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载音响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消息 || 2025 AAC感知技术峰会圆满举办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17:21
公司战略与技术理念 - 公司举办2025 AAC感知技术峰会,首次系统性提出“AI原生体验”的感知技术理念 [2] - 公司完整呈现以“物理AI”为核心理念的技术布局,旨在通过构建“用户场景体验流”引领行业进入AI“新感官主义”时代 [2] -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物理AI”为战略核心,推动智能汽车体验发展 [3] 业务布局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灵巧手及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 [2] - 通过收购PSS、整合FL与PSG资源,并与Naim、Devialet、Sennheiser等全球高端品牌合作,公司打造了软硬件一体的全栈声学生态 [2] - 凭借车规级标准与一体化交付能力,公司已跻身全球车载音响系统前十,是唯一入榜的中国企业 [3] 车载声学技术与合作案例 - 公司作为极氪9X的技术合作伙伴,助力其打造naim殿堂之声音响系统 [3] - 双方深度协作声场架构、扬声器布局和降噪方案,极氪9X采用9.2.4.8声场布局与前后双低音炮设计,并搭载主动降噪系统 [3] - 公司正将传感器、麦克风矩阵、座椅振动反馈、独立音区等消费电子领域的能力快速迁移到车载领域 [3]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趋势叠加,声学成为重塑智能座舱体验的关键变量 [2] - 下一代沉浸式智能座舱被公司视为多感官融合的结果,结合声、光、电、触为用户搭建真实体验场景 [3]
2025年11月海外金股推荐:资源品和科技百花齐放
国盛证券· 2025-10-31 17:05
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2025年11月海外市场投资机会,认为资源品和科技板块将呈现百花齐放态势[1] - 配置建议聚焦四大方向:成长性可期的能源及有色金属企业、受益AI迭代的互联网企业、低估值高成长的消费电子零部件企业、产品周期强势的汽车新势力及Robotaxi公司[5][6][23] 近期重点事件总结 - 中美经贸磋商取得进展,双方就海事物流、关税、农产品贸易等议题达成基本共识,并计划履行国内批准程序[1][9] - 中国发布"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要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等成为新增长点[2][10] - OpenAI在2025开发者日宣布"Apps in ChatGPT"框架,允许开发者通过SDK将服务嵌入ChatGPT,同时发布AgentKit、Codex等新工具[2][10] - 智能驾驶领域催化事件频发:小鹏汽车将在AI科技日宣布物理AI重大突破;特斯拉提出潜在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马斯克薪酬方案;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预计11月6日港股上市[3][11] - 英伟达GTC大会宣布与美国能源部合作打造7台超级计算机(其中一台采用10000块Blackwell GPU),与优步合作自动驾驶车队,向礼来出售1000块GPU,并预计2026年底GPU销售额达5000亿美元[4][12] 市场情况总结 - 港股10月出现回调,恒生指数从9月末26856点降至10月28日26346点,跌幅1.9%;恒生科技指数从6466点降至6093点,跌幅5.8%[13] - 2025年初至10月28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1.3%,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36.4%[13] - 南下资金持续净流入,10月净流入701亿港元,近30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089亿港元,与9月末2086亿港元基本持平[14] - 行业表现分化,10月能源板块上涨8.2%、银行板块上涨6.2%,而家庭与个人用品板块下跌12.7%、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板块下跌12.2%[18] 当前配置建议及金股组合 资源品企业 - 洛阳钼业(3993.HK):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42.8亿元,同比增72.6%;铜产量54.34万吨,同比增14.14%;KFM二期项目投资10.84亿美元,预计2027年投产新增10万吨铜金属[24][25] - 中国秦发(0866.HK):剥离山西亏损煤矿业务,轻装上阵;收购印尼SDE煤矿小股东权益,提升持股比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6亿元、6.8亿元、11.5亿元[32][35][37] - 中国宏桥(1378.HK):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123.6亿元,同比增35%;电解铝销量290.6万吨,同比增2.4%;自备电成本0.33元/度,同比降31%[39][40] 科技及互联网企业 - 阿里巴巴(9988.HK):FY2026Q1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2%;阿里云收入334亿元,同比增26%;即时零售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45][46] - 快手(1024.HK):2025Q2收入350亿元,同比增13.1%;电商GMV同比增17.6%至3589亿元;可灵AI在Q2实现收入超2.5亿元[50][51] 消费电子及汽车产业链 - 丘钛科技(1478.HK):2025H1收入88.3亿元,同比增15.1%;净利3.08亿元,同比增168%;潜望模组出货1060万颗,同比增5.9倍[53][54] - 瑞声科技(2018.HK):2025H1收入133.2亿元,同比增18.4%;净利8.76亿元,同比增63.1%;WLG超光棱镜解决方案实现量产[57][58] - 零跑汽车(9863.HK):25Q2收入142.3亿元,同比增165%;交付量13.4万台,同比增152%;毛利率13.6%,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62] - 小鹏汽车(9868.HK):关注AI科技日物理AI突破;自研图灵芯片单颗算力等效3颗Orin-X;预计2026年L4车型算力达3000TOPS[67][69] - 小马智行(PONY.O):Robotaxi已在一线城市部署超500台车辆;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成本降70%;目标2025年末部署1000台Robotaxi[74][76]
