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蚂小财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企业“研发之王”:一年投入267亿元,领先蚂蚁集团、网易
搜狐财经· 2025-11-24 02:52
浙江省百强企业整体表现 - 2025年浙江省百强企业营收总额连续三年超过10万亿元[1] - 上榜企业中营收超1000亿元的企业达到33家,较上年新增2家[1] - 阿里巴巴集团(9963.47亿元)、荣盛控股集团(6586.02亿元)、吉利控股集团(5748.26亿元)营收规模位居前三[1] 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情况 - 提供专利数据的89家企业(含18家国企)合计拥有专利178,180项,比上年增加17,811项,增幅达11.11%[1] - 制造业65家企业专利数137,551项,服务业19家企业专利数37,859项,建筑业5家企业专利数2,770项,显示制造业在专利创新中占主导地位[1] - 蚂蚁集团以23,550项专利领先,超过吉利控股集团(18,779项)和奥克斯集团(13,468项)[7] 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分析 - 研发投入超百亿的企业有4家:吉利控股集团(266.65亿元,同比增长16.3%)、蚂蚁集团(234.59亿元,同比增长10.7%)、网易(175.25亿元,同比增长6.3%)、海康威视(118.64亿元)[3][5][7][9][10] - 吉利控股集团2021-2025年研发投入计划超1000亿元,近11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500亿元[9] - 网易研发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达到16.6%,连续五年研发投入超百亿[5] - 蚂蚁集团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超过营收的10%[7] 人工智能与技术应用进展 - 海康威视近五年研发费用率均超10%,累计投入477.02亿元,2023年发布“观澜”大模型,已推出数百款大模型产品覆盖云、域、边[3] - 网易投入近500亿元研发AI技术,其游戏《逆水寒》手游以自研伏羲AI引擎为核心,结合DeepSeek大模型提升交互体验[5] - 蚂蚁集团推出三大AI管家(生活管家“支小宝”、金融管家“蚂小财”、AI健康管家)累计服务超1.3亿用户,其中43%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7]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成果 - 吉利控股集团荣获“中国汽车混合动力控制技术创新领先企业”大奖,其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技术专利授权量(161件)、综合专利创新指数(145.69)、技术创新综合得分(90分)三项指标均居行业第一[9] - 吉利推出雷神EM超级电混、GEA Evo新能源架构、AI数字底盘、雷霆电驱家族、神盾金砖电池、“千里浩瀚”安全高阶智能驾驶系统、FlymeAuto智能座舱等完整未来出行生态体系[9]
蚂蚁CTO何征宇:蚂蚁有三个“灵”,后续还会有灵波的发布会
新浪科技· 2025-11-20 15:13
责任编辑:何俊熹 他还谈到灵光App和此前的AQ以及蚂小财等产品之间的关系。他表示:"灵光App的积累,蚂蚁业务的 成功掩盖了技术的光芒,大家可能不知道,虽然三月份才立项,但我们前期的技术积累都转化到灵光 App之上了,我们对它的愿景还是很好的,AGI时代我们肯定是希望有一个代表性产品的,也要在不同 方向上去探索,AQ希望成为大家的健康管家,蚂小财肯定是希望成为每个人的助手巴菲特。"(罗宁) 新浪科技讯 11月20日下午消息,今日,在"灵光"App沟通会上,蚂蚁集团CTO何征宇向新浪科技等表 示,灵光App的命名,最开始想起名灵泛,但后来选择了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名字,就叫灵光。他还提 到,蚂蚁有三个灵,有百灵大模型,有灵波机器人,后续还会有灵波的发布会,整个战略是一体的。 ...
