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一体化

搜索文档
从炼油消费结构演变,揭示当前炼油行业发展与投资方向
国金证券· 2025-08-06 21:51
投资逻辑 本篇报告是石油基本面研究框架中需求端的深度报告,主要从全球原油消费格局、一次炼油产品消费结构、炼厂产能 开工率等方面的历史数据的发展变化出发,分析石油需求、炼油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的变化和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以 此为鉴对当前石化投资提供参考和建议。 1、原油下游应用十分广泛,消费量与宏观经济相关;亚太地区是当前及未来原油消费的主力。 原油通过分馏可以得到各种组分,除了用作燃料外还可以通过催化裂化生产乙烯丙烯等小分子,进一步合成各类化工 产品,因此几乎各个行业都能看到原油的应用。从全球以及主要地区的历史数据来看,全球原油消费量增长率与 GDP 增速关联性较强,往往用宏观经济指标来代替原油消费的预测。近五十年来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原油消费的主力,2024 年原油消费占全球的 38%,并且仍然保持不小的增长势头。 2、炼油产品消费以汽柴石脑油为主,全球炼油产品向着中轻质组分转变,地区之间消费差异较大。 全球炼油产品的消费结构正在转变,残余燃料油、煤油等重质组分的占比迅速下降,馏分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石脑 油等中轻质组分占比提升,主要是受供给端页岩油等中轻质低硫油这些高品质原油产量的提升。美国是当前全球最大 的原油 ...
中国银河证券:涤纶长丝产能趋于集中 行业自律激发周期弹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4:16
行业概述 - 涤纶长丝是合成纤维重要品种之一 以PTA和MEG为原料缩聚而成 产业链上承石化下接纺服 2024年涤纶长丝50%用于服装用纺织品 31%用于装饰领域纺织品 19%用于产业用纺织品 [1] 供给分析 - 2024年行业CR4达60.2% 较2019年提升18.3个百分点 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龙头企业 [2] - 2023年为产能扩张高峰 2024年实际产能首度下降 未来供应增量将更有序 [2] - 龙头企业通过"炼化一体化"布局强化竞争优势 行业自律机制下供应格局有望优化 [2] 需求分析 - 25H1中国服装鞋帽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3.1% 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增0.8% 整体需求平稳 [3] - 涤纶长丝出口占表观消费量10% 2017-2024年出口量CAGR达9.6% 25H1出口同比增10.8% [3] - 当前产业链库存处于低位 8月旺季启动后秋冬订单将带动备货需求 短期需求动能有望增强 [3] 成本结构 - PX进口依存度从2018年60.8%降至2024年20% PTA转为净出口 行业过剩致利润压缩 [4] - 25Q4全球石油累库预期限制油价上行空间 远期成本压力或减轻 [4] 盈利表现 - 2024年5月起龙头企业实施"限产保价"策略 涤纶长丝价差较2023年低谷已反弹 [5] - 25H1POY品种价差保持盈利韧性 行业自律机制有效修复利润 [5] 重点标的 - 建议关注新凤鸣(603225) 桐昆股份(601233) 恒逸石化(000703) [6]
丙烯供需概况
期货日报· 2025-07-14 00:06
全球丙烯行业概况 - 2017—2024年全球丙烯产能从1.25亿吨增长至1.77亿吨,年均增长率5.1%,产量从1.03亿吨上升至1.34亿吨,年均增长率3.9% [1] - 东北亚是全球第一大丙烯产地,产能占比51.5%,北美和西欧分别占比14.0%和9.0%,中东和东南亚分别占比7.4%和6.5% [1] - 东北亚产能增长主要受中国炼化一体化和丙烷脱氢装置投产推动 [1] - 北美丙烯产能扩张受益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丙烷供应,其衍生物成本优势显著,出口量持续增长 [1] - 中东丙烯产能增速因油田伴生丙烷增量放缓而显著下降 [1] 中国丙烯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丙烯产能6973万吨、产量5341万吨,2014—2024年产能年均增长率12.8% [2] - 2014年前产能利用率超90%,2024年降至76.6%,反映供应增速超过需求增速 [2] - 蒸汽裂解制丙烯占比33.7%,丙烷脱氢(PDH)占比32.3%,催化裂化占比17.6%,煤/甲醇制丙烯占比16.4% [2] - 华东和华北是主要生产区域,产量占比分别为31.1%和20.3%,前五大省份(浙江、山东、广东、江苏、宁夏)产量合计占全国58.4% [3] - 行业集中度较高,前10/20/30家企业产能分别占比56.4%、73.4%、82.1%,民营企业占新增产能80% [3] 中国丙烯消费与需求 - 2024年中国丙烯表观消费量5536万吨,进口202万吨,出口7万吨,2014—2024年消费量年均增长9.9% [4] - 消费区域与生产分布一致,华东占比32.3%,华北20.1%,华南17.5%,西北17.3%,东北8.2% [4] - 聚丙烯仍是主要下游需求,2024年占比67.7%,但环氧丙烷(7.7%)、丙烯腈(6.6%)、丁辛醇(6.6%)占比提升 [5] - 2014—2024年聚丙烯产量年均增长9.3%,环氧丙烷9.5%,丙烯腈10.9%,酚酮15.0%(但年度波动显著) [5]
