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
搜索文档
医疗设备月度中标梳理-20251031
天风证券· 2025-10-31 22:2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且维持该评级 [3] 核心观点 - 医疗设备2025年9月中标金额为15534亿元,同比下降3%,但环比增长18%,显示月度快速回暖 [4][9] - 2025年1~9月累计中标总金额达125908亿元,同比增长42%,显示行业整体需求强劲 [4][9] - 国产设备中标金额持续回暖,超声等品类同比增速较高 [5] - 进口品牌中标金额整体增长,CT和DSA等品类同比增速较高 [6] 医疗设备招采情况一览 - 2025年9月设备整体中标金额15534亿元,同比下降3%,环比增长18% [9][10] - 2025年1~9月设备整体中标金额125908亿元,同比增长42% [9][10] - 分品类看,CT整体9月中标金额1746亿元,同比增长40%,1~9月累计中标16220亿元,同比增长86% [10] - 超声整体9月中标金额1737亿元,同比增长48%,1~9月累计中标13968亿元,同比增长62% [10] - DSA整体9月中标金额863亿元,同比增长21%,1~9月累计中标6705亿元,同比增长56% [10] - 磁共振整体9月中标金额1622亿元,同比增长14%,1~9月累计中标14626亿元,同比增长72% [10] - 内窥镜整体9月中标金额1607亿元,同比下降3%,1~9月累计中标12663亿元,同比增长26% [10] 国产品牌表现 - 联影医疗9月中标总额836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磁共振增速最快达74%;1~9月累计中标7871亿元,同比增长55% [5][13] - 迈瑞医疗9月中标总额998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超声增速最快达77%;1~9月累计中标6898亿元,同比增长43% [5][17] - 开立医疗9月中标总额162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软镜增速最快达81%;1~9月累计中标1067亿元,同比增长94% [5][25] - 澳华内镜9月中标总额055亿元,同比下降20%;1~9月累计中标438亿元,同比增长19% [5][21] - 万东医疗9月中标总额130亿元,同比增长51%;1~9月累计中标1066亿元,同比增长98% [5][33] - 山外山9月中标总额066亿元,同比增长25%;1~9月累计中标349亿元,同比增长134% [5][29] 进口品牌表现 - 飞利浦9月中标总额980亿元,同比增长36%;1~9月累计中标6701亿元,同比增长32% [6][36] - 西门子9月中标总额1014亿元,同比增长8%;1~9月累计中标8502亿元,同比增长42% [6][40] - GE医疗9月中标总额1288亿元,同比增长6%;1~9月累计中标9822亿元,同比增长36% [6][44]
飞鱼影像董事长周新玲到访湖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 共拓“医疗健康+企业文化”协同发展新空间
搜狐财经· 2025-10-21 14:54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第三方医学影像领域的专业机构,深耕独立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领域6年 [1] - 公司依托先进影像设备和高精尖技术,提供心脑血管、全身肿瘤潜在隐患排查的精密影像诊断方案 [1] - 公司累计已为超20万群众提供磁共振、CT、超声等高质量检查服务 [1] - 公司核心业务特色是坚守"医者仁心"核心价值观,提供高品质全域服务 [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联合合作伙伴在全国各省市布局"飞鱼影像健康驿站" [3] - 健康驿站将通过搭建信息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咨询、陪诊、影像检查免排队的一站式服务 [3] - 公司希望依托促进会平台资源优势,加强与各会员单位的资源整合 [3] - 合作领域将包括高端体检定制、医疗健康科普宣讲、企业健康文化交流等 [3] 战略合作与协同 - 双方将围绕资源共享、特色活动共创、会员服务升级等议题深化合作 [1] - 合作旨在打通医疗健康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合作链路,探索互利共赢新路径 [1] - 双方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医疗健康服务"的协同模式 [7] - 合作形式包括联合策划医疗健康科普讲座、企业员工定制化健康筛查等特色活动,并融入公益元素 [5]
天风医药细分领域分析与展望(2025H1):医疗设备行业及个股2025半年度回顾与展望
天风证券· 2025-10-19 19:28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并予以“维持” [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医疗设备行业业绩阶段性承压,但招投标数据持续改善,业绩拐点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出现 [3] - 行业面临国内集采等政策带来的价格压力,但出海趋势强劲,全球化布局加速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3] - 细分领域表现分化,医学影像、常规设备、家用设备、康复设备等板块呈现出不同的复苏节奏与增长潜力 [20][23][28][31] 医疗设备2025年中报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行业整体营业收入为42397百万元,同比下降7.34%;归母净利润为7464百万元,同比下降27.00% [10] -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压力更大,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8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4.88% [10] - 