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然堂护肤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自然堂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0-17 15:28
上市申请概况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29日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瑞银集团[1] - 公司原名为伽蓝集团,于2024年1月更名为自然堂集团,此次IPO标志着其上市进程进入冲刺阶段[2][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3%,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4%[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2.92亿元人民币稳步增长至46.01亿元人民币,同期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13亿元和2.03亿元人民币[5] - 公司毛利率呈现持续提升趋势,从2022年的66.5%增长至2024年的69.4%,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稳定在70.1%[6][7] - 以2025年上半年营收计,公司有望跻身中国化妆品上市公司前六名,仅次于营收25.88亿元的毛戈平[3][8] 业务构成与品牌表现 - 公司旗下拥有5个主要品牌,包括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和己出,产品涵盖护肤、彩妆、个人护理等多品类[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主要品牌共有522个SKU,提供全面的护肤解决方案[4] - 护肤品类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1.38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7.3%[8][9] - 旗舰品牌自然堂是业绩主要贡献者,2025年上半年营收23.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6%,占公司总收入的94.9%[11] - 珀芙研品牌增长迅速,2025年上半年营收9310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97.67%[12] 销售渠道与市场地位 - 公司已建立全渠道销售网络,布局超过62,700个终端零售点[12]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59.7%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68.8%[13][14]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以零售额计,2024年自然堂集团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自然堂品牌是中国第二大国产化妆品品牌[4][11] 研发与生产能力 - 公司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为3.48亿元人民币[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29项专利和142项待批专利申请,并发表了超过210篇学术文章[18] - 公司具备从原料到产品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拥有酵母成分自主产权,并在西藏林芝和上海建立两大工厂[18][19] 股东结构与融资情况 - 公司在IPO前完成一轮融资,欧莱雅累计投资4.42亿元人民币,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人民币[20] - 欧莱雅目前持有公司6.67%的股权,是全球美妆巨头对中国美妆企业的重要战略投资[20][22] 未来发展规划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强DTC销售能力、研发投入、数字化能力建设、生产设施升级以及海外市场扩张[23] - 公司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在上海、武汉及重庆开设3家旗舰店,以提升品牌体验[15]
自然堂港股IPO被指吃老本? 95%营收源自单一品牌 6成收入做营销难破解营收增长困局
新浪证券· 2025-10-16 09:54
公司IPO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于9月底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启动港股主板上市计划[1] - IPO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加强销售渠道的DTC能力、提升线上线下协同效应、孵化及收购新品牌、提升研发能力、扩展海外市场等[1] 财务表现与增长乏力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42.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01亿元,但2022年及2024年增速均不足4%,远低于国货美妆行业平均增速[2]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为2.03亿元,同比下降34.92%[2] - 与同业相比增长差距明显:2023至2024年,珀莱雅营收分别增长39.45%和21.04%,上美股份分别增长56.64%和62.08%,而公司营收仅分别增长3.48%和3.58%[4] - 2024年公司净利润率仅为4.13%[8] 品牌结构与收入依赖 - 公司旗下拥有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五个主要品牌[6] - 公司营收高度依赖“自然堂”单一品牌,2022年至2024年该品牌收入占比分别为94.6%、95.9%、95.4%,2025年上半年仍高达94.9%[6] - “单腿走路”模式在行业中存在类似案例,如贝泰妮旗下薇诺娜营收占比超90%,敷尔佳同名品牌占比超95%[7]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公司毛利率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66.5%提升至2024年的69.4%,2025年上半年达到70.1%[8] - 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的主要原因是高昂的销售及营销成本[8] - 2022年至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24.45亿元、24.06亿元、27.16亿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57%、54.2%、59%[10]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3.47亿元,占收入比例为55%[10] 研发投入与品牌形象 - 公司研发开支呈下降趋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2亿元、0.94亿元、0.91亿元、0.4亿元[12] - 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2.8%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12] - 公司尝试通过签约流量明星(如虞书欣、王一博、赵露思)塑造年轻形象,但核心产品包装设计十余年变化不大,难以扭转在95后消费者心中“妈妈用的牌子”的刻板印象[8] - 过度依赖营销投入驱动增长,忽视了品牌多元化、产品创新和渠道均衡发展,导致“高营销、低增长”困境[14]
「港股IPO观察」冲刺港股IPO!自然堂半数收入砸向销售及营销,研发投入持续收缩
华夏时报· 2025-10-15 07:37
高度依赖单一品牌 2023年10月曾传出要港股IPO的自然堂,终于于近日提交了招股书。对于此次融资用途,招股书显示, 自然堂计划升级现有线下终端零售点以及建立新的线下终端零售点和新的线下旗舰店;同时丰富多品牌 矩阵及增加品牌曝光;以及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等。 作为一家老牌国货美妆企业,自然堂在珀莱雅、贝泰妮等国货新锐尚未诞生时就已在美妆赛道悄然启 航,以一句"你本来就很美"的广告语火遍大江南北,但在后续发展中,由于品牌老化,外资品牌侵袭等 多重原因,荣光不再。 业绩方面,近几年时间,除了2023年净利润出现大幅增长外,其他年份增长都较为平缓,根据招股书, 2022年至2024年,自然堂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46.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3.02 亿元、1.9亿元;2023年、2024年,自然堂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3.5%、3.6%,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 117%、-37%;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4.48亿元,同比增长6.4%,净利润为1.91亿元,同比增长7.1%。 对此,品牌管理专家、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 由于自然堂产品线抗风 ...
