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之后,互联网平台开始“围剿”携程
36氪· 2025-09-05 10:5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4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 归母净利润4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 [4] - 分业务收入表现:住宿预订62亿元同比增长21% 交通票务54亿元同比增长11% 旅游度假11亿元同比增长5% 商旅管理6.92亿元同比增长9% [7] - 成本控制成效显著:研发费用35亿元同比增长17% 销售及营销费用33亿元同比增长17% 一般及行政费用11亿元同比增长2% 成本涨幅低于营收涨幅 [9] 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 同比增长20.6% 出游花费3.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 [9] - 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规模12.67亿 同比仅增长2.5% 近一年月活增速持续徘徊在2%左右 [18] - 旅游市场强劲韧性为业绩提供支撑 但流量红利消逝使互联网公司面临增长天花板 [9][18] 竞争格局变化 - 新竞争者积极布局OTA赛道:京东推出酒店PLUS会员计划提供三年0佣金 航旅纵横整合37家航司推出直销平台 [20][21] - 抖音通过内容优势切入市场:2023年酒旅直播观看时长提升206% 支付GMV增长200多倍 2024年酒旅GMV预计达900亿元 [26] - 携程市占率持续下滑:从2019年67%下降至2024年57% 五年下跌10个百分点 [28] 商业模式与经营策略 - 携程毛利率高达81.13% 显著高于腾讯52.9% 快手54.6% 美团38.44% [16] - 平台存在大量消费者投诉: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3.87万条投诉 涉及大数据杀熟 默认搭售 霸王条款等问题 [11][12][15] - 新进入者聚焦规范化经营:航旅纵横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销售 京东强调产品更好价格更便宜服务更好 [20][21] 业务模式创新 - 携程维持传统"货架"模式 通过杠杆效应撬动营收但缺乏创新 [9][22] - 抖音尝试内容驱动模式:投入亿级补贴支持酒店官方直播 达人探店等新型营销方式 [22][26] - OTA赛道出现多元化经营模式 传统货架模式面临内容电商挑战 [22]
保险像赌博,机票比别家贵,航旅纵横正在疯狂挑战用户底线?
虎嗅· 2025-08-28 08:13
公司背景与融资情况 - 航旅纵横是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旗下航空出行服务应用 提供航班动态查询、行程管理、机票验真等功能 用户量突破1亿[3] - 2020年5月完成2.737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 由招商启航资本领投 南方航空、空管投资公司等跟投[3] - 2024年7月完成新一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美团、招商局创投和国改双百基金[3] 延误险产品争议 - 推出售价9.9元"惊喜数字"精准延误险 理赔条件为航班延误时长必须完全匹配当日随机数字(整分钟数)才可获赔300元津贴[5][14] - 实际案例显示航班延误95分钟但因数字不匹配(需精确16分钟)无法获赔[9] - 产品宣传中"300元赔付"字样醒目 但关键条款"必须分钟不差"以较小字体放置在不显眼位置[10][13] - 法律意见认为该设计涉嫌免除保险人依法应承担义务 可能违反《保险法》及保险产品开发规定[15] - 因用户体验不佳 航旅纵横已联系保险公司将产品下架[14] 直销平台价格争议 - 航旅纵横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宣称"0差价、0捆绑、0套路" 获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航司支持[17][19] - 实际价格对比显示同一航班(如成都-大理)价格比其他平台贵数百元[24][25] - 用户反馈相同日期、相同航班价格比其他平台贵100多元[27] - 航旅纵横回应称机票价格与航空公司系统实时同步 受舱位设置、市场需求、剩余座位及动态定价策略影响[31] 用户信任与业务挑战 - 保险产品被用户称为"史上最难理赔延误险" 直销平台价格优势受质疑[1][4][32] - 衍生服务争议及价格问题消耗用户信任 影响"为民航消费者谋便利"的初衷[33] - 需改进运营模式和服务质量以站稳"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定位[34]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0696.HK):1H2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处理量表现平稳 回款改善助力业绩实现增长
