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血压计
icon
搜索文档
九安医疗股价微跌0.15% 公司年内回购金额达16.8亿元
金融界· 2025-08-05 04:21
股价表现 - 九安医疗股价报39 11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15% [1] - 盘中最高触及39 46元 最低下探至38 40元 [1] - 成交额3 98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主要从事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涵盖血压计 血糖仪 体温计等家用医疗设备 [1] 股票回购 - 截至8月4日 年内已完成股票回购金额达16 80亿元 [1] - 回购规模在A股市场中位居前列 [1]
迈出AI眼镜第一步 华盛昌锚定新一代专业测量应用新生态
证券时报网· 2025-07-13 22:19
公司战略布局 - 华盛昌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度感测与华眸企业、华境企业合资设立深圳市深境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布局人工智能眼镜方向 [1] - 公司以AI眼镜为入口之一,构建下一代智能测量生态蓝图,试图定义专业仪器仪表在AI时代的进化方向 [1] - 合资设企架构设计旨在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通过员工激励吸引外部优秀团队并激发内部骨干积极性 [2] 行业背景与供应链 - 产业供应链成熟化是华盛昌选择此时进军AI眼镜的重要原因,百度、小米等大厂布局带动光学、芯片、电池等产业链快速发展 [2] - 消费电子行业"百镜大战"爆发临界点迫近,但华盛昌选择差异化路径,聚焦工业级AI眼镜 [1][3] 产品定位与差异化 - 华盛昌的AI眼镜定位为工业级测量工具终端,与消费级产品不同,强调对专业端需求的定制化服务 [3] - 工业级AI眼镜需兼顾耐用属性(如防水防尘、可替换)和多种协议接口,应用场景覆盖远程检修、测量、AI辅助诊断等 [4] - 公司凭借对垂直场景的深度理解和庞大客户基础,计划快速将AI眼镜推向工业客户以获取数据,占据先机 [4] 技术生态与产品规划 - 华盛昌计划打造下一代测量工具新生态套装,包括AI测量智能体等产品,AI眼镜仅是第一步 [5][6] - 未来仪器仪表需拥有更多传感器、更丰富测量功能及个性化定制,公司将持续开发可穿戴设备并链接仪器仪表与新生态设备 [6] - 公司已开发AI-7760电能质量分析仪和AFD-80AI拉弧检测系列产品,实现仪器仪表向智能体的进化 [6] 未来发展方向 - 华盛昌将持续拓展仪器仪表产品矩阵,开发专业仪表、测试仪器和医疗检测新产品,同时深化AI技术与产品融合 [7] - 公司愿景是用AI技术重新打造所有产品,推动产品体系向智能化升级 [8]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大力保障市场计量准确
中国食品网· 2025-07-11 18:00
市场监管与计量服务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强化党建引领,以"三聚焦"推动计量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民生保障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1] - 执法人员深入农贸市场、商超等场所检查电子计价秤等计量器具的有效期限,并培训市场计量负责人 [1] - 每年定期对辖区农贸市场开展周期检查,已为217家商铺提供上门检定服务,检定电子计价秤260余台,开展手机变砝码2200余人 [1] 民生计量保障 - 开放水表实验室、天平砝码检定室等实验室,共享检定环境,助力企业计量精准,今年以来共检定计量器具11800余台 [2] - 对群众送检的家用计量器具(血压计、电子台秤等)做到能检尽检,并解答相关计量问题 [2] - 2025年4月至6月期间,对乌苏市居民在用水表及待安装水表进行计量监督抽查,共抽检民用水表364只,全部合格 [2] 产业计量服务 - 围绕蔬菜、农副产品等重点产业优化计量服务,向商铺经营者宣传《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增强法律意识 [1] - 对金卡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两检合一"待安装水表进行检定,共314只,全部合格 [2]
能活到多少岁?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9岁,联合国预测2044年中国人寿命将赶超美国【附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分析】
