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活性炭
icon
搜索文档
【元力股份(300174.SZ)】2025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对应回购完成,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步凸显——公告点评(王招华/戴默)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4 21:28
员工持股计划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完成股票购买,受让价格为14 83元/股,共计262 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 72% [3][5] - 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285人,其中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8人认购份额占比9 23%,其他骨干员工认购份额占比90 77% [4] - 员工持股计划采用市场化定价原则,体现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有助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5] 产能与销售情况 - 2024年活性炭产能14 99万吨,产能利用率98 68%,销量15 02万吨,同比增长17 86%,连续多年产量、销售量、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 [6] - 2024年硅酸钠产能20 72万吨,产能利用率96 13%,销量19 78万吨,同比下降42 47% [6] - 2024年硅胶产能2 6万吨,产能利用率106 90%,销量2 81万吨,同比增长10 62% [6] 新能源碳材料进展 - 2024年首条多孔碳产线投产,硬碳、多孔碳实现量产,产品矩阵逐步完善 [7] - 酸洗椰壳炭项目、化学法柱状炭新塑化造粒项目顺利实施,提升产品竞争力 [7] - 2025年公司拟变更原募投项目资金22,121万元用于年产2,000吨多孔碳建设项目,夯实新能源碳材料业务基础 [7]
元力股份(300174):公告点评:2025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对应回购完成,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步凸显
光大证券· 2025-06-24 14: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对应回购完成,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步凸显,虽因终端需求放缓下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但新能源碳材料开发进展顺利,新增2026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情况 - 2025年6月17日公司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以14.83元/股受让262.17万股公司股票,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购买完成 [1] - 5月24日公司公告《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285人参与,其中8名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认购份额360.20万份,占比9.23%,其他骨干员工认购份额3543.50万份,占比90.77% [1] 持股计划意义 - 本次持股计划受让股票占总股本0.72%,按市场化定价原则执行,有利于稳定股价、保护股东利益,体现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和认可,助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2] 公司业务情况 - 2024年活性炭产能14.99万吨,产能利用率98.68%,销量15.02万吨,同比+17.86%,产量、销售量、出口量多年居全国第一且领先规模扩大;硅酸钠产能20.72万吨,产能利用率96.13%,销量19.78万吨,同比 - 42.47%;硅胶产能2.6万吨,产能利用率106.90%,销量2.81万吨,同比+10.62% [2] - 2024年首条多孔碳产线投产,硬碳、多孔碳量产,产品矩阵完善;酸洗椰壳炭项目、化学法柱状炭新塑化造粒项目实施;2025年4月拟变更募投项目资金用于“年产2000吨多孔碳建设项目”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15|1883|2067|2276|2576| |营业收入增长率|3.30%|-6.57%|9.78%|10.10%|13.19%| |净利润(百万元)|237|284|290|336|407| |净利润增长率|5.65%|19.95%|1.95%|16.01%|21.10%| |EPS(元)|0.65|0.78|0.80|0.92|1.12|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7.62%|8.60%|8.26%|8.95%|10.02%| |P/E|23|20|19|16|14| |P/B|1.8|1.7|1.6|1.5|1.4|[4] 市场数据 - 总股本3.64亿股,总市值55.32亿元,一年最低/最高11.74/19.84元,近3月换手率96.99% [5] 收益表现 |%|1M|3M|1Y| |----|----|----|----| |相对|4.44|-3.72|0.67| |绝对|3.81|-5.67|11.63|[8] 财务报表预测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对2023 - 2027年各项目进行了预测 [9][10] 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毛利率|22.1%|24.9%|27.4%|28.8%|30.0%| |EBITDA率|18.5%|21.4%|21.0%|21.4%|22.3%| |EBIT率|11.6%|13.7%|14.6%|15.2%|16.4%| |税前净利润率|15.4%|17.0%|15.9%|16.7%|17.8%| |归母净利润率|11.8%|15.1%|14.0%|14.8%|15.8%| |ROA|7.0%|7.2%|7.4%|7.9%|8.9%| |ROE(摊薄)|7.6%|8.6%|8.3%|8.9%|10.0%| |经营性ROIC|10.2%|6.3%|7.5%|8.3%|9.7%| |资产负债率|18%|17%|11%|12%|11%| |流动比率|3.74|1.83|2.73|2.94|3.42| |速动比率|3.27|1.34|1.83|2.07|2.48| |归母权益/有息债务|10.27|8.99|25.08|26.64|28.77| |有形资产/有息债务|12.25|10.25|27.08|28.96|31.25|[11] 费用率、每股指标与估值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销售费用率|2.02%|2.42%|2.40%|2.40%|2.40%| |管理费用率|6.51%|6.78%|7.00%|7.00%|7.00%| |财务费用率|-2.08%|-2.06%|-0.12%|-0.48%|-0.58%| |研发费用率|3.57%|4.01%|4.30%|4.30%|4.30%| |所得税率|10%|10%|10%|10%|10%| |每股红利|0.10|0.23|0.24|0.28|0.34| |每股经营现金流|0.74|0.63|1.43|1.22|1.33| |每股净资产|8.50|9.04|9.64|10.33|11.16| |每股销售收入|5.51|5.15|5.68|6.25|7.07| |PE|23|20|19|16|14| |PB|1.8|1.7|1.6|1.5|1.4| |EV/EBITDA|12.7|14.9|13.1|11.5|9.5| |股息率|0.7%|1.5%|1.6%|1.9%|2.2%|[12]
通用尖端、厦门火炬共建环保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中国化工报· 2025-06-24 10:45
战略合作 - 通用尖端材料科技与厦门火炬集团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将深化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市场拓展等领域的合作[1] - 合作旨在探索材料科学与环保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1] - 通用尖端全球研产制造基地将落户火炬高新区,依托四大核心创新技术实现滤芯"净化—矿化—杀菌"三重功能[1] 公司背景 - 通用尖端由通用净水General Water Technology、美国EnnoPure及岐北通用净水联合成立,专注水净化技术、改性碳材料及其他先进材料研发[1] - 公司在水质处理领域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丰富实践经验[1] 核心技术 - e+shield杀菌技术、epureflo增强型滤芯、e-HMR重金属过滤技术、Enfusion矿物质添加技术协同提升滤芯性能[1] - 技术组合可提升过滤精度并大幅延长滤芯使用寿命[1] 环保创新 - 公司研发咖啡渣活性炭技术,将咖啡渣转化为高效吸附材料,其吸附力是传统活性炭的2倍[2] - 全球每年6000万吨咖啡渣中75%被填埋,分解产生的温室气体影响比二氧化碳高86倍[2] - 该技术形成"咖啡渣闭环回收—材料改性—滤芯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废弃物排放[2]
元力股份: 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购买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7 12:08
员工持股计划完成情况 - 公司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股票购买 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以14 83元/股价格受让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2,621,700股股票 [1] - 员工持股计划实际认购资金总额为3,898 40万元 参与员工284人 未超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3,903 70万元上限 [2] - 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已回购的A股普通股 占公司总股本0 7238% [2] 股票来源及回购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 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4,637,501股 本次转让2,621,700股后 回购账户剩余2,015,801股 [2] - 回购计划依据2024年7月12日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执行 [2] 持股计划管理架构 - 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无一致行动协议或安排 [3] - 持有人会议将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利委托给持有人许文显行使 因此与许文显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3] - 资金来源为员工合法薪酬、自筹资金等 无第三方资助或兜底安排 [2]
