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颜悦色奶茶
icon
搜索文档
国风神话破灭,网红奶茶鼻祖茶颜悦色为何频频翻车?
凤凰网财经· 2025-08-26 13:58
核心观点 - 茶颜悦色从现象级国风奶茶品牌陷入连续抄袭争议 品牌形象和核心用户严重流失 同时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模式滞后等多重挑战 [4][16][37] 品牌发展历程 - 2013年长沙首店开业 凭借国风Logo+诗意名字+鲜奶原茶组合迅速走红 巅峰期需排队三小时 黄牛代购价达200元/杯 代购费600元起 每日接单量达数百杯 [5] - 采用高密度开店策略固守长沙 2020年前未跨省扩张 2022年开始向外拓展但已落后于竞争对手 [31] - 目前门店总数接近1000家(含子品牌) 远低于霸王茶姬6440家和蜜雪冰城46479家的规模 [31] - 创始人吕良经历多次创业失败 2012年押注奶茶赛道 筹备期超1年(行业通常2-3个月) 以妻子为原型创作古典仕女logo [28][31] 近期抄袭事件 - 2024年8月23日联名手账本(会员价19.9元/非会员25.9元)被指多处拼接抄袭动物图案、封底和徽章等元素 被网友称为"拼好本" [2][7][8] - 品牌于8月24日火速道歉 承认"存在未经授权挪用" 称系审核疏忽 已与三位博主达成授权协议 [13][14][15] - 这是50天内第二次抄袭道歉 7月曾因零食包装抄袭歌手专辑封面下架产品 [17][18][21] 历史争议事件 - 2021年马克杯"捡篓子"文案被批歧视女性 3小时内两次道歉 [22] - 同年员工爆料每日工作11小时月薪不足3000元 高管回应不当引发舆论危机 [22] - 2022年南京店"SexyTea"招牌被指低俗营销 登上微博热搜 [25] 经营模式挑战 - 加盟费用体系显示:省会城市初始投资约25万元(含加盟费3万+保证金3万+管理费1万+培训费5000+设备3万+房租6万+装修2万+人工4.8万+原材料5000+流动资金1万) [32] - 坚持"到店自取"模式 顾客需现场等待5-10分钟取餐 被称"罚站式消费" 未及时跟进小程序预点和外卖服务 [33][34] - 产品迭代滞后 招牌产品幽兰拿铁、声声乌龙多年未升级 被竞品复刻国风路线和健康概念 [36] 市场竞争态势 - 定价15-20元区间遭前后夹击 喜茶/奈雪推出20元以下产品 蜜雪冰城4元柠檬水成为平价替代 [33] - 转向多元化经营 自主开发500多个SKU 涵盖茶叶、零食、文具及生活用品 美国市场不卖奶茶专攻周边产品 [36]
凌晨3点,满街都是一手奶茶一手零食的年轻人,“网红”长沙想变“长红”
长沙晚报· 2025-07-29 15:06
长沙新消费产业生态 - 长沙是新消费蓬勃发展的"不夜城",五一商圈凌晨三点仍灯火璀璨,茶颜悦色和零食很忙等品牌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1] - 长沙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7岁,低于全国平均1.8岁,年轻人口结构为新消费提供天然基底和核心客群[37] - 政府打造"1+3"新消费产业服务模式,包括新消费研究院、产业基金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25][30][38] - 天心区成立全国首个新消费研究院,通过"望远镜+显微镜"方法论帮助品牌穿越周期,已孵化浴见等新锐国货品牌[25][27] - 政府设立"区长企业接待日"和夜间经济服务中心,推行柔性执法和审慎监管,有效带动商家入市和群众消费[30] 茶颜悦色品牌发展 - 茶颜悦色将中国风融入茶饮,通过传统文化美学建立品牌辨识度,产品命名如"幽兰拿铁"和故宫名画纸杯设计体现浓郁国风[3][5] - 品牌坚持直营模式和区域深耕,成立十余年仅布局湖南、湖北、重庆及江苏等有限区域,恪守"慢慢来比较快"的发展规律[6] - 投资5.2亿元建设研发生产基地,开发鸳央咖啡、古德墨柠等多个子品牌,探索茶萃全自动生产线[8] - 门店设置"核销机制"超时免费重做,员工入职前必须全员轮岗体验泡茶打料等流程,保障饮品新鲜与完美[5] - 政府主动调动环卫力量解决纸杯分类清运难题,品牌推出纪录片致敬环卫群体,形成城企双向奔赴的默契[8][10] 水羊股份转型路径 - 水羊股份借电商红利成长,2018年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互联网消费品第一股",营收从2011年破亿元增至2015年突破10亿元[11] - 