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血压计
icon
搜索文档
鱼跃医疗的“千亿梦”与现实困境
新浪证券· 2025-11-21 17:17
立下"百亿营收、千亿市值"的五年目标后,鱼跃医疗正迎来"军令状"的收官之年。然而,最新发布的 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5.45亿元,同比增长8.58%;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 4.28%,至14.66亿元。更值得警惕的是,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跌36%,呈现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局 面。 为应对增长瓶颈,鱼跃医疗正积极推动转型。公司今年以来加大新品投入,覆盖呼吸治疗、血压计等品 类,并全力布局"AI+医疗",推出医疗垂类大模型与AI健康管家,部分产品接入阿里、京东等平台。 一、扩张后遗症:高商誉与费用激增挤压利润 鱼跃医疗自2008年上市后,开启了一系列并购扩张。从苏州医用品厂到德国普美康,从"华佗"到"洁芙 柔",公司通过收购快速切入感染控制、急救、眼科、血糖监测等多个领域。截至2023年,鱼跃已拥有 50家子公司、近600张产品注册证。 然而,并购带来的不仅是业务版图,还有高企的商誉。公司商誉从2020年的8.06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 11.07亿元,尽管2024年略降至10.84亿元,但商誉减值风险始终悬顶。2023年和2024年,公司已连续发 生商誉减值和信用减值,合计近亿元。 另一方 ...
镇原县扎实开展医疗机构医用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 筑牢医疗安全“防护网”
中国食品网· 2025-11-20 10:27
下一步,镇原县市场监管局将坚持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着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通过定期巡查、随机 抽查与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计量器具的常态化、闭环化管理。同时,将加大普法宣传与服务指 导力度,增强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意识,全面提升计量管理规范化水平,为守护群众健康构筑一道坚实可 靠的技术防线。 为切实加强医疗计量器具监督管理,保障医疗诊断数据的准确可靠,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近期,镇 原县市场监管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医疗机构医用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 本次检查采取单位自查与监管抽查相结合,对全县医院、卫生院及村卫生所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全面摸 排,共排查B超机、心电监护仪、血压计等各类在用设备1280余台(件)。县市场监管局督促各单位建 立健全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动态台账,明确分管领导和管理员,设立强检与非强检设备清单并签字确 认,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从源头上杜绝使用超期未检设备。同时,积极协调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对 授权范围内的设备进行集中检定,共检定1279台,合格1239台,合格率96.9%。对不合格设备依法责令 停止使用并专业处置,其余强检设备均限期送检,确保量值传递准确可靠。 ...
鱼跃医疗:公司目前已对鱼跃AI Agent应用程序与“鱼跃健康管家”平台进行整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21:41
公司产品互联互通现状 - 目前公司血糖仪、血压计、血氧仪、呼吸机、制氧机等产品均有部分型号支持连接到“鱼跃健康管家”平台 [1] 健康管理生态系统建设 - 公司已对鱼跃AI Agent应用程序与“鱼跃健康管家”平台进行整合 [1] - 未来将持续推动鱼跃AI Agent应用的升级迭代 [1] - 公司正通过打造一体化的健康管理生态体系,以更好地连接用户与现有及后续推出的产品 [1] 投资者对产品与服务的反馈 - 投资者关注新上线的“鱼跃健康管家”APP所支持的设备类型,并希望其能支持更多鱼跃产品 [3] - 投资者指出APP中单独血糖数据的展示清晰度与互动界面不如单独的安耐特APP [3] - 投资者对APP中健康服务的AI来源(是公司自家开发还是调用互联网AI)及其对病症解答的全面性、笃定性表示关注 [3] - 投资者建议APP增加定期分享健康知识的板块,并指出当前健康界面的指标参数功能与手机品牌健康应用类似 [3] - 投资者反馈APP缺少igm检测产品及母婴产品相关功能 [3]
九九重阳护安康--新疆沙湾市市监局开展医疗器械监督检查
中国食品网· 2025-10-30 21:48
专项检查行动概述 - 新疆沙湾市市监局在重阳节之际开展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行动[1] - 行动旨在保障老年群体及广大群众的用械安全[1] - 行动聚焦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关键环节[1] 检查重点与范围 - 检查重点瞄准老年群体常用的医疗器械,包括血糖仪、血压计、轮椅、助行器、医用贴剂等产品[1] - 检查深入辖区药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1] - 执法人员严格核查产品注册证及资质、进货查验记录、产品标签说明书等关键信息[1] 执法与监管措施 - 重点排查无证经营、销售过期失效产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1] - 市监局表示将持续强化医疗器械全链条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1] - 行动同时向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普及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知识,引导群众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格产品[1]