格隆汇· 2025-08-23 19:11
1H25业绩表现 - 收入38.95亿元同比下滑3.6% 归母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5.9% 符合市场预期 [1] - AIT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 总订座量同比增长5.3% 中国航司处理量同比增长5.5% 外国及地区航司系统处理量同比下滑7.8% [1] - 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8.5% 主要受项目建设进度影响 [1] - 结清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4% 数据网络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2.4% 技术支持及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0.4% [1] 成本与现金流状况 - 营业成本同比下滑4.2% 主要因折旧摊销成本同比下滑17.6% 集成业务销售成本同比下滑52.1% [2] - 信用减值损失净冲回1.77亿元(1H24为0.66亿元) 因客户回款改善导致应收账款坏账余额减少 [2] 联营企业动态 - 持有中航信移动科技20.66%股权 其运营的航旅纵横App于7月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 支持多航司直销机票比价购买 不收取机票代理费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盈利预测23.27亿元 2026年盈利预测25.81亿元 [2] - 当前股价对应13.6倍2025年市盈率和12.1倍2026年市盈率 [2] - 目标价13港元对应15倍2025年市盈率和13倍2026年市盈率 较当前股价存在10.2%上行空间 [2]
国内航司集体“站台”航旅纵横背后,民航的“反内卷”开始了|姗言两语
第一财经· 2025-07-31 16:25
行业动态 - 国内37家航空公司整合直销机票资源 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定位为民航版12306 [1] - 平台由航旅纵横运营 采用纯直销模式 无代理供应商介入 确保票源直接来自航空公司 [1] - 多家航司包括三大航(国航 东航 南航)及海航 深航 川航集体为平台背书 强调价格透明 无捆绑销售 无大数据杀熟 [1] 监管背景 - 民航局启动反内卷整治工作 重点防止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 [2] - 行业存在低效同质化竞争问题 导致旺丁不旺财 增利不增收现象 [2] - 要求航司加强销售渠道管控 规范OTA平台和代理人的准入标准与服务要求 [2] 平台优势与挑战 - 平台旨在解决用户痛点 如OTA常见的捆绑销售和加价问题 [1] - 目前平台在机票价格展示 支付方式及转机航班选择方面相对OTA存在不足 [3] - OTA仍发挥重要作用 帮助航司拓展销售渠道并降低运营成本 [3] 行业发展趋势 - 需解决运力过剩导致的同质化竞争 以缓解票价内卷 [3] - 民航旅客结构变化 高铁分流客源 粗放式规模增长模式失效 [3] - 航司需挖掘个性化出行需求 创新航空产品供给 [3]
机票销售“博弈” 航司票代“对决”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10:58
民航官方直销平台上线 - 航旅纵横推出无捆绑销售的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整合37家航空公司直销机票资源 主打价格透明 无捆绑销售等六大承诺 [1][2] - 东航 国航 南航 海航等多家航司于7月28-29日官宣与航旅纵横达成直销合作 春秋航空也在推进合作 [1] - 平台被业内称为民航版"12306" 旨在重构机票销售市场格局 标志着航司与第三方代理博弈进入关键阶段 [1][2] 平台运营模式与市场反应 - 航旅纵横作为中间平台方仅展示信息 不收取机票代理费 不掌握定价权 机票价格与服务政策完全由航空公司直接发布和运营 [2] - 网友反馈平台机票价格未必最便宜 部分OTA平台通过补贴优惠可提供更低价格 且存在售后服务质量问题 [2] - 平台用户可通过单一界面完成多家航司直销机票比价和购买 直接查询航班信息及预订机票 [2] 行业销售格局与博弈 - OTA平台长期占据民航机票销售市场七成以上份额 通过聚合比价 数据分析和捆绑高利润附加产品获利 [3][5] - 航司持续推行"提直降代"战略:2016年下架去哪儿网旗舰店 2019年要求OTA禁止捆绑销售 2023年佣金比例降至接近零 [6] - 2023年10月南航指责第三方违规利用旅客信息牟利 2024年四大航联合整治第三方渠道 南航暂停去哪儿网代理资格 [6] 市场影响与行业变革 - 中小票代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 大型旅行社因客户资源和服务能力受冲击较小 OTA需调整商业模式 [8] - 航司通过直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 获得更大市场话语权 消费者享受更透明价格体系 [9] - 未来市场可能形成航司直销与OTA专注酒店预订 租车服务等增值服务的差异化互补格局 [9] 平台背景与行业支持 - 航旅纵横是中国航信旗下平台 激活用户量超1亿 股权结构包含中国航空集团 南方航空集团 东方航空集团等主要航企 [7] - 平台获得民航产业链核心企业战略支持 在民航数据资源整合和航司直销渠道协同方面具备行业生态优势 [7]
