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刀片电池

搜索文档
国家出手整治车企『内卷式』竞争,价格战或成历史
36氪· 2025-06-05 07:57
政策监管 - 工信部支持汽车工业协会倡议 加大整治内卷式竞争力度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加强产品抽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1] - 价格战被定义为内卷典型表现 吞噬企业利润 损害消费者权益 [1] - 工信部加速推进《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立法 建立僵尸企业强制退出机制 [3] - 国资委启动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战略性重组 东风与长安合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3] - 国家发改委启动天网行动 建立全国汽车市场价格监测平台 对异常降价行为自动预警 [6] - 发改委对某新势力品牌违规双零促销开出3800万元反不正当竞争罚单 [6] 行业现状 - 2024年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跌至4.3% 较工业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 [3] - 2025年前两月28款降价车型平均降幅达3万元 豪华车市场折扣率突破23% [3] - 广汽集团2024年净利润暴跌81.94% 北汽蓝谷累计亏损超300亿元 [3] - 到2025年末 依赖价格战的三线品牌市场份额将萎缩至8% [8] 技术创新 - 工信部划定五大技术攻坚方向:动力电池关键材料、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大模型、燃料电池及混合动力系统 首次将整车低风阻设计纳入重点支持领域 [4][6] -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2% 第二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 [6] - 小鹏汽车将搭载AI芯片的XNGP智能驾驶系统覆盖至15万元级车型 [6] - 吉利汽车通过SEA浩瀚架构实现车型研发周期缩短30% [6] - 小米2025年研发投入将超200亿元 [6] - 到2025年末 具备L3级自动驾驶量产能力的车企将从5家增至12家 [8] 行业自律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维护公平竞争倡议书》 禁止低于成本倾销、虚假宣传等七类行为 [7]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推出经销商保护计划 要求车企不得胁迫经销商压库 退网补偿标准提升至年营业额的15% [7] 行业展望 - 产业格局从规模竞赛转向质量博弈 比拼自动驾驶里程、充电速度和服务生态 [8] - 政策驱动的产业升级将重塑全球汽车竞争格局 为中国制造树立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8]
宁德时代发布三大新品!
起点锂电· 2025-04-22 18:16
公司战略定位 - 宁德时代定位为新能源行业开拓者而非单纯电池制造商,产品理念强调技术多元化和用户需求导向 [1] 新品技术突破 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 续航800公里,12C超充速度(1秒提升2.5公里续航),零下10℃可15分钟充电5%-80% [4] - 采用碳包覆纳米超导正极/超晶石墨负极/纳米级液相高速传输电解液技术,电子传输面积扩大 [5] 骁遥双核电池 - 采用"钠-铁"(续航700km/75kWh)、"铁-铁"(续航1000km/5分钟充5%-70%)、"三元铁"(续航1500km/1000kW输出)三种架构 [7][8][10] - 自生成负极技术通过纳米界面调控提升离子传导速度,延长循环寿命 [10] 钠新电池 - 能量密度175Wh/kg,含重卡蓄电池(192Ah/-40℃启动)和乘用车电池(混动200km/纯电500km续航) [11] - 通过漠河-33℃测试,10分钟充电30%-80%,循环超1万次 [11] 市场合作进展 - 与茅台合作零碳工厂建设(光伏+储能)、绿色物流体系、能碳管理系统开发 [15][16][17] - 与金华交投合作零碳陆港/新能源公交/重卡电动化业务 [19] - 与蚂蚁集团/哈啰/中石化开展换电领域合作 [20] - 巧克力换电车型将于4月23日上海车展发布 [21] 行业竞争格局 - 磷酸铁锂技术未达上限,二代神行电池性能优于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 [4] - 多核战略覆盖产业链资源控制/多维技术创新/生态体系构建 [20]
宁德时代首个科技日聚焦:12C铁锂快充、自生成负极与“双核”架构
高工锂电· 2025-04-21 18:34