测压省心 智享安心!欧姆龙携手益丰药房,共启"心动钜惠节"
环球网· 2025-10-29 15:09
活动概述 - 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与上海益丰药房于10月29日重阳节暨第20届“世界卒中日”联合推出主题为“测压省心 智享安心”的“心动钜惠节”活动 [1] - 活动旨在普惠市民,让更多人享有高品质健康产品与专业服务,并提升全民对脑卒中防控的关注和意识 [1] 脑卒中疾病背景 -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高血压脑病及血管性痴呆等四大类型 [3] - 该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特征 [3] 公司战略与产品 - 作为血压管理领域的先行者,公司长期关注脑卒中防控,以高血压管理为核心切入点,助力公众实现从“疾病治疗”向“主动预防”的健康转变 [3] - 公司深耕中国市场,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健康管理升级,产品从传统血压计发展到“智律波”房颤血压计、心电血压计等 [3] - 公司秉持“Going for ZERO,预防医疗,让世界更健康”的愿景,致力于使专业医疗器械产品易用、可靠、贴近生活 [7] 合作方与活动细节 - 合作方益丰大药房是全国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秉持“用心关爱每一位顾客”的理念,通过专业药事服务和高品质产品为大众健康提供保障 [5] - 本次活动推出血压计、雾化器等健康设备的特惠促销,让市民以更实惠价格购买优质健康产品,降低家庭健康管理门槛 [5] 未来展望 - 公司将持续推动全民健康管理理念的普及,将科学便捷的健康守护延伸至更多城市和社区 [7] - 公司致力于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到专业、可信赖的健康关怀 [7]
九安医疗20251027
2025-10-27 23:22
公司概况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九安医疗[1] 核心业务与产品表现 体外诊断试剂业务 * 新冠抗原试剂盒在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额有所增长,逐渐成为常规型产品[2] * 新冠、甲流、乙流三联检产品在美国市场线上线下销售稳居第一[3] * 正在筹备新冠、甲流、乙流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四联检产品,目前处于临床尾声阶段[3][19] * 三联检产品销量与流感发病情况直接相关,2025年第三季度美国尚未进入流感季,因此产品尚未放量[7] * 主要销售渠道为院外to C模式,通过亚马逊、CVS和沃尔玛等线上线下渠道销售[14] 家用医疗器械业务 * 家用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在亚马逊销量排名第一[2][3] * 血压计在越南进行代工,主要原因为关税差异(越南与中国关税相差10%),但代工业务量占整体业务比例不大[16] 糖尿病诊疗照护业务 * 通过糖尿病诊疗照护"国家卫星模式"在中国已落地50个城市和400多家医院,管理36万糖尿病患者[2][5][16] * 每个季度收费稳步增长,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2][5] * 2025年该业务收入预计将超过1亿元人民币,但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16] * 目标是为每位中国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1,000元收入,每位美国患者每年提供1,000美元收入[16] * 在美国市场,业务集中于加州萨克拉门托,与当地医生诊所合作,逐步推进按效果付费模式[16] 连续血糖仪产品研发 * 国内连续血糖仪临床试验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预计2026年进入中国市场[3][8] * 美国市场处于临床前准备阶段,将在中国临床试验完成后启动[8][11] * 公司致力于提高产品准确性和重复性,目标性能不逊于德康、雅培等同行,但更注重扩大市场普及度[12] * 国内临床试验投入预计为小几百万人民币,美国投入为小几百万美元[12] AI与AIoT研发应用 * AI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人员队伍建设,已有约30人团队[8] * AI技术旨在赋能现有糖尿病照护模式,包括智能问答和照护师助手等功能,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5][8][18] * AI助听器已进入样机阶段,核心是通过AI技术实现自适配,避免线下专业适配[13] * AIoT项目研发投入还集中在CGM研发上[8] 资产管理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利润达15.7亿元[2][6] * 资产配置主要通过香港资管公司进行,包括固收类资产(美债、美国公司信用债)、公开市场股票、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等[4][6][10] * 公开市场股票占比约为30%[10] * 公司维持每年8%左右的复合收益率指引,2024年实际收益率约为9%,2025年目标区间为6%至10%[4][10] 科创投资 * 公司成立了50亿元人民币的母基金,投资AI和科创领域[2][6] * 目前已有16家子基金过会,并通过这些子基金管理者进行投资[6] * 2025年3月母基金直接投资了沐曦GPU公司,该公司已通过发审会,即将挂牌上市[6] 市场与战略布局 美国市场与专利策略 * 核心战略之一是将更多产品推向美国市场,利用iHealth品牌知名度[4][20] * 公司在美国和中国均设有专利团队,对可能的法律挑战已做好资源和资金上的准备[11] * 地缘政治方面,公司采取双重产能策略:在洛杉矶设有自有工厂,同时在越南进行代工以规避潜在关税冲击[15] * 由于公司毛利较高,目前关税对业务影响相对有限[15] 其他业务 * 新零售业务为独立业务单元,与小米和小鹏汽车合作,在天津设有车店,目前必须实现盈利,占公司整体收入比例为个位数百分比[17] 公司整体战略 * 公司核心战略包括:将更多产品推向美国市场、坚定推广糖尿病诊疗照护服务并应用AI技术、在资产配置上实现保值增值、通过科创投资抓住AI市场机遇[4][20][21]
