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配送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两个北航学霸,干出460亿电动车王国
创业家· 2025-08-23 18:22
以下文章来源于邱处机 ,作者邱鑫浩 邱处机 . 专门研究商业牛人 用新技术、新产品定义新市场。 作者:邱鑫浩 来源:邱处机 在中国科技创业者中,有这样两位北航学霸:一个痴迷机器人技术,一个擅长商业运营。 他们从地下室起步,用二十年时间打造出一个横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智能两轮电动车和机 器人的 460 亿市值的智造王国。 他们就是九号公司的创始人高禄峰与王野。 从收购全球平衡车鼻祖 Segway ,到让智能电动两轮车走进千万家庭;从被质疑是 " 小米代 工厂 " ,到成为全球短途出行领域的冠军——九号公司的创业故事,堪称中国智造崛起的经典 样本。 这里插播一条课程资讯: 报名 「吴世春·泸州出行活动」 ,9月21号-23号 , 吴世春将亲自带队 100家企业家 , 去四 川泸州线下游学 , 探 访 下沉创新 , 寻找增长新引擎。 你 在 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和想法 , 都可以找吴老师聊聊 。 如果你是 优质的项目,吴老师 也会果断投 你。 下半年 , 吴老师预计要投出去的金额,应该不小于 15个亿。 (翻到底部了解详情) 扫码咨询报名 地下室里的机器人梦 2005 年的北京天通苑,一套租来的地下室里,几个年轻人 ...
擎朗智能李通:人形机器人先岗位化 逐渐实现完全通用化
新京报· 2025-08-11 23:40
行业趋势与商业化进展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显示行业更强调商业化落地,各公司积极挖掘工业和服务等场景应用[1] -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是先岗位化再实现完全通用化,未来将是通用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混合的世界[1][2] - 大模型发展提升了机器人"大脑"能力,ChatGPT问世后行业站在同一起跑线[2] 公司产品与技术路线 - 擎朗智能展示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包括最新双足人形产品XMAN-F1和XMAN-R1[1] - 公司机器人产品出货量超过10万台,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保持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第一[2] - 更倾向于在服务场景落地人形机器人,因对服务场景理解更深且非结构性需求更适合具身智能[2] 商业化场景与市场布局 - 当前商业化场景包括酒店、餐饮、休闲娱乐及医疗康养,主要产品有配送、清洁和行李机器人[1] - 公司营收海外和国内各占一半,海外盈利水平更好因劳动力成本更高且机器人售价更高[2] - 轮式机器人商业化速度更快,但公司认为专用机器人与通用机器人将长期共存[3] 数据采集与发展策略 - 行业面临具身智能数据匮乏问题,公司通过建立采集场和训练场进行物理世界数据采集[3] - 采取岗位化推进路径,让机器人先落地简单工作岗位以积累商业化产品数据量[3] - 认为应避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数据困境,通过大批商业化产品推动数据飞轮运转[3]
擎朗智能李通:人形机器人先岗位化,逐渐实现完全通用化
新京报· 2025-08-11 23:05
世界机器人大会观察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在北京举行,相比去年更强调商业化落地,各企业积极挖掘工业和服务等场景的应用[1] - 擎朗智能通过"酒馆餐吧""医疗站""剧院"三大场景展示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的岗位化协作服务[1] - 擎朗展示了最新的双足人形产品XMAN-F1和XMAN-R1,后者能流畅完成爆米花与饮品制作[1] 擎朗智能商业化进展 - 公司机器人产品出货量超过10万台,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占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第一[2] - 目前营收海外和国内各占一半,海外盈利水平更好,因海外劳动力成本较高且机器人售价较高[2] - 商业化场景集中在酒店、餐饮、休闲娱乐及医疗康养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配送、清洁和行李机器人[1] - 轮式机器人比人形机器人更快实现商业化,公司以商业行为为中心,泛服务娱乐性占生活场景绝大部分[1]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 - 人形机器人只是机器人在场景落地中的一种形态,并无特别之处[2] - 人形机器人的本体和小脑与过去机器人无区别,区别在于大脑,大模型发展显著提升了大脑能力[2] - 公司倾向于在服务场景落地人形机器人,因对服务场景理解更深且服务场景的非结构性更需要具身智能[2] -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应是先岗位化再实现完全通用化,这是渐进式发展路径,目前无法实现家庭保姆功能[2] 机器人行业分类与未来 - 机器人可分为专用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专用机器人效率高但功能单一,通用机器人可完成多任务切换[3] - 未来世界将是专用机器人与通用机器人混合的世界[3] - 目前具身智能数据匮乏,公司倾向于物理世界实际数据采集,正在建设采集场和训练场[3] - 岗位化推进多形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是公司的推进路径,通过简单工作岗位先落地实现数据量丰富[3]
老牌园区漕河泾开发区:从试验场训练场到“战场” 创业企业不再“孤独长征” 用场景和生态重塑“吸引力法则”