动力电池技术革新 - 动力电池行业从"参数推动"进入"需求引领"时代 [1] - 公司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支持800公里续航和12C超充,5分钟补能520公里 [3] - 二代神行电池性能超越竞品,在零下10℃低温亏电环境下仍满足百公里加速需求 [5] - 采用碳包覆纳米超导正极、超晶石墨负极和纳米级液相高速传输电解液等技术提升性能 [6][7] - 二代神行电池适配所有兆瓦级超充桩,第一代产品已在16家车企39款车型应用 [8] 钠离子电池突破 - 推出"钠新"钠离子电池品牌,能量密度达175Wh/kg,支持500公里续航 [9] - 钠新电池在零下40℃保持90%可用电量,循环寿命超1万次 [9] - 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寿命8年,总成本较铅酸电池降低61% [9] - 钠离子电池实现本质安全,消除热失控助燃因素 [9] 自生成负极技术 - 自生成负极技术使离子传导速度提升两个数量级 [11] - 活性离子消耗速率降低近90%,存储性能提升300% [11] - 该技术攻克锂金属循环衰减瓶颈,与三元正极搭配能量密度可达1000Wh/L以上 [12] 双核电池架构 - 双核架构集成不同化学体系电池,实现超长续航与超高倍率组合 [13] - 包含主能量区和增程能量区,具备五大核心功能特征 [14][15] - 高压双核实现故障毫秒级切割与能量重构,低压双核保障核心功能稳定运行 [15] - 热管理双核支持差异化温度控制,热失控防护双核实现定向排气与隔离 [16][17] - 发布多款双核电池产品,包括钠-铁、铁-铁和三元气/双三元组合 [18]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多核技术使消费者无需在续航、低温性能、寿命等维度妥协 [19] - 技术创新回归产业价值创造本质 [20] - 技术应用将扩展至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轮船及工商业储能等领域 [20] - 加速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 [20]
要求不起火、不爆炸,“最严”动力电池新国标影响力几何
经济观察报· 2025-04-19 11:21
新国标核心内容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标准,要求电池在内部加热、底部撞击、300次快充循环后外部短路测试中不起火、不爆炸 [2] - 新国标实施时间:新申请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已获批车型2027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有约1年过渡期 [2]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报告550余例,2025年多起起火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推动新国标出台 [2] 技术标准升级 - 新国标基于2020版升级,包含7项单体测试和17项电池包/系统测试,主要修订热扩散测试(新增内部加热)、新增底部撞击测试(150焦耳能量撞击3次)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循环后短路测试) [4] - 热扩散技术要求从"着火前5分钟报警"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烟气无害",底部撞击测试要求无泄漏/破裂/起火/爆炸且绝缘达标 [4] - 快充循环测试针对20%-80%充电≤15分钟的电池,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4C快充10分钟)、中创新航(5C超充≤12分钟)、比亚迪(6C快充10分钟)已实现高端车型适配 [5] 行业影响与信号 - 新国标推动行业从"发展优先"转向"质量优先",安全从底线变为核心竞争力,倒逼企业全面技术升级(材料/电芯/整包) [6] - 2025年1-3月4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同比+4家),但电池产量装车比例降至40%,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10]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称已达标,但部分中小型企业因技术/资金/产线改造难度可能被淘汰 [7][10] 企业应对措施 - 宁德时代表示新国标将降低自燃风险,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10] - 东风汽车马赫电池技术"超高安全冗余"设计远超新国标,长安汽车参与标准制定并应用多重安全防护技术 [11] - 零跑汽车称将按节点完成技术迭代,目前满足2020版国标 [11] 实施难点与局限 - 行业人士指出当前技术水平下多数企业难以达标,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也曾有起火案例 [8] - 新国标测试条件与真实工况存在差异(如外部冲击/车辆燃烧连带影响),实际使用中仍可能发生事故 [12] - 标准执行初期或面临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成本增加(电池包成本上升约10%-15%)等问题 [8][10]