三大航与航旅纵横达成直销合作,机票无捆绑销售不一定最便宜
南方都市报· 2025-07-29 16:52
公司动态 - 航旅纵横推出无捆绑销售的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1] 行业趋势 - 无捆绑销售模式引发多方关注 [1]
三大航与航旅纵横达成直销合作 机票无捆绑销售不一定最便宜
南方都市报· 2025-07-29 14:22
行业合作动态 - 东航、国航、南航、海航等多家航司于7月28日~29日官宣与航旅纵横达成直销合作 新增该平台作为官网及APP外的直销渠道 [1] - 春秋航空正推进合作 其拥有独立于中航信的销售系统 预计后续将有更多航司加入合作 [1] - 航旅纵横月活用户规模达2476万(2024年3月数据) 平台隶属中航信 三大航司均有参股 [7] 平台运营模式 - 平台整合37家航司直销资源 提供单一界面比价及购票服务 被业内称为民航版"12306" [5] - 平台以信息展示为主 不收取代理费且无定价权 机票价格与服务政策均由航司直接发布 [8] - 平台承诺六大保障:价格透明、无捆绑销售、退改规则与航司一致、无大数据杀熟、信息安全、报销凭证真实 [2][5] 市场竞争格局 - OTA平台凭借聚合比价和用户数据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通过增值服务及套餐销售盈利 [9] - OTA存在默认勾选附加服务(如保险、酒店券)等问题 易引发被动付费及客诉 [9] - 部分OTA通过补贴提供更低票价 但存在积分票、差价票及售后难题(如出票失败、退票难) [7] 行业政策导向 - 民航局专题部署整治"内卷式"竞争 重点针对运力过剩、低价竞争及过度依赖分销渠道问题 [10][11] - 行业存在"旺丁不旺财"现象 2025年工作重点包括规范价格行为及加强收费监管 [10][11] - 航司此前已推出机票信息验证功能 以打击代理加价、篡改行程等损害旅客权益行为 [10] 财务表现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三大航仍处亏损状态 受旅客结构变化、高铁冲击及国际环境影响 [11] - 2025年暑运机票价格持续下行 较2024年及2019年同期进一步下探 [11]
中国思考-反内卷,药引与根治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 新能源汽车、外卖、有色金属、石化、建筑材料、煤炭、钢铁、化学品、炼油、民航、光伏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信号增强但改革信号平淡**:市场持续关注“反内卷”并类比供给侧改革1.0,近期各行业监管机构和自律协会有相关动作,但干部评价、税收制度改革和社会福利改革等结构性改革无时间表,反内卷措施多局限于供给侧整合,再平衡力度不足,如全国生育补贴低于预期[2][10] - **反内卷不会一蹴而就**:当前通缩更根深蒂固,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GDP平减指数连续九个季度为负(平均为 -0.8%),PPI通缩构成不同,超过70%由非大宗商品推动;过剩产能多在新兴行业,50 - 90%产能由私营部门拥有,行政去产能空间小;与2015 - 18年相比,当前需更市场化方式进行供给侧整合,进展更曲折[11] - **短期部分行业或有温和举措**:未来几个月,国企集中度高且有2015 - 18年供给侧改革经验的上游行业可能适度整合,但调整必要性和紧迫性低;下游行业下达正式执行方案可能有3个月左右时滞;“十五五”规划可能明确反内卷所需的结构性改革[17][20] - **反内卷节奏渐进曲折**:决策层避免激进执行的负面影响;产能过剩和解决方案更复杂;需求增长前景不明朗;结构性改革受路径依赖制约;最优政策组合是积极的需求再平衡措施和快速的结构性改革,否则运动式清退产能且需求支持不足可能导致经济陷入更深通缩[22][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近期具体反内卷行动**:7月16日国务院强调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上周末工信部表示在10个重点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7月22日国家能源局要求前八大产煤省份减少过度生产[7] - **不同行业情况**:多晶硅行业市场预期大型企业成立收购基金整合产能,但执行有不确定性;化学品和石油冶炼行业关闭或升级老旧产能有一定空间,遏制新增投资对化工企业至关重要;Umetrip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可能遏制OTA过度竞争;煤炭生产调整主要降低产能利用率;钢铁减产相对温和,逐步淘汰旧产能[12][18][19] - **政策路径和再通胀路径**:有四种潜在政策路径和再通胀路径,实施模式决定副作用大小和结果持久性,需求政策决定供给侧整合副作用能否控制及再通胀可持续性和节奏[21]