前瞻网· 2025-07-10 19:29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 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21.1%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23年15.4%升至15.6% [2] - 联合国预测2050年中国香港老龄化程度将超40% 全球前10国家/地区老龄化程度均超33% [4] -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74.8岁增至2024年79.5岁 预计2044年达82.4岁超越美国82.39岁 [2] 老龄化社会经济影响 - 劳动力供给减少导致人口红利消失 经济增长承压 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 [6] - 2020年需上门护理服务老人4033.3万 预计2030年达5896.9万 2050年7600万 [6][8] - 家庭结构小型化使传统养老功能弱化 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显著提升 [6] 智能养老设备市场布局 - 健康管理类:华为小米布局可穿戴设备 华卫迪特九安医疗专注健康监测设备 [10] - 养老监护类:爱牵挂金卫捷开发智能监测设备 迈迪加科技研发智能看护设备 [10] - 适老化改造:华为小米百度推出智能产品 家庭服务机器人由弗徕威等企业开发 [10] 应对老龄化政策建议 - 推动养老金体系从现收现付向预筹式投资转变 实现负载型向资产型制度转型 [12]
三诺生物收盘上涨1.14%,滚动市盈率39.55倍,总市值125.5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9 17:07
公司股价与估值 - 7月9日收盘价22.25元,上涨1.14%,总市值125.55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TTM)39.55倍,静态PE38.48倍,市净率3.80倍 [1][2] - 行业平均PE51.36倍,中值37.22倍,公司PE排名第81位 [1][2]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23家机构持仓,其中基金21家,其他2家 [1] - 合计持股9724.15万股,持股市值23.13亿元 [1] 主营业务与资质 - 主营业务为血糖监测系统及糖尿病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 [1] - 产品线涵盖血糖监测、血脂检测、iPOCT监测、血压计等 [1] - 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资质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2.76% [1] - 净利润7211.51万元,同比降10.90%,销售毛利率48.69% [1] 行业对比数据 - 行业平均总市值106.66亿元,中值51.36亿元 [2] - 可比公司PE范围:九安医疗10.25倍至三鑫医疗18.81倍 [2] - 可比公司市净率范围:九安医疗0.81倍至三鑫医疗3.09倍 [2]
银发“她经济”崛起,得“姐姐”者得天下?
虎嗅· 2025-06-27 18:38
银发"她经济"市场概况 - 2024年末中国50~69岁女性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2万元,储蓄率达45%,形成超4万亿元消费蓝海 [1] - 该群体人口规模达1.9亿人,亲历改革开放与互联网发展,正重构消费逻辑 [1][3] - 日本参考案例显示50岁以上女性贡献化妆品市场46.7%份额,中老年美妆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2] 三大核心消费赛道 美丽经济 - 50岁以上女性抗皱眼霜使用率达78%,抗衰需求分层:45~55岁偏好"轻龄化"护理,60+群体侧重"技能型抗衰" [4] - 薇诺娜5%玻色因面霜通过皮肤检测仪展示效果,线下转化率提升65% [4] - 一线城市退休教师年均服装消费1.2万元,"新中式轻礼服"复购率65%,珠宝品类中戒指/和田玉/珍珠成交额同比增3.3倍/187%/129% [5] 健康经济 - 57.7%银发女性担忧健康问题,比例高出男性10.7个百分点 [6] - 银发族营养保健消费活跃,智能手环销量同比增235%,血压计/血糖仪购买中女性占比高 [7] 体验消费 - 50岁以上女性旅行订单增速达205.6%,人均支出高于男性 [10] - 老年大学女性学员占比超60%,2025年南昌市老年大学招收2.14万人次,新增1800人 [11] 核心驱动力 财富积累 - 60后银发族线上成交单量/用户数/金额较2019年同期增238%/187%/105% [13] 社会角色转变 - 家庭结构核心化释放女性时间,互联网普及拓宽视野 [16][17] 技术赋能 - 适老产品中助浴椅/电动床成交额同比增202%/152%,内衣裤清洗机/即热饮水机增长超4倍/57% [20] - 科技适老化案例:90岁女性通过AI实现语音操作 [19]
银发经济浪潮下,祎泰药业以科技赋能智慧康养新未来
财富在线· 2025-05-26 16:34
人口老龄化与银发经济 - 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亿人占比22%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亿人占比15.6% [1] - 2035年老龄人口将突破4亿老龄化率超30%未来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净增超千万人 [1] - 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预计达19万亿元占总消费的28%GDP的9.6% [1] - 60岁以上网民人均月均消费超2000元退货率不足6% [1] 医疗器械行业增长 - 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11103亿元2025年预计增至1800亿元同比增长13.5% [1] - 2025-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以8%-1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从7468亿元增至13467亿元增幅达81.1% [1] 