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声波雷达
icon
搜索文档
豪恩汽电:单车感知系统价格从原来一千元以下将提升到3000元到4000元 加上域控将会更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13:36
公司产品升级 - 单车超声波雷达感知数量从2颗提升至12颗 [1] - 单车视觉感知数量从1颗提升至12颗 [1] - 单车毫米波雷达数量从1颗提升至6颗 [1] 单车价值量变化 - 单车感知系统价格从1000元以下提升至3000-4000元 [1] - 增加域控制器后单车价值量将进一步上升 [1] 行业发展驱动 - 汽车智能驾驶普及推动感知系统硬件数量大幅增加 [1] - 感知系统硬件配置升级带动行业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 [1]
豪恩汽电: 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6 00:21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0,493.91万元,将全部用于深圳产线扩建、惠州产线建设和研发中心升级三个项目 [1] - 若募集资金不足,公司将通过自有或自筹资金补足差额,并优先保障重点项目 [1] - 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先行投入项目 [1] 深圳产线扩建项目 - 拟投入募集资金30,446.26万元,建设周期36个月,重点提升雷达、摄像头及域控制器产能 [2][10] - 项目响应国家智能汽车产业政策,顺应自动驾驶感知硬件优先受益趋势 [3][4] - 2024年1-11月国内高速NOA渗透率仅7.2%,城市NOA渗透率1.5%,车载摄像头需求面临量价齐升 [5][6] - 公司已通过IATF16949等国际认证,客户覆盖大众、比亚迪等头部车企,2024年营收增长17.25%至14.09亿元 [7][9][10] 惠州产线建设项目 - 拟投入47,187.65万元,改造3万平米厂房,实现雷达与域控制器产品集中生产 [12][20] - 项目依托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产业集群优势,促进产业链协同 [12][19] - 通过多传感器(超声波/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产能协同布局,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14][15]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35.2%),全球智能驾驶市场规模2030年将超4,500亿元 [17][18] 研发中心升级项目 - 拟投入32,860万元建设智能驾驶实验场,强化算法与感知技术融合能力 [21][24] - 2024年L2+辅助驾驶渗透率达47.9%,新能源车达56.9%,技术迭代压力显著 [21][22] - 公司拥有专利277项(含发明专利49项)、软件著作权160项,研发投入占比10.34% [27][28] - 项目将支持与主机厂同步研发,缩短高阶智驾方案市场化周期 [23][26] 战略影响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深圳(摄像头)、惠州(雷达/域控)的差异化产能布局 [15] - 助力公司从硬件供应商向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 [25][29] - 预计提升净资产规模,优化财务结构,增强抗周期能力 [31][32]
智驾拐点或已到来 智能网联汽车投融资并购对接活动举行
深圳商报· 2025-07-25 00:56
行业动态 - 深圳举办"星耀鹏城"20+8产业沙龙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投融资并购对接 活动吸引120余家机构参与包括政府部门、上市公司、科创企业及投资机构[1] - 活动重点关注自动驾驶国际标准落地与车路云一体化发展 同时发布《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技术图谱与创新50企业名单》[1] 深圳产业优势 - 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形成"立法先行、场景驱动 生态共建"的领先优势 已进入全市域开放、全车型覆盖、全场景应用新阶段[1] - 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利持有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专利公开量全国第二[1] - 重点优势技术集中在汽车芯片、算法和操作系统领域 技术创新热点聚焦软件开发、HUD、超声波雷达、ADAS及毫米波雷达[1] 国际比较 - 智能驾驶时代中国具有显著优势 相比日本在车路协同领域的长期积累和美国早期技术启动但立法滞后的情况[1] - 日本在高速公路车路协同技术积累达三十年 美国2005年启动智能网联技术但立法进展缓慢[1] 企业参与 - 华砺智行董事长指出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发展趋势最为乐观[1] - 深交所分享产业投融资数据与并购重组服务 华为、比亚迪、深城交等龙头企业参与深度对话[1]
中际旭创: 对外投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9 00:30
