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紫菜
icon
搜索文档
金秋多彩“丰”景有“智”也有“质” 科技赋能撑起农户“钱袋子”
央视网· 2025-10-27 14:45
在蓬莱区大辛店镇龙山高家村的苹果园内,当地培育的"元富红"虽然受10月上旬连续降雨影响,上色程度比往年略显不足。但是由于这个品种 的叶片蜡质层厚,抗病性强,同样的管理,相比普通品种它的优果率更高。 在蓬莱区北沟镇许家村的果园里,400多亩"仙香绿"苹果也进入了采摘季。果农们忙着采摘、挑选、分级、装箱、入冷库。 央视网消息:眼下,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在山东烟台蓬莱区,38万亩苹果陆续成熟,果农们正忙着采摘。 紫菜的产量和品质极易受海水流速、海风等因素影响,一旦风浪过大,紫菜苗便难以吸附在养殖绳上,直接导致品质下滑、产量降低。近年 来,当地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与先进技术,监测海流、海风、海浪等关键数据,精准助力养殖户筛选适宜养殖区域。2025年,福鼎全市紫菜养殖 面积约2.2万亩,预计全产业链产值24亿元。 目前,蓬莱区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37.99万亩,总产量保持在130万吨左右,产值超过百亿元。 福建福鼎:紫菜迎来下苗季 养殖户加紧作业 这段时间,在福建福鼎市,紫菜迎来了投苗的黄金时节。养殖户驾驶渔船穿梭于"海上田园"之间,抢抓农时,开展下苗作业。 在福建福鼎市店下镇筼筜村,养殖户们正忙着紫菜下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
金秋中国丰收图景:山楂红、苹果甜、紫菜鲜,特色产业拓宽乡村振兴路
央视网· 2025-10-26 19:46
央视网消息:又是一年山楂红,眼下,河北晋州市的1.3万亩山楂喜获丰收,当地果农抢抓农时适时采收,供应市场。 在河北晋州市马于镇西贾庄村的果园里,红彤彤的山楂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运,这批新采摘的果子即将发往河南、山 东、东北等地。 近年来,晋州市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进"大金星""绵球"等优良品种和现代化种植技术,实现早中晚熟错峰上市,既延长了市 场供应期,又避免了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 山楂小镇里配套了农家小院、采摘长廊、冷链加工中心,并举办"山楂采摘节",吸引京津冀及周边游客前来体验"四月赏花、十月摘果"的 休闲农业。同时,当地推出山楂干、山楂酒、山楂酱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晋州山楂年产量超3万吨,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1.5万 元以上。 甘肃天水:无人机抢运+地头收购 守护果农"钱袋子" 甘肃天水市是西北地区的苹果主产区之一,眼下正是苹果采收的关键期,但前一段时间的降雨影响了采收。在降雨间歇期,当地采用无人 机抢运+地头收购的方式,保障果农收益。 这几天,在甘肃天水市秦安县郭嘉镇刘沟村的苹果种植基地,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利用降雨间歇期忙着采摘、分拣苹果。装箱 后,无 ...
