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钠

搜索文档
六月第三周仅三家IPO企业撤回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42
小财米 上周(2025年6月16日至6月22日)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信息显示,共有三家企业撤回IPO首发申请材料。其中, 沪市主板1家,深市主板1家,北交所1家。 | 板块 | 企业名称 | 注册地 | 行业 | | --- | --- | --- | --- | | 上交所 | 主板 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 | 深交所 | 主板 浙江晴天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 北交所 | 北京兆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 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海湾化学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3以及烧 碱,同时利用部分自产烧碱生产偏硅酸钠,实现对无机化学品业务的延伸。 | 项目 | 2022年6月30日 | 2021 年 12月 31 日 | 2020年12月31日 | | --- | --- | --- | --- | | | /2022 年 1-6 月 | /2021 年度 | /2020 ...
青岛海湾化学撤回上交所主板IPO!原本计划募资3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5 13:45
IPO终止情况 - 海湾化学及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主动撤回上交所主板IPO申请 导致审核终止 [1][4] - 公司原计划发行不超过25,344.99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15%) 拟募资30亿元用于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4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4] - 上交所于2023年2月28日受理申请 根据审核规则第63条终止审核 [4]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1999年9月 前身为国营青岛化工厂 注册资本1.44亿元 [6]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高分子新材料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6] - 采用国际领先工艺技术 与英力士、KBR等跨国企业合作 构建综合一体化产业体系 [7] 产能与行业地位 - 现有产能:85万吨/年乙烯法PVC(国内第一)、50万吨/年苯乙烯、20万吨/年聚苯乙烯、55.5万吨/年烧碱、16万吨/年偏硅酸钠 [7][8] - 在建项目包括24万吨/年双酚A、环氧氯丙烷(一期22.5万吨)、15万吨/年环氧树脂、40万吨/年乙烯氧氯化氯乙烯扩建项目 [7] - 主要产品产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乙烯法PVC产能国内领先 [8]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青岛海湾集团持股62% 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通过青岛国投100%控股海湾集团) [9] - 其他股东包括青岛海湾省主投资中心(13.09%)、国新双百壹号基金(8%)、青岛国际投资(5%)等 [9] 财务表现 - 2019-2022H1营收分别为70.38亿、60.53亿、130.28亿、69.62亿元 同期净利润4.85亿、3.01亿、20.76亿、10.06亿元 [10] - 2019-2022H1现金分红金额达7.41亿、5.08亿、4.81亿、15.77亿元 其中2022年上半年分红额超过当期净利润 [10]
【元力股份(300174.SZ)】2025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对应回购完成,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步凸显——公告点评(王招华/戴默)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4 21:28
员工持股计划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完成股票购买,受让价格为14 83元/股,共计262 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 72% [3][5] - 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285人,其中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8人认购份额占比9 23%,其他骨干员工认购份额占比90 77% [4] - 员工持股计划采用市场化定价原则,体现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有助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5] 产能与销售情况 - 2024年活性炭产能14 99万吨,产能利用率98 68%,销量15 02万吨,同比增长17 86%,连续多年产量、销售量、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 [6] - 2024年硅酸钠产能20 72万吨,产能利用率96 13%,销量19 78万吨,同比下降42 47% [6] - 2024年硅胶产能2 6万吨,产能利用率106 90%,销量2 81万吨,同比增长10 62% [6] 新能源碳材料进展 - 2024年首条多孔碳产线投产,硬碳、多孔碳实现量产,产品矩阵逐步完善 [7] - 酸洗椰壳炭项目、化学法柱状炭新塑化造粒项目顺利实施,提升产品竞争力 [7] - 2025年公司拟变更原募投项目资金22,121万元用于年产2,000吨多孔碳建设项目,夯实新能源碳材料业务基础 [7]
元力股份(300174):公告点评:2025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对应回购完成,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步凸显
