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桃四季春

搜索文档
“秋奶”出现蟑螂?蜜雪冰城道歉!
新浪财经· 2025-08-16 15:31
食品安全事件 - 蜜雪冰城因未开封奶茶中出现蟑螂登上热搜,公司已向消费者赔付1000元并道歉 [2][4][6]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公司累计投诉量高达1万余件,大量涉及喝到虫子、异物等食品安全问题 [8] - 近期有消费者投诉在饮品中发现虫子,且商家处理态度消极 [10][12] - 2024年6月香港门店因冰冻甜点样本大肠菌群和总含菌量超标被通报 [12] 加盟模式分析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全球门店总数达46479家,其中加盟店46462家,占比高达99.96% [14]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23858家,占比57.4%,海外门店4895家 [14] - 加盟模式下,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商品和设备销售(242.1亿元,同比增长21.7%)及加盟服务(6.2亿元,同比增长52.8%) [14] 品牌发展现状 - 2024年公司门店数量较2023年增加8914家,海外门店增加564家 [14] - 公司依靠"低价+加盟"模式快速扩张,但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14]
“秋奶”出现蟑螂? 蜜雪冰城道歉!
新浪科技· 2025-08-16 15:24
食品安全事件 - 蜜雪冰城因未开封奶茶中出现蟑螂登上热搜,公司已向消费者赔付1000元 [2][4][6]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公司累计投诉量达1万余件,大量涉及喝到虫子、异物等食品安全问题 [2][7] - 近期有消费者投诉在饮品中发现虫子,且商家处理态度消极 [9][11] - 今年6月香港食安中心检测显示公司某门店冰冻甜点样本大肠菌群和总含菌量超标 [11] 公司经营模式 - 公司高度依赖加盟模式,截至2024年底全球46479家门店中加盟店达46462家,占比99.96% [2][12][13]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23858家,占比57.4%,海外门店4895家,较2023年增加564家 [12] - 加盟模式下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商品设备销售和加盟服务,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242.1亿元(增长21.7%)和6.2亿元(增长52.8%) [13] 品牌影响与应对 - 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网友负面评论,质疑公司卫生管理 [5] - 公司客服对事件表示歉意,承诺加强门店服务意识 [2][5] - 公司区域负责人表示正在排查事件原因 [4]
“在上海喝蜜雪冰城会被东方明珠攻击?” 玩地域梗的乐子人快把南京路柠檬水买爆了
36氪· 2025-07-24 15:36
品牌营销事件 - 蜜雪冰城官方账号@雪王日记发布吉祥物"雪王"与外滩东方明珠塔合影视频,短时间内点赞量逼近百万,引发全网玩梗热潮[1][3] - 网友创作"东方明珠攻打蜜雪冰城"系列地域梗图,通过AI生成雪王拔起东方明珠等夸张画面,形成病毒式传播[5][13][15] - 该事件推动蜜雪冰城成为上海打卡地标,社交平台涌现大量消费者手持产品与外滩合影内容,南京东路门店出现柠檬水售罄现象[23][25] 品牌定位策略 - 公司坚持极致性价比定位,4元柠檬水等低价产品成为核心卖点,与上海高端消费市场形成强烈反差[18][21][63] - 通过"商务人士喝蜜雪冰城"等反向营销梗强化品牌记忆点,将低价特性转化为社交货币[18][19] - 河南中路门店距外滩仅600米的地理位置,巧妙呼应品牌中原出身,强化地域文化冲突话题[27][31] 上海市场拓展 - 公司采用"郊区包围城市"策略逐步渗透上海,2021年首次进入淮海中路、陆家嘴等核心商圈引发关注[48] - 2023年上半年上海成为拓店最多城市,2024年3月首次打破全国统一定价体系,对徐汇等四区产品提价1元应对成本压力[52][54] - 供应链体系受益于2014年上海餐饮展会资源,通过更换设备供应商建立品控团队实现千店规模扩张[45][46] 企业发展历程 - 创始团队1996年从郑州刨冰摊起家,2007年推出三合一速溶咖啡产品,2009年引入上海高管章总转型茶饮赛道[35][36] - 上海考察促使产品升级但高端化尝试失败,最终确立"物美价廉"大学店模式,2011年形成"冰淇淋+茶饮"全年产品线[39][41] - 2013年柠檬水爆品推动门店破千,当前全国门店数河南(3358家)、江苏(2603家)、山东(2522家)位列前三,上海565家[57][58] 行业竞争分析 - 品牌选址逻辑侧重人口密度而非经济水平,回归分析显示门店数量与人口数相关性高于GDP[57] - 核心商圈门店需每分钟售出1杯才能盈利,但通过极致供应链效率维持扩张,形成"越便宜越传播"的营销正循环[50][63] - 与快乐柠檬等早期竞品形成差异化定位,将价格劣势转化为品牌特色,创造独特的市场竞争壁垒[39]
单手同时做3杯、爆单忙到大哭的蜜雪冰城打工人,为创造「1元柠檬水超低价神话」到底有多努力?