王沪宁出席中央代表团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赠送纪念品仪式
新华社· 2025-09-25 19:29
中央代表团活动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王沪宁带领中央代表团出席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赠送纪念品仪式 [1] - 中央代表团向新疆赠送了习近平总书记题词贺匾和中华同心尊等共计11项纪念品 [1] - 赠送仪式上王沪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小江一同为贺匾和中华同心尊揭幕 [1] 纪念品详情 - 纪念品包括贺匾、中华同心尊以及钛合金保温杯、搪瓷茶壶、心电图机、血压计、血糖仪、天文望远镜、便携式拉杆音箱、洗衣机、微波炉等 [1] - 纪念品清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代表团副团长雪克来提·扎克尔宣读 [2] - 纪念品共计11项,充分考虑实际需要,既有纪念意义又务实简朴 [1] 活动意义 - 党中央赠送纪念品是对新疆各族人民增进团结、建设美好家园的嘱托期盼 [1] - 活动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1] - 相信新疆各族人民会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 [1]
湖南夫妇卖背背佳:年入29.83亿,全国第一,港股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9-22 18:57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可孚医疗为背背佳母公司,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若成功将实现"A+H"两地上市 [2] - 公司总部位于湖南,主营业务为家庭健康用品,产品包括血压计、血糖仪、助听器、轮椅、雾化器、口罩及抗原检测试剂等 [3][4] - 按2024年中国销售额计,公司在所有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二;于家用康复辅具产品中国销售额排名第一 [4][16] - 公司于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截至2024年9月22日市值为82.41亿元 [5] 发展历程与业务模式 - 创始人张敏于2007年开设首家医疗器械零售店"好护士",2009年正式成立湖南可孚医疗并打造自有品牌 [6][7][8] - 2014年公司开设天猫线上旗舰店,2017年完成业务整合,确定康复辅具、医疗护理、健康监测、呼吸支持、中医理疗五大核心领域 [10] - 公司提供一站式家用医疗器械解决方案,产品超200款、上万种规格,用户涵盖老人、慢性病患、康复人群及健康意识强的年轻人 [11] - 康复辅具类产品收入占比最高,2024年收入10.39亿元,占总收入34.8%,其中背背佳矫姿带2024年销售份额近30% [12][17] 销售渠道与市场分布 - 线上销售为主导渠道,2024年线上销售收入19.81亿元,占总收入66.4% [1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抖音平台12个产品品类销量排名第一,天猫平台22个产品品类排名前三,京东平台12个产品品类排名前三 [14] - 2024年线下销售收入7.57亿元,占比25.4%,主要来自自营门店及与超70家连锁药店百强合作 [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738家自有门店,其中689家为"健耳听力"服务中心,覆盖超135个城市 [14] - 业务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及地区,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5915.1万元,占比2.0%;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提升至9676万元,占比增至6.5% [15] 财务表现与品牌实力 - 公司收入保持稳定,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 [19]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毛利从2022年11.27亿元增长至2024年15.09亿元,毛利率从37.8%提升至50.6% [1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4.96亿元,毛利为7.48亿元 [19] - 旗下健耳听力品牌按连锁验配中心数量计,在助听器行业排名前三;按2024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线上收入计,公司排名第二 [18][19] 行业驱动因素与发展趋势 - 银发经济是重要驱动力,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3.1亿,对康复辅具、健康监测设备需求旺盛,国家上调养老金也刺激消费能力 [20][21] - 健康中国战略下,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及慢性病患者群体扩大,推动居家健康管理需求增长 [22] - 行业未来趋势包括智能技术驱动产品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融合使设备向综合健康管理终端转变 [24] - 消费群体多元化,年轻一代亚健康问题催生对便携、智能、设计感强健康设备的需求,机会在于针对不同人群和场景开发定制化产品 [25][26] - 慢性病共病现象普遍,多参数集成的一体化产品将取代单一功能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27] -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下,国产品牌正打破外资垄断,通过价格、售后服务、场景适配性建立优势,并向高端市场渗透 [28]
背背佳翻红背后,可孚医疗寻求「A+H」上市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9-20 15:21