杭州连发两张王牌:阿里千问对标ChatGPT,蚂蚁灵光同频Gemini3.0
财联社· 2025-11-18 14:28
杭州AI产业集聚效应 - 杭州集结了包括阿里千问、蚂蚁灵光、DeepSeek、AQ和通义在内的多款AI应用,形成“AI梦之队” [1][3] - 2024年浙江省AI产业年产值突破5700亿元,其中杭州贡献超七成利润,AI企业数量达569家,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3] - 杭州AI产品经理平均月薪达28659元,领跑全国,成为该岗位薪资最高的城市 [4] - 杭州AI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支持,2024年出台行动计划明确从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链条推进 [3] 阿里系AI战略布局 - 阿里系在AI时代形成“南阿里、北字节”的双雄对垒格局,以杭州和北京为两大阵地 [5] - 阿里通义千问系列在全球开源模型竞争中表现活跃,蚂蚁百灵大模型持续攻坚AGI技术突破 [5] - 蚂蚁集团提出“AI First”战略,在应用端聚焦生活服务、医疗健康与金融服务三大领域,对应灵光、AQ、蚂小财三大应用 [10] - 阿里升级千问APP对标ChatGPT,战略重心从B端市场向C端拓展 [7] AI入口竞争新态势 - AI助手被视作互联网入口之争的下一个重要战场,行业从技术竞赛转向应用落地深度探索 [6] - 2025年8月移动端AI应用整体规模达6.45亿,原生AI App用户规模2.77亿,竞争进入比拼留存与粘性阶段 [6] - 2025年下半年起国内AI大厂围绕入口争夺战明显提速,阿里、蚂蚁、腾讯、字节纷纷抛出战略级项目 [7] - 行业正逐步摆脱同质化内卷,迈向以场景深度为核心的差异化破局阶段 [10] 蚂蚁灵光的产品差异化 - 蚂蚁灵光支持在移动端实现30秒生成日常生活小应用,主打自然语言生应用功能 [1][9] - 灵光对话解答通过3D、音频、图表、动画、地图等结构化形式展现,形成务实高效风格 [7] - 灵光可生成可交互、可编辑的“工具”,实现AI服务个性化定制,与谷歌Gemini 3.0探索方向一致 [9][1] - 灵光价值主张简单易用,支持一句话30秒生成应用,覆盖运动健身、旅行攻略等具体生活场景 [10]
QuestMobile2025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移动端AI应用规模突破7亿大关,模型升级加速,MCP助推产业开放
QuestMobile· 2025-10-28 10:01
AI应用市场整体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9月,AI应用市场移动端月活跃用户量达到7.29亿,PC端达到2.00亿 [3] - 移动端细分市场中,原生APP、In-APP AI及手机厂商AI助手规模分别为2.87亿、7.06亿、5.35亿,三季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4%、9.3%、1.2% [4] - 行业竞争焦点从参数比拼转向生态协同,头部厂商大模型更新频率加快,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前三季度更新频率分别为3.8天/次、4.6天/次、6.6天/次、8.0天/次 [4] 应用形态格局与用户行为 - In-App AI插件形态应用在月活跃用户规模TOP 50中占据31席,百度AI搜、抖音AI搜、微信AI搜位列前三 [4] - 月人均使用时长方面,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保持领先达117.7分钟,AI应用插件、手机厂商AI助手分别为31分钟、5.3分钟 [6] - 全行业TOP20 App中,平均每个有In-App AI落地的App落地2.5个AI应用 [5] 原生APP市场格局 - 原生APP头部格局稳定,豆包月活跃用户规模1.72亿超过DeepSeek的1.45亿,腾讯元宝、即梦AI、Kimi规模分别为3,286万、1,012万、967万 [6] - 垂直领域应用表现突出,豆包爱学(AI学科教育)、AQ(支付宝旗下AI健康顾问)、快对AI(AI学科教育)月活用户分别为876万、785万、647万,其中AQ在三个月内月活近乎翻倍 [6] - 三季度接近60%的原生APP陷入负增长,新入局者独立打造成功原生APP的窗口正在收窄 [34] 手机厂商AI助手发展 - 手机厂商AI助手已成为智能手机标配,自2024年9月起一年内六大厂商AI助手规模合计增长6,500万,同比增长13.9% [50] - 厂商发展策略分化,小米、OPPO进入存量用户运营阶段,而荣耀、vivo处于市场快速渗透期 [52] - AI助手从工具升级为全场景智能入口,通过系统级整合构建生态协同 [54] PC端应用市场表现 - PC网页端应用面临增长挑战,超过85.3%的玩家月活用户量低于50万,仅24.7%实现正增长 [5] - 