广东万亿石化产业再突破:一个全球首创项目激起“价值革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21:43
项目突破 - 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试产成功,工艺指标均达预期,全球首创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通过工业化验证[1] - 项目首创"一步法"工艺(CPDCC技术),将混合废塑料直接转化为液化塑料裂解气(LPCG)、塑料裂解轻油(PCLO)等高附加值产品,产品收率高达92%以上[9] - 项目攻克混合废塑料回收行业难题,自主研发全量废塑料分选技术、连续恒温差压输送进料系统等核心技术,产品收率较传统工艺提高至少40%[13] 行业转型 - 中国石化产业正经历从"炼油主导"向"化工新材料驱动"的转型,炼化一体化成为各省争夺产业高地的核心战略[3] - 新能源车渗透率加速导致炼厂面临油品产能过剩压力,需向化工品转型消化过剩产能[2] - 石化行业需合理控制基础产品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炼化一体化,实现"减油增化"[11] 广东石化产业布局 - 广东提出到2025年石化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2][6] - 广东已形成"一带、两翼、五基地、多园区"战略布局,包括茂湛、广州、大亚湾、汕潮揭等石化基地[7] - 广东石化产业布局高度集中和集聚,"一体两翼"特征明显,历史包袱少,技术装备先进[13] 国际投资与技术 -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是巴斯夫最大单笔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10] - 埃克森美孚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投资约100亿美元建设乙烯项目[10] - 广东石化产业国际化基因显著,成为全球化工产业转移核心战场[10][13] 废塑料回收市场 - 全球每年产生超过3亿吨塑料垃圾,仅9%被回收,12%被焚烧,剩余79%进入自然环境[9] - 东粤化学项目无需对混合废塑料进行复杂分选,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降低分选成本[9] - 项目与下游企业形成隔墙供应关系,共享公共设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业链效率[9]
丙烯:供应格局概览
国投期货· 2025-07-03 21: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全球及中国丙烯行业进行分析,指出全球丙烯产能后续增速或放缓但规模仍上升,中国主导全球丙烯生产格局;中国丙烯产能扩张速度将下降,行业集中度上升,进口依存度和商品化率下滑 [1][9][17] 各部分总结 丙烯全球产能区域分布情况 - 2024年丙烯生产集中在东北亚、北美、西欧,东北亚是最大生产区域,产能占比48.1%,其中中国占比39.4%;北美是重要产区且多用于出口;西欧产能占比9%,为净进口地区且净进口量缓慢增长;中东、东南亚产能占比分别为7.4%、6.5% [1] - 2020 - 2024年全球丙烯产能复合增速为5.9%,2025 - 2027年计划新增超1400万吨/年,到2030年预计增至1.96亿吨,增量集中在东北亚、北美、东南亚 [1] 全球丙烯主要生产企业 头部企业 - 中国石化产能约1300万吨/年,占全球7.6%,以石脑油裂解为主,近年加速布局PDH,国内消费占比超50%,通过东南亚出口巩固区域优势 [4] - 中国石油产能约676万吨/年,占全球4.0%,产业布局东北与西北主导、华东补充,85%产能来自石脑油裂解,竞争力取决于高端产品研发等方面 [4] - 利安德巴塞尔产能约500万吨/年,全球第三,产能分布于北美、欧洲、亚洲,丙烯用于高端衍生品生产,附加值高15% - 20% [5] - 沙特阿美产能约480万吨/年,全球第四,依托资源成本低,产品出口为主,占全球出口量12%,计划2026年新增产能100万吨/年 [5] 区域龙头 - INEOS产能约380万吨/年,欧洲最大,以蒸汽裂解为主,欧洲产能供应本地,通过美国工厂辐射北美 [6] - 巴斯夫产能约300万吨/年,全球第五,2024年投产欧洲首套生物基丙烯装置,目标2030年生物基原料占比达15% [6] - 埃克森美孚产能约280万吨/年,全球第六,产能分布在美国、新加坡、中国 [6] 亚洲新兴力量 - 中景石化产能280万吨/年,全球单厂最大,采用PDH工艺,定位国内PP粉料市场,出口越南、印尼 [8] - 万华化学产能约180万吨/年,全球前十,丙烯用于POE、MDI等高端产品生产 [8] 中国丙烯产能发展情况 结构性过剩问题凸现,产能扩张速度或下降 - 过去五年中国丙烯产能年复合增速14.34%,2025 - 2030年预计新增2215万吨/年,年复合增速5.29%,增速下滑 [9] 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来行业集中度上升 - 2024年中国丙烯生产企业189家,年产能超百万吨企业13家,占比6.88%,CR10企业产能占比22.77%,未来行业延续多元化、一体化及规模化发展 [11] 工艺路线竞争和区域发展概况 - 国内丙烯生产工艺多样,丙烷脱氢发展迅速冲击石脑油裂解市场份额,PDH装置产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西北以CTO装置为主,华东沿海以MTO装置为主 [13] - 2020 - 2024年华东地区产能增长856万吨,年均复合增速14%,2024年占全国29%;山东产能增长78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21%,2024年占全国21%,未来扩产以PDH为主 [15] 丙烯进口依存度以及商品化率不断下滑 - 中国丙烯进口依存度自2014年的14.1%降至2024年的3.3%,预计将进一步降低 [17] - 2025年中国丙烯商品量预计降至790万吨,商品化率预计跌至13.3% [17]
