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DCU系列产品

搜索文档
民生证券-海光信息-688041-事件点评:高激励目标彰显信心,国产算力加速腾飞-250911
新浪财经· 2025-09-12 09:27
授予范围覆盖较广,含核心技术人员。本激励计划拟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不超过879人,约占公 司全部职工人数2,803人(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31.36%。本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2,068.43万 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89%。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2.1/206.1/27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7/46.7/66.8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57/110/77倍,看好公司受益AI浪潮下国产替代加速,维 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迭代不足的风险;下游需求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来源:研报虎) 事件:海光信息9月9日晚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本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 2,068.4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本激励计划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89%。 高目标值彰显信心,CPU+DPU双轮驱动。根据草案业绩考核要求,此次考核以2024年营业收入(91.62 亿元)为业绩基数,同时考核目标不考虑本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新增资产重组等事项对相关指标计算的影 响。考核目标分 ...
海光信息(688041):高激励目标彰显信心,国产算力加速腾飞
民生证券· 2025-09-11 20:06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基于对公司受益AI浪潮下国产替代加速的看好 [4][6] 核心观点 - 高激励目标彰显发展信心 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授予不超过2,068.4万股限制性股票 约占公司股本总额0.89% [1] - 业绩考核目标值全面超出一致预期 目标值要求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别不低于142/206/275亿元 三年复合增速约44.2% [2] - CPU+DCU双轮驱动增长 海光CPU系列产品兼容x86指令集 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等重要行业 海光DCU系列产品以GPGPU架构为基础 适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2.1/206.1/279.9亿元 对应增长率55.1%/45.1%/35.8% [4][5] - 预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32.7/46.7/66.8亿元 对应增长率69.5%/42.6%/43.1% [4][5] - 预计每股收益分别为1.41/2.01/2.87元 对应PE倍数157/110/77倍 [4][5] - 毛利率预计保持在61.9%-64.0%水平 净利润率预计从21.08%提升至23.87% [8] 激励计划细节 - 授予价格不低于90.25元/股 总费用14.35亿元将在2025-2028年分摊 具体为2.32/7.86/3.08/1.10亿元 [3] - 激励对象覆盖879人 约占公司职工总数2,803人的31.36% 包含核心技术人员 [3] 财务指标表现 - 净资产收益率(ROE)预计从9.54%提升至20.33% 总资产收益率(ROA)从6.76%提升至12.97%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预计显著改善 从2024年9.77亿元增至2027年72.01亿元 [8][10] - 总资产周转率从0.36提升至0.60 显示运营效率持续改善 [9]
国产AI芯片,集体增加存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08:23
国产AI芯片行业高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国产AI芯片厂商业绩持续高增 在旺盛AI推理需求支撑下 头部厂商积极积累产成品和储备关键材料以应对市场发展[1] - 海光信息上半年营业收入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40.78%[4] - 寒武纪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 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3亿元)同比增长295.85%[4] - 龙芯中科上半年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10.9% 归母净利润亏损2.9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38亿元) 毛利率42.44%同比提高12.77个百分点[4][5] 存货与订单储备策略 - 寒武纪上半年存货26.9亿元占总资产31.95% 较上年末增加51.64% 主要因产成品增加 合同负债5.43亿元(占总资产6.45%)较上年末增长61223.22%[5] - 海光信息合同负债30.91亿元同比增加242.1% 存货60.13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0.84% 其中产成品和原材料增加最多[5] - 沐曦股份HBM和晶圆占原材料主要部分 截至3月末HBM占比大幅提升至1.23亿元占整体原材料63.73% 采购周期平均6个月需提前备货[6] - 