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旅纵横

搜索文档
无捆绑销售,覆盖37家航空公司,民航版12306来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3 09:55
行业动态 - 航旅纵横App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整合37家国内航空公司的直销机票资源,用户可在单一界面完成比价和购买[1] - 机票销售市场长期存在第三方平台加价销售、捆绑搭售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与票面价格不符[1] - 民航业内人士表示票务渠道不同会导致价格差异,建议消费者多平台比价[3] 平台服务 - 直销平台提供"六大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销售、严格执行航司退改规则、杜绝大数据杀熟、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和报销凭证真实[1] - 平台除机票预订外还提供火车票、打车、接送机、住酒店、值机、全球免税品购买等衍生业务[1] - 记者实测显示MU5100航线折扣经济舱价格(1090元)与东航App一致,但携程价格为1070元[3] 市场影响 - 闻旅CEO周海涛认为航旅纵横将分走OTA平台部分销量,标志机票销售从"渠道为王"进入"航司主权"时代[3] - 航司通过该平台试图收回话语权,但短期内对现有销售模式影响有限[3] - 消费者选择平台时存在价格导向(低价优先)和服务导向(体验优先)两种需求分化[3] 公司发展 - 航旅纵横作为中国航信旗下平台,依托民航数据资源与技术能力,激活用户量超1亿[3] - 公司计划未来扩大接入航司范围并引入更多增值服务,优化全流程出行体验[3]
民航版“12306”上线!
券商中国· 2025-07-22 19:50
航旅纵横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 - 公司正式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用户可在单一界面完成多家航司直销机票的比价和购买 [1] - 平台为航空公司直接面向旅客销售机票产品的线上渠道,机票价格与服务政策完全由航司直接发布和运营 [2] - 公司作为平台方不收取机票代理费,打破传统第三方平台加价销售、捆绑搭售等不规范现象 [2]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机票销售市场长期存在第三方平台加价、捆绑搭售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与票面价格不符 [2] - 直销平台通过价格公开透明、无捆绑销售、杜绝大数据杀熟等承诺,解决行业不规范痛点 [3] 平台优势与发展规划 - 提供更透明、安全、便捷的机票购买服务,并强调用户数据安全保护 [3] - 作为中国航信旗下平台,未来计划扩大接入航司范围并引入更多增值服务,优化旅客全流程出行体验 [4]
民航版“12306”上线
财联社· 2025-07-22 17:39
行业动态 - 航旅纵横App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用户可在单一界面完成多家航司直销机票的比价和购买 [1] - 直销平台机票价格与服务政策完全由航空公司直接发布和运营,航旅纵横作为平台方不收取机票代理费 [1] - 机票销售市场长期存在第三方平台加价销售、捆绑搭售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与票面价格不符 [1] - 直销平台有望解决机票销售不规范的行业痛点 [1] 平台优势 - 航旅纵横直销平台提供更透明、更安全、更便捷的机票购买服务 [1] - 平台承诺价格公开透明、无捆绑销售、杜绝大数据杀熟、保护用户数据安全 [1] - 航旅纵横作为中国航信旗下平台,未来将扩大接入航司范围并引入更多增值服务 [1] - 平台计划持续优化旅客全流程出行体验 [1]
财经早报:万亿级大利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宇树启动IPO辅导
新浪证券· 2025-07-21 07:38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 总投资约1 2万亿元 建设5座梯级电站 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 兼顾西藏本地需求 [2] - 该项目于2024年12月核准 施工难度和投资规模创历史纪录 分析人士认为将显著拉动西藏及周边经济发展 [2] 工业与制造业数据 -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4% 高于GDP增速1 1个百分点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25 7% [3]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 5% 主要受"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及设备更新改造驱动 [3] 中央汇金ETF增持 - 中央汇金二季度增持4只沪深300ETF和华夏上证50ETF约1500亿元 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 [4] 民航直销平台 - 航旅纵横App整合37家国内航司机票直销资源 实现单一界面比价购票 解决第三方平台加价搭售问题 [5][6] 日本政治动态 - 日本执政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获席不足50个 加上非改选议席仍无法过半 物价上涨和美国关税压力引发民众不满 [7][8] 市场监管与平台经济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 要求规范促销行为 理性竞争 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9] 美国经济政策 - 美国财长贝森特建议特朗普勿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预计年底前可能两次降息 [10][11] 汽车与消费政策 -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调整为90万元 路虎揽胜宣布全额补贴豪车税 [12] - 极氪否认销售"0公里二手车" 称展车销售属正常商业行为 