每周股票复盘:东方盛虹(000301)2024年出现大额亏损,利润总额-37.1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9 04:5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收盘,东方盛虹报收于8.3元,较上周的8.16元上涨1.72% [1] - 本周最高价8.49元(6月25日),最低价8.04元(6月23日) [1] - 当前总市值548.73亿元,在炼化及贸易板块市值排名5/31,两市A股市值排名251/5151 [1] 信用评级 - 联合资信评估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维持"盛虹转债"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2][4] 业务布局 - 形成"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布局 [2][4] - 产能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度高,产品多元化和差异化优势明显 [2] - 业务覆盖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具有显著区位优势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利润总额-37.14亿元,净利润-22.84亿元 [2][4] - 炼化一体化项目对经营现金流形成正向效应 [2] - 债务负担重,短期债务上升快,财务费用支出大 [2] - 在建项目待投资金额较大,短期内降杠杆难度大 [2] 研发能力 - 通过科技创新在产品、工艺、装备等方面取得丰富科研成果 [2] - 拥有640项专利 [2] 债务履约 - 过往债务履约情况良好,未发现逾期或违约记录 [2]
东营市将推动石化产业向炼化一体化、绿色低碳化、产品高端化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6-25 23:12
东营市石化产业现状 - 东营市是全国最大石油化工基地 炼化企业数量、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和石化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1] - 现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304家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27% [1] -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6830万吨 占全省产能的37.2% 全国的7.1% [1] - 2024年有10家炼化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11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 [1] 产业链发展情况 - 炼化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除汽柴油产品外 还生产丙烯、苯、PX等基础化工原料及聚碳酸酯(PC)、ABS、聚苯乙烯、锂电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产品 [1] - 利华益集团形成包括PC、ABS、PS、ASA四条全产业链在内的九条产业链 是全省丙烯产业链链主企业 [1] - 富海集团打造全省唯一"原油-石脑油-PX-PTA"产业链 是全省芳烃产业链链主企业 [1] 未来发展计划 - 紧盯全球石化行业发展趋势 全面融入全省石化产业布局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做好要素保障 [2] - 向炼化一体化、绿色低碳化、产品高端化发展 [2] - 加快推进PX上下游配套、中国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两个重大项目 [2] - 推动鸿丰、玖德、亚通等石化项目获批建设 打造万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2] - 深化"链长制" 推动基础炼化向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转型 [2]
伊拉克启动亚洲炼油厂投资计划:2025年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战略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6-16 18:16