存货变化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沐曦股份一季度原材料占比由7.78%上升至21.64% 因集中大量备货[6] 市场竞争格局与技术路线 - 英伟达和AMD在2024年中国AI加速芯片市场分别占据66%和5%份额 华为海思占约23% 沐曦股份约占1%[8] - 国内技术路线分为GPU赛道(海光信息/沐曦股份/天数智芯等)和ASIC定制化赛道(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等)[8] - ASIC芯片针对特定AI推理场景定制化设计 近两年受Meta、亚马逊等云计算厂商青睐[8] -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加速芯片市场中 出货量超10000张的GPU公司包括英伟达、沐曦股份和天数智芯[9] 产品商业化进展与应用领域 - 寒武纪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9] - 海光CPU兼容x86指令集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 DCU产品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9] - 龙芯中科发布3C6000系列产品 综合性能达2023年市场主流水平 对标英特尔第三代至强服务器芯片[9] - 沐曦股份是国内少数实现千卡集群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GPU供应商 正研发万卡集群 已支持128B MoE大模型全量预训练[10] 生态建设与产业链协同 - 沐曦股份曦云C600系列预计2025年底风险量产 已与头部互联网大厂、AI模型厂商及金融能源等行业客户推进接洽 增加对FP8数据格式支持[11] - DeepSeek-V3.1使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推动开放生态发展[13] - 海光信息推动芯片、整机平台全程同步研发 实现"硬件-软件-生态"系统化协同 与中科曙光进行业务整合[13] - 海光信息上半年销售费用2.034亿元同比增加185.83% 其中市场推广费1.106亿元同比增加330.35% 用于生态建设和市场推广[14] - 国内运营商推动Scale up和Scale out技术路线生态合力 提升基于国产AI芯片的计算效率[14]
国产AI芯片,集体增加存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08:14
文章核心观点 国产AI芯片厂商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 受益于旺盛的AI推理需求 头部厂商通过积极备货和生态建设应对市场增长 尽管在市场份额和技术生态上较国际巨头仍有差距 但通过差异化竞争和产业链协同正加速发展[1] 财务业绩表现 - 海光信息上半年营业收入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 同比增长40.78%[4] - 寒武纪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5.3亿元)[4] - 龙芯中科上半年营业收入2.44亿元 同比增长10.9% 归母净利润亏损2.94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23.53%[4] - 龙芯中科毛利率回升至42.44% 同比提高12.77个百分点 其中信息化类芯片毛利率达65.45%[5] 存货与订单储备 - 寒武纪存货26.9亿元 占总资产31.95% 较上年末增加51.64% 合同负债5.43亿元 同比激增61223.22%[5] - 海光信息合同负债30.91亿元 同比增加242.1% 存货60.13亿元 较去年末增加10.84%[6] - 沐曦股份HBM库存达1.23亿元 占原材料总额63.73% 晶圆和HBM采购周期约6个月[6] - 一季度原材料占比从7.78%升至21.64% 因集中备货季节性因素影响[7]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AI加速芯片市场中 英伟达占66% 华为海思占23% 沐曦股份占1%[9] - 国内GPU厂商包括海光信息、沐曦股份、天数智芯等 ASIC厂商包括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等[9] - 国产GPU目前主要集中于推理场景 训练场景导入较慢 生态建设是长期系统工程[11] - 沐曦股份支持128B MoE大模型全量预训练 曦云C600系列预计2025年底风险量产[11][12] 技术发展与生态建设 - 龙芯中科发布3C6000系列CPU 性能对标英特尔2023年服务器芯片 重点开拓存储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专用市场[10] - DeepSeek-V3.1采用FP8精度设计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 推动开放生态发展[14] - 海光信息销售费用2.034亿元 同比增加185.83% 其中市场推广费1.106亿元 同比增加330.35% 主要用于生态建设和团队扩张[15] - 芯片厂商与产业链深度协同 推进"硬件-软件-生态"系统化发展 运营商推动Scale up/Scale out技术路线融合[15][16]
海光信息(688041):营收利润双增长,AI浪潮机遇期
光大证券· 2025-04-23 17: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营收利润双增长,集成电路产品毛利率提升,充分受益于AI芯片国产浪潮 [1][4] - 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应用领域广泛,注重技术创新,打造生态体系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0%,归母净利润19.31亿元,同比增长52.87%;2025年一季度营收24.00亿元,同比增长50.76%,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75.33% [1] - 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7.32亿元、193.66亿元、256.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0亿元、47.74亿元、67.34亿元 [5] 产品情况 - 2024年集成电路产品营收91.34亿元,同比增长51.94%,毛利率63.70%,同比增长4.03pct [1] - 海光CPU系列产品兼容x86指令集等,应用于多重要行业;海光DCU系列产品基于GPGPU架构,应用于大数据等领域 [2] 研发与生态 - 2024年研发投入34.46亿元,同比增长22.63%,占营收比例37.61% [3] - 联合国内主流服务器厂商形成国产整机合作伙伴体系,升级“星海计划”支持上下游伙伴开发应用 [3] 股价与收益 - 当前价149.00元,总股本23.24亿股,总市值3463.27亿元 [6] - 近3月换手率64.53%,1M、3M、1Y相对收益分别为3.76%、14.58%、100.35%,绝对收益分别为0.00%、14.14%、108.35% [6][9] 报表数据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展示了2023 - 2027E年各财务指标情况 [11][12] 指标数据 - 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费用率、每股指标、估值指标等展示了2023 - 2027E年各指标变化 [13][14]