一只十几元的烤鸭,是美国无法翻越的高山
新消费智库· 2025-06-11 20:46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势 - 烤鸭产业链通过鸭绒、鸭舌等高附加值副产品实现成本分摊,使终端烤鸭价格低至20元以下,出厂批发价仅2至3元[8][9][10] - 甘蔗渣、玉米芯等农业副产品被转化为生物质发电燃料或木糖醇等工业原料,广西和山东形成全国领先的循环利用体系[15][18] - 地沟油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上海日均处置量达263吨(2013年的3.1倍),并用于生产生物质绿色甲醇和航空燃料[24][27] 规模效应与资源循环 - 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能力达4亿吨,超过县城以上生活垃圾清运总量3.11亿吨,出现数千万吨处理缺口[22] - 纺织业再生纤维技术领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推动消费前后再生棉生产,天富龙等企业布局差别化复合纤维回收[31][32] - 五金产业以废料为核心利润源,永康等地通过废料循环实现加工成本趋近于零[34] 跨行业协同创新 - 蜜雪冰城通过全产业链布局降低各环节成本1%,与君乐宝合作建养牛场以强化供应链[37] - 湖北潜江形成全球最大甲壳素产业基地,小龙虾虾壳利用率达100%,2024年发布全产业链标准化白皮书[38] - 挪威三文鱼副产品利用率不足10%,而中国移动式炭化炉可将林业残余物高效转化为生物炭[40] 技术驱动的效率突破 - 洛钼集团高压氧浸技术从铜矿中提取钼纯度达99.999%,满足核反应堆标准[31] - 电解铝副产品银拉低全球银价,伴生矿钼的分离技术形成中国独特优势[31] - 牧原生猪养殖成本降至12.5元/公斤,规模化养殖推动行业效率提升[37] 市场与政策协同效应 - 农村垃圾收集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推动废弃物资源化[22] - 新疆"牧光互补"模式结合绿色能源与大农业,形成差异化产业优势[35] - 统一大市场与激烈竞争催生技术创新,如蜜雪冰城低价策略倒逼供应链优化[37][42]
直击金时科技股东大会 董事长:今年仍有压力,会持续降本增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5-27 22:42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008.39%,净利润为-439.7万元,亏损额同比大幅减少(2023年为-4457.14万元)[4] - 储能设备收入2.5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68.70%,储能安全解决方案收入1.14亿元,占比30.24%[4] - 一季度储能设备销售收入2452.14万元,毛利160.42万元,当前在手订单约3.32亿元,意向订单约3.08亿元[5] 业务转型与战略布局 - 公司从烟标业务转型至新能源领域,构建超级电容及储能板块、新材料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业务布局[4] - 储能设备制造业务包括分布式液冷/风冷储能一体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储能安全解决方案聚焦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监测预警[4] - 超级电容器业务通过子公司金时新能开展,超级活性炭研发进入中试产线设备调试阶段,试制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检测[7] 储能业务发展现状 - 储能业务进展平稳且订单签署良好,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毛利率受品牌推广、技术迭代投入影响[5] - 正探索数据中心储能领域的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研发,以降低能耗[5] - 超级电容器产品已在内部使用,静待市场成型[6] 资产管理与未来规划 - 湖南金时固定资产折旧是2024年亏损主因之一,计划2025年通过资产利用或处置减少业绩影响[8] - 对产业并购持开放态度但谨慎,强调业务协同性优先[8] - 2025年将强化科技创新与管理效率,应对市场变化[8]
元力股份: 关于签订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9 18:0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共计9,000,000张,每张面值人民币10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900,000,000元 [1] - 扣除发行费用14,721,69811元(不含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885,278,30189元 [1] - 募集资金用于"南平元力环保用活性炭建设项目" [1] - 募集资金到位情况经华兴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 [1] 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 - 公司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议,将原募投项目"南平元力环保用活性炭建设项目"部分募集资金22,121万元变更用于"年产2,000吨多孔碳建设项目" [1] - 新项目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元力新能源碳材料(南平)有限公司 [1] 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签订及专户开立情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元力新能源与保荐机构国金证券、兴业银行签署《募集资金监管协议》 [2] - 元力新能源在兴业银行开设募集资金专用账户,用于"年产2,000吨多孔碳建设项目"募集资金的存储和使用 [2] - 截至2025年4月29日,专户余额为3,000万元 [2] 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的主要内容 - 专户账号为118630100100107709,仅用于"年产2,000吨多孔碳建设项目"募集资金的存储和使用 [2] - 国金证券有权对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包括现场调查、书面问询等方式 [3] - 公司和兴业银行需配合国金证券的调查与查询 [3] - 兴业银行需及时向国金证券提供专户资料和对账单 [3] - 监管协议自签署之日起生效,至专户资金全部支出完毕且国金证券督导期结束后失效 [4]