伊拉克原油出口战略升级 - 伊拉克计划投资中国、印度、韩国、越南和印尼等亚洲国家的炼油厂,以巩固原油出口优势并拓展收入来源 [6] - 投资聚焦现有设施升级与新建大型炼化综合体,研究阶段已近尾声,谈判将于2025-2026年启动,目标2026-2027年达成协议 [7] - 亚洲市场占伊拉克2024年原油出口总量的70%,中国以日均119万桶进口量位居首位 [8] 亚洲市场战略布局 - 投资优先选择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韩国、越南和印尼 [8] - 合作模式倾向于部分持股或长期合作协议,探索与跨国企业、亚洲政府联合融资及发展银行贷款等多元化渠道 [8] - 中国巴士拉综合油气项目包括日产能20万桶炼油厂及配套石化设施,伊拉克计划进一步参与中国沿海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 [8] 中国企业核心机遇 - 全产业链整合:中石油、中石化在伊拉克油田日产量超150万桶,为下游炼油环节延伸创造优势 [8] - 技术输出:伊拉克本土炼油能力仅满足40%成品油需求,中国企业技术优势显著 [9] - 融资创新:针对伊拉克2024年财政赤字占GDP12%的情况,中国企业创新资源置换等模式 [9] 重点项目案例 -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Al-Faw炼油厂项目日产能30万桶,配套2000兆瓦发电厂和石化综合体,总投资200亿美元 [11] - 巴士拉综合能源项目日产能20万桶炼油厂,配套62万吨石化装置及1050兆瓦电站,使伊拉克原油附加值提升40% [13] - 法奥港超级炼化枢纽日产能30万桶,与500万桶储备能力的原油仓储联动,预计带动中国炼化设备出口超50亿美元 [13]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 - 巴士拉光伏项目引入"光伏+炼油厂供电"方案,使炼油厂用电成本下降35%,碳排放减少25% [10] - 伊拉克规划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10%,中国能建承建巴士拉1GW光伏项目缓解当地电力短缺 [13] - "绿电+炼化"模式降低碳排放强度,契合全球能源转型趋势 [13] 区域经济联动效应 - 伊拉克"发展之路"项目170亿美元将炼油厂布局与法奥大港开发结合,打造中东-欧洲能源物流枢纽 [12] - 巴士拉港扩建后年输油能力达1.2亿吨,可向非洲和南欧分销成品油,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 [13]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伊拉克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4%,炼化设备占比达35% [13]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609
东海证券· 2025-06-09 13:51
核心观点 - 美国就业市场和服务业放缓,降息不确定性增加,国内财政发力前置,银行进入“低利率时代”,中美降关税提振国内风险偏好,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需求升温 [6] - 贸易战冲击下短期看空商品,但我国石化产业链有成本竞争优势,看好国内消费复苏和自主可控产业链 [6] - 美国 5 月非农就业数据温和降温,服务业强、生产部门弱,时薪增速上升,失业率稳定,劳动参与率下滑,美联储难提前降息 [12] - 全球股市 6 月 6 日当周整体收涨,商品期货部分收涨,美元指数下跌,非美货币有升有贬,看好消费服务业、科技、周期龙头反转 [16] - 上交易日上证指数微弱收红趋近压力位,深成指、创业板回落,指数指标有修复但上涨动能减弱,多空或有分歧 [24] 各报告总结 《原油及聚酯产业链月报(2025 年 6 月)》 - 利率汇率方面,美国就业和服务业放缓,降息不确定,国内财政前置、银行低利率,中美降关税利好国内 [6] - 商品短期看空,但我国石化产业链有成本优势,权益看好国内消费复苏和自主可控产业链 [6] - 贸易修复利好石油需求,油价二季度触底有望修复,利好上游资源标的如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 [6] - 海洋油服行业资本开支稳定,看好上市油服公司如海油工程、中海油服等 [7] - 炼化一体化有成本优势,欧洲产能出清,看好相关产业链一体化标的如恒力石化等 [7] - 乙烷进口利空修复,利好国内超跌和天然气相关标的如卫星化学、新奥股份等 [7] 《长安汽车(000625):新能源销量回升,间接控股股东兵装集团重组方案落地——公司简评报告》 - 长安汽车 2025 年 5 月批发销量 22.43 万辆,同环比分别+8.47%/+17.65%,新能源销量同环比+46.89%/+53.20%,海外销量达 4.48 万辆,环比+5.69% [8][9] - 深蓝、阿维塔放量,深蓝将推智能运动轿车,启源计划推两款新车型,泰国工厂 5 月投产 [9] - 兵装集团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央企,长安汽车战略地位提升,治理结构优化 [10]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4.48/109.22/135.31 亿元,对应 EPS 为 0.85/1.10/1.36 元,维持“买入”评级 [11] 《海外观察:美国 2025 年 5 月非农数据》 - 美国 5 月季调后非农就业新增 13.9 万人,略高于预期,前两月数据下修幅度大 [12][13] - 5 月服务业新增 14.5 万人,教育保健和休闲住宿是主要贡献项,贸易运输回升 [13] - 生产部门就业回落,制造业疲软或因零售需求下滑,政府部门新增就业受联邦裁员影响回落 [14] - 失业率稳定,劳动参与率下滑,时薪增速普遍上升,劳动力市场向需求端主导偏移 [14] - 5 月就业数据不是降息依据,但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美股上涨 [15] 《资产配置周报(2025/06/02 - 2025/06/07)》 - 