无人机需求升温,硅基负极获资本加注
高工锂电· 2025-03-27 20:23
硅基负极行业融资动态 - 硅基负极材料领域迎来新一轮资本关注,尤其在无人机市场需求驱动下商业化前景备受瞩目 [2] - 2024年3月以来已有三家硅基负极初创公司完成融资,包括华宜清创(A轮)、北京壹金新能源(B轮)、合肥启宸新能(天使轮) [2] - 洛阳联创锂能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项目已签约落户湖北宜昌 [3] 技术路线与产能进展 - 华宜清创采用"一步法"制备硅碳负极,生产周期7小时、吨级能耗<1000kWh,远低于CVD法的5000kWh,已建成3000吨产线并计划2024年12月出货 [3] - 壹金新能源采用CVD气相沉积法获B轮融资,此前获欣旺达、华盛锂电等产业链资本支持 [3] - 物科金硅完成B轮融资,其3000吨碳包覆预镁氧化亚硅项目进入环评阶段 [3] - 天目先导河南许昌项目环评显示建设200吨研发实验室,与前期公布的1万吨规划存在差异 [4] - 河南国信新材料万吨硅碳项目一期实际产能缩减至480吨/年 [5] 无人机等新兴应用市场 - 美国Amprius获无人机厂商1500万美元订单,其SiCore电池能量密度达450Wh/kg,可延长续航30%-50%,计划2025年下半年发货 [7] - Amprius还获2000万美元轻型电动车订单,采用6.3Ah 21700电池能量比标准产品高25% [7] - 国内杉杉股份等供应商正测试硅基负极在无人机应用,天津力神聚元已发布高比能无人机电池 [7] - 正力新能将半固态技术与硅基负极结合用于航空电池,与eVTOL厂商合作验证 [7] - SES AI展示6Ah以上2170圆柱电池,睿恩新能源推出5.0Ah圆柱电池,均瞄准无人机及人形机器人市场 [8][9] 动力电池领域挑战 - 快充技术向5C-6C渗透,产业倾向采用快充型石墨负极,如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支持10C快充 [9] - 硅基负极导电性差、膨胀问题未完全解决,倍率性能是短板 [9] - 国内企业呈现两大趋势:自主研发硅基负极软包叠片电芯,或与圆柱电池企业合作开发高比能产品 [9] 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 硅基负极在无人机、高端消费电子等对能量密度要求极致的细分市场找到明确应用场景 [10] - 要成为动力电池主流选择需突破大圆柱电池规模化应用及倍率性能瓶颈 [10]
锂电隔膜迎“量价齐升”
高工锂电· 2025-03-14 18:52
干法隔膜市场复苏 - 干法隔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超过20% 标志着行业低迷期或将告一段落 隔膜企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1] - 2024年干法隔膜价格下滑超过10% 一度跌破成本线 主要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激烈价格竞争 [1] - 部分干法隔膜企业在长期亏损压力下出现减产停工 电池制造商暂停进一步压价以保证稳定采购量 [1] - 新电池技术快速发展为干法隔膜带来新需求增长点 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及固态电解质膜开发倾向于采用干法隔膜 [1] 湿法隔膜与新兴市场需求 - 湿法隔膜市场尚未明显涨价 但呈现积极增长态势 传统应用领域对高性能隔膜需求持续增长 [2] - 4C及以上倍率快充电池 314Ah及以上容量储能电芯需要更薄 性能更优异隔膜 具备更高溢价空间 [2] - 半固态电池和数据中心锂电UPS等新兴市场对电池安全性要求极高 为芳纶涂覆隔膜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2] - 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减少 要求隔膜与电解液浸润性更好 芳纶浸润性优于无机陶瓷 且有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2] - 国产芳纶涂覆隔膜在数据中心UPS领域达到20%成本优势 有望率先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2] 芳纶涂覆隔膜应用进展 - 星源材质与泰和新材合作开发的芳纶涂覆隔膜已成功应用于问界M9搭载的麒麟电池 [3] - 两家公司芳纶涂覆隔膜生产线预计2025年投产 有望实现商业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