海菲曼发布低功耗WiFi无线音频技术 创始人边仿:探索音频技术在健康监测等领域融合
证券时报网· 2025-10-26 18:00
公司新品发布 - 公司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多款搭载自主研发低功耗WiFi无线音频技术的旗舰产品,包括HE1000WiFi、Arya WiFi头戴式耳机、WiFi高清流媒体音箱Shangri-La Tower,并首次展示车载音响系统 [1] - 发布核心亮点是解决无线音频传输痛点的WiFi技术,配合自研低能耗高精度DAC芯片,实现无损音质无线传输,支持多模式切换及高清音乐格式解码 [1] - Shangri-La Tower音箱集成WiFi流媒体推流、DSP音频信号处理、HYMALAYA PRO R2R音频解码芯片及高保真扬声器,比传统发烧音响使用效率明显提升 [1] 核心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独立研发了喜马拉雅R2R解码模组,过去音频解码部分依赖美欧日厂家的垄断技术 [1] - R2R解码对于音频系统作用举足轻重,类比CMOS模组对于微单相机、高通骁龙芯片对于安卓智能手机 [1] 公司战略与研发 - 公司正计划进一步强化电声基础技术研究,同时探索音频技术在健康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可能性 [2] - 公司以创新为舵,持续引领行业升级,声学技术的价值边界正在不断扩展 [2] - 公司专注关键声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已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为195项境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0项)、21项境外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和5项作品著作权 [2] 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20.77%,归母净利润3479.51万元,同比增长63.79% [2] - 公司于2024年12月30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并获受理 [2] 行业发展趋势 - 我国电声行业近年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已自行研发并逐步掌握了从电声元器件到终端电声产品的多项生产技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声工业体系和相关产业链 [2] - 国内领先的电声产品制造商逐步从低端电声元器件市场竞争中突围,向中高端电声市场迈进 [2] - 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电声品牌商 [2]
唯一上榜的中国面孔:瑞声科技跻身全球车载音响系统前十
经济观察网· 2025-08-14 18:26
全球乘用车音响系统市场竞争格局 - Harman与Bose为双寡头 合计市场份额达60% Harman占36% Bose占24% [2][5] - 索尼 丹拿等老牌厂商维持细分领域影响力 其他所有厂商合计份额仅30% [5] - 中国力量崛起重绘产业地图 瑞声科技为全球前十供应商中唯一中国企业 [6] 中国厂商角色转变与市场策略 - 中国厂商从代工转向直接供应 声扬 WANOS Nobo Automotive ADS Audio等通过中高端车型合作切入国际市场 [6] - 小鹏 零跑 吉利等车企将音响系统纳入自主研发 不再完全依赖国际供应商 [6] - 中国车企采用双线策略 高端车型配备超20个扬声器对标豪华品牌 入门及中端车型控制扬声器数量提升性价比 [8] 行业技术演进与竞争焦点 - 竞争点转向软件定义音频 通过OTA升级迭代音效算法 特斯拉Model 3 蔚来ET7等车型可引入沉浸式音频功能 [8] - 通用汽车计划2026年起在凯迪拉克全系电动车标配杜比全景声 [8] - Harman Bose等国际巨头加快与车企战略绑定 拓展软件和服务能力以延伸至OTA升级体系 [9] 市场驱动因素与未来趋势 - 驱动因素包括供应链安全 成本可控 以及通过定制化音频与智能座舱融合形成差异化卖点 [7] - 汽车消费决策逻辑变化 音响系统从附属配置转变为影响用户感受和品牌溢价的关键因素 [8] - 未来竞争取决于音频系统能否与智能驾驶 车载娱乐 语音交互等模块形成一体化沉浸式场景 [10] 中国厂商竞争优势与挑战 - 中国厂商在智能座舱与本土化应用场景结合方面具备开发效率优势 [10] - 与传统巨头在品牌溢价 国际认证体系 专利壁垒上的差距短期内仍难抹平 [10] - 中国车企与零部件厂商的协同速度将决定下一轮竞争中国际差距的缩短 [10]
Counterpoint:全球乘用车音响系统市场由Harman和Bose主导 两家厂商合计贡献近60%的总销售额
智通财经· 2025-08-14 09:29