政策支持与智慧康养 - 国家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推广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发展康复辅助器具及抗衰老产业 [2] - 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技术提供智能化产品与服务 [2] - 重点培育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慧养老等消费端场景推动智慧科技在银发经济领域的应用 [2] 祎泰药业公司概况 - 公司深耕中老年慢病医疗器械市场形成XO慢病监测产品品牌系列产品线 [2] - 近几年始终保持销售收入的高速增长 [2] 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势 - 主打血压计产品采用"柯氏音算法+示波法"双滤波模式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5] - 配备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与声音传感器结合自适应阈值降噪频谱模式匹配识别等技术 [5] - 构建"精准监测-数据整合-健康画像-个性化方案"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5] 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 - 血压计用户仅需缠绕袖带按下按钮即可完成充气测量数据记录全流程 [6] - 设备支持蓝牙Wi-Fi无线通信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同步与云端存储 [6]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加码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投入提升全维度精准服务能力 [6] -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推动"德国精密算法+中国工程化落地"的技术模式全球化 [6]
多维数据勾勒扩内需新图景
中国证券报· 2025-05-26 05:08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截至5月22日,4884.8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5148.3万件,带动销售1432.6亿元 [1] - 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京东"发烧友惊喜日"运动相机配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游戏笔记本和高端游戏机组装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10% [2] - 天猫618开卖首4小时国家补贴领取次数较去年"双十一"增长3倍,家电、家装、家居、3C数码品牌销量破纪录 [2] 汽车行业表现 - 4月乘用车销量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0.5万辆同比增长33.9% [2] - 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车企发布智驾辅助系统带动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 [2] - 政策加持和供给优化背景下5月行业销量有望环比增长 [2] 新消费领域崛起 - 天猫618开卖首小时653个宠物品牌成交同比翻倍,前四名均为国产品牌 [3] - 泡泡玛特一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65%-170%,中国市场增长95%-100%,海外市场增长475%-480% [3] - 卡游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集换式卡牌收入大幅增加 [3] - 4月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3% [4] - 一季度智能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6% [4] 消费政策支持 - 成都计划2025年落地首店800家,打造首发经济地标载体50个,培育新消费品牌110个 [6] - 上海支持健康养生、兴趣课程、解压疗愈、宠物陪伴等业态发展 [6] - 长春拟加大生育保障力度,落实育儿补贴和二孩、三孩生育奖励 [6]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领涨细分板块以服装鞋帽、汽车、零售、食品、美容护理等消费类为主 [5] - 境外上市的内地消费领域企业明显增多,反映境内外投资者对中国消费市场认同度上升 [5]
增长失速,鱼跃医疗高营销投入难挽业绩
凤凰网财经· 2025-05-20 23:04
