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褪黑素
icon
搜索文档
别数羊了,到底怎样才能睡个好觉?
虎嗅· 2025-10-13 19:04
菠萝:先请教您一个本质的问题,人为什么要睡觉? 苑成梅主任:为了活着,就这么简单。我们的生存很重要,不睡觉真的会死人。 睡觉有几个重要的功能。第一是促进生长发育。我们都知道小孩睡得特别多,那是因为神经发育、生长 素的分泌等,主要都是在晚上完成的,所以睡觉的过程对于长智商、长身高都特别重要。 还是要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特性,不要非得跟自己拧着。中国人非常讲究顺天应人,这种哲学观念还 是挺重要的。睡觉是为了活着,当然也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菠萝:怎么知道自己是属于睡眠长的还是睡眠短的人?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恢复体力。哪怕玩一天也会消耗非常多的能量,更何况大多数人是工作了一天,而夜 间睡眠是帮助恢复体力的。 睡眠还可以清除白天的代谢废物。现在科学家已经证实,我们在睡眠过程中有淋巴液的脉冲式释放,会 把细胞间隙里的一些代谢产物清除掉。 睡眠对我们的认知功能也非常重要,它通过整理记忆碎片,起到规范内在秩序的作用。我们白天会接收 到非常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只有部分是有用的。睡觉的过程中,其实大脑某一些区域也在工作,就像电 脑,有用的东西保存了,没用的东西在关机后就释放掉了。所以有些实验证实,睡得好的人,在睡觉前 记忆一些东西, ...
2025新健康消费生活趋势报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搜狐财经· 2025-07-20 10:30
健康消费市场趋势 - 2025年健康消费市场进入"重识"之年,消费者健康理念从被动"治病"转向主动"防病",形成综合健康观 [1] - 健康消费呈现五大趋势:美即健康、轻盈革命、未病先行、精准控养、情绪觉醒 [2] - 未来健康消费五大动向:产品健康可视化、功能效果可量化、人群适配精准化、品类健康全景化、科技应用辅助化 [2] 消费者细分人群 - 高智行动派主动精细管理健康,注重权威背书与功效透明,偏好便捷健康食品 [1] - 乐活跟随者被动响应,关注外在健康与宠物健康,易被种草消费 [1] - 特护成分家作为家庭健康中枢,关注疾病预防,重视成分安全与熟人推荐 [1] - 松弛养生党践行温和中式养生,重视膳食均衡,偏好药食同源产品 [1] - 情绪疗愈系关注身心双重健康,倾向专业心理咨询与智能陪伴设备 [1]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87%,较2023年增长2.17个百分点 [28][29] - 2024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三方面水平:基本知识和理念44.4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4.45%、基本技能28.67% [31][32] -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2020年约14480亿元,预计未来5年复合年增长率9.6% [35] - 截至2025年5月,国内医疗器械创投市场已有8起超5亿元大额投融资 [36] - 截至2025年5月,保健品相关企业超878.1万家,2025年新增约82.7万余家 [37] 消费行为特征 - 营养与饮食健康是消费者首要认知诉求,占比51.9% [43][44] - 社交媒体以56%渗透率成为主要健康信息来源,医疗机构宣传资料最受信赖 [46][47] - 高智行动派超四成个体每周投入超2小时学习健康知识 [52][53] - 高智行动派购买决策平均考虑3.3个因素,最关注技术专利和机构监测证书 [55][56] 政策与技术驱动 - 《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行动》推动健康理念融入政策 [11] - 数字化正成为推动健康管理体系升级的关键动力 [22] - 人工智能将在健康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22] - 严肃医疗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催生新兴商业价值 [14]
深夜警报:90后,00后吞下7成“助眠药”!千亿市场背后,谁的睡眠在被偷走?
新消费智库· 2025-06-27 21:28
睡眠经济市场概况 - 中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从2016年26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4955.8亿元,预计2027年达6586.8亿元 [9] - 保健助眠领域在电商渠道呈现双位数高增长,褪黑素是膳食营养品中人气最高的品类 [9] - 90后和00后占褪黑素消费群体的70%以上,其中18-29岁年轻人占比超30% [6][7] 褪黑素产品发展现状 - 褪黑素在中国市场自1997年通过脑白金进入,近年销量持续上升,2024年1-3月唯品会平台销量同比上涨30% [6] - 本土品牌如汤臣倍健、BuffX、同仁堂与国际品牌Swisse竞争,新锐品牌通过差异化产品(如褪黑素睡眠喷雾)实现月销300%增长 [17] - 线上渠道占市场份额70%以上,天猫、京东为核心销售阵地,年轻消费者偏好电商和直播带货 [19] 消费者画像与需求 - 睡眠经济消费主体为23-40岁人群(占比83.2%),其中23-30岁占34.9%,31-40岁占48.3% [12] - IT、金融、医疗从业者及学生是失眠高危群体,73.4%新媒体从业者日均工作超10小时,K12学生日均睡眠不足7小时 [13] - 需求场景分化:加班族调节生物钟、Z世代熬夜补救、学生缓解学业压力、差旅人群应对时差 [21]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剂型零食化:褪黑素软糖(如BuffX咖啡味款)月销超50万盒,通过口味创新降低"吃药感" [28] - 成分复合化:添加维生素B6、茶氨酸等成分,满足"健康睡眠"进阶需求 [28] - 场景精准化:结合智能设备(如睡眠手环)提供定制化剂量方案,或搭配眼罩、白噪音耳机形成组合解决方案 [29][34] 市场竞争痛点 - 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功能、成分、剂型及目标客群重叠度高,缺乏精细化人群划分 [22] - 即时性需求未充分满足:深夜场景下传统电商配送时效不足,需强化即时零售渠道 [29] - 替代品威胁:GABA类助眠产品分流对褪黑素安全性存疑的消费者 [33]
售价5年暴涨约6倍,“疯狂的复方枣仁胶囊”背后发生了什么?