消费者享新车权益 [13] 企业动态与资本市场 - 娃哈哈宗氏遗产纠纷案8月1日香港高等法院聆讯 涉及宗馥莉与三位自称宗庆后子女的信托纠纷 [14]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辅导 估值超120亿元 其人形机器人产品G1起售价9 9万元 2025年初售罄 [15] - "两船"合并获证监会批复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任财务顾问 [16] 行业热点与市场行情 - 多晶硅价格月涨超30% 工业品期货连续反弹 水电资产关注度提升 [18] - A股沪指涨0 5%创年内收盘新高 创业板指冲高回落 沪深两市成交额1 57万亿元 [19] - 恒生指数涨1 33% 恒生科技指数涨1 65%创4月以来新高 美股纳指连续五日创新高 [19][20] 市场策略与新股申购 - 中信证券建议关注出海板块 国泰海通推荐科技主线及政策催化板块 [21][22] - 本周3只新股申购:悍高集团(家居五金)、鼎佳精密(消费电子防护)、汉桑科技(音频解决方案) [23] 上市公司公告 - 中程退7月21日摘牌 *ST紫天可能终止上市 熙菱信息实控人筹划控制权变更 [24][25][26] - 康华生物控股股东变更 济川药业要约收购完成 陕国投A上半年净利润7 26亿元(+5 74%) [27] - 中国一重预亏0 9-1 08亿元 晨丰科技拟9000万元增资北网智算 多公司披露减持计划 [27]
航旅纵横:“苏超”开赛以来江苏省内多机场客流同比增长明显
快讯· 2025-07-16 17:28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对航空客流的影响 - 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期间(5月10日至7月15日),国内航线前往江苏省的旅客量超过50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5% [1] - 扬州泰州机场旅客量超过21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1%,增速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 - 常州奔牛机场旅客量超过39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8%,增速位列省内前列 [1] 区域机场客流增长表现 - 扬州泰州机场和常州奔牛机场成为省内客流增长最快的两个机场,增速分别达到21%和18% [1] - 两大机场合计贡献了全省约12%的航空旅客增量(60万人次/503万人次) [1]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696.HK):民航产业的优秀商业模式
格隆汇· 2025-07-16 10:40
公司背景 - 中国航信起源于民航局下属的计算机总站,1996年民航体制改革后独立运行,2000年联合国内航司成立,2001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1] - 国务院国资委为实控人,中航集团、东航集团和南航集团既是客户又是重要股东 [1] - 公司是中国航空旅游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主导供货商,唯一GDS供应商,系统被列为国务院监管八大重点系统 [1] - 连续获评"重点软件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约10%所得税税率优惠 [1] 财务表现 - ROE及ROIC常年稳定在15%左右,净利率稳定在30%附近,2024年净利率24%仍处恢复期 [2] - 现金流充沛,账面现金及等价物超100亿元,年资本支出不足5亿元 [2] - 2025年3月公告上调派息政策,股息支付率从30%-40%上调至35%-45% [2] - 市场给予22倍PE,2.3倍PB的平均估值水平 [2] 商业模式 - 垄断国内民航客运市场,国内市占率超95%,跨境客运市占率约80% [3] - 预定规模全球第一,但预定价格远低于海外GDS [2][3] - 通过分子公司开拓辅业,包括系统集成、数据网络及技术服务,辅业收入占比与海外GDS相当 [2][3] - 航旅纵横、支付业务及差旅供应链金融具备增长潜力,航旅纵横已扩展机票、车票和酒店等业务 [3] 行业地位与增长前景 - 公司营业收入仅占航空公司营收1%,但解决民航信息技术服务"大问题" [3] - 主业直接受益于民航客运量提升,辅业延伸至清算结算、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服务 [3]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3.5亿、25.1亿和26.3亿,对应PE为12倍、11倍和11倍 [3]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0696):民航产业的优秀商业模式
长江证券· 2025-07-14 16: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航信作为国内唯一的GDS系统,在机票订座环节占统治地位,盈利能力强且稳定,当前PE估值仅11 - 12倍,约为历史平均估值一半,考虑其行业地位和商业模式稳定,积极推荐 [2] - 中国航信掌握航空出行数据,延拓航旅相关服务,在AI技术浪潮下可能变革机票代理业务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简介:国资背景的“绩优生” 根正苗红的“高科技” - 起源于民航局下属计算机总站,1996年独立运行,2000年成立中国航信并于2001年在港上市 [17] - 国有三大航集团参与战略规划,高管团队以内部培养为主 [18] - 业务涵盖多领域,提供全流程信息化解决方案,是航空旅游业信息技术主导供货商 [27] 模式优越的“现金牛” - 轻资产低杠杆运营,负债以应付项目为主,资产分三部分 [35] - 营收及利润增长稳定,2011 - 2019年营收复合增速约10.8%,扣非归属净利润复合增速约11.4%,2024年仍在恢复期 [39] - 现金流充沛,资本开支有限,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超100亿,正常资本支出约4.4亿/年 [42] - 分红比例有提升空间,2025年3月上调派息政策至35% - 45% [49] - 盈利能力强且稳,ROE及ROIC常年稳定在15%上下,净利率正常约30%,2024年为24% [6][52] 行业地位:民航产业的“连接器” 