盈利能力方面,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0.49%,同比小幅下降;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38%、6.23%、10.50% [10] - 国内医疗设备招投标显著复苏,2025年上半年中标总金额达83817百万元,同比增长64%,其中CT整机和中标金额同比增长106%,磁共振整体同比增长103% [12][13] 细分领域分析 - **医学影像设备**:招采需求稳步复苏,重点公司如联影医疗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2.48%,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8.99% [20][22] - **常规医疗设备**:板块表现分化,迈瑞医疗2025年上半年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营收54.79亿元,同比下降31.59%,但其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约50% [24][27] - **家用医疗设备**:板块业绩稳健增长,鱼跃医疗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6%,其中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6.63%,占整体营收13.03% [30] - **康复设备**:行业需求逐步回暖,经营情况边际好转,部分公司如伟思医疗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30% [33][34] - **医院自动化**:板块业绩承压,企业如健麾信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谋求增长 [35][37] - **软镜**:国内市场受益于招采回暖,开立医疗2025年1-6月累计中标金额同比增长115%,其中软镜业务中标额同比增长75% [40] 相关标的中报总结 - **迈瑞医疗**: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45%,但公司预计第三季度收入增速将同比转正,迎来业绩拐点;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约50% [45][50] - **联影医疗**: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79%,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18.99%;公司研发费用率为12.74%,持续推动“设备+AI”融合创新 [51][55] - **华大智造**: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90%,但归母净利润同比收窄65.28%;截至2025年8月15日,公司在手订单约9亿元 [56][60] - **开立医疗**: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78%,但国内医疗设备招标数据持续改善,公司预计第三季度业绩将迎来拐点;研发费用率高达25.31% [61][67] - **鱼跃医疗**: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6%,业绩稳健增长;家用呼吸机系列产品同比增长超40%,海外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 [68][71] - **万东医疗**: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46%,受益于需求端恢复;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83%,研发费用率达12.72% [72][77]
宁波北仑 向智造高地聚能发力
经济日报· 2025-10-12 06:10
产业总体成就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7年保持浙江省第一,连续3年获得“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 [1] - 累计培育4家中国制造500强企业,“大优强”企业数量保持宁波市第一 [1] - 数字化改造覆盖率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建成省级未来工厂(试点)4家、省级及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70余家 [1] 新兴产业布局与发展 -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链增加值均位于宁波前列 [3][4] - 规划总面积1413亩的机器人产业园启动建设,首期342亩土地上已有拓普集团、旭升集团、德业股份等投资的5个标杆项目落地 [2] - 全区拥有新能源汽车关联企业800余家,形成完整产业链 [3] - 企业通过技术优势向新赛道迁移,例如德业股份从传统家电转型至制造光伏逆变器和储能领域 [2] 企业转型与创新案例 - 宁波德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在变频控制、环境智能感知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园区企业合作探索机器人在智慧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 [2] - 宁波君灵模具技术有限公司构建“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三位一体智能制造体系,为无人机、重载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提供关键支撑,每年新品开发数量超90项,预计今年产值可达3亿元 [2] - 众多企业将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底蕴延伸至人形机器人核心制造环节,实现“老树发新枝” [3] 高能级产业平台建设 - 北仑梅山湾生命健康科创园已储备近30家企业,覆盖医疗器械、医疗美容等多个细分领域,旨在打造覆盖筛查、诊断、治疗全流程的健康管理产业链 [4][5] - 