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康

搜索文档
头部中药企业增收不增利,加码研发创新寻求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8:58
行业整体表现 - 中药行业呈现结构性机遇发展格局 政策推动 价格调整 技术革新与需求分化交织 [1] - 行业正从资源依赖向质量导向跃迁 中药材质量管控全面强化 价格呈现分化态势 供应链承压与重构并存 [3] - 集采常态化加速行业及市场分化 [3] 企业业绩表现 - A股中药市值前五企业呈现"增收不增利"整体特征 企业间存在两极分化 [1] - 云南白药实现营收212.57亿元同比增长3.92% 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同比增长13.93% 创同期历史新高 [2][4] - 片仔癀营收53.79亿元同比下降4.81% 为2003年上市以来首次上半年营收下降 归母净利润14.42亿元同比下降16.22% 为2015年以来首降 [2][4] - 白云山营收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 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同比下降1.31% [2][5] - 华润三九营收148.10亿元同比增长4.99% 归母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下降24.31% [2][6] - 同仁堂营收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 [2][5] 业绩驱动因素 - 云南白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加8.51亿元 该板块收入占比40.01% 毛利率达67.93%同比增长0.57% [4] - 片仔癀关键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 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最高涨至170万元/公斤 [5] - 华润三九利润下降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 零售渠道阶段性调整及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 [6] - 同仁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亿元同比激增13139.22% 因原材料采购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 [5] 研发创新布局 - 白云山布局160多项在研项目 包括1类创新药十余项 [7] - 片仔癀推进18个在研新药及经典名方研发项目 5个中药1.1类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8] - 同仁堂重点推进药品适应症拓展 对巴戟天寡糖胶囊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8] - 云南白药在研项目涉及中药大品种16个 开展项目37个 核药领域INR101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INR102获临床试验通知书 [8] - 华润三九研发投入6.62亿元同比增长68.99% 在研项目共计205项 [10] 战略转型方向 - 云南白药上线70+数字员工 节省人力7000人天/年 持续探索AI+医药转型方向 [9] - 华润三九完成收购天士力28%股份 明确CHC为核心业务 天士力以处方药为核心业务 [10] - 各企业依据自身特色积极布局研发创新 强化自身优势 [10]
云南白药(000538) - 2025年9月1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5-09-03 17:22
财务业绩 - 营收212.57亿元 同比增长3.92% [2][8] - 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 同比增长13.93% [2][8] - 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0.01% 增速达11.13% [2][8]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9.61亿元 同比增长21.45% [3][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09% 同比提升1.16个百分点 [3][8] - 现金分红总额18.18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50.05% [3] 业务板块表现 - 药品事业群收入47.51亿元 同比增长10.8% [9] - 云南白药气雾剂收入14.53亿元 同比增长20.9% [9] - 气血康口服液收入2.02亿元 同比增长116.2% [9] - 健康品事业群收入34.42亿元 同比增长9.46% [9][14] - 养元青洗护产品收入2.17亿元 同比增长11% [9] - 中药资源事业群收入9.14亿元 同比增长6.3% [10] - 省医药公司净利润3.51亿元 同比增长17.75% [10] 战略布局 - 收购聚药堂获得1567个中药饮片品种 年产能2.5万吨 [12] - 聚药堂配方颗粒年产能1500吨 国标备案品种240个 [12] - 聚药堂线上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0万 交易客户5.3万家 [12] - 构建"数智云药"平台 交易额突破10亿元 [10] - 中医馆接诊量达17,771人次 [10] 研发进展 - 16个中药品种开展二次开发 涉及37个项目 [6][17] - 全三七片完成Ⅱ期临床试验704例受试者出组 [17] - 附杞固本膏Ⅲ期临床试验入组180例受试者 [17] - INR101诊断核药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17] - INR102治疗核药获临床试验通知书 [17] 营销策略 - 销售费用增长因工业规模扩大及全域整合营销投入 [10] - 开展"伤科疼痛""运动搭子"等场景化内容营销 [10] - 通过抖音、小红书平台进行广泛传播 [10][13] - OTC渠道推行"大兵团作战"模式 [13]
云南白药(000538):工业收入双位数增长
