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巧乐兹
icon
搜索文档
史上最热夏天,冰淇淋却卖不动了
创业邦· 2025-07-23 18:03
行业趋势 - 冰淇淋市场自2023年起出现放缓迹象,进入"质价比"时代,新品价格普遍在5元以下,集中于1元~3元价格带 [13] - 2024年冰淇淋行业整体营收下滑,蒙牛冰淇淋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 1%至51 75亿元,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 4%至87 2亿元 [27] - Gelato赛道逆势增长,2024年增速达10%,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野人先生等品牌加速扩张 [34]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转向更低价产品,5毛钱老冰棍成为销冠,但零售商因利润微薄(每根仅赚1毛)而发愁 [9][10] - 健康意识提升推动低糖雪糕需求增长,单价较普通雪糕贵5毛到1元 [12] - 现制饮品和外卖平台低价促销(如2 12元巧乐兹)分流了传统冰淇淋消费 [9][25] 渠道变革 - 线上渠道快速增长,美团闪电仓冰淇淋订单量年增240%,抖音平台冰淇淋品类GMV增长97 8% [26] - 外卖平台大额补贴(如20支小布丁17元)冲击线下零售,便利店同款售价1元/支 [25] - 经销商为清理库存大幅降价,部分产品流入折扣仓和线上渠道 [13] 产品创新 - 厂商通过联名营销寻求突破,如巧乐兹与哈利·波特联名,可爱多与三丽鸥合作 [29] - 怀旧风单品(巧乐兹、四个圈等)销量回升,厂商对经典产品进行优化 [25] - 研发方向受现制茶饮影响,生椰拿铁等流行口味被引入冰淇淋 [25] Gelato细分市场 - Gelato以低脂(乳脂含量4%-8%)、绵密口感为卖点,单球价格普遍30-50元 [34][35] - 上海成为Gelato发展中心,仅乌鲁木齐中路就有7家专营店 [34] - 主流消费群体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年轻女性和都市新中产 [37] - 部分品牌尝试降价策略,如夜市摊位单球13元,但仍面临价格接受度挑战 [36][41]
史上最热夏天,冰淇淋却卖不动了
新浪财经· 2025-07-22 09:44
行业趋势 - 冰淇淋市场自2023年起出现放缓迹象,进入"质价比"时代,新品价格普遍在5元以下,集中于1元~3元价格带,而2024年以前新品集中在5~8元价格带 [8] - 消费者对雪糕和冰淇淋的看法发生改变,健康顾虑让很多人放弃冰淇淋,成分更干净或更小支的冰淇淋更受欢迎 [12] - 现制饮品和外卖平台的"0元购"活动对传统雪糕销售造成冲击,消费者更倾向于薅羊毛 [4][17] 价格与销售 - 5毛钱的老冰棍成为销冠,但店主每卖出一根只能挣1毛钱,电费成本高导致利润微薄 [5][6] - 贵价雪糕难卖,低价雪糕难挣钱,年轻人追求的不止是雪糕,中老年人意识里雪糕就是低价 [11] - 外卖平台雪糕销量增加,美团闪电仓冰淇淋订单量年增240%,抖音平台冰淇淋品类GMV在2024年增长97.8% [18] 品牌表现 - 蒙牛2024年冰淇淋业务收入51.75亿元,同比下降14.1%,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亿元 [20] - 哈根达斯在华门店减少89家,用"9块9咖啡"为门店引流,可能启动出售流程 [20] - 国产Gelato品牌"野人先生"逆势扩张,2024年开出超160家门店,2025年1月至5月开出超过280家门店 [23] 产品创新 - 各大品牌通过跨界联名寻找新增长点,如伊利巧乐兹与哈利·波特联名,和路雪可爱多与三丽鸥联名 [21] - Gelato赛道增长迅速,2024年增速达10%,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主打低脂健康概念 [23][24] - 研发思路对标同行和街饮,如生椰拿铁口味成为冰品市场新宠,小众口味如火鸡面和奶油蘑菇汤也开始流行 [14][16] 渠道变化 - 传统零售渠道受冲击,便利店和批发店销量下滑,店主考虑上线外卖平台寻找出路 [30] - 线上渠道低价团购盛行,能买到单价2块4的巧乐兹和单价7块9的梦龙雪糕 [18] - Gelato门店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消费群体为年轻女性和都市新中产 [27]
这个夏天,雪糕回到「小时候」
36氪· 2025-07-16 12:14