康达洲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落户梅山后累计获得70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磁共振、CT、彩超等生产线相继投产 [4] - 灵峰现代产业园以本地“链主”企业和民营龙头企业为依托,精准引进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项目 [6] - 芯港小镇围绕荣芯半导体、中芯集成电路两大“链主”企业构建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已引进产业项目超40个 [6] 营商环境与创新支持 - 通过科创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例如3家企业就汽车零部件、设备散热材料等方向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 [7] - 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协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使企业产品力学性能提升20%,生产节拍提升30% [7] -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通过“项目长”机制为外资企业提供全流程对接服务,缩短用电接入和建设周期 [8] - 推出AI政策首席“小北”和营商环境优化“十八条措施”,聚焦提升涉企法治服务、优化政务服务、加强要素保障等 [8]
多地放射检查大幅降价:器械市场竞争生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9:21
国家医保局价格规范改革 - 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启动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要求各地整合收费项目、统一定价,减少区域间不合理差异 [1] - 截至2025年5月22日,全国已有22个省份完成医院放射类检查收费标准调整 [5] - 改革思路为通过统一收费目录、设定最高限价、剥离捆绑项目,推动放射检查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6] 各省份价格调整执行情况 - 2025年以来多省份陆续调整CT、磁共振、X光等常见影像学检查收费标准,陕西省自9月起正式实施新规 [2] - 陕西省医保局主导改革,共废止233项旧项目,整合为26项,并新增高压注射管路、胶片等特殊耗材,统一收费口径 [3] - 安徽省于2025年4月率先将项目整合为26项,广东省也同步跟进,CT平扫、增强及磁共振等检查价格下降幅度在14%-40%之间 [4] 主要检查项目价格变化 - PET/CT等高价项目降幅超40%,以陕西三级医院为例,单次检查收费从超4200元降至2450元 [2][3] - 不同级别医院收费标准差异化,例如X线摄片在三级医院最高44元,二级35元,一级28元;磁共振平扫三级医院488元,二级390元,一级312元 [3] - 广东省PET/CT由5000元降至2500元,全身扫描由6700元降至4980元 [4] 数字化转型与收费模式改变 - 新规要求实体胶片不再与检查打包计价,结果逐步转向云端存储和跨机构共享,患者可通过手机等终端便捷获取云影像 [2][4] - 公立医疗机构如未提供符合要求的数字影像处理与云存储服务,相关检查价格减收5元,患者可自愿购买实体胶片并按实际采购价格零差率收费 [4] - 检查结果互认机制和影像数字化建设推动价格下行,云影像和医保云平台普及减少了重复检查的需求 [7] 设备集采与国产替代影响 - 设备集采与国产替代显著降低医院采购成本,例如64排CT售价从2015年的500万至800万元降至当前的300万至500万元,降幅达40% [7] - 在集采推动下,低端CT产品价格普遍下降70%以上,中高端设备也下调20%-30% [7] - 2023年中国CT设备国产化率达50%左右,国产设备在销售额上占比为35%,对整体市场均价起到拉低作用 [7] 收费立项规则与效率提升 - 新规则明确收费立项以检查效果为导向,聚焦检查精度,例如普通CT检查不再按排数收费,而对扫描层厚小于2毫米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 [8] - 为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立项指南将AI辅助诊断设为扩展项,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 [8] - 一些医疗资源丰富省份每年的胶片费用在10亿至20亿元,重复检查费用20亿至30亿元,两者相加每年最多可腾挪近50亿元资金,若推广至全国年度可释放资金规模超800亿元 [8]
多地放射检查大降价,部分项目价格腰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9:15
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启动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要求各地整合收费项目、统一定价, 减少区域间的不合理差异。 在此背景下,2025年以来,多省份陆续调整CT、磁共振、X光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的收费标准。 陕西省自9月起正式实施新规,西安市多家三甲医院同步调整收费项目,部分高价检查降幅明显,X线 摄影成像、磁共振平扫等项目全面下调,PET/CT降幅尤为突出。 新规还对收费内容作出改变,要求实体胶片不再与检查打包计价,结果逐步转向云端存储和跨机构共 享。类似的措施此前已在安徽、广东等地落地。 总体来看,放射检查价格调整不仅延续了国家医保局的改革思路,也与设备集中采购、国产替代加快密 切相关,为医疗检查带来新的竞争逻辑和发展方向。 华南某放射科医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各地的PET的价格已经从过去的上万元降价到6000 元以内,所用器械层面进口和国产均有,其中部分国产器械的增速较快。 截至2025年5月22日,国家医保局宣布,全国已有22个省份完成医院放射类检查收费标准调整。 PET/CT等高价项目降幅超40% 影像学检查在就医支出中占比不低。 据测算,全国公立医院的检验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20%以 ...
