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

搜索文档
国联民生证券:国内医疗设备招投标延续增长 建议关注医疗AI和医疗设备招投标恢复标的
智通财经· 2025-07-21 09:42
医疗AI投资热点 - 2025年6月海外医疗AI产品投资活跃 单笔融资金额前三中有两笔与医疗AI电子病历产品相关 [1] - 海外医疗AI领域单笔最大融资额达3亿美元 由Abridge获得 其AI平台可将医患对话实时转换为结构化临床笔记并集成到电子病历系统 [1] - 国内建议关注联影医疗 迈瑞医疗等医疗设备企业 因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延续增长态势 [1] 医疗健康融资趋势 - 2025年6月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144件融资事件 已透露融资金额约22亿美元 其中49%事件未透露金额 [1] - 中国创新药为6月融资热点 单笔最大融资额达2亿元 涉及天辰生物 思璞锐和柏全生物 分别专注抗过敏和抗癌药物研发 [1] - 海外医疗健康融资热门赛道包括医疗AI产品 创新药物治疗等 [1] 医疗器械融资差异 - 海外医疗器械融资偏向前沿创新产品 如医疗AI电子病历 单笔融资金额均超过1亿美元 [2] - 中国医疗器械投资更关注国产化率低的心血管介入赛道 单笔融资金额前三企业为博迈医疗 剑虎医疗和信立泰医疗 涉及血管介入器械 心脏电生理等领域 [2]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 - 2025年6月全国医疗设备招投标销售额 CT达19亿元(yoy+63%) 磁共振15亿元(yoy+65%) 超声14亿元(yoy+50%) [3] - 基因测序仪招投标额0 65亿元(yoy+50%) 血液/腹膜透析设备3 24亿元(yoy+54%) [3] - 按厂家分 联影医疗招投标销售额7 69亿元(yoy+35%) 迈瑞医疗6 23亿元(yoy+15%) 华大智造0 26亿元(yoy+352%) [3]
GE医疗国产绿色智造全新成果亮相第三届链博会
北京晚报· 2025-07-17 18:52
公司参展与产品展示 - 公司连续第三年携核心国产供应商参展链博会 以"国产创新 韧链共赢"为主题展出十余款最新国产高端医械智造成果 覆盖CT 磁共振 核医学 先进可视化诊疗领域 [1] - 联合供应商展示CT轴承 探测器 磁共振超导线 超声电路板等国产核心零部件 呈现30多年参与高端医械供应链建链 强链 延链的实践成果 [1] 绿色供应链联盟 - 联合贝莱胜发起中国医疗设备绿色供应链创新生态圈联盟 首批成员包括洛阳轴承 西部超导 科罗诺司 中国外运等 [3] - 联盟将围绕绿色设计 低碳制造 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环节展开合作 建立跨企业协同创新平台 推动行业向"低能耗 低排放 高效率 高价值"转型 [3] 可持续发展成果 - 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展示负责任运营 医疗可及性拓展 绿色转型等方面成果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22年基准减少23% [5] - 北京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年减二氧化碳超2000吨 无锡基地入选首批"零碳"工厂试点单位 [5] 战略合作与技术创新 - 与京东方签署战略合作 联合研发多款高端医疗显示技术模组 展示3款监护产品显示模组 优化显示组件性能和设备抗干扰能力 [6] - 合作体现国产供应链在高端医疗设备核心材料和工艺上的突破 满足国际高标准可靠性要求 [6] 本土化发展与产业链带动 - 中国市场销售产品中中国研发比例突破50% 国内年均采购额近100亿元 带动京津冀 成渝 长三角 大湾区四大产业集群超1000家供应链伙伴 [9] - 培育160余家专精特新和高科技企业 支持洛阳轴承 西部超导等从区域性企业成长为国际竞争力标杆 [9]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中国医械智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实践者 构建超千家供应商的"研 产 销 服"体系 打造创中心模式 [7] - 通过链博会平台展现绿色供应链进展 推动供应链 创新链向精益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7]
【外企在中国——链博系列】GE医疗中国副总裁:让绿色生态融入建链强链的每一环节
环球网· 2025-07-17 14:21