光大证券· 2025-06-24 14: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对应回购完成,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步凸显,虽因终端需求放缓下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但新能源碳材料开发进展顺利,新增2026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情况 - 2025年6月17日公司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以14.83元/股受让262.17万股公司股票,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购买完成 [1] - 5月24日公司公告《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285人参与,其中8名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认购份额360.20万份,占比9.23%,其他骨干员工认购份额3543.50万份,占比90.77% [1] 持股计划意义 - 本次持股计划受让股票占总股本0.72%,按市场化定价原则执行,有利于稳定股价、保护股东利益,体现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和认可,助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2] 公司业务情况 - 2024年活性炭产能14.99万吨,产能利用率98.68%,销量15.02万吨,同比+17.86%,产量、销售量、出口量多年居全国第一且领先规模扩大;硅酸钠产能20.72万吨,产能利用率96.13%,销量19.78万吨,同比 - 42.47%;硅胶产能2.6万吨,产能利用率106.90%,销量2.81万吨,同比+10.62% [2] - 2024年首条多孔碳产线投产,硬碳、多孔碳量产,产品矩阵完善;酸洗椰壳炭项目、化学法柱状炭新塑化造粒项目实施;2025年4月拟变更募投项目资金用于“年产2000吨多孔碳建设项目”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15|1883|2067|2276|2576| |营业收入增长率|3.30%|-6.57%|9.78%|10.10%|13.19%| |净利润(百万元)|237|284|290|336|407| |净利润增长率|5.65%|19.95%|1.95%|16.01%|21.10%| |EPS(元)|0.65|0.78|0.80|0.92|1.12|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7.62%|8.60%|8.26%|8.95%|10.02%| |P/E|23|20|19|16|14| |P/B|1.8|1.7|1.6|1.5|1.4|[4] 市场数据 - 总股本3.64亿股,总市值55.32亿元,一年最低/最高11.74/19.84元,近3月换手率96.99% [5] 收益表现 |%|1M|3M|1Y| |----|----|----|----| |相对|4.44|-3.72|0.67| |绝对|3.81|-5.67|11.63|[8] 财务报表预测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对2023 - 2027年各项目进行了预测 [9][10] 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毛利率|22.1%|24.9%|27.4%|28.8%|30.0%| |EBITDA率|18.5%|21.4%|21.0%|21.4%|22.3%| |EBIT率|11.6%|13.7%|14.6%|15.2%|16.4%| |税前净利润率|15.4%|17.0%|15.9%|16.7%|17.8%| |归母净利润率|11.8%|15.1%|14.0%|14.8%|15.8%| |ROA|7.0%|7.2%|7.4%|7.9%|8.9%| |ROE(摊薄)|7.6%|8.6%|8.3%|8.9%|10.0%| |经营性ROIC|10.2%|6.3%|7.5%|8.3%|9.7%| |资产负债率|18%|17%|11%|12%|11%| |流动比率|3.74|1.83|2.73|2.94|3.42| |速动比率|3.27|1.34|1.83|2.07|2.48| |归母权益/有息债务|10.27|8.99|25.08|26.64|28.77| |有形资产/有息债务|12.25|10.25|27.08|28.96|31.25|[11] 费用率、每股指标与估值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销售费用率|2.02%|2.42%|2.40%|2.40%|2.40%| |管理费用率|6.51%|6.78%|7.00%|7.00%|7.00%| |财务费用率|-2.08%|-2.06%|-0.12%|-0.48%|-0.58%| |研发费用率|3.57%|4.01%|4.30%|4.30%|4.30%| |所得税率|10%|10%|10%|10%|10%| |每股红利|0.10|0.23|0.24|0.28|0.34| |每股经营现金流|0.74|0.63|1.43|1.22|1.33| |每股净资产|8.50|9.04|9.64|10.33|11.16| |每股销售收入|5.51|5.15|5.68|6.25|7.07| |PE|23|20|19|16|14| |PB|1.8|1.7|1.6|1.5|1.4| |EV/EBITDA|12.7|14.9|13.1|11.5|9.5| |股息率|0.7%|1.5%|1.6%|1.9%|2.2%|[12]
海湾化学终止沪市主板IPO 原拟募30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6-22 15:47
上市审核终止 - 上交所终止对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1] - 海湾化学和中信证券分别提交撤回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 [3] - 撤回申请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规定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高分子新材料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 - 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烧碱及偏硅酸钠 [3] - 控股股东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2% [3] - 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通过青岛国投和海湾集团实施控制 [3] 原定发行计划 -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5,344.99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15% [4] - 原计划募集资金30亿元 [4] - 募集资金用途包括环氧氯丙烷项目(15亿元)、环氧树脂项目(8亿元)、氯乙烯扩建项目(4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3亿元) [4][6] 募投项目详情 - 3×7.