搜狐财经· 2025-06-10 17:51
公司运营与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股价在事件后次日上涨近5%,近十日累计涨幅达11%,近二十日涨幅超20% [3] - 公司全球门店数超4.6万家,覆盖12个国家,57.2%门店位于下沉市场 [9][31] - 2024年前9个月卖出11亿杯柠檬水,占据现制柠檬水市场80%份额,年采购柠檬11.5万吨 [26][28] 核心产品与销售数据 - 3元冰鲜柠檬水为销量冠军,部分门店单日销售额占比超44%(如西安某店日营业额9000元中柠檬水贡献4000元) [9][10] - 其他热销SKU包括珍珠奶茶、三拼霸霸奶茶、蜜桃四季春及草莓啵啵,但均不敌柠檬水 [9] - 1元冰杯活动曾引发争议,因物料成本压缩加盟商利润 [37] 供应链与生产体系 - 自建供应链大咖国际工厂年产能121万吨,可支撑菜单过半原材料供给,含冰淇淋粉、果酱等产线 [29] - 通过6年时间建立柠檬基地合作,稳定低价供应,采购量占四川安岳产区15%-20% [26][28] - 公司94.3%营收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 [36] 门店管理与员工状况 - 一线员工人均日工作超10小时,晚班需承担两段爆单高峰(午晚餐及夜宵),无固定用餐时间 [13] - 员工开发高效制作技巧:单手操作3杯、2分钟完成8杯、10秒出杯等 [17] - 2023年公司人效达237.2万元/人(行业第二),但基层员工月薪普遍为3600-4000元(含200元全勤奖) [21][22] 加盟体系与经营压力 - 99%门店为加盟制,加盟商需通过5%通过率的严格审核(含17页商业计划书、SWOT分析等) [31][33][34] - 单店初始投资门槛约40万元,加盟商需接受总部"6+5+2"培训体系 [31] - 加盟商实际利润率约25%-30%,低于同业60%水平,承担房租、人力及食安风险 [36] 品牌营销与社会影响 - 3元柠檬水被称作「中学生神水」,学生客群占比显著 [19] - 员工工作状态引发公众共鸣,但公司要求门店禁止对外发布负面内容 [5] - 低价策略形成「民选永世一」口碑,与供应链优势共同构建商业神话 [9][26]
蜜雪集团(02097.HK):茶饮下沉与出海标杆,未来成长空间几何?