雪糕市场趋势变化 - 低价雪糕强势回归,光明冰砖等经典产品重现市场 [1][2] - 高端雪糕市场遇冷,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半年减少20家至385家 [3] - 钟薛高终端动销乏力,多地商超冰柜已不见踪影 [4] - 茅台冰淇淋事业部解散,旗舰店关闭且电商平台下架 [6] 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攀升,对"合理价格"认知愈发清晰 [8] - 54%消费者偏好5元以下产品,31%倾向10-30元品质型产品 [14] - 主流价格带维持在1-5元,大品牌如梦龙组合装单价降至约4元 [14] 行业数据与竞争格局 - 冰淇淋市场规模从2015年839亿元增长至2024年1835亿元 [10] - 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10]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将独立运营,明治中国营业利润亏损扩大至53亿日元 [3] 产品创新方向 - 认养一头牛推出茉莉荔枝风味鲜牛乳冰淇淋,创新原料组合 [17] - 光明复刻经典产品并推出大白兔联名款,中街冰点运用液氮锁鲜工艺 [19] - 伊利须尽欢系列采用3D打印技术,保持25元单价下30%复购率 [19] 行业转型特征 - 从溢价竞争转向"质价比"时代,品质与价格平衡成关键 [9][16] - 技术创新成为价值跃升核心,如超高温灭菌技术案例 [17] - 渠道库存周转天数创历史新高,供应链关系紧张 [3][12]
贵族雪糕失宠,平价雪糕靠创意逆袭
齐鲁晚报· 2025-07-11 05:18
临沂市冰淇淋雪糕市场趋势 平价产品主导市场 - 临沂市冰淇淋雪糕市场呈现明显"平价"趋势,高价"雪糕刺客"难觅踪迹 [2] - 蒙牛、伊利、和路雪等品牌5元以下单品日销量超1000箱,老冰棍、巧乐兹等平价产品供不应求 [3] - 5元以下平价雪糕销量同比上涨约30%,20元以上高端产品如哈根达斯销量低迷 [3] 健康需求推动低卡雪糕增长 - 消费者转向低糖、零蔗糖、不含反式脂肪酸、高生牛乳含量的健康雪糕 [4] - 低糖、零卡、鲜果等健康概念单品销量占整体30% [4] - 某款低糖绿豆雪糕单品销量较2024年上升近200% [4] 创意雪糕成为新赛道 - 创意雪糕造型多样(如鸡腿、汉堡、牛排等),价格约10元,吸引消费者购买 [4][5] - 联名款雪糕(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名侦探柯南")价格10-20元,主要吸引年轻消费者 [5] - 行业尝试通过创意和联名提升产品情绪价值,但复购率显示仍需优化用料和口感 [5]
梦龙独立运营: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拆分 高端路线遭遇本土品牌冲击
新浪证券· 2025-07-09 14:30
全球冰淇淋行业拆分事件 - 梦龙冰淇淋公司正式从联合利华拆分并独立运营,手握梦龙、和路雪、可爱多、Ben & Jerry's等知名品牌 [1] - 公司已完成法人实体设立、财务报表剥离等关键步骤,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纽约三地上市 [1] - 中国市场同步落地拆分,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已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5.42亿元,由荷兰母公司全资控股 [2] 中国市场调整与运营切割 - 联合利华(中国)已将中国大陆冰淇淋业务相关个人信息转移至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客户服务、数据管理等运营环节已完成交接 [3] - 产品包装上的生产商仍标注为"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客服渠道暂未更换标识,显示过渡期仍在进行中 [3] - 管理层延续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原班人马,法定代表人罗慧芬同时担任亚太区及中国区总裁,拥有20多年快消行业经验 [2]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前三大企业为伊利、联合利华(未拆分时)、蒙牛,前三大品牌为巧乐兹、伊利主品牌及可爱多 [4] - 2024年伊利冷饮收入同比下滑18.4%至87.2亿元,蒙牛冰淇淋收入下滑14.1%至51.75亿元,2025年一季度伊利冷饮收入继续下滑 [4] - 蜜雪冰城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吸引客流,与哈根达斯等高端品牌形成对比,显示消费心态向"平价优质"转变 [4] 独立后的战略方向 - 公司提出"三大支柱"战略:增长、生产力、再投资,可能拓展消费场景(如下午茶、生日宴会)并加大电商渠道布局 [5] - 生产力方面将优化供应链,通过"去层级化"组织提升决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5] - 再投资聚焦产品创新,利用冰淇淋相关专利开发更贴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并平衡"高端基因"与"性价比需求" [5] 资本市场与未来挑战 - 公司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中国市场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其资本市场估值 [6] - 需应对本土品牌竞争、消费趋势变化,并证明独立运营能带来比"联合利华时代"更优的增长动能 [6]