多地放射检查大降价,部分项目价格腰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9:0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医保局主导的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已在全国多地落地,核心是通过整合收费项目、统一定价以减少区域差异,并推动价格显著下行 [1][5] - 此次价格调整与设备集中采购、国产替代加速、数字化转型(云影像互认)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正在重塑医疗检查行业的竞争逻辑和发展方向 [1][7] - 改革促使定价模式从依赖设备参数转向以检查效果和临床价值为导向,并鼓励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新技术的应用,行业面临从“堆参数”到提升服务价值的转型 [7][8] 放射检查价格调整概况 - 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启动改革,2025年以来多省份陆续调整CT、磁共振、X光等影像学检查收费标准,截至2025年5月22日全国已有22个省份完成调整 [1][5] - 陕西省于2025年9月实施新规,整合233项旧项目为26项,新收费体系划分为七大类检查项目 [3] - 改革要求实体胶片不再与检查打包计价,转向云端存储和跨机构共享,未提供合格云服务的机构检查价格减收5元 [1][4] 重点检查项目价格变化 - PET/CT等高价项目降幅尤为突出,超过40% [2][3] - 以陕西三级医院为例,PET/CT单次检查收费从过去的超4200元降至2450元,近乎“腰斩” [3] - 全国范围内,PET价格已从过去上万元降至6000元以内,安徽、广东等省也同步大幅下调高价检查项目 [1][4] - 不同级别医院收费标准差异明显,例如X线摄片在三级医院最高44元,二级35元,一级28元;磁共振平扫按部位计价,三级医院为488元 [3] 价格下行的驱动因素 - 设备集采与国产替代显著降低医院采购成本,例如64排CT售价从2015年的500万至800万元降至当前的300万至500万元,降幅达40% [7] - 低端CT产品价格普遍下降70%以上,中高端设备下调20%至30% [7] - 2023年中国CT设备国产化率已达50%,国产设备在销售额上占比为35%,对拉低市场均价作用明显 [7] - 检查结果互认机制和影像数字化建设减少了重复检查需求,云影像普及推动定价更趋理性 [7]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价格调整每年可腾挪大量资金,医疗资源丰富省份的胶片和重复检查费用每年最多可腾挪近50亿元,推广至全国年度可释放资金规模超过800亿元 [8] - 收费立项规则改变,从与设备参数挂钩转向以检查效果为导向,例如普通CT不再按排数收费,而对“薄层扫描”(层厚小于2毫米)设立加收项 [8] - 立项指南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设为扩展项,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支持其临床应用 [8] - 未来医疗器械企业仅靠“堆参数”抢市场将难以为继,需在降价压力下提升服务价值和政策契合度 [8]
独家 | 中国区裁员、出售股权?GE医疗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9-19 20:45
公司战略调整 - GE医疗中国区近期进行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 涉及CT和磁共振产品线裁员 但未透露具体比例[3] - 公司仍在市场上招聘约150个职位 持续投入重点领域和组织能力建设[3][6] - 全球总部可能考虑出售中国子公司股权 潜在交易涉及数十亿美元资产 但尚未作出任何决定[3][4] 中国市场地位 - 中国是GE医疗全球第二大市场 2024年创造24亿美元营收 占全球12%[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营收达11.6亿美元[4] - 中国市场增长模式转变 从过去10%高增长转为中等个位数增长预期[7] 生产制造布局 - 中国是GE医疗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设有六大生产基地(内含七大工厂)[4] - 全球每三台CT中有两台在中国生产 核磁设备一半产自中国 60%对比剂在上海张江工厂生产[5] - 7月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投用 将拓展高端核医学产线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5] 业务表现数据 - 2025年前8个月GE医疗在华CT销售额约34亿元 占CT市场23.62%[6] - 磁共振招投标市场占比约23% 上半年中标金额约15亿元[6] - 全球营收增速对比:2022年4% 2023年6.6% 2024年1%[7] 行业竞争态势 - GE医疗在中国拥有比西门子医疗、飞利浦更多的生产基地和工厂[5] - 同期西门子医疗在华招聘约120个职位 略低于GE医疗的150个职位[6]
医疗设备月度中标梳理-20250918