国信证券· 2025-05-27 12: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依托供应链的飞轮效益,蜜雪冰城 2021 年至今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增长,2025 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其后续增长、下沉市场、品牌出海以及供应链赋能下新品牌发展前景受关注 [14] - 蜜雪集团成长逻辑可简化为门店规模*单店创收,供应链降本放大盈利能力,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55.4/66.5/78.3 亿元,同增 24.8%/20.1%/17.7%,给予 2025 年 PE 目标 38 - 40x,对应未来 1 年合理 RMB 市值区间为 2104 - 2215 亿,较现价有 14.3 - 20.3%的涨幅空间 [3][4] 各部分总结 蜜雪集团:平价茶饮龙头,下沉与出海标杆 - 公司 1997 年成立,2024 年底全球门店超 4.6 万家成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2025 年 3 月在港交所上市 [15] - 产品定位 2 - 8 元高性价比,TOP5 常青品出杯量超 4 成,幸运咖核心产品 5 - 10 元 [21][22] - 创始人兄弟持股 82.54%,高管通过股权激励绑定,产业资本阵容强大,基石投资者锁定期 6 个月,控股股东与高管持股锁定期 1 年 [23][24][26] - 围绕加盟模式创收是核心战略,商品销售是创收核心,毛利贡献占比 92%,加盟初始费用门槛低 [31][33] - 2021 - 2024 年门店复合增速 32.5%,出海扩张成效显著,国内乡镇下沉市场是主战场 [34][35] - 2024 年营收 248.3 亿元/+22.3%,净利润 44.54 亿元/+39.8%,毛利率提升,IPO 资金用于扩充产能、IP 打造及数字化建设 [39][42] 现制茶饮:赛道百舸争流,蜜雪执牛耳 - 行业从植脂末茶粉到真茶鲜奶鲜果,从消费升级到回归真实价值 [45] - 现制饮品市场规模超 5000 亿元,2023 - 2028 年 CAGR 约 17.6%,2025 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约 3109 亿元,2023 - 2028 年 CAGR 约 19.7% [51][56] - 2023 年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 GMV 占比约 5 成,蜜雪冰城领先优势明显,横向对比平价赛道优势依旧突出 [62][63] - 东南亚是茶饮出海首选,2025 年市场规模约 686 亿人民币,2023 - 2028 年 CAGR 为 21.4%,蜜雪冰城出海已拔头筹 [68][74] 成长展望:供应链为根基,三驾马车驱动 - 成长公式为单店创收*门店规模*供应链赋能 [3][89] - 单店创收=单店 GMV*成本抽成(约 40%),预计 2025 - 2027 年单店 GMV 为 145.4/149.3/152.7 万元,增速 4.8%/2.7%/2.3% [3][91] - 预计 2025 - 2027 年门店分别净增 7700/8855/8930 家,由蜜雪下沉、出海及幸运咖驱动 [3] - 预计 2025 - 2027 年毛利率稳中有增分别为 32.5%/32.6%/32.7% [3] 中期思考:门店突破 4.6 万后,我们还可以期待什么? - 5 年期维度测算,蜜雪集团门店规模有望达 10 万家,蜜雪国内、海外、幸运咖分别贡献成长 [4] - 中性偏乐观假设下 2030 年蜜雪集团收入/归母净利润有望达 645/119 亿元 [4] - 公司致力孵化“雪王”IP 出圈,IP 商业化成长值得期待 [4]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302|24,829|30,834|36,729|43,097| |(+/-%)|49.6%|22.3%|24.2%|19.1%|17.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137|4437|5535|6649|7828| |(+/-%)|57.1%|41.4%|24.8%|20.1%|17.7%| |每股收益(元)|8.26|11.69|14.58|17.51|20.62| |EBIT Margin|15.2%|19.3%|21.3%|21.6%|21.8%| |净资产收益率(ROE)|29.9%|29.7%|27.0%|24.5%|22.4%| |市盈率(PE)|59.5|42.1|33.7|28.1|23.9| |EV/EBITDA|59.7|38.9|28.6|23.9|20.4| |市净率(PB)|17.78|12.49|9.12|6.88|5.34|[5]
蜜雪集团(02097):茶饮下沉与出海标杆,未来成长空间几何?