独创"CP模式"引入50多个国际品牌,提供跨境准入、仓储物流、电商直播等全链条服务,让长沙成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第一站[12] - 投资14亿元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拥有全球最大美妆生产工厂和全自动立体仓库,面膜年产量超20亿片[14] - 研发团队超300人,开发自主配方8000多个,申请专利超400项,2024年研发投入占自有品牌营收比重达4.98%[14][16] - 智能化产线错拣率仅0.005%,邻近城市最快8小时送达,机械手臂提升生产效率[14] 星邦智能技术突破 - 星邦智能打破高空作业设备完全依赖进口格局,产品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0余家海外工厂[19] - 激光切割精度从1毫米提升至50微米(二分之一头发丝直径),切割效率提升近10倍,节约30%成本[19] - 自研激光焊接设备以1/10成本实现国外设备相同功能,解决焊后变形行业难题[21] - 四期工厂按"灯塔工厂"标准打造,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和国家级绿色工厂[21] - 产品工作高度从32米提升至60米,开发46米曲臂作业平台打破三项世界纪录[21][22] 工程机械产业支撑 -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产值2023年超2000亿元,约占全国1/4,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31] - 拥有超500家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企业,其中80%为民营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5家企业常居全球工程机械50强[1][31] - 市政府出台全国首部工程机械产业地方性法规《长沙市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条例》,聚焦技术改造和设备以旧换新[34] - 十年累计投入近40亿元扶持智能制造重大项目,形成"七步走"数字化转型路径,五新装备开发周期缩短40%[34] - 2024年上半年工程机械出口覆盖180个国家和地区,条例专门强化产业国际化支持[35] 企业长期主义战略 - 茶颜悦色通过文化属性与消费者深度沟通,从餐巾纸文案到纪录片联名均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载体[5] - 水羊股份确立"研发赋能品牌,数字赋能组织"双科技战略,构建"三体两翼一平台"研发架构[16] - 星邦智能在需求爆发前投入自研产线设备,产能从2亿元增至超12亿元,实现每年翻一番[41] - 企业注重细节打磨,水羊股份为精华配方迭代超120轮,茶颜悦色推敲产品命名"藏不住的"提升文化韵味[43] - 地方政府提供"股东式"服务,星邦智能四期工厂从开工到投产仅用9个月,体现高效政务支持[23]
昔日奶茶排队王,年轻人不想陪它演戏了
36氪· 2025-07-24 08:00
茶颜悦色品牌发展现状 - 公司2013年创立于长沙,以中国风包装和鲜奶原茶差异化定位快速崛起,定价15元具备性价比优势[8][9][12] - 2018年借社交媒体热度出圈,成为长沙文旅标志性品牌,但长期固守本地市场未扩张[12][13] - 2023年以785家门店实现约5亿净利润,单店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奈雪(2090万/1500家)[13][26] - 2024年加速扩张,新开268家门店创纪录,覆盖5省26城但仍未进入北上广[25][2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新茶饮行业竞争加剧,霸王茶姬等同类品牌一年内在长沙开出50+门店[21] - 茶百道(8000家店)、蜜雪冰城等竞品通过规模化与性价比抢占市场[13][40] - 消费者偏好转向便捷性,外卖渠道和即取模式成为行业标配[31][40] 品牌运营痛点 - 点单流程冗长复杂,需三次排队且强制现场核销,与行业便捷化趋势背道而驰[31] - 员工服务标准化过度,强制产品讲解和饮用指导引发消费者反感[32] - 产品迭代缓慢,经典款调整为季节限定引发老用户不满[19][21] - 2021年员工降薪争议和2022年英文名争议事件损害品牌形象[32][35] 消费者行为变迁 - 本地消费者新鲜感消退,排队现象仅存于核心商圈[14][22] - 外地游客仍视其为打卡项目,但复购意愿受繁琐流程影响[16][18] - 年轻群体转向果茶等新品类,奶茶消费频次整体下降[40] - 品牌"古风氛围"从差异化优势逐渐演变为过度包装的负担[38] 行业趋势挑战 - 新茶饮赛道进入产业链整合阶段,数字化和供应链建设成竞争关键[41] - 地域特色品牌异地扩张普遍遇阻,文和友等案例显示文化移植难度[40][41] - 消费者对仪式感容忍度降低,"简单喝奶茶"成为核心需求[42]