全球分销:机票销售的“中枢神经” - GDS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面向代理人的CRS系统,确定商业模式,全球GDS不断兼并重组 [63][66][67] - 中国航信营收和预定收入低于海外GDS,但盈利能力好,辅业收入占比相当,新兴技术或驱动其跃迁 [74] - 预定规模全球第一,但预定价格远低于海外GDS,国内系统一体化建设,为国内外航司提供服务 [78][81] 预定业务:“小公司”解决“大问题” - 营收仅占航空公司1%,占销售费用约10%,但解决机票销售大问题,盈利能力远超民航其他领域 [103][104] - 主业航空信息技术服务具自然垄断属性,国内客运市占率超95%,跨境客运市占率约80% [105] - 预定价格受管制,随预定量增加下降,2001 - 2019年年化复合跌幅1.2%,海外GDS价格也易跌难涨 [112][116] 第二曲线:资源和能力有潜在价值 - 人力、设备和系统是主要资源和成本项,有额外变现价值 [126] - 员工数量稳定,人均薪酬上升幅度将放缓,设备投资解决资源瓶颈,提升系统安全性,实现国产自主化 [127][133] - 辅业包括数据网络及技术服务和系统集成服务,2014 - 2019年复合增速约8.0%,2019 - 2024年为5.4% [141] - 关注航旅纵横、支付业务及差旅供应链金融潜力,航旅纵横商业化加速,营收从2018年596万涨至2023年2.14亿 [151][152] - 系统集成业务与机场投资挂钩,收入预计增长,但竞争分散,短期难增厚盈利 [156]
2025“上海之夏”正式启动 聚焦“让全球旅客好来、好玩、好购”
中国新闻网· 2025-07-04 22:40
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 - 活动聚焦"入境消费和外来消费",通过"活动+产品+服务+政策"提升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吸引力,差异化打造针对日韩、东南亚、欧美游客的特色产品[1] - 推出十大标杆活动:7-8月侧重暑期度假、亲子消费,9-10月侧重文旅消费、赛事消费,包括乐高世界玩乐节、迪士尼夏季主题活动、国际动漫月等[3][5] -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2024赛季上座率达22万人次,成为评分最高的ATP1000大师赛,2025年将与闵行区政府合作升级赛事并联动文化、商务、旅游板块[4] 配套服务与产品 - 推出十余项主题服务产品:东方航空优惠机票、滴滴打车权益计划、锦江/万豪住宿优惠、航旅纵横"HiChina"APP等,放大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4] - 美团/大众点评投入上亿补贴推出"必吃榜夏日领吃计划",提供中英韩三语美食指南和服务界面[4] - 久事集团升级Shanghai Pass多日通票,整合交通、旅游、购物、餐饮优惠,覆盖浦江游览、豫园、新天地等景点商圈[7] 消费数据表现 - 首届"上海之夏"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42.2%,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68.2%[7] - 2025年1-5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339.6万人次(同比+37.7%),离境退税销售额14.02亿元(同比+84.9%)[7]
苏超助推江苏航线旅客量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6-16 18:42
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开始以来 (5.10-6.15),国内航线前往江苏省 的旅客量超过26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约5%;其中前往扬州泰州机场的旅客量超过12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9%;前往常州奔牛机场的旅客量超过1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9%。 ...
银行收紧资金供应,中小助贷平台“成本涨了三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 2025-06-15 13:45
助贷新规实施倒计时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1] - 新规要求商业银行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并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1] - 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1] 24%利率成为行业分水岭 - 年化利率24%正成为助贷行业生死线,多家银行已开始拒批24%~36%利率区间的贷款 [1] - 部分资方银行正批量拒绝年化利率24%~36%的资金需求,导致中小助贷机构资金成本骤升 [2] - 银行要求助贷机构过滤高风险客户,或将部分中低风险客户转为24%以内利率叠加会员权益的产品 [2] 行业结构性分化加剧 - 中小助贷机构资金成本上升较为迅速,部分机构资金成本上涨约3个百分点 [3] - 头部助贷机构由于主营24%以下的贷款产品且资金来源多样,融资成本不升反降 [4] - 头部助贷机构将损失"API导流"业务,需重新考虑高风险用户转介逻辑 [4] 银行合作名单呈现新趋势 - 银行披露的"白名单"助贷机构多集中在蚂蚁、京东、奇富科技等头部企业 [6] - 银行开始与跨界流量入口合作,如"航旅纵横"App(用户规模超1亿)等新兴渠道 [7] - 跨界合作方如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因其垂直领域精准用户群体更具性价比优势 [7] 监管要求与违规处罚 - 新规要求银行加强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准入管理,审慎制定准入标准 [8] - 银行需与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签订权责对等的合作协议 [8] - 阳光消费金融因助贷业务违规被罚款140万元,涉及未自主计算授信额度及贷款定价等问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