国信证券· 2025-05-27 11: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依托供应链的飞轮效益,蜜雪冰城 2021 年至今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增长,2025 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其后续增长、下沉市场、品牌出海以及供应链赋能下新品牌发展前景受关注 [14] - 蜜雪集团成长逻辑为门店规模*单店创收,供应链降本可放大盈利能力,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55.4/66.5/78.3 亿元,同增 24.8%/20.1%/17.7%,给予 2025 年 PE 目标 38 - 40x,对应未来 1 年合理 RMB 市值区间为 2104 - 2215 亿,较现价有 14.3 - 20.3%的涨幅空间 [3][4] 各部分总结 蜜雪集团:平价茶饮龙头,下沉与出海标杆 - 公司 1997 年成立,2024 年底全球门店超 4.6 万家成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2025 年 3 月在港交所上市 [15] - 蜜雪冰城 TOP5 常青款出杯量占比超 4 成,定位 2 - 8 元高性价比;幸运咖核心产品 5 - 10 元,2024 年底门店突破 4500 家 [21][22] - 创始兄弟持股 82.54%,产业资本阵容强大,高管通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高管职权架构清晰、经验丰富 [23][24][29] - 公司围绕加盟模式创收,商品销售是核心,2024 年商品销售、设备销售、加盟及相关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94.5%、3.0%、2.5%,毛利贡献分别为 91.9%、1.9%、6.2% [31] - 加盟初始费用门槛低,2021 - 2024 年门店复合增速 32.5%,出海扩张成效显著,国内乡镇下沉市场是主战场 [33][34][35] - 2024 年营收 248.3 亿元/+22.3%,净利润 44.54 亿元/+39.8%,毛利率提升因供应链赋能,IPO 资金用于扩充产能、IP 打造及数字化建设 [39][42] 现制茶饮:赛道百舸争流,蜜雪执牛耳 - 现制茶饮行业从植脂末茶粉到真茶鲜奶鲜果,从消费升级到回归真实价值,2023 年以来回归高性价比需求 [45] - 2023 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达 5175 亿元,2018 - 2023 年 CAGR 22.5%,预计 2023 - 2028 年 CAGR 17.6%;2025 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约 3109 亿元,2018 - 2023 年 CAGR 24.7%,预计 2023 - 2028 年 CAGR 19.7% [51][56] - 2023 年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 GMV 占比约 5 成,蜜雪冰城领先,横向对比平价赛道优势突出 [62][63] - 东南亚是茶饮出海首选,2025 年市场规模约 686 亿人民币,2023 - 2028 年 CAGR 21.4%,蜜雪冰城出海拔头筹,2024 年海外门店扩张降速,全球化需因地制宜 [68][74][77] 成长展望:供应链为根基,三驾马车驱动 - 蜜雪集团成长公式为单店创收*门店规模*供应链赋能 [3] - 单店创收=单店 GMV*成本抽成(约 40%),2024 年单店 GMV 同比走低,预计未来 3 年单店 GMV 稳中有增,高复购大单品构筑基本盘,消费复苏和渠道扩容助力增长 [91][93][100] - 预计 2025 - 2027 年门店分别净增 7700/8855/8930 家,由蜜雪下沉、出海及幸运咖扩张驱动 [3] - 供应链规模提效,预计 2025 - 2027 年毛利率稳中有增分别为 32.5%/32.6%/32.7% [3] 中期思考:门店突破 4.6 万后,我们还可以期待什么? - 5 年期维度测算,蜜雪集团门店规模有望达 10 万家,蜜雪国内(6.5 万)、海外(1.5 万)、幸运咖(1.5 - 2 万)贡献成长 [4] - 中性偏乐观假设下,2030 年蜜雪集团收入/归母净利润有望达 645/119 亿元 [4] - 公司致力孵化“雪王”IP 出圈,IP 商业化成长值得期待 [4]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302|24,829|30,834|36,729|43,097| |(+/-%)|49.6%|22.3%|24.2%|19.1%|17.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137|4437|5535|6649|7828| |(+/-%)|57.1%|41.4%|24.8%|20.1%|17.7%| |每股收益(元)|8.26|11.69|14.58|17.51|20.62| |EBIT Margin|15.2%|19.3%|21.3%|21.6%|21.8%| |净资产收益率(ROE)|29.9%|29.7%|27.0%|24.5%|22.4%| |市盈率(PE)|59.5|42.1|33.7|28.1|23.9| |EV/EBITDA|59.7|38.9|28.6|23.9|20.4| |市净率(PB)|17.78|12.49|9.12|6.88|5.34|[5]
“现饮界拼多多”蜜雪冰城 :“雪王”封王底气何在?
