - 全国米粉门店总数接近21万家,近一年新开门店超8万家,线上外卖订单增量占小吃快餐的11.2% [20] 品类发展 - 螺蛳粉占据品类王者地位,过去一年全网社媒声量突破1800万量级 [9] - 桂林米粉社媒声量同比高涨,生烫米线成为近一年异军突起的新品类 [12] - 酸辣口味为主流,臭味成为第二大热销口味,减脂类米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50% [29] 市场格局 - 线上速食米粉品牌CR10保持在43%,臭宝连续两年蝉联市场份额首位(11.5%) [23] - 线下餐饮品牌呈现"有品无牌"特征,门店数超500家的品牌仅占1% [26] - 微念集团通过"新零售+餐饮供应"双轮驱动模式,预包装螺蛳粉零售端销售额超25亿元 [44] 产业链分析 - 米粉企业注册量超六万家,关联企业总数已超50万家 [36] - 产业链形成上游原料把控、中游规模化量产、下游线上线下融合的成熟体系 [38] - 行业标准QB/T2652-2025《米粉(米线)》获批,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39] 企业战略 - 头部企业加速全产业链布局,如微念集团覆盖原料-生产-零售-餐饮全链路 [43] - 品牌通过建立供应链体系(如自建工厂、种植基地)构建竞争壁垒 [42] - 餐饮零售化趋势明显,多个品牌同时布局线下门店与电商零售业务 [42] 未来趋势 - 产业升级路径聚焦标准化筑基、品牌化赋能、全链路运营三大方向 [48][49] - "以销定产"柔性供应链模式成为发展重点,推动农业现代化成果转化 [49] - 头部企业通过B2C+B2B双轨模式实现产能动态调节与资源最大化利用 [49]
2025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推介会在京召开,共启中国食品供应链新纪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8 19:41
产业现状与趋势 - 粉类产业正从地方风味向国民经济支柱跃迁,通许酸辣粉、河曲红葱、桂林米粉等特色产业展现地域风味产业化成果 [2] - 消费者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好",科技创新成为关键突破口,供应链效率提升通过前端成本集约化实现"又好又便宜"的消费体验 [3] - 粉类产业呈现消费升级、电商链接与政策扶持的协同效应,传统产业与智能制造融合潜力显著 [3] 供应链创新与技术突破 - 供应链创新聚焦工艺突破、风味标准、保鲜技术等五大领域,"链式思维"成为产业升级引擎 [3] - 南京农业大学揭示《鲜食粉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实践路径,尚普咨询提出供应链效率外溢逻辑 [3] - 紫林醋业构建"242"国家级及省市级科创平台,2024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实现传统制造向创新智造跨越 [4] - 丽星集团46年薯粉智造之路:1990年自主研发国内首台粉皮机,2021年创新"涂布蒸煮鲜湿粉"工艺重塑鲜粉口感标准 [4] 企业案例与市场动态 - 立达老汤作为国内首家老汤工业化企业,建设年产50万吨产业园引领天然调味潮流,肥汁米线、螺蛳粉等爆款出自其手 [5] - 麻六记铺设10万线下网点,通过"产品+场景"双驱动实现增长,定位餐饮食品零售 [5] - 京东超市合作破亿品牌超500家,粉类食品增长空间广阔,将深化品类渗透与跨品类合作 [5] - 乐百氏创新添加GI值仅8的塔格糖,破解"想喝怕胖"消费痛点 [5] 行业组织与全球化布局 - 成立国内首个"中国粉链产业专家智库",将发布年度供应链发展白皮书并开展企业调研 [4] - 启动"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全球行",计划对接东南亚原料基地、欧洲零售渠道及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6][9] - 发布"2025供应链创新企业"名单,包括乐百氏、丽星、立达老汤等25家标杆企业 [6][7] 消费趋势与产品创新 - 00后消费主力推动粉类产品向便捷、美味、安全方向创新,植物蛋白应用是关键突破口 [5] - 姐弟俩CEO指出顾客需求升级为健康营养,低GI土豆粉等产品以科学定义健康边界 [6] - 莫小仙强调无自建供应链则无未来,河南基地实现全流程管控 [6] - 嗨吃家提出竞争三段论:短期拼产品、中期拼模式、长期拼供应链 [6]
广西赴福建开展特色食品产销对接
广西日报· 2025-07-13 09:39