虎嗅· 2025-05-21 21:06
药品价格暴涨 - 复方枣仁胶囊价格从2020年约20元/瓶(12粒装)飙升至2024年约148元/瓶,5年涨幅达6倍 [1][2][3] - 2020年订单显示5瓶售价106.87元(单瓶约21元),2024年单瓶价格区间为66-150元,同城外卖/秒送价格更高(80-150元) [4] - 生产商重庆希尔安药业12粒装供货价2021年低于50元,2022-2023年不低于68元,2024年5月调价至98元/瓶,零售价锁定128元 [9][10] 原材料成本波动 - 主要成分酸枣仁价格从2020年200元/公斤涨至2023年1050元/公斤,累计涨幅400%,2024年7月回落至520元/公斤(10个月跌幅50%) [12][13][20] - 另一成分延胡索价格从2020年40元/公斤涨至2022年150元/公斤,2024年陕西产价格跌至65元/公斤(同比跌幅52%) [16][20] - 价格上涨主因包括疫情后需求激增、野生资源稀缺、资本涌入及"抢青"导致产量质量双降 [15] 终端市场动态 - 药店需求旺盛导致供不应求,部分消费者被迫高价购买或转向替代品(如灵芝安神冲剂300元/盒、褪黑素等) [22][24] - 成品药价格调整滞后于原料市场,因生产周期长且调价流程复杂 [25] - 部分药店出现断货现象,预订到货价仍超100元/瓶 [23] 行业需求背景 - 中国成人失眠发生率38.2%,失眠症患者约2-3亿人 [27] - 某三甲医院睡眠科门诊量2021-2024年增长29.18%(4595人次增至5936人次) [28] - 失眠症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17年103亿元增至2030年2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9%) [31]
“老鼠人”失眠简史:3亿特困生如何造就千亿睡眠经济?
36氪· 2025-04-22 18:36
睡眠障碍现状 - 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7] - 2025年受访人群夜间平均睡眠时长为6.85小时,26%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65%的人群每周出现1到2次睡眠困扰 [7] -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5小时,远低于7-9小时的国际健康标准 [7] - 日本人均不足7小时睡眠,美国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长期缺觉,韩国高中生日均睡眠不足5小时 [4] 失眠原因分析 - 失眠主要由自我认知焦虑、工作挑战与健康担忧三大因素导致 [17] - 报复性熬夜现象在年轻群体中突出,夜晚成为暂时逃离现实的精神避难所 [12] - 社交平台、购物app、网络游戏等数字产品经过精心设计,利用人类心理弱点维持用户粘性,导致被动熬夜 [13] - 压力情绪与失眠互为因果,形成难以打破的闭环 [20] 睡眠经济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睡眠经济行业市场规模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86%,预计到2030年或将突破万亿元 [21] - 对比2019年和2023年,睡眠市场消费人群增长23%,人均花费金额增长20%,人均购买件数增长29% [21] - 智能睡眠品类以30%的年增速领跑,2030年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000亿元 [51] - 全球睡眠危机催生了一个价值数千亿的睡眠经济市场 [6] 助眠产品细分市场 - 64%有睡眠困扰的消费者选择通过家居家纺类产品改善睡眠,床垫、遮光眼罩等传统产品占据重要位置 [27] - 2024年中国床垫市场规模达814亿元,同比增长5.5%,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6.57% [29] - 记忆棉床垫、智能化床垫等功能性产品增长迅猛,年增速超过40% [29] - 58%消费者选择通过服用助眠保健品及药品来改善睡眠 [31] 助眠食品与饮料创新 - 2022年睡眠保健品中"软糖"剂型销售额达2.33亿元,占比达25.04% [31] - 褪黑素产品以零食化创新形式走红,但全球监管态度谨慎 [31] - 含有GABA、L-茶氨酸/酸枣仁等天然成分的助眠功能食品因副作用小而受到关注 [36] - 添加了茶氨酸等助眠成分的饮料(如紫色瓶尖叫)在社媒爆火,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376万次 [40] 智能睡眠技术发展 - 消费级睡眠监测产品主要分为APP服务和智能监测硬件两类 [55][56] - 智能睡眠产品向"环境调节-生理干预-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跃迁 [58] - 消费级睡眠监测设备的准确率仍落后医疗设备30%以上,部分AI助眠产品算法模型仅基于千人级数据训练 [58] - 智能枕、助眠灯、AI床垫等技术解决传统助眠产品无法触及的痛点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