全球大类资产方面,股市收涨,商品期货部分收涨,美元指数跌,非美货币有升有贬 [16] - 国内权益市场成长风格领先,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上涨,通信、有色金属、电子涨幅靠前 [17] - 利率与汇率方面,央行“收短放长”维护流动性,预计市场流动性宽裕,国债收益率或震荡,美债收益率高位震荡,人民币汇率在 7.20 左右波动 [18] - 宏观经济指标有先行、同步、滞后性,看好消费服务业、科技、周期龙头反转 [19] 财经新闻 - 国资委印发办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20] - 5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2853 亿美元,较 4 月上升 36 亿美元,升幅 0.11% [20] - 何立峰将访问英国并举行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 [21] - 香港《稳定币条例》2025 年 8 月 1 日生效,促进稳定币和数码资产生态圈发展 [22] - 欧元区 4 月零售销售环比升 0.1%、同比升 2.3%,一季度 GDP 终值同比升 1.5%、环比升 0.6%,超出预期 [22] A 股市场评述 - 上交易日上证指数微弱收红,深成指、创业板回落,主要指数跌多涨少,指数指标有修复但上涨动能减弱 [24] - 上证指数周线收阳趋近压力位,周指标矛盾不强势,深成指、创业板指标有震荡预期 [25] - 同花顺行业板块收红板块和个股占比情况,部分板块涨幅和跌幅靠前,大单资金有净流入和净流出 [26] - 通用设备板块指标走弱,若日线 KDJ 死叉指数或向下试探均线支撑 [26] 市场数据 - 展示了融资余额、逆回购、利率、股市、外汇、商品等多方面市场数据及变化情况 [30]
中国炼化行业重构:炼化一体化、新能源冲击与2030战略棋局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8 05:05
行业现状与背景 - 2025年中国炼油一次产能将突破9.8亿吨/年,未来五年内仍将有大炼化项目陆续投产,产能扩张态势明显 [7] - 在能源结构转型与化工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炼油行业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核心,推动产能结构性升级 [7] - 行业呈现规模化、一体化与绿色化发展态势,这是未来5-10年的发展主线 [7] 关键项目布局与产能升级 - 山东裕龙石化一期项目投产2×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配套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旨在打造国内单厂规模最大的绿色智能炼厂 [9] -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计划于2025年6月投产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与现有800万吨/年炼油能力整合,重点增产石脑油、PX等化工原料 [10] - 华锦阿美石化1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配套1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芳烃装置,致力于打造东北亚高端化工基地 [11] - 福建古雷炼化二期2028年将投产1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与一期项目形成3600万吨/年炼油、220万吨/年乙烯规模,重点布局EVA、POE等光伏新材料 [11] 市场格局变革与行业影响 - 长三角地区炼油产能将达2.2亿吨/年,占全国25%,化工原料自给率提升至70%,进口依赖度下降至15% [15] - 东北地区炼油产能增至1.1亿吨/年,石脑油供应能力增加500万吨/年,推动当地化工园区产值增长40% [15] -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主导的大型项目凭借规模、技术和政策优势抢占高端化工市场,如镇海炼化化工品毛利率达25% [16] - 中小型炼厂面临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新能源替代的需求冲击,预计2025年前30%地炼将通过并购重组或转型 [17] 产品结构升级 - 行业成品油收率从2023年的62%降至2030年的50%以下,航煤、高端润滑油等特色燃料占比提升至20% [21] - 聚烯烃向茂金属、超低密度聚乙烯等高端牌号升级,预计2030年高端聚烯烃自给率从当前35%提升至60% [22] 未来炼化一体化改造后的需求变化 - 炼化一体化改造使整体原油需求量可能维持或上升,如广西石化通过减油增化改造实现原料自给自足 [26] - 炼厂倾向选择轻质、低硫原油,以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原油采购结构向轻质化、优质化调整 [27]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传统燃油汽车市场份额被挤压,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部分地区出现下滑 [28] - 《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未来成品油消费量或持续负增长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