长红30多年,全球第一的冰淇淋公司要IPO
创业邦· 2025-07-07 18:27
梦龙冰淇淋公司独立与IPO计划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完成剥离,新成立梦龙冰淇淋公司,以梦龙为品牌名并融合和路雪心形logo[5][6]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全球市场份额达20%,体量相当于2个雀巢、5个通用磨坊、10个伊利[5] - 计划2025年Q4在阿姆斯特丹IPO,并谋划伦敦、纽约二次上市,将成为全球最大冰淇淋IPO[8] 中国冰淇淋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预计持续增长[18] - 市场前三公司为伊利、联合利华、蒙牛,前三品牌为巧乐兹、伊利、可爱多[16] - 2025年新注册冰淇淋企业2204家,现存企业达4.12万家,竞争激烈[21] 梦龙在中国的渠道与品牌策略 - 90年代通过免费投放6万台红色冰柜抢占终端,建立高端品牌形象(梦龙定价7元/根)[10][12][14] - 2021年因"双标用料"事件品牌受损,市场份额被伊利、蒙牛挤压[16] - 2025年推出31款新品,数量同比增50%,包括梦龙首款甜品类产品[19] 新老品牌竞争动态 - 钟薛高曾以线上渠道突围,2023年成第四大销售商,但2025年因债务问题申请破产清算[23][25] - 区域品牌如东北大板、马迭尔等借助冷链升级走向全国[25] - 茶咖品牌跨界竞争:蜜雪冰城子品牌极拉图将gelato价格降至5-6元,甜啦啦等品牌加入10元以内冰淇淋市场[29][31] 消费趋势与渠道变革 - 即时零售渠道崛起,冰淇淋即时零售增速达65%,预计2026年规模突破630亿元[34] - 消费场景多元化,拓展至下午茶、聚会、户外等,需建立"条件反射"式消费联想[34] - 仿真冰淇淋等创新产品复购率低,口味创新难再现爆款[27][29]
“稳居第一”的伊利,轻装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5:38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157.80亿元稳居亚洲乳业第一 剔除商誉减值后净利润115.39亿元同比增长12.2%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0.18亿元同比增长1.35% 扣非归母净利润46.29亿元同比增长24.19% [2] - 2020-2024年毛利率累计提升377个基点 核心经营利润率累计提升205个基点 [3] - 2024年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23个基点至3.86% 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52个基点至16.9% [3] 业务板块 - 液体乳2024年营收750.03亿元 高端低温白奶营收同比增超30% 安慕希稳居细分品类第一 [5] - 冷饮业务2024年营收87.21亿元 连续30年市占率第一 巧乐兹/甄稀引领消费潮流 [6] - 奶粉及奶制品2024年营收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 金领冠婴幼儿奶粉持续双位数增长 [8] - 羊奶粉业务稳居全球销量与销售额第一 佳贝艾特连续七年中国进口市场份额超60% [9] - 海外业务2024年冷饮营收增长13% 婴幼儿奶粉营收增长68% [10] 战略布局 - 推出优酸乳嚼柠檬等创新产品 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3个月增长近300% [12] - 奶酪2B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20% 伊刻活泉现泡茶实现翻倍增长 [12] - 与同仁堂战略合作布局功能性营养赛道 推进乳深加工解决原制奶酪进口依赖 [15]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开工 奶酪智造标杆基地三期即将投产 [15] 核心优势 - 全球15个研发中心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17] - 数智化能力嵌入运营体系 新品上市周期缩短/供应链效率提升 [17] - 2024年分红77.26亿元分红比例91.4% 启动不超过20亿元回购注销计划 [20] 行业背景 - 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 生产企业面临巨大压力 [4]
伊利股份财报中的乳业乾坤:战略锚点的乘数效应