解放日报· 2025-08-03 10:25
产业园区招商策略转型 - 漕河泾开发区通过场景招商而非低价策略吸引企业入驻,AI校友中心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空间供不应求,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一位难求 [1][2] - 园区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以"科创漕河泾"为主线打造创新场景和生态体系,推动科创成果孵化转化 [2] 第一重价值:园区即场景 - 漕河泾开发区为企业提供真实试验场,例如推行科技的配送机器人在园区内实际应用,避让行人、乘电梯、精准配送 [2] - 园区开放多样化场景,如AI校友中心(上海首批7家高质量孵化器之一)、奇绩创坛校友中心和交大3A全球校友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孵化 [2][3] - 与园区企业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平台(如奇岱松科技的"招商助手")、产业大脑(携宁科技等参与)、元宇宙场景(粒界科技等共建"灵境实验室") [3] 第二重价值:打造"训练场" - 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提供垂直领域训练场,包括3D打印快速响应中心、机器人"超市"、共性测试基地等,加速产品开发和技术落地 [5][7] - 孵化器部署全产业链环节,打造全球首个覆盖室外室内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基地(如安防巡检、物流运输场景) [7] - 智可派机器人因场景供给选择落户,3D打印中心可快速实现设计模型落地 [6][7] 第三重价值:成为生态节点 - 孵化器帮助企业对接市场资源,例如派特纳机器人与上实集团合作,应用于机场联络线维护 [10] - 园区形成创新网络和社群效应,企业可"下楼找供应商、上楼谈融资",剑及智能等公司通过生态链接获得资源支持 [10] - 漕河泾通过试验场、训练场和战场场景塑造,使企业成为创新生态关键节点,实现从种子到参天大树的成长 [10]
(成都世运会)前瞻:一场体育与科技“双向奔赴”的盛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8-02 15:25
体育科技融合 - 成都世运会采用绿色低碳的"光伏-电-火"能源转换方式采集火种,展现现代体育盛会的科技内涵 [1] - 火炬手林寒身穿外骨骼机器人,体现体育与科技的创新结合 [1] - 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镋钯"亮相,身高约1米、体重约30公斤,具备微表情互动和仿生步态控制系统 [2][5] 机器人应用 - 世运村内规模化部署机器人服务团队,包括零售机器人(支持60种商品和中英双语)、配送机器人(自主叫电梯和跨楼栋流转)、巡逻机器人(24小时无休) [2] - 皮艇球赛场使用3台泳池清洁机器人,可承受200米深度水压,配备双离心泵和高效过滤系统以减少水体浪费 [2] - "镋钯"机器人可完成群舞表演,增强赛场互动体验 [2][5] 智能交通与安保 - 成都运用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测车流量,智能调控信号灯时长以减少拥堵 [4] - 无人驾驶巡逻车与警用无人机组合构建"点面结合、空地一体"的安保防护网 [4] 科技赋能人文交流 - "成都造"同传翻译眼镜支持40种语言实时转译,并搭载AI助手提供路线导航和川菜介绍 [4] - AR镜片可即时弹出推荐信息,帮助外国运动员解决饮食选择等问题 [4] 绿色低碳办赛 - 成都世运会制定《绿色低碳办赛行动指南》,涵盖9项行动和26条措施,贯穿赛事全过程 [4] - 场馆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新能源公交车辆使用率不低于90%,并投入氢燃料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 [4] - 各场馆加强绿电能源利用,因地制宜开发可再生能源 [4]
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机器人ETF嘉实(159526)下修调整,东杰智能涨超16%领涨成分股
新浪财经· 2025-08-01 11:47
流动性及规模 - 机器人ETF嘉实盘中换手率达4.51%,成交金额2480.73万元 [2] - 近1周日均成交4549.31万元 [2] - 近1年规模增长5.22亿元,融资买入额123.83万元,融资余额1545.66万元 [2] 收益表现 - 近1年净值上涨45.32%,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15.90% [2]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78%,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连涨涨幅37.12%,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8.93% [2] 指数成分股 - 中证机器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8.86%,包括科大讯飞(9.70%)、汇川技术(9.96%)、石头科技(5.03%)等 [2] - 权重股涨跌幅:双环传动(+1.45%)、大华股份(+0.92%)、拓邦股份(+1.15%),科大讯飞(-0.96%) [4] 行业动态 - 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中国厂商占据84.7%份额,主导企业包括擎朗智能、普渡机器人等 [4] - 人形机器人产业市场繁荣,汽车厂商、家电及云厂商加速布局,订单落地推动硬件与算法迭代 [5] 投资渠道 - 机器人ETF嘉实联接基金(024619)为无股票账户投资者提供布局渠道 [6]
IDC:全球机器人市场迈向4000亿美元,竞争进入“中国时间”
凤凰网· 2025-07-31 13:20