对外投资基本情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智驰致远拟以7元/每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受让刘世勇等7人合计持有的君歌电子3,666,666.67元出资额 [1] - 交易涉及《增资协议》《股权转让协议》《股东协议》及《过渡期服务协议》等文件 [1] - 此前已通过增资及股权转让方式收购君歌电子62.45%股权 [1] 对外投资进展情况 - 君歌电子2024年净利润2,989.84万元,业绩完成指标超过80%,触发股权转让条款 [2][3] - 智驰致远以7元/每1元出资价格受让7名股东合计3,666,666.67元出资额,总金额25,666,666.67元 [3] - 转让后智驰致远持股比例从68.16%提升至72.59%,刘世勇持股比例从18.81%降至16.20% [3] 君歌电子基本情况 - 注册资本82,923,809.52元,成立于2013年,主营超声波雷达、视觉传感器及车身控制器研发生产 [3][4] - 已取得比亚迪、上汽、广汽等国内知名车企一级供应商资质并实现量产供货 [4] - 2024年营业收入76,165.91万元,净利润2,989.84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526.40万元,净利润459.49万元 [5] 君歌电子评估情况 - 收益法评估股东权益价值68,500万元,增值率80.63%;市场法评估69,400万元,增值率83.01% [6] - 最终采用收益法评估结果,4.4217%股东权益评估值为2,570万元 [6][7] - 评估基准日为2024年12月31日,考虑缺少控制权对价值的影响 [6][7] 交易审议程序 -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8] - 交易价格以评估值为依据协商确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 [8]
雷达,离生活很近(新知)
人民网· 2025-07-07 06:51
雷达技术应用领域 - 雷达技术在航班起降预测、农业病虫害防治、隧道施工环境监测、珠峰测高等国计民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 相控阵非相干散射雷达可捕捉监测几百到上千公里外太空中的微小电子活动 [2] - 自主研发的S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和C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可快速监测灾害性天气 [6] 雷达技术突破 - 相控阵非相干散射雷达将电离层探测高度提升到上千公里,能捕捉等离子体等细微粒子变化,探测精度和灵敏度达国际领先水平 [3] - 无线电波雷达通过主动发射信号实现对神舟飞船返回舱在黑障区的持续跟踪定位 [3][4] - C波段全数字有源相控阵天气雷达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应用,90秒完成40层体积扫描,空间分辨率达75米,可靠性从600小时提升至3000小时以上 [4] 智能交通应用 - 雷达在能见度极低天气仍可穿透云雾,精准捕捉飞机位置、速度和航向信息 [4] - 自动驾驶车辆通过配置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实现"超视距"感知 [5] - 自主研发的超声波雷达累计装车量达2000万只,用于0-10米范围物体探测及自动泊车等场景 [5] 灾害防治与救援 - 探地雷达具有无损高效特点,广泛应用于隧道检测、地质勘察等领域 [7] - 生命搜救雷达可探测废墟下的呼吸、心跳信号,已用于地震救援 [7] - 高分辨多频段全极化探虫雷达可测量有害昆虫振翅频率等参数,为农业害虫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7] 技术发展趋势 - 正在加快雷达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提升自主决策能力 [8]
汽车辅助驾驶 究竟如何感知?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09 16:42
汽车辅助驾驶感知技术方案 - 主流感知组合为V+R+L+U,其中V代表摄像头,R代表毫米波雷达,L代表激光雷达,U代表超声波雷达,此外还包括车载驾驶员监控(DMS)摄像头 [1] - 比亚迪天神之眼C采用5R12V感知方案,配备5个毫米波雷达与12个摄像头,包括3颗800万前视摄像头、4颗300万环视摄像头、4颗300万侧视摄像头、1颗300万后视摄像头 [1] 摄像头感知技术 - 奔驰前视采用双目摄像头,通过视差算法计算物体距离,但受限于摄像头间距(约十几厘米),探测距离略显不足 [2][4] - 比亚迪、小鹏等公司在双目基础上增加长焦镜头,形成三目摄像头方案,其中2个广角摄像头(120度,800万像素)用于视差算法测距,1个长焦摄像头(30度,800万像素)用于识别远处小物体 [6] - 三目方案最高探测距离达350米,实现1cm物体探测精度,可识别路面减速带、凹陷等,支持主动悬架预瞄功能 [8] - 多摄像头设计支持同时运行多种算法,如AI障碍物识别、AEB、ACC、红绿灯识别等,提升系统识别范围和准确性 [8] BEV鸟瞰图技术 - BEV(Bird's Eye View)将多个摄像头图像拼接成全景图,分为BEV LiDAR点云类、BEV Camera图像类和BEV Fusion融合类 [8] - 通过神经网络提取特征,利用transformer模型关联特征并投影到向量空间,生成反映周围环境的鸟瞰图,用于识别障碍物和可行驶区域 [10] - BEV感知局限在于无法预测悬垂障碍物(如开启的车门、限高栏杆等) [10] Occupancy占用网络 - Occupancy占用网络将BEV的2D图像升维为3D,通过网格化定义占用和空闲单元,判断可安全行驶区域 [11] - 该算法可分析前方物体形状和位置,大幅提升汽车识别能力,尤其适用于复杂的城市驾驶环境 [11] 激光雷达技术 - 激光雷达通过激光束扫描构建环境点云图,线数越多垂直分辨率越高,主流192线雷达可清晰分辨200米外车辆轮廓 [13] - 对小体积异物(如倒伏轮胎、锥桶等),在200米远时仅能模糊识别为异物,需在100-50米内才能清楚分辨轮廓 [13] - 相比摄像头,激光雷达能实时获取三维点云数据,快速构建环境三维模型,不受表面图案欺骗,只关注障碍物存在与否 [16] - 摄像头在不同光照条件和物体材质下测距精度和识别能力明显不如激光雷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