赴港IPO与全球化战略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有望成为国内家用医疗器械行业首家"A+H"上市企业 [2] - 港股上市旨在提升境外融资能力并促进国际化策略 拓展全球市场 [13]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6.5% 较2022年1.4%显著提升 主要得益于收购香港喜曼拿和上海华舟 [13] 财务表现与业绩趋势 - 2021年疫情窗口期营收达22.76亿元 净利润4.29亿元 随后增长放缓 2024年营收29.83亿元 净利润3.12亿元 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4% 净利润下降9.7% 短期业绩承压 [3] - 毛利率从2022年37.8%提升至2024年50.6% 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 [4] 产品结构与业务重点 - 康复辅具类产品成为最大收入板块 2025年上半年贡献38.8%营收 毛利率达61.99% [5] - 背背佳矫姿产品2024年实现收入约5亿元 市场份额27.2% 位居行业第一 [7][8] - 医疗护理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收入4.24亿元 同比增长9.67% 健康监测类产品收入2.71亿元 增长12.89% [6] 营销策略与渠道分布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4.8亿元 占总收入32.1% 研发费用仅4004.88万元 占比2.68% [9]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67.9%提升至2024年66.4% 其中线上直销占比从29.8%增至35.8% [10][11] - 线下覆盖超20万家药店 自建700余家直营门店 包括"好护士"、"健耳听力"等专业渠道 [12] 研发投入与行业竞争 - 2022-2024年研发支出从1.18亿元降至9640万元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仅为鱼跃医疗的1/7 [9][10] - 在天猫医疗器械品牌榜排名第二 血压计和雾化器排名第七 助听器排名第三 呼吸机产品排名第八/九位 [8] - 呼吸机产品定价2000元左右 走性价比路线 但与高端品牌存在价格差距 [8] 并购与海外扩张 - 2022年收购背背佳品牌 重新定位为全年龄段体态管理产品 [7] - 2025年完成收购香港喜曼拿87.6%股权 该公司拥有30多家医疗零售中心及诊疗机构 [13] - 2024年5月投资脑机接口企业纽聆氪医疗 布局创新技术领域 [14]
“背背佳”要带母公司勇闯港股
搜狐财经· 2025-09-15 22:23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 - 可孚医疗从2007年湖南长沙的小型企业发展为家用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通过整合国民品牌"背背佳"实现技术迭代和渠道革新 完成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矩阵的跨越 [3] - 2014年率先布局电商渠道 线上销售额自2015年起连续多年行业第一 线下同步建立738家自有门店(含689家健耳听力服务中心)形成全渠道闭环 [4] - 2024年按收入计位列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企业第二 康复辅具和矫姿带品类市场份额均接近30% 背背佳单品牌年收入突破5亿元 [4]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 2023年因渠道扩张下滑4.14% 2024年回升4.53%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6亿元(同比微降4.03%) [9] - 康复辅具类产品收入从2022年5.26亿元增至2024年10.4亿元(两年翻倍) 2025年上半年占比超35%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背背佳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超60% [10][11] - 健康监测类产品2024年收入4.89亿元(同比下滑16.70%) 呼吸支持类产品收入2.67亿元(同比下滑41.35%) 主因疫情后需求回归常态及竞争加剧 [1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02亿元、2.53亿元、3.12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22.60%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下滑9.51%) [12]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毛利率从2022年37.84%持续攀升至2024年50.58% 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49.99% 主因自产比例从45%提升至68%及高毛利康复辅具占比扩大 [14] - 2024年销售费用达9.73亿元(同比激增31.40%) 占营收比例32.6% 其中门店扩张成本占40% 线上推广费用超35% [14] - 2024年研发费用0.96亿元(同比下降15.67%) 研发费率3.2%低于行业平均5%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率提升至3.5% [15] 渠道布局与海外拓展 - 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19.90亿元(同比增长8.94%) 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近10亿元(占总营收65%) 兴趣电商收入占比超线上总营收20% [18] - 2024年线下收入8.51亿元(同比下滑3.12%) 2025年上半年线下收入近5亿元(同比增长12.5%) 健耳听力营收增幅超20% [18] - 2024年境外收入5915.09万元(占比不足2%) 2025年上半年通过收购上海华舟和香港喜曼拿 海外收入突破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