头部PC网页应用主要来自百度、抖音、腾讯等互联网集团,百度AI助手、豆包、腾讯文档网页端用户规模分别达3,426万、2,572万和1,854万 [62] - PC客户端应用出现"小而活、大而困"现象,75.0%的客户端应用出现负增长,但360AI办公凭借生态协同实现74.8%的正增长 [67] 行业技术演进与商业化进展 - 模型迭代加速推动效率提升,2025年1-9月头部互联网集团共完成182次模型发布/更新/迭代,平均每5.7天一次模型升级 [16] - 人均单次Token消耗下降标志着行业进入以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为特征的新阶段 [26] - MCP服务推动生态分工,截至10月20日四大厂商MCP服务达到9,384个,支付能力的打通为AI应用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打开大门 [4][85] 垂直领域应用案例 - 健康领域应用AQ以AI健康管家为定位,提供疾病咨询、报告解读等服务,三季度复合增长率达83.4% [38][40] - 电商领域AI应用呈现不同路径,淘宝侧重从"流量"到"决策"的融合,京东侧重从"供应链"到"信息效率"的融合 [75] - 搜索类AI插件增长显著,小宝AI助手、京东京言Q3复合增长率分别达52.9%和34.5% [48]
科技云报到:找到真场景,抓住真需求,这样的具身智能才是好AI
搜狐财经· 2025-10-10 13:10
行业定义与市场前景 -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站,其核心是让机器具备在物理世界中“行动”的能力,应用场景涵盖工厂搬运、养老陪伴乃至太空探索 [1]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7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3.5% [3] - 高盛预测在理想情况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花旗银行则预测到205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 [3] 技术挑战与商业化瓶颈 - 当前具身智能商用化面临成本高企、效率低下和数据瓶颈等挑战,例如波士顿动力的Spot机器人售价高达20万元,优必选的Walker机器人搬运箱子耗时数分钟,效率远低于人类 [1] - 实现商业成功需要颠覆性创新,以跨越从“技术可行”到“商业成功”的鸿沟,并找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锚点 [1] 场景应用与价值体现 - 具身智能的价值需通过场景落地体现,已在制造业、医疗健康、零售、能源、物流、建筑等多个传统行业产生显著技术红利 [3] - 在制造业的真实场景中,有效的AI解决方案需能兼容不同设备数据、过滤环境干扰、并联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流程闭环,而非仅作为单点工具 [4] - 蚂蚁集团旗下的灵波科技R1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和交互能力,可担任导游、分拣药品、提供健康咨询或执行厨房任务,并在部分实际场景试点 [6][10] - 在工业和救援等高危场景,机器人可替代人类完成巡检、现场清理、电箱操作、生命信号扫描和生命救援等危险任务 [10][11] 商业模式演进与典型案例 - 蚂蚁集团正推动AI应用从“卖工具”进入“卖成果”时代,其Tbox超级智能体可基于自然语言指令,在10分钟内自动调度20余位专家智能体生成约15页的可视化报告并上线可交互网页,并推出“按成果计费”套餐 [15] - 数字蚂力推出的“AI数字员工团队”采用“人机融合”全托管模式,为客户提供“确定性的业务结果”,其中AI数字客服团队可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约70%的人效,降低35%的运营成本,并在电商实践中带来约10%的GMV增长 [16] - 蚂蚁数科的智能体平台Agentar已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场景,推出超百个智能体解决方案,重新定义金融机构的人机协作模式 [16] 政策支持与产业动态 - 2025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6] - 2025年行业动态频出,包括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上架开售、深圳地铁启用智能安检机器人、北京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等 [3][6]
美国私人财富管理协会|财富管理AI,上新
搜狐财经· 2025-09-29 14:26