经济观察报· 2025-05-06 15:47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57.80亿元,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净利润同比增长12.2%至115.39亿元 [1][5]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30.18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归母净利润46.29亿元,同比增长24.19% [5] - 毛利率提升131个基点至34.03%,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8.86%至217.4亿元 [6] -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23个基点至3.86%,销售费用率在2025年一季度骤降152个基点 [6] 股东回报 - 分红比例达91.4%,全年分红77.26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508亿元,构建"业绩增长-现金流充裕-股东回报提升-估值中枢上移"的正向循环机制 [7] 业务表现 - 液体乳营收750.03亿元稳居行业第一,高端低温白奶增速超30% [9][11] - 奶粉及奶制品营收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奶粉整体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 [11] - 金领冠双位数增长,成人奶粉业务稳居行业第一,羊奶粉销量与销售额全球第一 [13] - 冷饮业务营收87.21亿元,连续30年领跑行业,实现营收、市场份额"双第一" [14][16] - 新品收入占比超15%,海外冷饮业务营收增长13%,婴幼儿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8% [16] 战略布局 - 实施"一横一纵"战略,横向布局功能性营养,纵向深耕乳深加工 [18] - 与同仁堂合作推出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3个月实现300%月增速 [18] - 全球拥有15个研发中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工程开工,奶酪智造标杆基地三期项目将建成投产 [19] - 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智慧管理系统提升奶牛单产,AI质检系统控制产品不良率,智能分销系统实现订单快速送达 [19] 行业背景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乳制品市场,形成乳企龙头、区域性乳企及地方性中小乳企并存格局 [4]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伊利财报折射中国乳业转型升级深层逻辑 [2] - 人均奶类消费量远低于全球和亚洲平均水平,蕴藏巨大增量空间 [20]
伊利股份财报中的乳业乾坤:战略锚点的乘数效应
经济观察网· 2025-05-06 14:29
核心观点 - 伊利股份2024年实现营收1157.8亿元,净利润增长12.2%至115.39亿元,展现经营规模与质量双领跑 [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0.18亿元(+1.35%),扣非净利润46.29亿元(+24.19%),呈现逆势双增 [3] - 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供应链效率提升,毛利率提升131个基点至34.03% [5] 财务表现 - 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8.86%至217.4亿元,远超净利润规模 [6] -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23个基点至3.86%,销售费用率在2025年一季度骤降152个基点 [7] - 拟分红比例达91.4%叠加20亿元回购计划,股东回报总额超过归母净利润 [9] 业务结构 - 液体乳营收750.03亿元稳居行业第一,高端低温白奶增速达30% [11][13] - 奶粉及奶制品营收296.75亿元(+7.53%),奶粉整体销量中国市场第一 [13] - 冷饮业务营收87.21亿元,连续30年领跑行业,市场份额双第一 [15][17] 战略布局 - 实施"一横一纵"战略:横向跨界(如与同仁堂合作开发药食同源产品),纵向延伸乳深加工产业链 [18][19] - 全球15个研发中心支撑创新,奶酪智造标杆基地三期项目将解决进口依赖问题 [19] - 数智化转型覆盖全产业链,智慧牧场、AI质检、智能分销系统显著提升效率 [19] 行业趋势 - 乳制品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人均奶类消费量仍低于全球及亚洲平均水平 [1][19] - 公司新品收入占比超15%,海外业务中冷饮增长13%、婴幼儿奶粉增长68% [17] - 功能性营养与乳深加工成为战略重点,2025年目标经营利润率9%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