海豚投研· 2025-03-13 19:49
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公司概况与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从河南小镇起家,以年均近1万家门店的速度逆势扩张,截至招股书披露时门店总数超过45000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门店最多的连锁现饮品牌 [1] - 公司上市后一周内股价飙涨50%,创造了港股最高融资认购额度,市场认可度高 [1] - 采用"高质平价"策略,五大单品均价全部在7元以下,占比近40%,其中冰鲜柠檬水、新鲜冰淇淋、珍珠奶茶成为中国现制饮品行业销量最高的三大单品 [3] - 2017年创立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同样聚焦低价赛道,拓宽产品品类 [3] 商业模式分析 - 营收95%以上来自商品和设备销售,充当"卖铲人"角色,向加盟商提供所有经营所需物资 [5] -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28%,远高于同行,主要投入在生产设备和自建仓储物流设施 [6] - 原材料60%自产,核心原材料100%自产,同行普遍在30%以下 [6] - 通过规模扩张摊薄固定成本,门店数量从2021年2万家飙升至近4.6万家 [6] 加盟商吸引力 - 前期投入显著低于其他品牌,设备费和装修费占比最大但金额较低 [7] - 平均回本周期14-16个月,短于行业平均的18-24个月 [7] - 高速扩张下单店模型稳健,单店日均零售额和订单量保持稳定 [8] 盈利能力 - 毛利率30%远低于可口可乐60%,但净利率15%以上媲美可口可乐 [1] - 在毛利率相近基础上,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远低于竞品,净利率遥遥领先 [9]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供应链建设 - 2012年开始全面自建供应链,是行业最早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品牌 [10] - 上游通过直采模式大规模采购,柠檬采购价格较行业低20% [11] - 中游在五地建成生产基地,年综合产能约165万吨,核心原材料100%自产 [12] - 河南生产基地年产能121万吨,可生产七大类食材,产品种类最全 [13] - 下游自建仓储物流体系,包括五个中心仓和21个区域配送中心 [14] - 全国90%以上县级行政区门店可实现12小时内送达,配送成本低10%-15% [14] 门店运营 - 采用"工厂-店"模式,通过工业化规模生产降低原料成本 [16] - 组建1000余人区域经理团队,每人负责30-40家店,进行周度巡查 [16] - 对违规加盟商处罚严厉,首次使用非指定原材料罚款10-12万元 [16] 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行业格局 - 高端(20元以上)和中端(10-20元)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 [19] - 低端(10元以下)市场蜜雪市占率超30%,一家独大 [21] - 2024年放开乡镇地区加盟,预计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21] 竞争优势 - 形成"原料自产→成本优势→低价获客→高效运营→规模扩张→进一步摊薄成本"的正循环 [17] - 通过重资产、低毛利建立护城河,与Costco有异曲同工之妙 [17] - 产品价格接近包装饮料,竞争对手难以跟进 [17] IP战略 - 2018年创造"雪王"IP,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提升品牌曝光 [23] - 2025年雪王IP跻身顶流,排名超过玲娜贝儿和Jellycat [23] - IP帮助降低获客成本,快速建立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粘性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