业绩表现与目标差距 - 2020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5.08%至67.26亿元,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达17.59亿元,并提出2025年实现百亿营收、千亿市值目标 [2]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5.09%至75.6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4.63%至18.06亿元,为上市后首次业绩双降 [2] - 截至2025年5月16日市值358亿元,仅达千亿市值目标的约三分之一 [2] 业务板块表现 - 2024年重新划分业务为五大板块:呼吸治疗、血糖管理及POCT、家用健康检测、临床器械及康复、急救解决方案及其他 [3] - 呼吸治疗解决方案板块2024年同比下滑22.42%,家用健康检测同比下滑0.41%至15.64亿元,临床器械及康复仅微增0.24%至20.93亿元 [4] - 2019-2023年期间仅呼吸治疗解决方案实现收入增长,从12.18亿元增至33.71亿元,其他板块增长停滞 [4] 并购策略与商誉风险 - 通过并购上械集团、上海中优等拓展业务,但部分标的业绩不稳定:感染控制解决方案2023年收入骤降36.15%,急救板块2021-2023年收入从1.83亿元下滑至1.64亿元 [5] - 截至2024年末商誉达10.84亿元,存在并购标的运营不达预期导致的减值风险 [6] 研发与营销投入失衡 - 2024年销售费用13.61亿元创历史峰值(同比+25.13%),研发费用5.47亿元(同比+8.53%),增速差异显著 [7] - 线上渠道销售成本持续上升,2024年电商平台费4.92亿元(同比+43.44%),但产品质量投诉频发影响品牌形象 [7][8] 海外拓展与当前挑战 - 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12.54%,但2025年一季度增收不增利:营收同比+9.17%,归母净利润同比-5.26% [8] - 面临疫情红利消退、产品信任危机及内外部竞争多重压力 [2]
2025年医疗器械海外市场拓展现状剖析及前景洞察
头豹研究院· 2025-05-12 2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展开,阐述其分类、布局、发展现状,分析出海现状、机遇与挑战,探讨前沿发展动向,通过案例解读和代表市场分析,展现产业全貌与发展前景,指出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良好,出海潜力大但面临挑战[1][3][15][3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总述 - 政策推动本土医疗器械准入门槛降低和远程会诊可行性提升,2018 - 2023年生产企业从16,356家增至36,675家,Ⅲ类器械厂商数量2022 - 2023年增358家,同比增15.5% [4][5][13] - 医疗器械分Ⅰ、Ⅱ、Ⅲ类,监管和代表产品不同,东南沿海因政策和地理优势成厂商聚集地,利于国际拓展 [7][9][13]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 产业经历萎缩、回弹和稳定过程,政策革新提升国产器械质量、安全性和创新性,创新型器械研发落地提速,高值耗材配套耗材适配性增强 [16][18][20] - 低值耗材盈利空间有限,集采带来机遇,出海是拓展市场契机,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均值不足5% [21] - 高值耗材“安全溢价”高,厂商研发投入占比10% - 30%,技术革新可提升国产产品全球竞争力 [23] - 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本土崛起,技术向高灵敏度等方向发展,中游设备采购高端技术占比提升,下游部分设备国产化率超50% [24][26] - 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占比高,2018 - 2023年复合增速8.7%,部分设备成熟,中高端成长期,中国保有量低,增长潜力大 [27][31] 中国医疗器械出海现状分析 - 2018 - 2020年出口额年复合增速123.1%,2021 - 2022年下降,2023年降幅缩至39.9%,诊疗设备曾占比高,2023年医疗耗材占比44.9%超诊疗设备 [37] - 亚洲和欧美是出口重点区域,2023年亚洲出口额858.4亿元,“一带一路”俄罗斯出口87.4亿元居首,RECP日本出口163.2亿元排名前列 [40] - 东南沿海出口额居前,京津冀是重点板块,国家扶持推动西北地区产品走向全球 [43]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前沿发展动向 - AI医疗领域美国领先,截至2023年10月批准692款,中国通过政策和技术创新推进本土化,缩小差距,中美获批器械影像领域占比高 [48][49][51] - 医疗器械集采提升诊断可及性,2019 - 2024年补助资金从37.9亿元增至78.5亿元,2024年11月设备意向采购金额增39.8亿元,项目增114项,国产设备拓展海外时机成熟 [55] - DRG/DIP政策助力院端成本控制,加速耗材国产化,微创手术和日间手术提升效率和体验,增加创新器械需求 [61]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出海案例解读 - 华大基因2020年在文莱建“火眼”实验室,2023年获认证并签宫颈癌筛查合作备忘录,COLOTECT 1.0获马来西亚准入资质,推动公共卫生和精准医学发展 [64] 代表市场出海可行性分析 - 美国对高精度器械需求提升,中国企业可多模态拓展,但面临本土化运营、供应链、信息安全和诉讼风险挑战 [67][68] - 马来西亚对平价长寿命器械需求大,中国企业可设子公司、合作进入,但面临本土企业优先竞争、供应链要求高和人才短缺问题 [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