元力股份(300174) - 300174元力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7:02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为 300174,证券简称为元力股份,为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 [1] - 2025 年 5 月 14 日下午 15:30 - 17:00 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采用网络远程方式召开业绩说明会,属于 2025 年福建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许文显、董事会秘书罗聪、财务总监池信捷、独立董事梁丽萍 [2] 业务经营情况 - 木质活性炭销售稳步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满产满销 [2] - 超级电容炭、硬碳、多孔碳等新能源碳材料起步良好,实现批量生产和销售,并受到下游应用商青睐 [2][3] - 竹基颗粒炭在环保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 - 公司销售额包括活性炭和硅化物两部分,活性炭销售量和销售额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硅化物产销量较为平稳,受纯碱价格波动影响,销售额有所下降 [4] 业务战略与规划 - 继续聚焦主业,对现有业务进行巩固升级和战略延伸,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3][4] - 稳步扩大活性炭产能,2019 年末超 8 万吨,2024 年末已超过 14 万吨 [4] - 在建“年产 2,000 吨多孔碳建设项目”,新能源碳材料业务对公司业绩的贡献逐渐放大 [4] - 硬碳已实现批量销售,可根据市场情况启动扩产,储备扩产规模很大 [5] - 正在打造炭硅循环经济,碳化法白炭黑是其中一环,具有显著的低碳、绿色、循环属性,对推动公司整体效益提升有重要积极作用 [3][6] 财务相关情况 - 受上年出售元禾化工的影响,公司今年 1 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毛利率没有下降 [3] 其他情况 - 去年出售元禾化工旨在整合公司资源,聚焦活性炭与碳材料通过循环经济连接硅酸钠及二氧化硅优势业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优势 [3] - 公司发展稳健,没有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 [4] - 公司将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公司质量 [4]
金时科技携储能创新成果亮相CIBF2025 绿色转型迈出关键步伐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10:38
战略转型与产业布局 - 公司自2019年起围绕"双碳"目标启动从传统制造向新能源赛道的战略转型,重点聚焦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及材料研发领域 [2] - 构建了涵盖从电极活性材料基础研发到终端场景深度适配的"料—材—器—用"全产业链布局 [2] - 2021年设立子公司金时新能,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产学研合作突破超级电容电极材料国产化技术壁垒 [2] - 2023年通过并购千页科技形成"源—储—控"三位一体的技术闭环 [2] 核心技术成果 - 自主研发的超级电容器内阻低至0.18MΩ,容量一致性偏差5%,显著提高电网调频响应速度和设备寿命 [3] - 开发的1.25MW/5MWh耦合储能系统采用独创"功率—时间"二维解耦算法,循环寿命达百万次量级 [3] - 配套液氮消防方案实现5秒灭火、1分钟降温至-150℃的技术突破 [3] - 利用椰壳、苎麻等生物质原料开发高性能活性炭材料,降低碳足迹并建立农业废弃物循环链条 [3] 研发与产业化进展 - 依托西南交大科研资源建成年产2.4GWh模组生产线,引入纳米材料制备与AI质检系统 [4] - 强调产学研融合对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未来将加快产业化步伐构筑竞争壁垒 [4] 行业影响力建设 - 作为行业标准编写单位之一,将实践积累转化为行业共识 [5] - 探索绿色储能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助力国家能源结构优化 [5]