全球与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 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占据全球近半份额,并以近15%的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 [1] - 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跨越10万台门槛,配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分别以38.4%和33.3%的占比主导市场 [1] - 中国厂商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出货量占比高达84.7% [1] 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表现 - 擎朗智能以22.7%的出货量占比位居全球第一,主力产品配送机器人在餐饮、医疗、酒店等多个场景广泛应用 [1] - 普渡科技在配送与清洁领域出货占比达18.7%,排名全球第二 [1] - 高仙机器人专注于商用清洁场景,以12.9%的出货量占比排名全球第三 [1] - 云迹科技深耕酒店服务场景,出货量占比8.2%,位居全球第四 [1] 工业机器人领域发展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海外收入总计突破20亿美元 [1] - 协作机器人出口收入约为7410万美元,同比增长34.7% [1]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将达到约5千台 [2] - 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将增至近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95% [2]
九号公司(689009):短交通为基、机器人为翼,成长为智慧生态级玩家
长城证券· 2025-07-11 19: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1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以“简化人和物的移动”为使命,打造“智能短交通 + 服务机器人”平台化业务生态 2024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 电动两轮车成营收主体 割草机器人等新业务放量 未来有望凭借各业务优势持续成长 [2]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02.81 亿、261.17 亿、323.66 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17.96 亿、24.17 亿、32.45 亿元 对应当前股价 PE 为 23.2、17.3、12.9 倍 [1][5][1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九号公司:智能短交通 + 机器人领域的全能玩家 - 公司发展历程丰富 2012 年成立 Ninebot 2015 年并购 Segway 组建九号公司 2020 年科创板上市 形成智能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两大业务板块 [13] - 管理层技术背景深厚 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层多有机器人及工科背景 公司股份分 AB 类 实际控制人表决权比例高 决策效率有保障 [14] - 公司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2024 年研发费用 8.26 亿元 同比 +34.1% 累计发明专利 648 项 具备智能电动平台化技术实力 [20] - 公司智能短交通爆品打造能力强 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等销量可观 2024 年电动两轮车成营收主体 自主品牌销售成主流 [22][23] - 2017 - 2021 年公司营收 CAGR 达 66.0% 2022 - 2023 年增速放缓 2024 年因新业务放量快速提升 1Q25 营收同比 +99.5% 2020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CAGR 高达 97.8% 1Q25 同比 +236.2% [33] - 2024 年公司毛利率提升至 28.2% 同比 +1.3pct 期间费用率降至 18.7% 同比降 2.6pct 整体控费成效显著 [37] 两轮车:高端智能化龙头,享行业结构性升级机遇 - 国内新国标落地 2024 年电动两轮车销量 4920 万辆 保有量 4.3 亿辆 新国标实施后市场竞争格局将重塑 头部厂商有望巩固份额 [43] - 电动两轮车消费需求智能化导向明显 九号品牌认知度和购买优先度高 智能化评测分值领先 [49] - 九号电动两轮车以“真智能”为核心 搭载 RideyGo!等系统 具备多方式解锁、智驾、防盗等功能 [54] - 中国内地高端电动两轮车市场增速快 2023 - 2027 年 CAGR 预计达 27.6% 2024 年九号在 4000 元以上市场销量领先 [58] - 海外电动两轮车市场加速扩容 预计 2023 - 2027 年销量 CAGR 为 20.5% 中国出口潜力有望释放 2020 - 2024 年出口量 CAGR 达 23% [65][71] - E - Bike 成出行新风潮 预计 2024 - 2032 年全球市场销量扩张 2025 - 2029 年欧美市场 CAGR 分别达 16.54%、8.31% [74] - 公司 2024 年发布两款 E - Bike 产品 继承电动两轮车智能化基因 享有品牌和渠道优势 [82] 全地形车:全球市场需求稳健,公司首发混合动力车系 - 全球全地形车市场规模稳健 预计 2025 - 2030 年 CAGR 为 4.12% 需求多元化带动 ATV→UTV/SSV 升级 [86] - 北美是主要消费市场 2024 年销量占比 84% 我国全地形车 90% 以上出口 出口集中于头部企业 [90] - 公司全地形车涵盖三大系列 2019 年发布混合动力车系 2023 年推出旗舰车型 截至 2024 年底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 