自然堂冲击IPO,“单腿走路”能走多远?
中国基金报· 2025-10-11 15:53
公司IPO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瑞银集团 [2] - 以2024年零售额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5] - 上市前,欧莱雅通过旗下公司出资4.42亿元,获得自然堂6.67%的股份,此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超过71亿元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4.48亿元,在中国本土美妆企业中排名第六,同期行业头部企业珀莱雅营收为53.62亿元,是自然堂的两倍有余 [6][7]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2.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8] - 公司净利润波动显著,2023年为3.02亿元,2024年大幅下滑37.1%至1.9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1.91亿元,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8] - 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从2022年的66.5%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0.1% [9] 品牌与产品结构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主品牌“自然堂”,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该品牌营收占比始终高于94%,2023年达到95.9%的峰值 [11][12] - 公司拥有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五大品牌,总计577个SKU [12] - 产品结构呈现集中化特征,2025年上半年护肤品类贡献87.3%的营收,约为21.38亿元 [12] 成本与费用结构 - 销售及营销费用高企,2024年高达27.17亿元,占收入比例为59%,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14.3倍;2025年上半年该比例仍维持在55% [15] - 研发投入相对薄弱,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为3.48亿元,研发费用率逐年递减,从2022年的2.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 [15] 销售渠道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59.7%增长至2024年的68.8% [15] - 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占比高达68.8%,其中超过54.3%的收入源自线上直营,该比例远超珀莱雅、上海家化等国内同行 [16]
自然堂冲击IPO,“单腿走路”能走多远?
中国基金报· 2025-10-11 15:44
IPO申请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瑞银集团 [2] - 以2024年零售额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5][7] - 递交招股书前,欧莱雅通过旗下美町公司出资4.42亿元,获自然堂6.67%的股份,此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超过71亿元 [5] 财务表现与行业对比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4.48亿元,在本土美妆企业中位居第六,行业头部企业珀莱雅同期营收为53.62亿元,是自然堂的两倍有余 [7][8]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2.92亿元增长至46.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为3.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8] - 公司净利润呈现大幅波动,2023年净利润为3.02亿元,2024年大幅下滑37.1%至1.9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回升至1.91亿元,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8] - 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从2022年的66.5%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0.1%,但同期巨子生物、毛戈平、敷尔佳等3家美妆企业毛利率超80%,珀莱雅、上美股份等6家企业超73% [9] 品牌与产品结构 - 公司目前拥有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五大品牌,覆盖护肤、彩妆、个人护理等全品类 [11]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主品牌“自然堂”,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该品牌营收占比始终高于94%,其中2023年达到95.9%的峰值 [12] - 产品结构呈现集中化特征,2025年上半年护肤品类贡献87.3%营收(约21.38亿元),彩妆、个护等品类未能形成新的增长极 [12] 成本费用结构 - 营销费用高企是导致利润受压的主要因素,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高达27.17亿元,占收入比例达59%,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14.3倍,2025年上半年该比例仍维持在55%的高位 [14] - 研发投入相对薄弱,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仅有3.48亿元,研发费用率逐年递减,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8%、2.1%、2.0%和1.7%,低于行业头部企业普遍超3%的研发强度 [14] - 渠道结构高度依赖线上,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占比高达68.8%,其中超过54.3%的收入源自线上直营,这一比例远超珀莱雅、上海家化等国内同行 [14]
自然堂冲刺IPO,能否突破“流量依赖症”
搜狐财经· 2025-10-11 09:51