武汉没想到,郑州也没想到,如今长沙强势崛起一飞冲天
搜狐财经· 2025-06-26 08:00
长沙经济崛起分析 - 2024年长沙GDP达1.52万亿元 增速5.0% 在万亿GDP城市中表现突出 [3] - 房价收入比全国最低 年轻人购房压力仅为北上广深的1/3 [3] - 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中部第一 经济贡献度达33% [3] 制造业实力 - 拥有7大千亿产业集群 工程机械全球50强占据4席 [3] - 三一重工电动搅拌车出口非洲 中联重科起重机参与迪拜塔建设 [3] - 格力电器在长沙持续扩大投资 政府诚信度获企业认可 [3] 人才吸引力 - 近3年每年吸引20万年轻人流入 其中80%为18-35岁人群 [5] - 深圳与长沙购房时间对比:30年vs5年 同等收入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5]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97亿元 进入全国前十四 [5] 数字经济与创新 - 数字经济规模达5000亿元 拥有全国唯一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集群 [7] - 国防科大北斗芯片 超算中心天河系列 吸引华为腾讯布局AI [7] -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开发虚拟主播 茶颜悦色运用大数据优化产品 [7] 区域协同发展 - 长株潭三地协同发展 汽车产业链配套率超90% [9] - 湘江科学城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中心带动49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超600亿元 [9] - 香炉洲大桥通车实现半小时生活圈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11] 城市竞争力 - 低房价与高幸福感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13] - 硬科技支撑制造业 夜经济带动消费 区域协同扩大经济格局 [13] - GDP进入全国前十五 成为年轻人首选城市之一 [13]
打工人在高铁上,狂炫「全国流水席」
36氪· 2025-05-06 20:59
高铁餐饮市场现状 - 高铁餐饮提供15元至68元不等的套餐选择 其中15元盒饭因性价比高成为"牛马专列"热门选项 但供应量有限需提前预订 [5][6][7] - 冷链与热链盒饭并存 热链保质期3小时 冷链24-36小时 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食材而非加工方式 [13] - 京沪高铁由上海局和北京局分别供餐 上海局偏江浙口味 北京局偏北方风味 形成区域化菜单差异 [13]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商务旅客倾向选择高价套餐 如80元清炒虾仁套餐 含杏鲍菇烧牛肉等稀缺菜品 通过短途升舱获取 [17][18] - 年轻乘客通过外卖平台订购站内餐饮 如武汉站36元热干面 南京南站68元文火牛肉套餐 实现地域美食打卡 [19][22][23] - 社交平台推动高铁餐饮网红化 乘客主动分享15元"牛马饭"测评 形成自发传播效应 [7][11][24] 供应链与商业模式 - 南宁铁路局中央厨房采用动态淘汰机制 每月研发新品 销量不佳的餐品会被撤销 保留荔浦扣肉等地方特色爆款 [26] - 长沙南站出现专业高铁跑腿团队 日均处理600单茶颜悦色配送 客单价78元 旺季月流水达20-30万元 [28][31][32] - 全国80余个高铁站接入12306订餐系统 济南西站年配送超100万单 春运期间日均5000单 [35] 产品创新与区域特色 - 铁路局推出地域化餐食 如成都局回锅肉 广州局盐焗鸡 山东局东阿阿胶 强化地方品牌输出 [37] - 热链现炒餐食成为差异化卖点 如上海局虾仁跑蛋套餐 通过分开装盒提升精致度 定价45-60元 [11][13] - 站内商业引入肯德基 麦当劳 星巴克等连锁品牌 配合铁路自营商品形成复合业态 [24]