活动概况 - 2025年广西特色食品产销对接暨招商推介活动在厦门举行,闽桂双方签署6个战略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达1.6亿元 [1] - 活动由广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主题为"闽桂共兴食业 政企共促内需",聚焦精制茶、特色米粉、山茶油、恭城油茶、新茶饮五大特色产业 [1] - 现场设置广西好品展区,展示50余家特色食品企业的产品,涵盖粮油、特色米粉、桂酒、桂茶、新茶饮原料、乳制品等品类 [1] 合作与平台建设 - 活动旨在搭建闽桂特色食品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两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 [1] - 主办方编印《广西好品·特色产品采购指南》,为采购商、经销商、投资商提供精准对接渠道,打造常态化产销链接平台 [1] 广西食品工业发展 - 2024年广西食品工业实现规上产值3257亿元 [2] - 广西重点发展新茶饮、特色米粉、果蔬加工、精制茶、酿酒等十大产业集群 [2] - 培育了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横州茉莉花、北海虾滑、桂林米粉、玉林牛腩粉6个食品产区(产业) [2] - 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业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2] - 成功打造柳州螺蛳粉、广西丹泉2个首批中国消费名品 [2]
米粉米线行业进一步规范化 微念牵头制定行业最高标准
江南时报· 2025-05-19 14:41
行业标准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1128项行业标准,其中包括QB/T2652-2025《米粉(米线)》[1] - 该标准由微念子公司广西兴柳、广西科技大学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程昊为第一起草人,朱旭文和郭双为主要起草人[1] - 标准整合并替代原有QB/T2652-2004和SB/T10652-2012,将水煮型米粉产品纳入行标范畴[1] - 标准涵盖原辅料、技术、生产加工、检验规则、标签包装等内容,2026年5月1日实施[1] 标准影响与意义 - 《米粉(米线)》标准纳入水煮型产品,更贴近柳州螺蛳粉等地方特色美食发展实际[2] - 标准有助于规范市场、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地方特色美食高质量发展[2] - 行业标准完善将促进地方美食产业进一步标准化、规模化[3] 公司动态与行业地位 - 微念为柳州螺蛳粉行业龙头企业,自建两座螺蛳粉工厂并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2] - 广西兴柳等单位共建的"广西特色米粉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获批自治区级基地[2] - 2023年广西微念参与研究项目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 产业发展模式 - 柳州螺蛳粉为地方美食产业化范本,政府扶持下企业与高校共同突破技术难题[3] - 行业标准树立保障产品质量,助力地方美食突破地域限制[3]
柳州螺蛳粉等地方产业实践上升为国家行业规范
广西日报· 2025-05-16 10:48
行业标准发布 - 《米粉(米线)》行业标准获批发布,填补水煮型米粉行业标准空白,成为国内该品类最高行业标准 [1] - 标准由柳州螺蛳粉企业、广西科技大学等主要起草单位制定,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发布 [1] - 原有《方便米粉(米线)》等行业标准主要针对冲泡型米粉,对水煮型米粉产品缺乏统一规范 [1] 标准制定过程 - 2022年7月由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广西科技大学等单位申报立项 [1] - 历经草案起草、征求意见、讨论修改、试验论证等阶段 [1] - 2025年4月获批公布,2026年5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内容 - 适用于预包装米粉(米线)及其制品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1] - 对原辅料要求、生产技术、安全指标、检验方法、包装贮存等关键环节作出系统规定 [1] - 标准第一起草人为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程昊 [1] 行业影响 - 结合广西特色米粉加工经验,将柳州螺蛳粉等地方产业实践上升为国家行业规范 [2] - 可带动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等全国各地特色米粉的健康发展 [2] - 柳州还将申报英文版米粉(米线)行业标准,助力米粉产业拓展海外市场 [2]
广西菜行业发展白皮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5 22:34