天风证券· 2025-09-18 15:1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维持[2] 核心观点 - 医疗设备8月中标金额同比快速增长 环比小幅波动 2025年8月中标金额为130.65亿元 同比增长17% 环比增长2% 2025年1~8月中标总金额为1103亿元 同比增长51%[3][9] - 国产设备中标金额持续回暖 内窥镜等品类同比增速较高[4] - 进口品牌中标金额略有下滑 CT和DSA等品类同比增速较高[5] 医疗设备招采情况 - 2025年8月设备整体中标金额130.65亿元 同比增长17% 环比增长2%[9][10] - 2025年1~8月设备整体中标金额1102.84亿元 同比增长51%[9][10] - CT整体8月中标金额1667.04百万元 同比增长81% 环比增长17%[10] - 内窥镜整体8月中标金额1348.96百万元 同比下滑5% 环比增长2%[10] - 超声整体8月中标金额1570.51百万元 同比增长36% 环比增长21%[10] - DSA整体8月中标金额663.59百万元 同比增长22% 环比增长4%[10] - 磁共振整体8月中标金额1528.81百万元 同比增长36% 环比增长2%[10] 国产品牌表现 - 联影医疗8月中标总额10.14亿元 同比增长49% 1~8月整体中标总额70.28亿元 同比增长60%[4][13] - PET/CT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86%[4]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3.26亿元 同比增长9%[13] - CT8月中标金额3.46亿元 同比增长75%[13] - 开立医疗8月中标总额1.50亿元 同比增长63% 1~8月整体中标总额8.90亿元 同比增长97%[4][25] - 软镜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115%[4] - 超声8月中标金额0.68亿元 同比增长26%[25] - 迈瑞医疗8月中标总额8.50亿元 同比增长18% 1~8月整体中标总额59.04亿元 同比增长49%[4][17] - 超声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51%[4] - 硬镜8月中标金额0.64亿元 同比增长24%[17] - 监护设备8月中标金额0.80亿元 同比下滑27%[17] - 澳华内镜8月中标总额0.93亿元 同比增长1% 1~8月整体中标总额4.03亿元 同比增长35%[4][21] - 万东医疗8月中标总额1.37亿元 同比增长200% 1~8月整体中标总额9.36亿元 同比增长107%[4][31] - 山外山8月中标总额0.48亿元 同比增长78% 1~8月整体中标总额2.84亿元 同比增长194%[4][28] 进口品牌表现 - 飞利浦8月中标总额6.38亿元 同比下滑11% 1~8月整体中标总额57.15亿元 同比增长31%[5][34] - CT8月中标金额1.47亿元 同比增长16%[34] - 超声8月中标金额2.11亿元 同比增长20%[34]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0.58亿元 同比下滑64%[34] - 西门子8月中标总额8.52亿元 同比增长41% 1~8月整体中标总额74.89亿元 同比增长49%[5][38] - DSA同比增长105%[5]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3.04亿元 同比增长36%[38] - CT8月中标金额2.77亿元 同比增长54%[38] - GE医疗8月中标总额11.27亿元 同比增长36% 1~8月整体中标总额85.41亿元 同比增长42%[5][41] - CT增速最快 8月同比增长79%[5] - 磁共振8月中标金额3.23亿元 同比增长72%[41] - 超声8月中标金额2.34亿元 同比增长13%[41]
医疗设备月度中标梳理-20250815
天风证券· 2025-08-15 14:15
行业评级 - 医疗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且维持不变 [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医疗设备中标总额126.43亿元,同比增长20%,环比下滑6% [5][11] - 2025年1~7月累计中标总额967.85亿元,同比增长57% [5][11] - CT品类表现突出,7月中标额同比增长44%,1~7月累计同比增长95% [12] - 磁共振1~7月累计中标额同比增长93%,DSA增长70% [12] 国产品牌表现 联影医疗 - 7月中标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84%,环比增长33% [15] - PET/CT增速显著,7月同比增长536% [15] - 1~7月累计中标58.54亿元,同比增长57% [15] 迈瑞医疗 - 7月中标额7.39亿元,同比增长16% [18] - 呼吸机品类增速亮眼,7月同比增长58% [18] - 1~7月累计中标50.11亿元,同比增长55% [18] 开立医疗 - 7月中标额1.01亿元,同比增长67% [24] - 软镜品类7月同比增长88% [24] - 1~7月累计中标7.40亿元,同比增长106% [24] 其他国产品牌 - 山外山7月中标额同比增长392%,1~7月累计增长239% [27] - 万东医疗1~7月累计中标7.94亿元,同比增长95% [30] - 澳华内镜1~7月累计中标3.03亿元,同比增长48% [21] 进口品牌表现 飞利浦 - 7月中标额4.67亿元,同比下滑41% [33] - DSA品类7月同比下滑57%,但1~7月累计仍增长25% [33] - 1~7月累计中标50.45亿元,同比增长39% [33] 西门子 - 7月中标额5.54亿元,同比下滑11% [36] - CT品类逆势增长,7月同比增长25%,1~7月累计增长94% [36] - 1~7月累计中标66.20亿元,同比增长49% [36] GE医疗 - 7月中标额7.01亿元,同比下滑17% [39] - DSA品类7月同比增长147%,1~7月累计增长73% [39] - 1~7月累计中标74.14亿元,同比增长44%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