产品发布 - 盈米基金与阿里云联合发布国内首个财富管理领域理财智能体评测集“FinMCP-Bench”及投顾智能体模型“Dianjin-Qieman-FA-Agentic” [1] - “FinMCP-Bench”是一套针对AI大模型在财富管理领域“工具调用”能力的量化指标体系 数据集源自“且慢”App用户的真实交互场景和高质量标注数据 [4] - 评测集首次将工具调用的准确性和投顾服务流程的规范性作为核心评测维度 确保AI大模型不仅能“说得对”还能“做得对” [4] - 投顾智能体模型“Dianjin-Qieman-FA-Agentic”能像“真人投顾专家”一样主动理解用户意图并协同调用工具完成复杂任务 有效解决模型幻觉、数据质量等常见问题 [5][6] - 上述产品已在盈米基金旗下且慢App上应用 成为其AI大模型投顾服务“AI小顾”迭代升级的核心引擎 [6] 行业AI应用进展 - 投资者普遍认为AI财富管理的最大作用在于随时在线、降低理财服务门槛、提供个性化建议和处理海量数据 [8] - 蚂蚁基金个人用户AI理财助理“蚂小财”完成升级后 用户人均对话轮次提升40% 对其回复的“赞踩比率”提升190% [8] - 京东金融AI财富管家“京小贝”产品全新升级 推动财富管理服务从功能导向迈入智能协同新阶段 [8] - 蚂蚁财富开放平台3.0升级面向合作伙伴开放“三大专业AI助手” 升级后平台内部素材数量提升10倍 人工服务产能提升20% 投研观点覆盖范围增加5倍 [9]
理财AI助理“蚂小财”登上央视,现场解答行情和理财疑问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1:55
公司产品表现与市场地位 - 蚂蚁财富旗下AI理财助理“蚂小财”用户规模超过7000万,在国内专业AI应用中排名第一 [1] - “蚂小财”在金融领域大模型评估基准FinEval 6.0中,其模型底座Finix在金融严谨性等维度排名第一,表现超越众多通用大模型 [3] - 8月市场行情震荡期间,“蚂小财”的用户询问量增长42%,并向用户发出累计832万次理性投资提醒 [2] 产品功能与服务创新 - “蚂小财”上线专业功能包括“盯盘”和“诊基”,其中“盯盘”功能可提炼与持仓基金相关的国内外大事并解读净值波动风险,“诊基”功能可对全市场基金进行深度分析或对比 [2] - 产品在蚂蚁财富APP内实现“哪里不会按哪里”的交互体验,用户长按页面即可唤起“蚂小财”获取解答,降低了专业理财服务的门槛 [2] - “蚂小财PRO版”已向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开放,目前有上百家合作机构在使用,辅助其进行投研等日常工作 [3] 用户覆盖与行业影响 - “蚂小财”的用户中有45%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体现了其在普惠金融方面的覆盖能力 [2] - 该产品被视为“人工智能+金融”领域的标杆案例,其创新探索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从产品层面向服务层面纵深发展 [1][3]
理财AI助理蚂小财登上央视:AI让专业理财服务更普惠
环球网· 2025-09-24 11:03
公司产品表现与市场地位 - 蚂蚁财富旗下AI理财助理“蚂小财”用户规模超过7000万,在国内专业AI应用中排名第一 [3] - 在金融领域大模型评估基准FinEval 6.0中,“蚂小财”的模型底座Finix在金融严谨性等维度表现突出、排名第一,跑赢了众多通用大模型 [6] - 8月市场行情震荡期间,“蚂小财”的询问量增长42%,累计向用户发出832万次理性投资提醒 [3] 产品功能与服务创新 - “蚂小财”上线了盯盘、诊基等专业功能,盯盘功能可提炼与持仓基金相关的国内外大事并解读,诊基功能可对全市场基金进行深度分析或对比 [5] - 在蚂蚁财富APP内,“蚂小财”实现了“哪里不会按哪里”的体验,用户长按页面就可唤起AI助理做解答,降低了专业理财服务门槛 [5] - “蚂小财PRO版”已向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开放,目前有上百家合作机构在使用,可辅助专业人士快速汇集市场数据和观点 [6] 用户覆盖与行业影响 - “蚂小财”用户中有45%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体现了服务大众的普惠特性 [5] - 该应用不仅是大众投资者的理财助手,也逐渐成为金融机构、财经院校等专业人士的AI助手 [6] - AI+金融场景的创新探索被视为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从产品层向服务层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 [6]
金融科技AI进行时:创新应用加速落地,青年人才涌现
国际金融报· 2025-09-13 21:09