广西餐饮行业发展概况 - 2023年广西全区餐饮业营收1265.96亿元,增长3.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53.52亿元,增长11.9% [2] - 截至2025年3月底,广西餐饮门店23.9万家,小吃快餐类占比37.7%(超9万家),饮品店占比10.4%(近2.5万家),烧烤店占比5.5%(超1.3万家),广西菜仅占1.3% [2] - 南宁小吃快餐门店占38.3%,饮品店密度全国领先(占比近10%),广西菜占比1.2% [2] - 南宁与桂林集中全区47.8%的广西菜门店(均超700家) [2] - 饮品行业发达:全区饮品店2.5万家(南宁占1/4超6300家),咖啡店4800家(南宁占35.2%达1718家) [2][2] - 火锅店7600家(南宁占23.4%超1800家),烧烤店1.3万家(南宁占30.5%超4000家),螺蛳粉专门店6200家(南宁柳州合计占44.5%均超1000家) [2][2][2] - 发展特点:特色单品驱动产业链、政策推动标准化、民族生态融合、线上线下新消费、东盟市场联动、文旅餐饮互动 [2] 广西菜行业定义与特点 - 广义指以广西食材和技法制作的菜品,狭义指桂小厨等头部品牌推动的新餐饮品类 [3] - 2008年桂小厨首次提出"广西菜"概念,推动大众点评设立独立品类,目前全区收录门店超3000家 [4][12] - 产品特点:招牌菜鲜明(如年销51万份的老友鱼)、注重本土食材、连锁标准化经营、门店融入山水元素、强化品类认知 [5][23] - 行业特性:季节性(受食材和旅游影响)、区域性(各地饮食风格差异)、文化性(多民族饮食交融) [7] 广西菜市场表现与挑战 - 小吃知名度高(螺蛳粉全国连锁品牌3.33万家,近十年增长10倍),但名菜省外认知度低 [8][11] - 螺蛳粉产业化显著:2024年全产业链收入759.6亿元(+13.4%),其中袋装169亿元、实体店396.9亿元 [10] - 品牌集中度低:全区广西菜门店占比仅1.3%(3000家),桂小厨以30家直营店领先 [12][22] - 核心问题:菜品标准化不足(2021年发布《桂菜标准体系》但落地难)、烹饪与管理人才短缺、品牌建设薄弱(缺乏统一认知与营销)、省外推广受地域文化限制 [12][13][14][16] 广西菜发展趋势 - 创新方向:菜品研发(健康化)、技法融合(传统+现代)、绿色经营理念、文化传承(民族元素植入) [17] - 融合趋势:跨菜系口味/食材/技法借鉴,与旅游/民族文化深度结合(如美食旅游线路) [18] - 市场拓展:依托东盟区位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周边省份为重点扩张区域 [19] - 政策机遇:夜间经济、文旅餐饮融合、特色小吃产业化(复制螺蛳粉成功模式) [20][21] 典型企业桂小厨案例 - 行业标杆:2003年成立,首家提出广西菜品类,6年上榜大众点评必吃榜,会员86万,2023年接待超300万人次 [22] - 产品力:原创老友鱼获"中餐产品身份证",年销51万份,严格选材与工艺升级 [23] - 文化推广:联合央视拍摄《味见山海》,与民族博物馆开发文创,将广西纹样融入设计 [24] - 供应链:2012年建中央厨房,农村合作社模式保障食材溯源,助力脱贫 [26] - 文旅协同:2023-2024年节假日门店业绩创新高,成为游客打卡热点 [27]
微念牵头制定米粉米线行业最高标准 加快行业规范化发展
中国食品网· 2025-05-15 14:44
行业标准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1128项行业标准,其中包括由微念子公司广西兴柳、广西科技大学等主导制定的QB/T 2652-2025《米粉(米线)》标准,该标准成为国内米粉(米线)类行业的最高标准 [1] - 新标准整合并替代原有的QB/T 2652-2004和SB/T 10652-2012标准,将水煮型米粉产品纳入行标范畴,适用于预包装米粉(米线)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1] - 标准规定了米粉(米线)的原辅料、技术、生产加工过程、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等内容,并将于2026年5月1日正式实施 [1] 标准意义与影响 - 新标准对水煮型米粉产品进行了大量论证,更贴近以水煮型为主的柳州螺蛳粉等地方特色米粉的发展实际 [2] - 标准有助于规范市场发展、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绵阳米粉、云南过桥米线等地方特色美食高质量发展 [2] 微念的行业地位与贡献 - 微念作为柳州螺蛳粉行业龙头企业,深耕螺蛳粉产业链,自建两座螺蛳粉工厂,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引领产业发展 [4] - 2024年8月,微念旗下广西兴柳等单位共建的"广西特色米粉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获批成为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 [4] - 2023年,微念参与的《基于'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品质提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 地方美食产业化发展 - 柳州螺蛳粉为地方美食产业化打造了范本,在政府扶持下,企业和高校共同突破产业技术难题,树立行业标准,保障产品质量 [4] - 行业标准的完善有望推动地方美食产业进一步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