10 万台 [91] 服务机器人:抢滩机器人新赛道,助力成长 - 全球智能割草机器人预计 2029 年销量达 339.73 万台 渗透率 17% 目标市场规模超 3000 亿元 无边界技术成主流 [96] - 公司 2021 年发布首款割草机器人 2024 年推出二、三代产品 完成低中高端覆盖 2024 年实现收入 8.61 亿元 同比增长约 284% [101][102] - 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 2024 - 2030 年 CAGR 达 20.3% 餐饮是重要应用场景 [104] - 公司服务机器人产品线多元 截至 2024 年底服务近万家场所 累计配送上亿次 2024 年与英伟达共建平台 [109]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电动两轮车营收 114/149/183 亿元 毛利率 21.3%/22.0%/22.7% 电动平衡车/滑板车营收 37/43/50 亿元 毛利率 32.3%/31.3%/31.5% 机器人营收 18/28/37 亿元 毛利率 53.0%/54.0%/54.9% 全地形车营收 11/13/16 亿元 毛利率 22.6%/23.1%/23.3% E - Bike 营收 1/5/9 亿元 毛利率 10.0%/13.0%/15.0% [111][112] - 预计 2025 - 2027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有不同程度变化 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 202.81/261.17/323.66 亿元 归母净利润 17.96/24.17/32.45 亿元 对应当前股价 PE 为 23.2/17.3/12.9 倍 给予“买入”评级 [112]
九号公司(689009):短交通为基、机器人为翼 成长为智慧生态级玩家
新浪财经· 2025-07-11 18:37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以"简化人和物的移动"为使命,打造"智能短交通+服务机器人"平台化业务生态,产品线涵盖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智能两轮电动车、E-Bike、全地形车、割草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等 [1] - 2024年公司营收142亿元(同比+39%),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81%),两轮电动车营收占比达51%,割草机器人和全地形车等新业务开始放量 [1] 智能短交通业务 - 电动两轮车业务聚焦高端智能化,在品牌认知度、购买优先度和智能化性能等维度行业领先,2024年以60万+销量独占4000元以上市场第一梯队 [2] - 新国标实施推动行业向技术研发实力强、规模大的优质厂家集中,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结构性升级 [2] - 依托两轮车智能化基因与Segway品牌优势进军全球E-Bike市场,实现短交通全场景覆盖 [2] 服务机器人业务 - 公司创始团队具备机器人背景,短交通业务的智能化技术沉淀为布局机器人赛道奠定基础,当前产品包括割草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 [3] - 割草机器人行业正经历机械割草机→割草机器人、有边界机器人→无边界机器人的升级,2024年全球渗透率仅1.9%,远期目标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 [3] - 公司首创无边界规划式割草机器人,推出Navimow H/i/X3三大系列(售价999-4999欧元,作业范围500-10000平米),2024年成为首个覆盖全球10万家庭用户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品牌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2.81/261.17/323.6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96/24.17/32.45亿元,对应PE为23.2/17.3/12.9倍 [4] - 主力业务电动两轮车在高端智能市场领先,新业务割草机器人、全地形车、E-Bike等开始放量,助力公司二次成长 [4]
美团又投了一家具身智能公司
第一财经· 2025-07-10 12:21
美团机器人领域投资动态 - 公司近期投资具身智能公司星海图完成两轮超1亿美元融资 由美团龙珠和美团战投联合领投[1] - 两个月前公司刚投资自变量机器人 近年来频繁采取"广撒网"策略布局机器人赛道[1] - 投资主体以美团龙珠和美团战投为主 前者资金来源包括美团、腾讯、新希望等 后者资金主要来自美团[1] 技术战略布局 - 2021年通过增发股票和可转债融资100亿美元 重点投入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前沿技术[2] - 2023年明确将机器人技术与AI结合作为发展方向 重点关注初创公司投资与合作[2] - 2025年持续加大对AI、无人机配送、自动配送车等技术的投入[3] 投资版图演变 - 美团龙珠从餐饮消费转向科技医疗领域 2021-2025年投资康诺思腾、宇树科技等半导体和机器人公司[4] - 美团战投自2021年起广泛布局 涉及手术机器人、配送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7家不同细分领域企业[4] - 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极雀科技 开展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和人工智能软件开发[4] 研发体系构建 - 2022年成立深圳市美团机器人研究院 推动学术界研发成果产业转化[5] - 截至2024年底 自动配送车和无人机分别累计完成491万单和45万单配送[5] - 与星海图保持技术交流 2023年共同探讨"人机共融边界"等前沿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