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紫菜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浙江象山:蓝碳经济破局之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10:52
核心观点 - 象山县通过蓝碳交易机制将海洋养殖产品(紫菜、海带、浒苔)的碳汇能力转化为经济收益 推动渔民从传统"卖特产"向"卖碳汇"转型 [1][3] - 当地通过量化海洋碳汇、建立交易市场及金融创新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 并探索海域立体化管理和产业融合模式 [3][5][6][9] 蓝碳交易机制 - 全国首次蓝碳拍卖于2023年2月28日在象山举行 2340.1吨蓝碳以每吨106元价格成交 涉及紫菜、海带和浒苔的碳汇量 [2][3] - 象山县盐沼生态系统年碳汇量达10.28万吨 大型藻类养殖碳汇量年约2.17万吨 贝类养殖碳汇量年约3.22万吨 [3] - 碳汇量核算基于行业标准《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浒苔碳汇交易以246.1吨为单位(2022年数据) [3][5] 产业与政策支持 - 象山完成《宁波蓝碳产业发展和重点区域布局研究》等报告 建立蓝碳金融创新中心和研究中心 [5] - 2024年设立全国首个跨省蓝碳生态碳账户 完成浙江省首例"蓝碳+产权+司法"交易及首单24.8万元蓝碳质押融资 [6] - 推行海域"三权分置"改革(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离) 黄避岙乡15宗海域(608公顷)挂牌出让 村集体年保底收益超50万元 [9] 经济效益与产业融合 - 高泥村从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贫困村发展为大黄鱼养殖年产值1.4亿元 户均年收入超3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 [10] - 形成黄鱼全产业链(育苗、养殖、加工、销售) 并推动渔业与旅游业融合 建成集中养老服务中心 年投入50万元用于公益项目 [10] - 通过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水域、水体、海床)实现生态循环养殖 贝藻类净化水体并降低鱼类病死率 [9]
守护绿水青山 看见美丽蜕变
央视网· 2025-07-25 00:21
生态旅游行业发展 - 暑期"生态游"成为热门选择 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1] - 山东威海通过专业管护沿海防护林打造"绿色长廊" 吸引大量游客 林场职工年收入达4-5万元 [3] - 威海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9% 森林火灾和松材线虫发病面积逐年下降 生态旅游年收入超20亿元 [5] 林业资源管理与产业拓展 - 威海推行镇办林场管理模式解决基层林业管理难题 实行多劳多得机制提升管护积极性 [3] - 威海通过盘活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露营体验等新业态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5] 海洋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 - 浙江苍南紫菜养殖曾每年消耗30万根毛竹 导致海水浑浊滩涂淤塞 [8] - 苍南投资1.7亿元用玻璃钢插杆替代毛竹养殖 紫菜单排产量从1500斤提升至1800-2000斤 [8] - 截至2024年苍南玻璃钢插杆养殖面积达2.1万亩 实现海洋生态修复与养殖效率提升 [8]
联动长三角 食博汇新篇—首站连云港共绘餐饮协作新蓝图
中国食品网· 2025-05-27 18:01
长三角餐饮产业协同发展 - 长三角餐饮产业协同发展系列走访活动在江苏连云港市启动,围绕区域餐饮资源整合、食博会合作落地、产业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1] - 连云港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构建以海鲜美食为核心的特色餐饮体系,形成赣榆梭子蟹、花果山风鹅等地理标志美食及紫菜、鹌鹑蛋等支柱产业 [3] - 连云港餐饮产业面临产业链整合不足、品牌附加值待提升等瓶颈,需借助长三角协同机制打通产销壁垒 [3] 长三角江南美食创新中心 - 长三角江南美食创新中心面对长三角超1.2万亿元餐饮市场规模下的同质化竞争等挑战,整合区域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 [5] - 创新中心打造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权威平台,推动美食产业向标准化、数字化、健康化升级 [5] - 连云港独特的文旅与餐饮资源为区域产业协同提供新动能,此次走访为食博会合作、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5][6] 第二届长三角食博会 - 第二届食博会以"提振消费 共享膳美生活"为主题,通过展、会、赛等形式构筑产业赋能、产销对接等平台 [8] - 同期举办"厨王归来 遇见江南"菜品创新研讨会、长三角渔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多场活动 [8] - 食博会平台将帮助连云港特色食材对接长三角采购商资源,助力本地餐饮企业拓展市场 [8] 合作成果 - 连云港市相关协会参与共建长三角江南美食创新中心并成为第二届食博会协办单位 [10] - 本地优质餐饮企业将组团参展展示特色食材与创新菜品,推荐优秀厨师参与青年厨师大赛 [10] - 活动汇聚多方力量为长三角餐饮协同发展凝聚智慧与共识 [12] 未来规划 - 连云港之行为地方餐饮产业发展提供破局思路并通过食博会合作机制实现资源精准对接 [12] - 未来将持续走访区域内重点城市以"一地一策"模式推进产业协同,提供"长三角样板" [12]
防治碘缺乏病日:补充碘,有哪些选择?
人民网· 2025-05-15 09:41
碘缺乏病防治 - 2025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为"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强调碘对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关键作用 [1] - 碘缺乏病由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表现为甲状腺激素降低,影响儿童大脑发育(智商低下)和成人甲状腺肿大(可能压迫气管和食道) [1] 碘摄入来源与建议 - 我国居民碘主要来源为碘盐、食物和饮用水,每日从饮水获碘约10微克,食物摄入25-50微克,不足人体需求 [1] - 食用碘盐是目前最方便、经济和有效的补碘方式 [1] - 其他补碘方式包括口服碘油丸、含碘药物及营养素补充剂,以及食用富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特定人群(育龄/妊娠/哺乳妇女)需专业指导 [2] 食盐摄入控制与禁忌人群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 [2] - 两类人群不宜食用碘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如甲亢、甲状腺炎)需遵医嘱 [2] - 高水碘地区未改水居民因从饮水和食物中已获足量碘,无需额外补碘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