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

搜索文档
江苏89项专利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新华日报· 2025-06-11 07:32
解决行业痛点,获奖专利"含金量"十足 近日,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公布,江苏共有89件专利获奖,其中,中国专利金奖3件、 银奖5件、优秀奖73件;中国外观设计银奖2件、优秀奖6件,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本届中国专利奖中,江苏高校和科技企业收获颇丰,获奖专利涉及生物基材料、细胞治疗药物、机 器人传感器等前沿技术领域,不仅解决了行业发展痛点,更通过系统性专利布局构建技术"护城河",推 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今年共30项专利被授予中国专利奖金奖,全国高校仅3项专利获此殊荣。其中,就包括了南京工业 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郭凯教授团队的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油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这项专利的核心技术,是以植物油脂为原料,通过结构衍生化与绿色工艺开发出植物油多元醇, 以此作为关键单体用于生物基聚氨酯的合成。"团队成员、该校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副院长方正教授介 绍,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材料,我国年产量超1650万吨,约占全球七成,但是我国传统聚氨酯生产 过程较为依赖石化原料,部分高端产品长期受制于美德等国企业,因此急需突破生物基聚氨酯技术并开 展产业化应用。 该团队自2011年启动研发项目以来,持续优化技术, ...
2025年中国腈纶供需及进出口现状简析,国产替代进程深化,净出口实现逆转[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4 09:43
腈纶产业发展概述 - 腈纶是一种由丙烯腈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制造聚丙烯腈纤维 [2] - 腈纶纤维具有耐候性、耐日晒、耐化学试剂等优点,但吸湿性和耐磨性较差 [2] - 腈纶纺织品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等领域,可通过纯纺或与天然纤维混纺满足不同需求 [2] 腈纶行业政策背景 - 政策聚焦环保治理与产业升级,化纤行业被纳入重点环境风险管控对象 [5] - 国家发改委将粘胶短纤维等纳入节能降碳改造范围,推动行业绿色技术发展 [5] - 地方政府通过产业园规划推动产业集群补链强链,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6] 腈纶行业产业链 - 上游以丙烯腈为核心原料,中游通过聚合工艺形成差别化纤维制造能力 [8] - 下游对接纺织服装、装饰材料及工业用布领域 [8] - 头部企业通过自建丙烯腈装置强化成本控制,并向碳纤维原丝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8] 腈纶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生产全球30%以上的腈纶织物和服装,拥有最大的腈纶服装市场 [10] - 2019-2024年产量从58万吨波动回升至62万吨,需求量由64.3万吨微降至61.93万吨 [10] - 2024年供需缺口收窄至0.07万吨,表明国产替代进程深化 [10] 腈纶产业进出口贸易 - 2019-2024年进口量从8.9万吨缩减至4.44万吨,出口量从2.6万吨攀升至4.51万吨 [12] - 2024年实现净出口逆转,标志国产腈纶国际竞争力提升 [12] - 产品结构向高端户外面料、阻燃纤维等特种领域倾斜,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12] 腈纶产业企业竞争 - 吉林化纤凭借原丝技术积累稳居全球第一梯队,2020-2024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9.6% [14] - 中石化上海石化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巩固市场份额 [14] - 国际巨头通过大丝束原丝技术抢占碳纤维赛道,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14] 吉林化纤集团 - 拥有大规模腈纶纤维生产能力,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短纤、长丝等 [16] -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出碳毡、可降解纤维等新品,品种从18个增至200余个 [16] - 2023年营业收入37.37亿元同比增长1.8%,2024年营收38.8亿元同比增长3.9% [16] 腈纶产业发展趋势 - 将加速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目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削减30%以上 [18] - 开发超细旦阻燃腈纶、导电智能纤维等特种材料,切入新能源汽车、医疗传感器等新兴领域 [18] - 差异化产品占比将明显提升,配套建设数字化柔性生产线支撑定制化订单 [18]
供不应求!中简科技,再建2000吨碳纤维项目
DT新材料· 2025-06-02 23:27
扩产项目 - 公司拟投资14.02亿元建设年产2000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产品项目,涵盖T700级以上高强型碳纤维,项目建设周期36个月 [1] - 扩产原因是现有产能难以满足下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制约技术创新和供应保障能力提升 [1] - 公司现有ZT7系列产能420吨,ZT9系列三期项目已投产并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本次四期项目规模超过现有总产能 [1] 产品与技术 - 主力产品ZT7系列性能高于T700级,ZT9系列对应T1000/T1100级 [1] - ZT7系列已批量供应军用战机、导弹卫星等尖端装备 [2] - 公司正攻坚C919/C929预浸料国产化,技术指标对标日本东丽TORAYCA®系列,成功替代后单架大飞机碳纤维用量将从不足1吨增至10吨以上 [2] - 新建子公司顶尖团队可能与商飞材料所合作,推动从"材料供应"向"整体解决方案"升级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12亿元,同比增长45.39%;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23.16%;扣非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31.85% [2] - 碳纤维业务收入5.52亿元,占比67.88%,同比增长19.81% [2] - 碳纤维织物业务收入2.60亿元,占比32.05%,同比大幅增长160.43% [2] 客户与市场 - 客户主要为国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集团 [2] - 销售产品全部为高性能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绝大部分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 股东变动 - 华泰投资将所持5.0927%股份(2239.3万股)以29.12元/股转让至中石化资本,总价6.52亿元 [3] - 中石化成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 [3]