金融科技AI应用创新 - 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AI付 打通智能体内下单与支付全链路 用户可通过语音交互在瑞幸小程序或App完成下单支付[5] - 支付宝与Rokid、雷鸟合作推出全球首个智能眼镜"看一下支付" 实现从二维码支付到碰一支付的升级[5] - AI理财助理"蚂小财"已服务超千万用户 依托大模型推理技术可在数秒内提供专业系统的投资咨询服务[6] - 蚂蚁财富升级开放平台3.0模式 向合作伙伴开放AI能力 推出AI投研助手、AI运营助手和AI内容创作助手三大专业工具[6] - AI运营助手可帮助金融机构节省90%的生产时长和精力 显著提升运营效率[6] - 智能保险顾问"蚁小保"可根据用户年龄、预算和地区生成定制化保险配置方案[1]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标志我国AI行动进入规模化、商业化、生态化发展新阶段[3] - 全球AI创新重心从"比拼模型能力"转向"探索应用落地" 金融科技成为重要落地领域[3] -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指出AI性能和成本已达临界点 保险行业应用迎来爆发期[6] - 中国金融科技通过"金融科技+AI"模式持续领跑全球 外滩大会展示系列创新应用成果[7] 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 - 外滩大会举办人工智能硬件科创大赛、AFAC金融智能创新大赛和全球AI攻防挑战赛 吸引全球近20个国家地区2万名科技青年参赛[9] - AFAC大赛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指导 蚂蚁集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20余家机构联合发起[9] - 2025年AFAC大赛吸引4800多支参赛队伍 同比增长48% 参赛人数约1.5万人[9] - 大赛最终评选出挑战组34支获奖队伍和初创组11支获奖队伍 多模态和智能体应用案例显著增加[9] - 青年科技人才为金融场景带来跨学科、跨领域且兼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10]
蚂蚁财富“三大专业AI助手”亮相!帮机构节省90%生产时长
贝壳财经· 2025-09-12 17:20
政策支持与行业导向 - 证监会2025年5月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鼓励基金公司加大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 [1] 平台升级与AI工具开放 - 蚂蚁财富开放平台9月12日升级至3.0版本 面向金融机构和内容创作者开放"三大专业AI助手"(AI投研助手、AI运营助手、AI内容创作助手)并支持全场景联合运营 [4] - 目前已有上百家基金、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注册使用AI助手 辅助投研、运营和内容陪伴工作提质增效 [4] - 蚂蚁财富平台1.0阶段开放自运营场景和散点AI工具 2.0阶段搭建理财社区、直播和AI服务矩阵 3.0阶段实现全场景开放 [8] AI应用成效与数据 - AI运营助手试运行以来 帮助首批接入机构的服务平均生产时长缩短90% [7] - AI投研助手已有352家金融机构注册体验 辅助快速汇集市场数据和观点 [7] - AI内容创作助手推动金融机构和创作者提供的投教陪伴短视频数量增长203% [7] - 蚂蚁理财助理"蚂小财"服务用户中45%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7] 行业调研与机构实践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调研显示 70%机构投资研究用户在使用AI工具 其中64%为偶尔使用 深度使用比例仅7% [5] - 易方达基金将AI应用于主被动投资环节 包括提升研究效率、从海量数据提取投资信号及量化策略产品探索智能决策 [5] -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基于大模型的"人机协作"能弥补传统财富管理在个性化、科学性和投后跟踪方面的不足 [6] 技术价值与行业展望 - AI预计广泛应用于投研自动化、风险预警等领域 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向高效、透明、普惠方向发展 [5] - 机构用户关注AI对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研报生成和交易信号挖掘的效率提升 [5] - 智能投资已从"试验"变为"必选" 资管机构未来核心竞争力在于用AI实现"投得更好" [5] - AI技术通过更新生产工具提升投资者获取专业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带来生产关系变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