宝岛农人携特色产品亮相福州
人民日报· 2025-10-18 03:54
本报电(钟欣)近日,在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牛头尾码头,紫菜、海带、芭乐、凤梨等山海珍品纷纷亮相 福州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福清分会场。 "我这次带来了台湾的凤梨品种——'西瓜凤梨',比普通凤梨大一倍,个头都快赶上西瓜啦。"在福清台 湾农民创业园摊位上,台湾农人王森谅带来的特色农产品台湾"西瓜凤梨"备受瞩目。据介绍,单个"西 瓜凤梨"的重量可达7至8斤。 2022年,王森谅在福清镜洋镇承包了近百亩土地。今年是他在大陆经营生态农场的第四年。"希望引进 台湾精致农业的经验,让城市里的人能在农场体验采摘的乐趣,尽享田园之趣。"王森谅表示,他还计 划继续引进台湾特色品种,让更多台湾优质农产品在大陆落地生根,同时不断提升农场休闲与科普功 能。 来自台湾台北的农人廖健强在现场展示了他从台湾原株引进的水晶芭乐、珍珠芭乐品种。"2014年,我 从台湾引进芭乐,目前在福清种植面积达400亩。"廖健强介绍,他引进的芭乐在当地已逐步实现品牌化 运营,卖出了好价钱。 在廖健强看来,台湾农业的优势不仅在于规模小而精致,同时还有"绿色有机"与"预防为先"的特 点。"传统农业依赖化肥农药,我们更倾向于物理和生物防治。"在种植过程中,他们用 ...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内蒙古浙江重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9-28 13:5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产业结构调 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 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10分钟,护林员种下一棵红松。护绿扩绿,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沙海变绿洲。 10分钟,盐沼生态系统平均产生2吨碳汇。借绿生金,在浙江象山县沿海,蓝碳资源让渔民吃上"生态 饭"。 10分钟,无人电动卡车配送一车货物。逐绿兴绿,在重庆两江新区赛力斯超级工厂,部件运输零碳排 放,绿色工厂加速建设。 近日,记者赴内蒙古、浙江、重庆调研,山水"焕新"、产业"增绿"的实践处处可见。各地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之路,阔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越护越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 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县,江面漂过的秸秆、树枝,很快会被巡查的清漂船发现,"吞"入舱中。 ...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活力中国调研行) ——内蒙古浙江重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9-28 06:04
文章核心观点 -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地正通过生态保护修复、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及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 生态保护修复 - 重庆奉节县利用数字化分钟级预警系统精准高效拦截长江漂浮物,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为优 [3] - 浙江苍南县沿浦湾将紫菜养殖插杆材料由毛竹更换为可长期使用的玻璃钢,改善了海洋环境并提升了紫菜产量和品质,浙江针对6715公里海岸线推动“一湾一策”整治修复 [4]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通过生态修复使草原植物从20多种增加到70多种,干草产量、固碳量、释氧量大幅提升,并大力推进植树种草防沙治沙,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均已合龙 [5] 产业结构低碳转型 -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通过“腾笼换鸟”将高耗能玻璃厂改造为低空经济配套产业园,单位增加值能耗从6吨标准煤/万元降至0.05吨标准煤/万元 [6] -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建设零碳产业园,配套38.5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吸引10家企业入驻,新能源产业年产值超200亿元,上半年新能源总装机达1.4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52% [7] - 重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利用长江水通过热泵技术供冷供热,每年可节约电力装机容量约5.2万千瓦、减排约6万吨,并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绿色园区16个,上半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9.4% [8]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内蒙古阿荣旗复兴镇村民通过采摘林区鲜菌获得收益,最多一天可采50多斤卖700多元,内蒙古通过发展沙棘等特色产业及森林旅游,林草产业去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10][11] - 重庆北碚区静观镇中华村通过关停矿山、栽种果树修复生态,并发展“废弃矿山+特色民宿”,有民宿年营业额超500万元,吸纳近30名村民就业,重庆已修复矿山超7000公顷 [12] - 浙江安吉县开展竹林碳汇改革,每公顷竹林可交易碳汇量达5.85吨,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使约91%的行政村直接分红8.52亿元,浙江正健全绿色金融机制赋能生态价值转化 [13]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9-28 05:5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内蒙古、浙江、重庆三地的实践案例,阐述中国正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低碳发展和创新转化机制,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 生态保护修复 - 重庆奉节县利用数字化分钟级预警系统对长江水域漂浮物进行精准高效拦截,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为优 [3] - 浙江苍南县沿浦湾通过"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将毛竹插杆养殖替换为可长期使用的玻璃钢插杆,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并提升了紫菜产量和品质 [4]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通过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使草原植物从修复初期的20多种增加到70多种,干草产量、固碳量、释氧量大幅提升 [5] - 内蒙古大力推进植树种草、防沙治沙,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均已合龙 [5]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通过"腾笼换鸟",将高耗能玻璃厂地块改造为低空经济配套产业园,引入无人机制造等项目,使单位增加值能耗从6吨标准煤/万元降至0.05吨标准煤/万元 [6] -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建设零碳产业园,配套38.5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吸引10家企业入驻,新能源产业年产值超200亿元 [7] - 内蒙古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总装机达1.4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52% [7] - 重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利用长江水冬暖夏凉特性,通过热泵技术供冷供热,每年可节约电力装机容量约5.2万千瓦、减排约6万吨 [8] - 重庆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绿色园区16个,今年上半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9.4% [8]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内蒙古阿荣旗复兴镇村民通过采摘林区鲜菌等森林食品获得收益,有村民最多一天可采50多斤,收入700多元 [10] - 内蒙古通过发展沙棘、苹果、元宝枫等特色林草产业,去年林草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11] - 重庆北碚区静观镇中华村通过关停矿山、栽种果树修复生态,并发展"废弃矿山+特色民宿"旅游,有民宿年营业额超500万元,吸纳近30名村民就业 [12] - 重庆修复矿山超7000公顷,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190余万亩 [12] - 浙江安吉县开展竹林碳汇改革,每公顷竹林可交易碳汇量达5.85吨,2024年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使约91%的行政村直接分红8.52亿元 [13]
食话实说|“鱼虾搭配”多样化选择 水产品不妨这么吃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16:50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4日讯(记者朱晓倩)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9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办,大 会期间举办多场学术交流活动,在"海洋食品与烹饪营养"分论坛上,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蔡静 对水产品摄入核心信息进行了解读。 蔡静介绍,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饮食、合理膳食"核心信息,增加水产品摄入就是其中 的重要内容,共有十条核心信息。 消费者如何选购、烹调和储存水产品? 蔡静介绍,鲜活的水产品在捕捞后短时间内食用,肉质嫩滑,汁液保留完整,营养素保留较多,水 溶性维生素在短时间运输和储存中流失相对较少,因此更推荐消费者购买鲜活的鱼、虾等水产品。 在烹调时,推荐清蒸、熘炒、焖炖等方式。蔡静解释,蒸食水产品味道鲜美,可避免高温破坏蛋白 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且水溶性维生素流失较少。低温炖煮可使胶原蛋白转化为明胶,同时矿物质和氨 基酸充分溶出,使汤汁更加鲜美。 买回家吃不完的水产品如何储存?蔡静建议,可以冷冻储存降低水产品腐败变质风险。储存时需注 意冷冻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且尽可能密封隔离,避免食品污染。 蔡静介绍,三文鱼、鳗鱼、金枪鱼等鱼类富含EPA和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也被叫作"多脂 鱼"。适量增 ...