智研咨询发布:丙烯腈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方向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14 10:22
摘要:近年来,我国丙烯腈行业产能迅猛增长,这一增长不仅仅体现在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家国有大企业的扩张上。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兴起,民营企业 也开始涉足丙烯腈生产领域,并且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工厂。据统计,2019-2023年中国丙烯腈行业产能从235.5万吨增长至439.9万吨,2024年受上游原料 产能增长和下游需求的推动,我国丙烯腈产能继续保持扩张状态,达到483.9万吨左右,同比上涨10%。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丙烯腈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拟订并组织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按国务 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重大建设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发挥行业管理职能,研究战略,拟订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等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总局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管理和指导质量监督检查。 | 、定义及分类 … | | --- | | _、行业政策… | |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 | 2、行业相关政策 … | | 三、行业壁垒 … | | 1、技术壁垒、 1、 | | 2、市场壁垒 2017年 11:48 11 1 1 6 E N CE RESE ...
中复神鹰,新任总经理官宣
DT新材料· 2025-05-09 22:42
公司高层人事变动 - 中复神鹰于2025年5月7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补选陈秋飞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并聘任其为公司总经理,任期均自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董事会届满 [1] - 陈秋飞此前担任中复神鹰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现任中复神鹰碳纤维连云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3] - 此次人事变动源于前任总经理刘芳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于4月24日辞职,董事长张健曾代行总经理职责 [4] 新任总经理背景 - 陈秋飞为1983年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碳纤维研究近20年 [2] - 其主导攻克国内干喷湿纺碳纤维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拥有国家级人才工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荣誉,202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 - 职业履历显示其长期服务于中复神鹰体系,历任生产科副科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 [3] - 目前未持有公司股份,无证券监管处罚记录,符合法定任职条件 [3]
100%生物基碳纤维获突破
DT新材料· 2025-04-28 23:40
【DT新材料】 获 悉 ,4月21日, HS 晓星 先进材料 宣布,其自2022年起投资的美国化学技术初创公司Trillium, 已成功进行将植物基原料制成的 100%生物丙烯腈(ACN)聚合成聚丙烯腈(PAN)的实验。 PAN是将丙烯腈连接在一起得到的聚合物,90%以上的碳纤维都是由PAN制成的。此次实验的意义在于开发出100% 生物基碳纤维 原料,从而避免 了传统石油基丙烯原料的使用。 HS 晓星 表示,"如果以这种环保原料为基础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经计算,与现有的PAN碳纤维相比,可以减少约15%~25%的碳足迹。" 生物基碳纤维 是一种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的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耐久性等特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可用于车辆、航空航天、 体育器材等领 域。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生物基碳纤维具有更高的强度、刚性和耐久性,同时重量也大大减轻,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性能、 目前 , 宝马、奥迪等知名汽车品牌已经将生物基碳纤维应用于汽车生产中,波音、空客等航空公司已经也在使用生物基碳纤维材料 。 大多碳纤维都以丙烯腈通过聚合工艺得到的聚丙烯腈为前体,再经过纺丝后形成原丝 ,不同原料生产碳纤维的简要工艺流 ...
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销量再创新高
中国经济网· 2025-04-09 16:53
公司业绩表现 - 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 [1] - 出口创汇逆势同比增长15% [1] - 碳纤维销量同比增长52% [1] - 复材制品销量同比增长超3倍 [1] - 人造丝销量同比增长7% [1] - 竹纤维销量同比增长82% [1] 生产效率与改革 - 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8.7% [1] -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施三层次人才激励、建立三项工资制 [1] - 选调生产研发人员深入市场进行产品深度开发 [1] 产品与市场拓展 - "华绒"牌超细旦抗起球聚丙烯腈纤维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纤维品牌 [1] - 碳纤维在国内风电领域市场份额达95% [1] - 无人机结构件市场份额达50%以上 [1] - 与碳纤维下游无人机、汽车轻量化领域高端头部企业紧密合作 [1] 未来发展规划 - 以"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科学谋划为契机深化改革创新 [2] - 加快碳纤维零碳制品产业园建设 [2] - 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拓展碳纤维在新能源、新装备等领域市场 [2] - 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