打工人在高铁上,狂炫“全国流水席”
新浪财经· 2025-05-04 14:53
高铁餐食种类与价格 - 京沪高铁有15元盒饭和45元套餐,15元盒饭售卖数量少,发车前基本被预订完,如豆豉鸡丁蛋炒饭 [1][2][4] - 上海局15元盒饭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多种选择 [6] - 高铁上还有30元一菜一饭套餐、60元精致餐、80元清炒虾仁套餐等 [7][9][11] - 艾娜在高铁上吃到68元(含8元配送费)的文火牛肉套餐外卖 [12][15] - 陈果点的武汉热干面外卖人均33元 [15][16] - 中央厨房为南宁铁路局供餐,有36 - 48元套餐居多,最贵68元的红烧牛腩和鲍鱼排骨,荔浦扣肉、柠檬鸭等特色套餐卖得好 [19] 高铁餐食口味与特点 - 15元盒饭虽为预制菜,但口味不差,有肉有菜有饭 [4] - 上海局“华东印记”盒饭偏江浙口味,北京局“京膳佳肴”口味偏北方 [9] - 高铁餐不是越贵越好吃,但越贵越精致,米饭和菜分开装价格较高 [9] - 冷链和热链盒饭最大区别是到手温度,热链用保温箱送,冷链需车上二次加热,到手较烫,价格与食材有关 [9] 乘客用餐选择与体验 - 王安安为吃15元盒饭提前预订成功,拍照发社交平台打卡 [4] - 阿白一年至少坐40趟京沪高铁,工作间隙注重高铁用餐,分享用餐经历,总结用餐规律,避开含红烧肉套餐 [6][7][9] - 黄景坐商务座享80元清炒虾仁套餐,认为量大且食材稀罕,值回票价 [11] - 艾娜执着于高铁上有“锅气”的食物,在南京南站吃到满意的文火牛肉套餐外卖 [11][12] - 陈果在高铁上点热干面外卖,认为是高效打卡各地美食的方式 [15][16] 高铁餐食销售与研发 - 12306 App可买票、买饭、买咖啡、买零食,各地铁路局特色餐食在社交平台获安利 [17] - 高铁出餐数量根据列车上报计划生产,每列车准备20 - 30份不同套餐,中央厨房每月研发餐品,对餐品“优胜劣汰” [19] 高铁跑腿业务 - 牛同学从铁路系统离职后,从茶颜悦色代购转型为向高铁乘客提供跑腿配送服务,组建团队,小程序迭代4个版本 [20][21] - 牛同学跑腿业务以茶颜悦色为主,一杯奶茶定价38元,两杯起送,客单价78元左右,生意随出行淡旺季变动,一年总流水超百万 [22][23] 高铁美食业务发展 - 2017年全国铁路开展12306互联网订餐业务,目前80余个车站支持,济南西站每年配送单量超100万单,春运日均送餐约5000单 [25] - 铁路局推出地方特色餐食,吸引乘客和游客,高铁美食升级改变出行习惯,催生出美食秘籍 [26]
一下火车就去吃小龙虾,第一批游客已抵汉“逛吃”
长江日报· 2025-05-01 15:23
武汉五一假期旅游市场观察 - 五一假期首批游客已抵达武汉 开启"逛吃"模式 包括直奔万松园吃小龙虾 以及去大成路 山海关路过早的游客 [1] - 黎黄陂路成为热门打卡地 下午茶时段咖啡座满员 巴公房子前游客拍照 手持"我爱武汉"气球 [5] - 江汉路下午5点人流密集 成为小红书热门城市漫游线路 有游客计划游玩6天 已游览东湖 黄鹤楼等景点 [12] 热门旅游景点及活动 - 巴公房子成为拍照热点 游客手持鲜花拍照 有游客从咸安坊步行至此 计划次日前往东湖绿道骑行 [5][7] - 万松园美食街夜间依然热闹 有游客拖着行李箱前往 虾店吸引毕业多年校友聚会 [12] - 夏氏砂锅晚间10点半仍需等位20桌 成为"人气王" 有游客刚下飞机就直接前往 [13] 游客行为特征 - 大学生群体表现活跃 有学生上午抵汉后立即开始密集行程 包括粮道街 巴公房子 江汉路 轮渡 黄鹤楼夜景等 [5] - 游客普遍采用社交媒体规划行程 参考小红书推荐路线 部分游客选择错峰出行但仍遇人流高峰 [12] - 清晨就有游客在社交媒体分享行程 包括大成路过早体验 黄鹤楼景观 以及山海关路排长队情况 [17] 餐饮消费亮点 - 万松园小龙虾吸引外地游客 有毕业校友专程相聚 计划后续游览母校及地标景点 [12] - 特色早餐受追捧 大成路 山海关路出现排长队现象 有游客拖着行李箱等待 [17] - 茶颜悦色等网红饮品店吸引年轻游客排队消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