上市申请与公司概况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29日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由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联席保荐 [2] - 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品牌升级、技术研发及渠道拓展 [2]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成立24年,年营收超过46亿元人民币 [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创始人郑春颖家族通过四兄妹合计持有公司约87.82%的投票权,形成绝对控制权 [2][5][6] - 董事会九名成员中有四名执行董事来自郑氏家族,形成“决策—执行”高度统一的治理结构 [5][6] - IPO前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获得4.2%股权,欧莱雅旗下公司两次投资4.43亿元,持股6.67%,公司Pre-IPO轮估值约71.4亿元 [6] 品牌与产品组合 - 公司严重依赖主品牌“自然堂”,2025年上半年该品牌贡献收入占比达94.9%,对应23.23亿元 [7][8] - 旗下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四个子品牌合计营收贡献不足5% [7][8] - 公司拥有五大品牌,总计522个SKU,主品牌自然堂产品价格范围在人民币49元至390元 [9] - 护肤品类是核心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贡献87.3%的营收,约21.38亿元 [10]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24.48亿元,毛利为17.16亿元,毛利率为70.1% [1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2.17亿元,净利润为1.91亿元,净利润率为7.8% [11] - 销售及营销成本高企,2025年上半年占收入比重达55.0%,2022至2024年该费用占比从54%升至59% [11][12] 运营效率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03.1天,较2022年的146.6天有所改善,但仍高于行业标杆 [12] - 研发投入呈现下降趋势,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的2.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累计研发支出为3.48亿元 [12] - 公司线上收入占比高达68.8%,其中直营占比超54.3%,对线上流量依赖度远超同行 [10]
国货排名第七的自然堂赴港股IPO,招股书透露两大隐忧
搜狐财经· 2025-10-02 13:22
IPO申报与战略投资 - 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说明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瑞银集团[1] - 上市前夕公司引入欧莱雅作为战略投资者,欧莱雅通过美町公司出资4.42亿元获得6.67%股份[1] - 同期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获得4.20%股份[1] 市场地位与行业对比 - 公司自称是以2024年零售额计的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5] - 但根据已上市同行2024年营收对比,公司实际排名在珀莱雅、上美股份、巨子生物、上海家化、华熙生物、贝泰妮之后,位列第六[5] - 以2025年上半年营收24.48亿元计,公司排名进一步下滑至第七,被珀莱雅、上美股份、巨子生物、上海家化、毛戈平和水羊股份超越[7]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公司营收保持个位数稳定增长,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和46.01亿元人民币,2023年及2024年增速分别为3.49%、3.58%[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4.48亿元,同比增长6.43%[6] - 毛利率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66.5%提升至2024年的69.4%,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70.1%[10] - 净利润率处于低位,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约为7.80%,2024年为4.13%,2022年仅为3.24%[10] 品牌结构与收入依赖 - 公司旗下拥有五大核心品牌,包括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共提供522个SKU[8] - 收入高度依赖主品牌自然堂,该品牌于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贡献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6%、95.9%、95.4%、94.9%[8] - 自然堂品牌收入增长放缓,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0.60亿元、42.60亿元、43.89亿元,2023年及2024年增速为4.93%、3.03%[8] 成本结构与费用分析 - 销售及营销成本高昂,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4.45亿元、24.06亿元以及27.17亿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57.0%、54.2%和59.0%[10] - 研发开支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投入3.48亿元,但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的2.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10] - 行政开支相对稳定,2022年至2024年占收入比例约为4.0%至4.6%[9]
自然堂启动赴港IPO!2025年获欧莱雅、加华资本超7亿元投资丨港美股看台·IPO观察
证券时报· 2025-10-01 17:36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自然堂控股于9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上市前获得欧莱雅和加华资本超过7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1] - 以2024年零售额计,自然堂是中国第二大国产化妆品品牌 [4] - 自然堂品牌在2013年至2024年间连续12年零售额位列国货品牌前两名 [1] 行业背景与增长潜力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化妆品市场,2024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1.4% [2] - 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人民币7,79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9,34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 [2] - 预计2024至2029年间市场将以6.6%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两倍 [2] - 2024年国货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为49.9%,远低于韩国的83.0%和日本的73.2%,显示巨大增长潜力 [3] 公司品牌与产品组合 - 公司实施多品牌战略,拥有五个主要品牌: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 [6] - 产品线覆盖护肤、彩妆、个人护理、男士护理及儿童和婴儿护理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旗下品牌共有522个SKU [7] - 公司是中国首家拥有酵母成分自主产权并开展太空护肤研究项目的国货化妆品公司 [7] 研发能力与核心技术 - 公司明确了三大科研体系和四大技术平台以加强研发能力 [8] - 核心成分“极地酵母喜默因”源于喜马拉雅菌株,其成本较采购同类外购成分低约95.0%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喜默因已应用于86个产品配方中 [8]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42.