全球乘用车音响系统市场格局 - 全球乘用车音响系统市场由Harman和Bose主导,两家厂商合计贡献近60%的总销售额 [1] - 前十大供应商中AAC Technologies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 [1] - 传统市场由美国、日本和欧洲企业主导,但Sonavox、WANOS、Nobo Automotive和ADS Audio等中国企业正在迅速崛起 [1] 中国车企在音响系统领域的策略 - 小鹏、零跑和吉利等中国车企开始自主研发车载音响系统并与生态合作伙伴深度协作 [1] - 中国车企在高端市场增加扬声器配置数量,蔚来ET7、极氪01、比亚迪腾势D9等车型配备超过20个扬声器 [4] - 同时推出配备较少扬声器的更具性价比的电动汽车车型,减少市场平均最大扬声器数量 [4] 软件定义音频功能的发展 - 汽车品牌厂商通过OTA远程升级能力提供个性化音频体验,特斯拉Model 3、蔚来ET7、凯迪拉克Optiq、Lucid Air等车型支持OTA更新 [4] - 空间音频和沉浸式音频技术在高端车型普及,通用汽车将在2026年凯迪拉克全系电动车型中提供杜比全景声体验 [4] 车载音响系统的市场影响 - 先进的车载音响系统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核心差异化因素 [4] -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顶级音效体验支付溢价 [4]
Harman与Bose稳居主导,中国车企及电动汽车发展趋势正在重塑全球车载音响市场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08-14 09:03
全球乘用车音响系统市场格局 - Harman和Bose主导全球乘用车音响系统市场,两家合计贡献近60%的总销售额 [4] - 前十大供应商中AAC Technologies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 [4] - 中国汽车品牌厂商的全球化推动Sonavox、WANOS、Nobo Automotive和ADS Audio等本土企业崛起 [4] 中国车企的音响系统战略 - 小鹏、零跑和吉利等中国车企通过自主研发车载音响系统强化供应链控制与产品差异化 [4][7] - 蔚来ET7、极氪01和比亚迪腾势D9等高端车型配备超过20个扬声器 [6] - 经济型电动车型的推出使单车平均高端扬声器数量维持在12个左右 [7] 技术趋势与消费者需求 - 软件定义音频功能(如OTA升级、空间音频)重塑市场竞争格局,特斯拉Model 3、蔚来ET7等车型支持远程更新 [7] - 杜比全景声技术将应用于2026年凯迪拉克全系电动车型 [7] - 电动汽车静谧性提升沉浸式音响需求,优质音效成为中国消费者购车核心决策因素 [7] 市场动态与竞争焦点 - 高端车型扬声器数量竞赛与经济型车型性价比策略并行,拉低市场平均最大扬声器数量 [6][7] - 中国消费者愿为顶级音效支付溢价,推动音响系统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7]
国光电器(002045):声韵未来,携手共创
中邮证券· 2025-07-14 20: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音响电声产品快速迭代,使用场景延伸至多领域,公司有70余年扬声器设计制造经验,可提供多种产品 [4] - AI与硬件深度融合,创新类硬件产品不断涌现,公司凭借技术优势获开发机会,未来重点发展智能硬件产品 [5] - 车载音响系统升级,扬声器单车搭载数量翻倍,公司开展相关开发研究,预计今明两年产品上车 [6] - 受益消费电子创新,小软包电池出货量上升,公司子公司业务推进,销售额和净利润同比增长 [7]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4亿、130.7亿、16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3.3亿、4.5亿元 [9]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15.54元,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5.62亿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87亿元 [3] - 52周内最高/最低价为25.15 / 10.23元,资产负债率54.9%,市盈率33.78,第一大股东为深圳智度国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营业收入 - 2024 - 2027年分别为79.01亿、102.42亿、130.69亿、165.2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3.17%、29.63%、27.60%、26.43% [11] 归母净利润 - 2024 - 2027年分别为2.53亿、2.45亿、3.33亿、4.5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29.87%、 - 3.23%、36.10%、36.47% [11] 其他指标 - 2024 - 2027年EPS分别为0.45、0.44、0.59、0.81元/股,市盈率分别为34.55、35.71、26.23、19.22,市净率分别为2.04、1.94、1.82、1.68,EV/EBITDA分别为41.72、11.35、9.37、11.22 [11]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利润表 - 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3.2%、29.6%、27.6%、26.4%,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 33.1%、 - 1.1%、36.1%、36.1%,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 29.9%、 - 3.2%、36.1%、36.5% [14]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9%、52.9%、54.2%、55.0%,流动比率分别为1.22、1.35、1.44、1.48 [14]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5200万、14.68亿、6.52亿、5.0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20.18亿、 - 7200万、7000万、4300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0.97亿、 - 6400万、 - 8600万、 - 9800万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