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总投资20.49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5亿元 [6] - 15万吨/年环氧树脂项目总投资14.99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8亿元 [6] - 40万吨/年乙烯氧氯化氯乙烯扩建项目总投资7.59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4亿元 [6] - 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3亿元 [6]
青岛海湾化学IPO退档,原计划募资30亿元,多次大额分红
搜狐财经· 2025-06-22 00:24
IPO进程终止 - 海湾化学及其保荐人中信证券申请撤销上市申请文件 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对其IPO审核 [1] - 公司原计划募资30亿元 于2023年1月预披露招股书 2月平移递交招股书 [3] - 2023年7月收到第一轮问询函但未回复 期间因财务资料过期多次被中止审核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 前身为国营青岛化工厂 注册资本1.44亿元 [3] - 主要股东包括海湾集团(62%) 青岛海湾留丰投资中心(13.09%) 国新双百基金(8%) 青岛国投(5%) Bright Sunshine(5%) [4] - 2021年混改后股权结构为海湾集团62% 外部投资者13% 青岛国投5% 员工持股平台20% [5]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 有机化工原料 高分子新材料及无机硅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5] - 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 苯乙烯 聚苯乙烯 烧碱 偏硅酸钠 [5] - 2019-2022H1营收分别为70.38亿 60.53亿 130.28亿 69.6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85亿 3.01亿 20.76亿 10.06亿元 [5][6] - 2022年预计营收124.45-144.10亿元(-4.47%至+10.61%) 归母净利润10.83-12.54亿元(-47.85%至-39.62%) [7] 财务指标与分红 - 2022H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63% 2021年达61.27% [6]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19年0.35%降至2022H1的0.29% [6] - 2019-2022H1现金分红分别为7.41亿 5.08亿 4.81亿 15.77亿元 其中2022H1分红金额超过同期净利润 [6] 历史股东变动 - 中国华融曾持股38.23% 2017年以2.41亿元估值退出 海湾集团持股增至100% [4][5] - 2002年中国华融以债权出资1.69亿元入股海晶化工(海湾化学前身) [4]
又一家IPO终止!净利润一度逾20亿,实控人为青岛市国资委
梧桐树下V· 2025-06-21 20:38
公司IPO终止审核 - 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于2024年6月20日终止审核,直接原因是公司及保荐机构中信证券申请撤回申报/保荐 [1] - 公司IPO申报于2023年2月28日获得受理,7月20日收到首轮问询,但上交所网站未公布问询问题及回复 [1] - 本次IPO拟募资30亿元 [1] 公司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烧碱,同时利用部分自产烧碱生产偏硅酸钠 [2] - 聚氯乙烯产能位居国内乙烯法第一位 [3] - 所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的竞争性行业 [2] 财务表现 - 2019-2022年6月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25亿元、2.47亿元、20.40亿元和9.70亿元 [2] - 2021年营业收入130.28亿元,净利润20.76亿元 [3]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62亿元,净利润10.06亿元 [3] - 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85%至39.62%,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利润空间 [4][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前身系由国营青岛化工厂改制设立,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 [9][11] - 2021年11月完成混改,引入员工持股平台和外部投资者 [13] - 混改后股权结构为:海湾集团62%、外部投资者13%、青岛国投5%、员工持股平台20% [13] - 截至2023年2月,青岛市国资委通过青岛国投、海湾集团间接控制公司67%股权 [12] 监管警示事项 - 2024年5月被上交所监管警示,涉及未完整披露员工持股平台股权质押解除情况 [6][7] - 存在多项会计核算不准确情形,涉及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多个科目 [8] - 员工持股平台60%的出资款5.67亿元来自以公司股权质押向银行的借款 [7]
海湾化学上交所主板IPO“终止” 聚氯乙烯产能位居国内乙烯法第一位
智通财经网· 2025-06-20 19:58
