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ato

搜索文档
5家消费公司拿到新钱;野人先生称没有上市计划;喜茶把店开到了苹果总部|创投大视野
36氪· 2025-08-11 11:16
气泡茶品牌"别样泡泡"融资 - 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恺元资本投资 资金用于团队搭建和产品打磨 [2] - 2022年新成立品牌 使用意大利进口原料 提供血橙 粉柚等口味气泡饮料 [2] - 已推出别样泡泡 别样清欢两大系列 618期间跻身天猫果味茶饮Top3 茶饮料热销榜Top9 [2] 元宇宙游戏开发商MiAO融资 - 获心动公司1400万美元投资 估值达20亿人民币 持股比例5.3% [3] - 2022年获红杉 高榕等亿级天使轮投资 高榕在后续轮次持续加持 [3] - 创始人曾任巨人CEO 团队平均15年游戏经验 曾开发《球球大作战》等千万DAU游戏 [3] - 专注元宇宙游戏开发 搭建游戏+社交平台 推出开放世界体素游戏产品 [3] AR企业"亮亮视野"融资 - 完成过亿元战略融资 由亦庄产业基金领投 昆山国投等跟投 [4] - 资金用于AR眼镜研发 微纳光学产业链布局 国际市场拓展 [4] - 涉及保密项目 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披露 [4] 宠物智能项圈公司"星联未来"融资 - 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 由零一创投领投 老股东加注 [5] - 总部位于深圳 专注宠物智能项圈研发 [5] 儿童IP公司零六二九文化科技融资 - 获国企数百万种子轮融资 投资方为仙游县供销投资集团等 [6] - 专注儿童内容IP孵化 业务包括阅读内容开发 文创潮玩 互动影游等 [6] - 资金用于强化文创IP及潮玩 互动影游领域服务能力 [6] 冰激凌品牌野人先生 - 回应上市传闻 称无IPO计划 不设开店数量目标 [8] - 2025年1-5月开店超280家 截至7月门店突破900家 仅次于DQ和波比艾斯 [8] - 毛利率超60% 乘Gelato流行东风实现扩张 [8] - 单品定价30元左右 低于Venchi等品牌 通过买一送一促销强化价格优势 [9] 零售企业胖东来 - 今年累计销售额135.85亿元 达去年全年的80% [10] - 超市业态占比最大 销售额74.11亿元 占比55% [10] - 2025年销售目标200亿元 目前完成68% [10] 茶饮品牌喜茶 - 美国库比蒂诺门店开业 位于苹果总部 引发排队潮 [11] - 海外门店超100家 覆盖8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地区 28个城市 [11] - 过去一年海外门店增长超6倍 美国门店从2家增至30余家 [11] - 瞄准欧美成熟市场 客单价高于国内 与国际潮牌及IP联名 [12] - 自建本土供应链 与当地供应商合作 [12] TikTok本地生活业务 - 与Booking合作 用户可直接在平台预订酒店 [13] - 推出TikTok Go计划 商家可支付佣金或提供优惠券推广业务 [13] - 此前在东南亚试水本地生活业务 已进入印尼和泰国市场 [13] 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 - 全球首家Robot Mall开业 集销售 零配件 售后 信息反馈于一体 [14] - 位于北京亦庄 提供研发测试到市场应用全周期服务 [14] 喜茶与Chiikawa联名 - 推出三款限定饮品及周边 首日登热搜 部分门店订单超800杯 [15] - Chiikawa在小红书话题浏览量达14亿次 与喜茶国际化战略契合 [15] 暑期电影市场 - 8月总票房突破15亿 《南京照相馆》领跑 总票房破20亿 [17] 东莞潮玩产业政策 - 出台新政 拿出1.2亿元支持潮玩和动漫产业发展 [18] - 从产业生态 市场开拓等四大方向提供支持 [18] 美国进口数据 - 6月进口量同比下降8.4% 远超预期 [19] - 受关税上调影响 预计全年进口量下降5.6% [19]
疯狂收割商场B1楼的野人先生,是第二个钟薛高吗?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05 16:33
雪糕行业演变 - 计划经济时期雪糕以糖水为主,定价低廉,功能仅为解暑 [6][7] - 80-90年代本土品牌崛起,价格带集中在0.5-1.5元,出现碎冰冰等社交属性产品 [8] - 1990年代外资品牌(哈根达斯、和路雪)进入,推动行业向享受型消费转型,哈根达斯单球售价达普通工人月薪5% [8] - 2018年钟薛高以66元厄瓜多尔粉钻雪糕打破价格天花板,开启高价雪糕争夺战 [9] 市场格局变化 - 2018年前行业呈三足鼎立:和路雪/雀巢(高端)、蒙牛/伊利(中端)、区域品牌(低端) [9] - 2023年消费者单支雪糕接受价回落至3-15元,5元平价产品(巧乐兹等)回归主流 [10][11] - 联合利华因冰淇淋业务下滑宣布剥离该业务,钟薛高子公司破产审查,哈根达斯在华门店传出出售 [5] 消费行为转变 - 茶饮(冰咖啡/奶茶)因社交属性强、享用时间长,替代雪糕成为降温首选 [12] - 健康顾虑影响消费决策,含糖量18%-25%的传统雪糕被视作健康负担 [12] - 消费者倾向选择成分干净或迷你款(如迷你梦龙)控制摄入量 [12] Gelato品类崛起 - 野人先生以38元价位Gelato逆势增长,全国门店突破800家,位列品类第三 [14] - 差异化策略:手作现制、分时售卖限时口味(如10-12点仅售开心果/大米味)强化新鲜认知 [15] - 健康低脂定位契合消费升级需求,30元定价瞄准20-35岁都市女性及新中产 [16][17] - 晚9点后买一送一策略提升转化率,但存在消费者价格依赖风险 [19] 竞争格局与案例 - DQ通过产品创新(开心果暴风雪含60颗开心果)实现3年新增800家店,1721家门店领跑 [24] - 波比艾斯以平价现制冰淇淋突围,全国门店近1000家,单月净增74家 [25] - 新茶饮品牌(喜茶、蜜雪冰城)及即时零售渠道(美团闪电仓订单年增240%)加剧竞争 [25][26] 未来趋势 - 消费分层持续:54%消费者偏好5元以下产品,31%接受10-30元品质型产品 [21] - 行业进入"质价比"阶段,需避免陷入低价导致的创新贫困陷阱 [22] - 技术创新(如超高温灭菌技术)将驱动价值跃升而非价格博弈 [23] - 成功品牌需兼顾产品力(风味差异化)与渠道布局(即时零售) [25][26]
史上最热夏天,冰淇淋却卖不动了
创业邦· 2025-07-23 18:03
行业趋势 - 冰淇淋市场自2023年起出现放缓迹象,进入"质价比"时代,新品价格普遍在5元以下,集中于1元~3元价格带 [13] - 2024年冰淇淋行业整体营收下滑,蒙牛冰淇淋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 1%至51 75亿元,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 4%至87 2亿元 [27] - Gelato赛道逆势增长,2024年增速达10%,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野人先生等品牌加速扩张 [34]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转向更低价产品,5毛钱老冰棍成为销冠,但零售商因利润微薄(每根仅赚1毛)而发愁 [9][10] - 健康意识提升推动低糖雪糕需求增长,单价较普通雪糕贵5毛到1元 [12] - 现制饮品和外卖平台低价促销(如2 12元巧乐兹)分流了传统冰淇淋消费 [9][25] 渠道变革 - 线上渠道快速增长,美团闪电仓冰淇淋订单量年增240%,抖音平台冰淇淋品类GMV增长97 8% [26] - 外卖平台大额补贴(如20支小布丁17元)冲击线下零售,便利店同款售价1元/支 [25] - 经销商为清理库存大幅降价,部分产品流入折扣仓和线上渠道 [13] 产品创新 - 厂商通过联名营销寻求突破,如巧乐兹与哈利·波特联名,可爱多与三丽鸥合作 [29] - 怀旧风单品(巧乐兹、四个圈等)销量回升,厂商对经典产品进行优化 [25] - 研发方向受现制茶饮影响,生椰拿铁等流行口味被引入冰淇淋 [25] Gelato细分市场 - Gelato以低脂(乳脂含量4%-8%)、绵密口感为卖点,单球价格普遍30-50元 [34][35] - 上海成为Gelato发展中心,仅乌鲁木齐中路就有7家专营店 [34] - 主流消费群体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年轻女性和都市新中产 [37] - 部分品牌尝试降价策略,如夜市摊位单球13元,但仍面临价格接受度挑战 [36][41]
史上最热夏天,冰淇淋却卖不动了
新浪财经· 2025-07-22 09:44
行业趋势 - 冰淇淋市场自2023年起出现放缓迹象,进入"质价比"时代,新品价格普遍在5元以下,集中于1元~3元价格带,而2024年以前新品集中在5~8元价格带 [8] - 消费者对雪糕和冰淇淋的看法发生改变,健康顾虑让很多人放弃冰淇淋,成分更干净或更小支的冰淇淋更受欢迎 [12] - 现制饮品和外卖平台的"0元购"活动对传统雪糕销售造成冲击,消费者更倾向于薅羊毛 [4][17] 价格与销售 - 5毛钱的老冰棍成为销冠,但店主每卖出一根只能挣1毛钱,电费成本高导致利润微薄 [5][6] - 贵价雪糕难卖,低价雪糕难挣钱,年轻人追求的不止是雪糕,中老年人意识里雪糕就是低价 [11] - 外卖平台雪糕销量增加,美团闪电仓冰淇淋订单量年增240%,抖音平台冰淇淋品类GMV在2024年增长97.8% [18] 品牌表现 - 蒙牛2024年冰淇淋业务收入51.75亿元,同比下降14.1%,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亿元 [20] - 哈根达斯在华门店减少89家,用"9块9咖啡"为门店引流,可能启动出售流程 [20] - 国产Gelato品牌"野人先生"逆势扩张,2024年开出超160家门店,2025年1月至5月开出超过280家门店 [23] 产品创新 - 各大品牌通过跨界联名寻找新增长点,如伊利巧乐兹与哈利·波特联名,和路雪可爱多与三丽鸥联名 [21] - Gelato赛道增长迅速,2024年增速达10%,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主打低脂健康概念 [23][24] - 研发思路对标同行和街饮,如生椰拿铁口味成为冰品市场新宠,小众口味如火鸡面和奶油蘑菇汤也开始流行 [14][16] 渠道变化 - 传统零售渠道受冲击,便利店和批发店销量下滑,店主考虑上线外卖平台寻找出路 [30] - 线上渠道低价团购盛行,能买到单价2块4的巧乐兹和单价7块9的梦龙雪糕 [18] - Gelato门店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消费群体为年轻女性和都市新中产 [27]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36氪· 2025-06-30 07:55