华泰证券· 2025-09-02 15:17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76.82元人民币[4][6]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212.6亿元(同比+4%) 归母净利36.3亿元(同比+14%) 扣非归母净利34.6亿元(同比+10%)[1] - 2Q25收入104.2亿元(同比+8%) 归母净利17.0亿元(同比+14%) 扣非归母净利15.7亿元(同比+9%)[1] - 预计20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2.7/58.3/64.4亿元(同比+11%/+11%/+10%)[4]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9.61亿元 高于同期净利润[2] - 货币资金余额113亿元 资产负债率25.91% 资产结构健康[2] 业务板块分析 - 工业收入85.0亿元(同比+11%) 毛利率67.9%(同比+0.6个百分点)[1] - 药品BG收入47.5亿元(同比+11%) 白药系列表现强劲[1] - 气雾剂收入同比增21%至15亿元[1] - 气血康收入同比翻一倍至2亿元[1] - 健康品BG收入34.4亿元(同比+9%) 云南白药牙膏市占率维持国内第一[1] - 养元青收入同比增长11%至2.2亿元[1] - 中药资源BG收入9.14亿元(同比+6.3%)[1] 研发进展 - 短期:云南白药 气血康 宫血宁二次开发进行中 舒列安胶囊已完成前列腺炎临床总结[3] - 中期:全三七片已完成II期 附枸固本膏III期已启动 氟比洛芬完成一致性评价[3] - 长期:INR101(诊断核药)已启动III期临床 INR102(治疗核药)启动I期临床 INR301(单抗)处于PRE IND阶段[3] 分红方案 - 特别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10.19元(含税) 占1H25归母净利50.05%[1] 估值比较 - 给予2025年26倍PE估值 较可比公司2025年24倍均值有所溢价[4] - 当前市值1058亿元 收盘价59.29元(截至9月1日)[7][11] - 2025年预测PE 20.07倍 PB 2.62倍[9]
【云南白药(000538.SZ)】降本增效成效显著,加速推进核药研发——更新点评(王明瑞/黄素青)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04 07:06
事件概述 - 云南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云核医药研发的1.1类创新核药INR102注射液顺利完成I/IIa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标志着该药物进入临床研究新阶段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00.33亿元,同比+2.36%;扣非归母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20.18%,创历史新高 [5] - 经营性净现金流42.97亿元,同比+22.6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99%,同比+1.48个百分点 [5] - 2024年工业营收比重36.14%,同比+1.01个百分点,工业收入增速达5.30%;工业毛利率65.93%,同比+1.69个百分点 [5] - 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2.26%,管理费用同比-1.98% [5] - 25Q1公司实现营收108.41亿元,同比+0.62%;扣非归母净利润18.87亿元,同比+11.65% [5] - 25Q1工业收入44.70亿元,同比+7.63%;工业毛利率68.34%,同比+1.76个百分点 [5] 业务发展 - 公司通过数据+AI前沿技术赋能所有产业链环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业务创新发展,AI赋能应用场景取得阶段实效 [5] - 公司坚持打好中药、创新药两张牌,有序推进科学规划的短、中、长期项目 [6] - 短期项目布局上市品种二次开发、快速药械开发,如气血康、宫血宁、云南白药胶囊等已上市药品 [6] - 中期项目推进创新中药开发和透皮制剂项目,其中附杞固本膏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前准备工作,全三七片进入II期临床试验,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获批临床,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完成中试研究 [6] - 长期项目以核药为中心,布局多款创新药物研发 [6] 研发进展 - 2024年底集团中央研究院天津中心研发平台建成投用,已成功推动两款核药产品进入临床 [6] - 1.1类创新核药INR101注射液是云核医药研发的放射性诊断药物,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6] - 1.1类创新核药INR102注射液是放射性治疗药物,已启动I/IIa期临床试验 [6] - 化药1类新药JZ-14胶囊获批临床,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该产品是First-in-Class的小分子免疫调节剂 [6] - 公司引进抗体药物KA-1641的相关专利,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开发阶段 [6]
云南白药(000538):降本增效成效显著,加速推进核药研发
光大证券· 2025-08-03 18:05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19/17/15倍 [4][6] 核心观点 - **降本增效成效显著**: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20.18%),经营性净现金流42.97亿元(同比+22.68%),销售/管理费用分别下降2.26%/1.98% [2] - **工业业务结构优化**:2024年工业收入占比36.14%(同比+1.01个百分点),毛利率65.93%(同比+1.69个百分点);25Q1工业收入44.70亿元(同比+7.63%),毛利率68.34% [2] - **数智化转型推进**:通过数据+AI技术赋能产业链,AI应用场景取得阶段性实效 [2] 研发进展 - **核药研发突破**:1.1类创新核药INR102注射液完成I/IIa期临床试验首例给药,INR101注射液进入III期临床 [1][3] - **中药创新梯队明确**:短期聚焦气血康等二次开发,中期推进附杞固本膏(III期临床准备)、全三七片(II期临床),长期布局多款核药 [3] - **化药与生物药进展**:化药1类新药JZ-14胶囊(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获批临床,引进抗体药物KA-1641进入临床前研究 [3] 财务表现 - **盈利预测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52.71/58.49/64.92亿元(较前次+2%/2%/新增) [4] - **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毛利率27.9%(同比+1.4个百分点),ROE 12.23%(同比+1.48个百分点),预计2027年毛利率达30.4% [2][12] - **现金流改善**: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42.97亿元(同比+22.68%),25Q1扣非净利润18.87亿元(同比+11.65%) [2] 估值数据 - **市场数据**:总市值1004.36亿元,近一年股价区间47.77-64.36元,当前价56.29元 [6] - **股息回报**:2025-2027年每股红利预测2.67/2.96/3.29元,对应股息率4.7%/5.3%/5.8% [13] - **相对表现**:近1年绝对收益16.14%,但跑输沪深300指数5.14个百分点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