公司IPO动态 - 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因公司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主营业务涵盖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烧碱及偏硅酸钠 [1] - 已建成产能:85万吨/年乙烯法PVC(国内乙烯法第一)、50万吨/年苯乙烯、20万吨/年聚苯乙烯、55.5万吨/年烧碱、16万吨/年偏硅酸钠 [2] 技术合作与产业布局 - 与英力士、氯工程、西方化学等国际企业合作引进先进工艺技术 [1] - 在建/拟建项目包括24万吨/年双酚A、3×7.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一期)、15万吨/年环氧树脂、40万吨/年乙烯氧氯化氯乙烯扩建 [2] 行业地位 - 乙烯法PVC产能国内第一 聚氯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等产品产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2] 财务表现 - 2019-2022H1营业收入:70.38亿元、60.53亿元、130.28亿元、69.62亿元 [2][3] - 同期净利润:4.85亿元、3.01亿元、20.76亿元、10.06亿元 [2][3]
海湾化学撤回沪主板IPO 原计划募资3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0 19:54
招股书显示,海湾化学自1999年国营青岛化工厂改制设立以来,依托氯碱化工基础,深耕行业二十余年,构建了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以 及无机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综合一体化现代工业企业。 氯碱化工(600618)企业海湾化学沪主板IPO告终。 6月20日,上交所公告,因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湾化学")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海湾化学的主营业务为氯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无机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乙烯法PVC、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烧 碱,同时利用部分自产烧碱生产偏硅酸钠,实现对无机化学品业务的延伸。 多年来,海湾化学与英力士、氯工程、西方化学、德希尼布、KBR、贝吉尔等国际著名企业拓展合作,引进其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构建了氯 碱化工、有机化工原料和高分子新材料以及无机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综合一体化现代工业企业。 目前,海湾化学已建成投产85万吨/年乙烯法PVC2、50万吨/年苯乙烯、20万吨/年聚苯乙烯、55.5万吨/年烧碱和16万吨/年偏硅酸钠,根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统计,海湾化学的乙烯法PVC产能已位列国内乙烯法PVC第一 ...
粤桂股份: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运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20 21:22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公司拟通过定向增发A股募集不超过90,000万元,净额将用于三个项目:10万吨/年精制湿法磷酸项目(60,000万元)、下太石英矿开发建设项目(20,000万元)、云硫矿业碎磨系统大型化项目(10,000万元)[1][2] - 若实际募集资金不足,公司将通过自筹资金补足差额并调整投资优先级[2] - 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先行投入项目[2] 10万吨/年精制湿法磷酸项目 - 项目总投资107,707.94万元,建设投资占比92.6%(99,777.91万元),达产后年产净化磷酸3.62万吨、氟硅酸钠0.5万吨、工业级一铵5万吨及多元素酸性生理肥10万吨[2][3] - 项目采用半水二水法工艺和四川大学净化技术,配套氟硅酸和磷石膏处理,实现硫磷钛耦联循环模式[3][6] - 产品湿法净化磷酸可作为新能源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原料,市场需求随新能源产业增长而扩大[6] - 项目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12.39%[8] 下太石英矿开发建设项目 - 项目总投资86,641.98万元,年产420万吨石英矿(玻璃用200万吨、水泥用112万吨、建筑用108万吨),矿区面积0.5867平方公里[8][9] - 石英砂下游应用于光伏、半导体等领域,符合国家将高纯石英列为战略性矿产的政策导向[9][11] - 公司通过收购德信(清远)矿业获得开采权,项目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12.07%[9][12] 云硫矿业碎磨系统大型化项目 - 项目总投资31,676万元,通过设备更新实现硫精矿生产流程大型化、自动化,不新增产能但提升能效[12][13] - 改造后系统可降低能耗30%以上,解决现有设备老化导致的维护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问题[13][14] - 项目符合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政策方向[14] 战略与行业协同性 - 磷酸项目延伸硫铁矿产业链至新能源材料领域,与现有硫酸、蒸汽资源形成协同[3][6] - 石英矿项目助力公司构建"化工+新能源材料"双轮驱动战略,响应国家矿产资源保障要求[9][10] - 碎磨系统改造提升硫精矿产品竞争力,契合云硫矿业30年技术积累[14][15]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磷酸项目符合《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及广东省环保集团循环经济规划[5][6] - 石英矿开发获地方政府支持,环评及采矿许可已获批[9][12] - 新能源与半导体产业增长驱动石英砂需求,光伏行业年需求增速超20%[9][11] 财务影响 - 募投项目预计提升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但短期内可能摊薄每股收益[17] - 项目实施后公司总资产与净资产规模将扩大,优化财务结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