哈根达斯业绩下滑与市场挑战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400多家缩减至250余家,减少近一半[10] - 2025财年第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下滑5%,中国市场下滑3%,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下滑7%[11] - 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下跌超2%至59.215美元[11] - 母公司考虑以数亿美元出售中国门店业务,但谈判尚处初期阶段[7][8] 中国冰淇淋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Gelato品类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规模[19] - DQ门店3年增长近800家,2025年达1721家门店[18] - 国产新锐品牌野人先生门店566家,两个月增长超100家,单场直播销售额破1500万元[20] - 波比艾斯门店近1000家,月净增长率5.11%,单商圈出现3店同开现象[22] 哈根达斯市场地位变化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凭借高端定位迅速占领市场,2006-2015年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23%[14][17] -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哈根达斯全球近50%业绩,当时中国门店占全球总量过半[17] - 当前面临价格策略失效(国内外价差显著)、产品创新不足、本土化不足等问题[33][36] - 尝试推出9.9元折扣产品和跨界品类(咖啡/酸奶),但创新速度落后本土品牌[35][36][38] 行业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转向"面子不如里子"的悦己消费,国潮文化削弱外资品牌溢价[40] - 现制冰淇淋成为餐饮"社交货币",催生红薯/包子/中药等跨界产品[25][27] - 蒙牛/伊利等乳企、海底捞等餐饮品牌纷纷布局冰淇淋赛道[24] - 国产品牌凭借本土口味创新和性价比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18][19][22]
强势出圈的十全街何以成顶流
苏州日报· 2025-04-30 08:29
品牌首店集聚效应 - 苏州十全街近期密集迎来多家连锁品牌首店开业,包括"楼下酸奶"(苏州首店)、"茶芭蕾"(苏州首店)、"大胡子抹茶"(苏州首店)等,形成"首店扎堆"现象 [1] - 街区改造后日均客流量达5万人次,吸引品牌方将首店选址于此,看中文旅IP效应和年轻客群基础 [2] - 首店涵盖茶饮、餐食、文创、酒吧等多品类,拉动街区消费并丰富商业业态,形成"收银台扫码声与打卡声交织"的消费场景 [1][2] 主理人经济驱动商业活力 - 青年主理人创立的本地品牌如"红楼"(从鲜榨果汁转型Gelato)、"麻雀咖啡"等通过产品创新和社交媒体传播,将市井烟火气转化为潮流文化符号 [3][4] - 政府通过"殿春里人才会客厅"、青年沙龙等政策扶持青年创业,形成"政府定方向+市场配资源+社会齐参与"的孵化模式 [2] - "红楼"品牌已从十全街起步扩张至全国6家门店,体现主理人经济对品牌孵化的成功赋能 [3] 空间创新与多维经济形态 - "二楼经济"兴起:店铺利用垂直空间,将二楼改造为创意餐饮和文化体验区,拓展商业场景立体化 [4] - "后街经济"发展:滚绣坊等后街巷道形成日式小酒馆、手工艺店等静谧文艺业态,与主街形成互补 [4] - 街区商业空间从2004米主街向二楼及后街渗透,创造全新消费增长极 [1][4] 文旅融合与商业模式成功逻辑 - 十全街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通过"微更新、渐进式"策略保留古韵并提升现代舒适感 [1][2] - 传统文化元素(如粉墙黛瓦)与现代商业业态深度融合,满足消费者文化体验需求 [5] - 精准捕捉Z世代"颜值即正义""情绪价值优先"需求,在产品设计、店铺装修中强化情感体验 [5] 行业示范效应 - 十全街案例为其他老牌街区提供"首店经济+主理人孵化+空间重构"的可复制经验 [6] - 商业繁荣背后逻辑包括文化传承创新、青年创客聚集、多维经济形态共生等系统性策略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