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46.01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4.48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91亿元 [9] - 毛利率从2022年的66.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0.1% [9] 销售渠道策略 - 线上渠道是核心,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达68.8% [10][11] - 公司正强化线下布局,2025年7月在深圳开设首家旗舰店,并计划在上海、武汉、重庆开设新店 [11] - 旗舰店注重提供沉浸式品牌体验和护肤服务 [12] 股东结构与募资用途 - 上市前主要股东为欧莱雅全资拥有的美町(持股6.67%)和加华资本的Himalaya International(持股4.20%) [13][14] - 欧莱雅投资超4.4亿元,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 [14] - 本次上市募资主要用于加强DTC能力、丰富品牌矩阵、投资研发及提升数字化能力 [14]
迟到两年!自然堂赴港上市,营销费占收入六成,研发短板难破流量依赖
国际金融报· 2025-10-01 00:41
上市进程与估值 - 公司于9月29日披露招股书 正式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1] - 上市传闻始于2023年 当时计划募资不超过5亿美元 最早2024年上市 [1] - IPO前公司完成一轮融资 投前估值约71.4亿元 [6] - 引入两名投资者 加华资本投资3亿元获4.2%股权 欧莱雅投资约4.43亿元获6.67%股权 [6]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始人为郑春颖 旗下拥有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五个主要品牌 共计522个SKU [4] - 2024年公司营收为46亿元 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为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5]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46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4.48亿元 [9] 股权结构 - 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于创始人家族 控股股东郑春颖、郑春彬、郑春威、郑小丹等合共拥有约87.82%的投票权 [3][6] 业务运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单一品牌“自然堂” 2022年至2024年该品牌收入占比在95%上下浮动 2025年上半年占比为94.9% [9] - 收入主要来自护肤品类 2025年上半年护肤品类收入21.38亿元 占总收入87.3% [9] - 2024年公司销售及营销成本同比增长12.9%至27.17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升至59% [9]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降至1.9亿元 为近三年新低 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 [10]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成本为13.47亿元 占总收入55% [11] 渠道与运营效率 - 公司高度依赖线上渠道 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占比高达68.8% 其中线上直营占比超54.3% [12] - 线上收入占比远超同行珀莱雅(约55%)和上海家化(约40%) [12] - 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为103.1天 较2022年146.6天有所改善 但仍高于珀莱雅的81.35天 [1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公司面临缺乏自主专利原料的困境 产品技术壁垒不足 [12] - 行业前五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合计占据约10.1%的市场份额 [5]
自然堂申请港股上市
经济观察网· 2025-09-30 19:00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1] - 2024年公司营收为46.01亿元人民币,超过水羊股份的42.4亿元,若成功上市将在国货美妆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七 [1]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2.03亿元人民币,在国货美妆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六 [1] 财务表现分析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42.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6.01亿元 [1] - 公司净利润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1.39亿元、3.12亿元和2.03亿元,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三成 [2] - 2024年销售及营销成本为27.17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年收入的59% [2] 品牌与产品组合 - 核心品牌“自然堂”对公司营收贡献率保持在95%左右 [1] - “自然堂”品牌定位自然科技化妆品,产品品类涵盖护肤、个人护理、男士护理、彩妆,价格区间为49-390元 [1] - 公司旗下还拥有“珀芙研”、“美素”、“春夏”、“己出”等其他品牌 [1] 销售渠道与运营效率 - 线上渠道收入从2022年的25.6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31.62亿元,占营收比重从59.7%升至68.8% [3] - 线上直营门店收入从2022年的18.2亿元上升至2024年24.4亿元,对全年营收贡献从42%上升到53% [3]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46.6天缩减至2025年上半年的103.1天 [3] 行业比较与战略举措 - 2024年公司销售及营销成本在国货美妆上市公司中位列第四,仅次于珀莱雅、上美股份和贝泰妮 [3] - 公司于2021年7月启动“一盘货系统”,整合仓库、经销商与终端零售点,以强化DTC能力和供应链效率 [3] - 公司计划将上市融资用于加强销售渠道DTC能力、丰富品牌矩阵及增加品牌曝光、投资研发及产品开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