从“宁德造”到“全球GO” 数字“快车道”助力区域优品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0:16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宁德造 实力派 全球go”1688实力商家十周年暨优质新商生意共振活动,于9月17日在福建省宁德市举办 [1] - 现场汇聚了162家企业,涵盖宁德大黄鱼、海参、海带、紫菜、食用菌、白茶、红茶、按摩器等多个特色品类商家 [1] - 活动由宁德市市场监管局推动举办,旨在通过流量扶持、运营协作、营销赋能等政策,为商家打造线上成长方案 [1] 活动内容与支持 - 活动包含多场专业分享与实操服务,宁德市市场监管局围绕“电商合规发展与风险管控”及“电商企业应对职业索赔策略”两大主题开展合规指导培训 [2] - 1688商家发展中心高管及优质商家代表进行了前沿分享,为商家开启数字化经营新思路 [2] - 活动特别设置了“1v1专属诊断服务”环节,宁德优品商家与1688平台服务团队面对面交流,共同规划供应链发展路径 [2]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宁德市电子商务类经营主体达9641户,但不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转型困境”,包括缺乏线上运营经验、缺少优质营销渠道、产品供需信息难以匹配等 [4] - 宁德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上级部门工作要求,主动为企业架设桥梁,助其融入数字化浪潮 [4] - 1688平台作为国内顶尖的B2B电商平台,拥有海量用户群体与成熟资源体系,在打通产销链条、促进商品流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4] 活动意义与未来规划 - 此次活动为宁德优质商家搭建了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并为新上线中小微电商企业提供了覆盖开店、成长、服务全流程的扶持“福利套餐” [7] - 下一步,宁德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强化网络交易监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提升流量利用效率与电商运营水平 [7]
缩差距促共富,浙江“海上花园”何以蝶变?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20:06
核心观点 -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通过发展电商、旅游、民宿、医疗和新能源等多元化产业 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并促进共同富裕 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海上花园"模式 [1][3][4][7] 电商产业发展 - "满天星"电商共富工坊通过直播电商销售渔农产品 实现销售额500万元 并与7个农户签订近40万元采购合同 [1][3] - 电商模式帮助当地村民将紫菜、羊栖菜、鱼干等传统渔农产品转化为小包装和即食产品 拓宽销售渠道并减少渔民户外作业压力 [1] 旅游与民宿经济 - 东岙村从传统渔业转型旅游产业 年游客量近百万人次 民宿在6月至9月期间一床难求 [3] - 近三年激活闲置农房620余幢 形成床位7000余张 户均年增收15万元 [4] - 民宿代厨需求催生"渔家厨娘共富工坊" 带动1200余名妇女实现增收 [4] 区域协同发展 - 海霞村等7个渔村组成"大海霞片区发展共同体" 通过党建联建整合红色旅游、天然良港和自然资源 [4] - 将海霞村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村庄产业基础串联 实现人流分流和片区协同发展 [4] 基础设施建设 - 东沙港卫生室配备智慧健康站 提供血氧、血糖、心电监测等服务 方便老年人步行抵达并完成每日健康监测 [5][8] - 开通近洋航线17条 新启用2个5万吨级码头 并开工甬莞高速洞头支线以完善交通网络 [7] 新能源与产业融合 - 依托深水良港和风能资源培育海上风电主导产业 [7] - 推动大黄鱼、紫菜、羊栖菜等产业产供销并轨 结合渔文旅融合模式发展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7] 政策与成效 - 实施青年上岛12条创业扶持举措 孵化赛尔码头等青创项目30余个 吸引上千名青年创业 [4] - 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至1.49 农村居民收入居浙江省山区海岛县第二位 [7]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浙江象山:蓝碳经济破局之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10:52
核心观点 - 象山县通过蓝碳交易机制将海洋养殖产品(紫菜、海带、浒苔)的碳汇能力转化为经济收益 推动渔民从传统"卖特产"向"卖碳汇"转型 [1][3] - 当地通过量化海洋碳汇、建立交易市场及金融创新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 并探索海域立体化管理和产业融合模式 [3][5][6][9] 蓝碳交易机制 - 全国首次蓝碳拍卖于2023年2月28日在象山举行 2340.1吨蓝碳以每吨106元价格成交 涉及紫菜、海带和浒苔的碳汇量 [2][3] - 象山县盐沼生态系统年碳汇量达10.28万吨 大型藻类养殖碳汇量年约2.17万吨 贝类养殖碳汇量年约3.22万吨 [3] - 碳汇量核算基于行业标准《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浒苔碳汇交易以246.1吨为单位(2022年数据) [3][5] 产业与政策支持 - 象山完成《宁波蓝碳产业发展和重点区域布局研究》等报告 建立蓝碳金融创新中心和研究中心 [5] - 2024年设立全国首个跨省蓝碳生态碳账户 完成浙江省首例"蓝碳+产权+司法"交易及首单24.8万元蓝碳质押融资 [6] - 推行海域"三权分置"改革(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离) 黄避岙乡15宗海域(608公顷)挂牌出让 村集体年保底收益超50万元 [9] 经济效益与产业融合 - 高泥村从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贫困村发展为大黄鱼养殖年产值1.4亿元 户均年收入超3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 [10] - 形成黄鱼全产业链(育苗、养殖、加工、销售) 并推动渔业与旅游业融合 建成集中养老服务中心 年投入50万元用于公益项目 [10] - 通过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水域、水体、海床)实现生态循环养殖 贝藻类净化水体并降低鱼类病死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