Advanced Emissions Solutions(ADES)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7 2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营收2720万美元,同比增长25%,主要因平均售价增长13%、产品和客户组合积极变化及销量增加 [6][31] - 第一季度毛利率约36.4%,与2024年第一季度基本持平,若剔除2024年第一季度一次性会计调整,毛利率同比提升约5% [9][31] - 第一季度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410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亏损40万美元;净利润20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净亏损340万美元 [10][32] -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总计61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1%,研发成本较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46% [33][34] - 第一季度末现金为1480万美元,其中约630万美元不受限制,重申2025年资本支出预测为800 - 1200万美元 [3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PAC业务 - 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正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公司认为该业务可实现每年数百万美元的两位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5] - 2025年所有销售合同均为净贡献者,而2022年12月时24%的销量仍在亏损 [32][33] GAC业务 - 红河第一条GAC生产线调试仍面临障碍,预计第二季度产量极少,全面调试和首次商业生产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末或第三季度初完成,之后需3 - 6个月爬坡至铭牌产能 [21] - 第一阶段假设产量为2500万磅,目前约60%已签约,公司为RNG市场保留部分产量 [10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GAC市场需求强劲,在PFAS缓解、空气过滤和可再生天然气应用领域客户需求增长,且收到众多替代技术提供商的合作咨询 [24] - 行业新供应产能无明显进展,预计当前供需失衡至少持续到2027或2028年,2029年PFAS法规要求将推动需求加速 [26][2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PAC业务成本优化和战略定价管理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在GAC、沥青、稀土矿物等领域寻求高利润增长机会 [5][6] - 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完全垂直整合供应链的活性炭生产商,关税变化对公司有利,可能对使用进口原料的竞争对手产生不利影响 [27][28] - 公司探索从煤废料中提取稀土矿物和生产人造石墨的潜力,并寻求政府资金支持 [2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PAC业务已实现转型,为整体运营提供坚实基础,未来将继续优化性能,实现可持续季度盈利 [5][42] - 尽管GAC调试和商业生产延迟令人失望,但市场需求强劲,公司有信心解决问题,实现高增长和盈利 [23][4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引入新首席财务官Jay Von Cannon,他拥有35年财务领导经验,将负责公司财务战略和运营 [3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GAC调试过程中不一致问题的根本原因 - 主要问题在第三区,需优化添加化学添加剂的过程,以提高一致性、效率、产量和生产速度,公司已对粘合剂进行微调并取得效果 [46][49][51] 问题2: 对解决GAC调试问题有信心的具体步骤 - 公司目标是提高产量和生产的一致性,虽已生产出商业规模产品,但尚未实现不间断生产,目前正在解决进料、控制器故障和皮带问题等 [53][54] 问题3: PAC业务第一季度是否有照付不议条款的收益,以及GAC启动活动是否对利润率产生5%的拖累 - 第一季度无照付不议条款的影响;剔除GAC生产线启动成本和2024年一次性会计调整后,预计毛利率提高约5%,1月毛利率将超过40% [62][63][64] 问题4: 持续迭代GAC调试过程能否按时完成,是否需要增加资本支出 - 公司认为系统运行正常,不存在设计问题,只是需要对过程进行微调,有信心在不增加资本支出的情况下按时完成 [68][71][73] 问题5: 2029年PFAS法规期限是否会改变 - 公司与EPA高级官员会面,未得到期限延迟或法规放宽的迹象,EPA还希望加强法规并关注废水处理 [75][76][77] 问题6: 最大签约客户对PFAS去除产品的测试前置时间 - 市政用水PFAS去除方面无测试问题,产品已获认证,主要是等待生产;RNG领域需要现场测试,前置时间与该领域相关 [79][81] 问题7: 新CFO能否分享过去最佳实践,以及SG&A成本是否有进一步节省空间 - 新CFO认为公司在成本方面有更多机会,将在未来季度研究削减成本,包括工厂的间接费用 [83][84][85] 问题8: 沥青生产今年能否与战略合作伙伴签约并在明年年底前实现商业收入 - 公司认为今年寻找合作伙伴并非冒昧之举,但最早要到2026年才能实现收入,沥青项目是对独特碳原料的货币化方式 [87][88] 问题9: 首次GAC扩张对行业供应前景的看法 - 行业新增GAC产能至少需要2 - 3年,公司和竞争对手在调试过程中都遇到问题,这增强了公司对投资经济性的信心,且供需失衡仍对公司有利 [95][96][98] 问题10: GAC第一阶段是否仍有10 - 33%的增产可能性 - 公司表示要先实现全面商业生产和满负荷运行,之后才能确定增产能力 [99] 问题11: GAC第一阶段目前的签约生产比例 - 假设产量为2500万磅,目前约60%已签约,公司为RNG市场保留部分产量,因其价格和利润率更高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