公司参展与主题 - 公司以"国产创新,韧链共赢"为主题连续第三年携核心国产供应商集体参展链博会 [1] - 展台陈列十余台覆盖CT、磁共振等国产高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展示30多年"建链—强链—延链"成果 [3] 供应链与国产化成果 - 公司带动上下游1000多家供应商在中国发展壮大,成就超1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中国市场销售的全线产品中,中国主导研发比例突破50%,六大生产基地覆盖国产普惠到高端设备 [6] - 年均本土采购额近百亿元人民币,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等四大产业集群1000余家供应链伙伴成长 [5] 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 - 联合发起中国医疗设备绿色供应链创新生态圈联盟,聚焦绿色设计、低碳制造等领域跨企业协同 [3] - 运营及能源温室气体排放较2022年下降23%,北京"灯塔工厂"光伏项目年减碳超2000吨,无锡基地入选首批"零碳"工厂试点 [4] 关键技术合作案例 - 洛阳轴承合作实现国产CT主轴承零突破,牵头制定国家技术标准,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5] - 眉山博雅联合研发的LYSO晶体2024年全球市占率突破30%,计划共建联合实验室探索高端医材技术 [5] - 与京东方联合展示3款监护类产品显示模组,优化临床场景性能并提升诊断精准度,将全面导入产线 [6] 未来战略方向 - 下一步将强化区域产业链的绿色智造、精益管理与数字化转型,提升中国供应链全球影响力 [7]
【外企在中国——链博系列】GE医疗陈和强:驭“链”前行,构筑中国高端医械产业生态新高地
环球网· 2025-07-17 13:12
公司动态 - GE医疗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展示十余台覆盖CT、磁共振、核医学等领域的高端医疗设备及核心零部件如CT轴承、磁共振超导线 [1] - 公司强调其在中国供应链中扮演产业链共建者角色而非简单采购者 [3] - GE医疗中国本土研发比例突破50%,年带动近100亿元采购规模,培育16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 [4] 可持续发展 - GE医疗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北京"灯塔工厂"光伏项目年减排超2000吨二氧化碳,无锡基地入选首批"零碳"工厂试点 [3] - 公司整体碳排放较2022年下降23%,聚焦低碳制造、资源循环等关键环节 [3] - 通过跨企业协同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供应链绿色化 [3] 产业链布局 - GE医疗在中国构建京津冀精密加工集群、长三角电子元器件基地、大湾区创新孵化中心等区域产业链 [4] - 公司与超千家供应商建立"研、产、销、服"体系,深化全面国产化战略 [4] - 创中心模式为中国高端医械供应链增强韧性并注入动能 [4]
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 共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人民日报· 2025-07-17 09:35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在北京开幕,聚焦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和学习交流 [1] - 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 [2] - 预计将有超过100项首发首秀首展,比上届增加10% [4] 参展企业动态 先进制造与新能源 - 住友电工首次展出半导体产品砷化镓基板,应用于移动电话基站和卫星通信领域 [2] - 德国瓦克公司展出4款新型高性能有机硅材料,探索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和隔热防护的应用 [3] - 国家能源集团展示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能源化技术,南非国家电力公司表示期待加强合作 [2] 医疗与健康 - 美敦力在华建立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预计2025年底投入运营,已发展近7000家供应链伙伴 [3] - 通用电气医疗展出10余款国产高端医械及核心零部件,强调绿色供应链实践 [3] 农业与食品 - 嘉吉公司展示农业、食品、动物营养全品类产品及中国市场创新解决方案,看好中国多元化消费需求 [3] 科技与电子 - 美国康宁公司展示显示科技、光通信、汽车应用等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视中国为全球创新核心引擎 [6] - 西门子在中国构建包含20个研发中心、24个生产基地的生态体系,覆盖超5万家客户 [6] 国际合作与创新 - 南非副总统表示链博会推动中南企业合作,展示30家制造商产品 [4] - 泰国商业部官员强调链博会强化全球供应链,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5] - 英伟达CEO称中国开源AI是全球进步催化剂,促进国际技术协作 [5] 中国市场信心 - 施耐德电气指出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产业基础为跨国企业提供稳定预期 [6] - 多家外资企业如康宁、西门子、施耐德电气均表达对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 [6][6][6]