英伟达H20受限中国市场,国产AI芯片替代多点开花方为正解
钛媒体APP· 2025-04-20 08:52
美国政府升级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管制 - 美国政府于4月9日通知英伟达,H20芯片出口到中国需要许可证,并于14日宣布规定将无限期实施[2] - H20被纳入"非民用超算风险清单",标志着AI芯片管制从高端产品延伸至定制化中端产品[2] - H20是英伟达在中国合法销售的主要芯片,于2023年10月美国最新出口限制生效后推出[2] 美国对AMD和英特尔AI芯片的出口限制 - 美国商务部宣布AMD MI308及同类型AI芯片新增中国出口许可要求[6] - 英特尔Gaudi芯片同样需要获得出口许可证才能向中国销售[6] 国内AI芯片厂商的替代机会 - 华泰证券指出H20销售受限或已被市场预期,但新规可能堵住以内存弥补算力漏洞[6] - 万联证券认为H20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或将面临较大限制,国内AI芯片厂商有望承接更多市场份额[6] - 国产算力迎来发展机遇,全球贸易摩擦或加速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进程[6] 华为昇腾910C的性能与优势 - 昇腾910C通过组合两个昇腾910B芯片,计算能力达800 TFLOP/s(FP16),内存带宽3.2 TB/s,接近英伟达H100性能的80%[7] - 华为通过CloudMatrix系统聚合算力,CM384系统在规模及推理性能上比肩英伟达NVL72超节点[7] - 昇腾910C采用共封装或芯片组技术,显著提升性能[7] 华为昇腾910C的技术挑战 - 组合设计导致功耗增加,CM384系统功耗为英伟达GB200 NVL72的3.9倍[9][10] - 每FLOP功耗差2.3倍,每TB/s内存带宽功耗差1.8倍,每TB HBM内存容量功耗差1.1倍[10] - die-to-die带宽仅为Nvidia H100的1/10至1/20,可能影响大规模AI训练任务效率[11] 华为昇腾910C的生态系统与供应链问题 - 华为MindSpore AI框架成熟度和广泛采用度较低,可能限制开发者采用[11] - 昇腾910C良率仅为32%-40%,低于60%的行业标准,大部分仍依赖台积电7nm工艺制造[12] - 关键组件如HBM主要来自韩国供应商三星,供应链模式稳定性差、风险高[13] 国内其他AI芯片厂商的布局 - 科技大厂阿里、百度、腾讯、商汤科技等布局自研AI芯片,服务于自有云平台或业务[14] - 海光信息DCU系列产品兼容CUDA生态,已应用于国产超算和AI训练场景[15] - 寒武纪思元系列芯片可满足云端训练等场景需求,壁仞科技BR100芯片峰值算力达国际厂商旗舰产品3倍以上[15][16] 国内AI芯片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 - 中国AI芯片替代不能仅靠个别企业,需支持华为、海光信息、摩尔线程等多元化发展[17] - 构建强大、完整、有韧性的全产业链自主生态是实现AI芯片自主可控的关键[17]
海光信息(688041) -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
2025-02-28 19:30
业绩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91.62亿元,利润总额27.84亿元,依法纳税11.05亿元[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1亿元[28] - 2024年公司总资产285.59亿元,合计拟实施分红(含税)6.97亿元[28] - 2025年拟派发现金红利3.94亿元(含税),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待股东大会审议[107] - 2024年度股份回购金额为3.02亿元(不含费用),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15.66%[107] 用户数据 无 未来展望 无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4年度公司研发投入达到34.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3%[21]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4.46亿元,研发团队总人数2157人,研发人员占比90.18%[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授权专利累计数954项,软件著作累计数304项[28] 市场扩张和并购 无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建立“决策-管理-执行”三级ESG管理架构[66][68] - 公司将ESG理念贯穿风险管理与决策流程,建立完善的ESG数据监测系统[75][77] - 公司重视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79] - 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并实施《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制度[110][112] - 公司建立治理-管理-执行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层级职责[122] - 公司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涵盖风险识别、分析、应对流程[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