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运代理
icon
搜索文档
密尔克卫(603713):2025年半年报点评:25H1归母净利3.5亿元,同比+13%,积极推动全球化布局,静待周期景气回暖
华创证券· 2025-08-18 14:0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密尔克卫"推荐"评级,目标价71.1元,较当前价58.93元存在21%上行空间 [1][2] - 2025年预期市盈率14倍,2026-2027年PE分别降至12倍和10倍,估值具备吸引力 [2][6] 财务表现与业务分析 - **业绩增长**:2025H1营收70.4亿元(同比+17.4%),归母净利3.5亿元(同比+13.1%),其中Q2营收增速达19.3% [1] - **分业务表现**: - 化工品分销业务营收33.8亿元(同比+27.1%),毛利2.7亿元(同比+50.7%),毛利率提升1.3pct至8% [1] - 全球移动业务营收7.0亿元(同比+50.9%),增速显著高于其他业务 [1] - 仓配一体化业务营收12.2亿元(同比-1.9%),毛利率下滑1.5pct至18.67% [1] - **财务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6/7.7/9.0亿元,对应EPS为4.18/4.90/5.69元 [2][6] 战略布局与业务拓展 - **全球化布局**:加速海外战区建设,泰国和印尼网点推进中,同步拓展亚太地区外仓网络 [6] - **新业务孵化**:快运、大件、冷链等新业务收入规模超亿元,线上平台("化亿达""灵元素"等)强化数字化服务能力 [6] - **客户多元化**:重点开发新能源、芯片半导体及医药客户,深挖化工客户业务量 [6] 资产与运营效率 - **仓储网络**:全国自建及管理逾60万平米化学品仓库,使用率长期保持85% [6] - **数字化建设**:推进AI工具应用升级,优化仓库管理、运输调度等环节效率 [6] - **财务健康度**:2025年资产负债率预计65.3%,流动比率1.4,偿债能力稳定 [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近12个月股价涨幅24%,跑赢沪深300指数 [5] - 当前市值93.18亿元,对应2025年PB为1.9倍,低于历史均值 [3][7]
海航科技:6月9日召开分析师会议,渤海证券、华福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6-09 23:07
公司战略与发展方向 - 公司坚持"航运+贸易"双轮驱动战略,航运主业采用"自有+期租"组合模式以稳中求进,同时拓展航运上下游商品贸易业务以减轻市场波动影响[2] - 2024年上半年已完成自有物业资产盘活,酒店经营将提升资产收益,并加强对参股子公司中合担保的关注以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2] - 公司账面资金主要用于日常经营、提升船舶性能及船队竞争力,同时优化商品贸易业务周转效率和财务结构[2] 航运业务经营情况 - 2024年通过中短期运力锁定、扩大市场船租入、拓展高利润航线及精细化管理等措施,航运业务收入达5.62亿元,同比增长48.95%,毛利率11.93%,同比增加19.84个百分点[3] - 2024年船舶运行平稳且营运率高,有效应对了国际干散货市场波动[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2.62亿元,同比下降11.27%,归母净利润4297.78万元,同比下降22.68%,扣非净利润2901.36万元,同比下降42.58%[4] - 负债率15.77%,投资收益1359.81万元,财务费用-1463.71万元,毛利率7.43%[4] 机构预测与市场数据 - 西南证券预测2025-2027年盈利分别为1.50亿、1.72亿、2.11亿元[6]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12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48.84万,融券余额增加[6]
内河航运业务持续承压 凤凰航运2024年亏损8270万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4-30 08:3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货运量达3,226万吨,同比增加201万吨(增幅6.64%),货运周转量461.50亿吨千米,同比增加43.35亿吨千米(增幅10.37%)[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70万元,亏损扩大,主因包括市场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及船舶资产减值准备计提[1] - 运输主业收入7.99亿元,整体毛利率首次转负,同比下降3.41%,其中沿海运输业务毛利率降至-7.43%(同比锐减8.49%),远洋运输业务毛利率提升至4.71%[2]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干散货航运及港航物流服务业,涵盖干散货运输、船舶代理、货运代理、综合物流、船舶租赁及船员劳务,经营模式包括自营、期租和程租[1] - 自有运力近40万吨,但运力规模与头部航运企业差距较大[1] - 主要资产布局在国内沿海与长江货运市场,受竞争加剧影响导致主营亏损[2] 战略调整 - 启动海轮内改外项目,加速资产出海布局,2024年完成一艘海轮改造并投入远洋市场运营[2] - 通过市场拓展实现运量与周转量增长,但受运价下跌及部分业务收入按净额法确认影响,呈现"增产增量不增收"局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