全面降价,医疗设备遭遇“大逃杀”
36氪· 2025-06-27 10:23
医疗设备集采核心观点 - 2025年前后四川、河南、河北、新疆等地启动医疗设备集采,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中低端设备降幅尤为显著,例如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 [2] - 采购方普遍要求厂商提供5年设备维保,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部分设备利润转负 [3] - 行业龙头企业占据集采绝大多数标的,39%设备价格降幅低于50%,34%降幅50%-70%,27%降幅超70% [7] - 低端设备亏本、中端持平、高端盈利成为行业常态,头部企业与非头部企业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12] 设备价格降幅分析 - 超声设备是采购数量最多且降价幅度最大的品类之一,迈瑞医疗Resona I9S降价53%-53.8%卖出150台,总价6750万 [9] - DR设备降价幅度与超声类似,万东、东软、蓝鹰等品牌降价超60%,同时需提供5年维保 [9] - CT、MR降价幅度大部分在50%以内,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已接近成本价 [9] - 高端设备降价幅度较小,如GE 256排量子CT降价21.3%-37.1%,联影320排uCT960降价37.4%-41.1% [10][11]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企业如联影、GE医疗等将通过集采获得大量现金流,加速产品迭代与高端研发 [12] - 非头部企业受挤压,只能在占市场两成的非集采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或被收购 [12] - 经销商职能需重构,转向维保及设备管理等辅助价值 [12] - 影像AI企业受间接影响,部分AI模块被设备捆绑销售,议价空间被挤压 [13] 政策趋势与区域差异 - 政策导向中低端设备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同时鼓励头部企业追赶全球顶尖技术 [14] - 部分省市在集采前进行系统性调研,考虑设备与本地临床需求的匹配性 [18] - 未来集采方向将从"重低价"向"低价兼顾需求"转变,避免恶意低价竞争 [18] - 西门子医疗光子计数CT2025年上半年已售出9台,均价下降约300万,展示创新价值 [14][15]
医疗设备步入寒冬
投资界· 2024-12-17 08:39
医疗设备市场现状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医疗设备中标总金额仅为520亿元 同比降幅高达35% [5] - 磁共振、CT、超声、内窥镜、监护设备中标金额分别为65亿、65亿、60亿、45亿和10亿 对应降幅-40%、-40%、-40%、-50%和-50% [5] - 国内六家医疗器械公司中仅迈瑞医疗、澳华内镜营业收入增长 其余企业均出现下滑 GPS中国区营收降幅达10% [9][10] 销量下滑原因 - 2023年年中开启的医药反腐风暴导致医疗机构普遍"采购犹豫" 中止设备采购 [8][9] - 新冠疫情期间过量采购导致中低端影像设备处于存量消化阶段 [9] - 医院偏好高端超高端设备 审批时间长叠加反腐资金审批延迟 造成需求真空 [9] 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 - 2023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更新 医疗机构可直接购置目录外设备无须报备 [12] - 2024年政策推动设备更新 预计医疗设备更新总规模达420亿-540亿元 [12] - 各省已公布设备更新项目投资超200亿元 CT、超声、MR、DR、内窥镜合计占比超60% [14][15] - 县域医疗机构设备配置率偏低 29项设备配置率低于30% 需求缺口明显 [12] 企业应对策略 -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聚焦高端设备研发 [17] - GPS推出"焕新"计划 国内企业筹备县域市场方案 [17] - 初创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 需调整研发与销售平衡 重点关注县域市场 [18] 未来市场展望 - 首批设备更新需求预计Q3起落地 Q4至明年上半年集中释放 [17] - 反腐压力为短期因素 中长期医院仍存在大量未满足的高端设备需求 [12] - 行业可能面临洗牌 初创企业需坚持到需求释放 提升核心技术能力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