官方回应北京燃油车禁入网约车|新鲜早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0:29
巨头风向标 - 北京燃油车禁入网约平台的消息被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删除并致歉 该消息来源和核实存在问题 [2] - 淘宝闪购否认上线"1分钱自提"产品 强调保障商家实收与盈利空间 从未设定"冲单目标" [3] - 小红书正在内测语音评论功能 目前仅部分用户可见 暂不支持主动开通 [4] 数据中心与AI合作 - OpenAI与甲骨文合作开发"星际之门"超级数据中心 新增4.5吉瓦容量 总容量将超5吉瓦 运行超200万个芯片 [5] 平台与计划 - 航旅纵横App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 提供多家航司直销机票比价和购买 不收取代理费 [6] - 美团拼好饭启动"万家品牌"计划 为1万家知名餐饮品牌提供流量倾斜和扶持 目前入驻品牌超5000个 日订单量峰值超3500万单 [7] AI与开发工具 - 腾讯云内测AI编程工具CodeBuddy IDE 整合Claude、GPT、Gemini等模型 支持自然语言编程 实现全流程AI一体化 [8] 半导体与芯片 - 印度首颗国产半导体芯片将于2025年问世 六座半导体工厂正在建设中 [10] - 三星集中资源提升2nm工艺良率至70% 推迟1.4nm工艺量产至2029年 [11] - 台积电2024财年Q2 AI相关收入超100亿美元 总营收317亿美元 同比增长61% 先进制程技术贡献74%营收 [12] 融资与上市 - 美国半导体初创公司xLight完成4000万美元B轮融资 开发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器 [13]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获114.92亿元投资 专注可控核聚变工程化和商业化 [14] - 中微半导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主板上市 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15] 新产品发布 - 科大讯飞发布智能办公本X5 全球首款搭载本地大模型的墨水屏设备 支持离线AI功能 重355克 薄4.6毫米 [16] - 零一万物推出企业级Agent"超级员工" 支持私有化部署 已在咨询服务、金融交易等场景落地 [17][18] - XREAL发布One Pro智能眼镜 视场角57度 延迟3毫秒 售价4299元 [19] - 宇树Go2机器狗采用国产存储产品FORESEE [20] - 夏普开发VR触觉控制器 可还原细腻触感差异 暂定价10万日元 [21]
无捆绑销售,覆盖37家航空公司,民航版12306来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3 09:55
行业动态 - 航旅纵横App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整合37家国内航空公司的直销机票资源,用户可在单一界面完成比价和购买[1] - 机票销售市场长期存在第三方平台加价销售、捆绑搭售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与票面价格不符[1] - 民航业内人士表示票务渠道不同会导致价格差异,建议消费者多平台比价[3] 平台服务 - 直销平台提供"六大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销售、严格执行航司退改规则、杜绝大数据杀熟、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和报销凭证真实[1] - 平台除机票预订外还提供火车票、打车、接送机、住酒店、值机、全球免税品购买等衍生业务[1] - 记者实测显示MU5100航线折扣经济舱价格(1090元)与东航App一致,但携程价格为1070元[3] 市场影响 - 闻旅CEO周海涛认为航旅纵横将分走OTA平台部分销量,标志机票销售从"渠道为王"进入"航司主权"时代[3] - 航司通过该平台试图收回话语权,但短期内对现有销售模式影响有限[3] - 消费者选择平台时存在价格导向(低价优先)和服务导向(体验优先)两种需求分化[3] 公司发展 - 航旅纵横作为中国航信旗下平台,依托民航数据资源与技术能力,激活用户量超1亿[3] - 公司计划未来扩大接入航司范围并引入更多增值服务,优化全流程出行体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