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

搜索文档
美股新股前瞻|尼龙长丝制造商佳美新材:业绩稳健增长,锚定行业转型升级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5:28
公司概况 - 福建佳亿化纤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佳美新材向SEC递交IPO申请,计划募资最高600万美元,股票代码为"CNMT" [1] - 公司成立于1999年,专业生产定制尼龙长丝产品,专注于弹性尼龙功能纱线的研发和制造 [1] - 主要产品包括初级POY产品、普通DTY产品、功能性和定制的DTY产品以及花边、面料等 [2]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收入0.94亿元,2025财年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2.34% [3] - 2024财年净利润587.6万元,2025财年净利润837.9万元,同比增长42.6% [3] - 功能性及定制型DTY产品2025财年收入2438.4万元,同比增长23.8% [3] - 初级POY产品2025财年收入2287.9万元,同比增长73.8% [3] - 蕾丝、面料和其他收入2025财年3492.7万元,同比增长约122.5% [3] 产品与技术 - 开发了浸铜抗菌抗病毒尼龙丝、无卤无滴阻燃尼龙丝、隔热储热尼龙丝等多种功能性产品 [1] - 产品分为初级POY产品、普通DTY产品、功能性和定制DTY产品以及花边面料等 [2] - 初级POY产品是生产其他衍生尼龙产品的基本材料 [2] - 普通DTY产品是传统尼龙弹力纱,用于一般服装制造 [2] 市场与销售 - 产品应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和医疗服装等领域 [2] - 销售网络从国内扩展到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海外市场 [2] - 尼龙长丝下游消费主要集中在纺织行业,呈现"波动复苏"特征 [4] - 2023年尼龙长丝实物消费量约316万吨,2019-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3.3% [4] 行业趋势 - 行业向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对功能性高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 [8] - 纺丝技术、改性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的进步支撑产品高端化 [8] - 环保法规趋严推动行业向循环经济、生物基尼龙、可降解尼龙方向发展 [8] - 预计2024年尼龙消费量343万吨,2028年接近470万吨 [4] 竞争格局 - 面临大型垂直整合纺织制造商和小型制造商的激烈竞争 [7] - 竞争对手可能拥有更多资金、技术、制造等资源优势 [7] - 产品同质化和产能过剩加剧行业竞争 [4][7] - 公司通过产品升级转型在竞争中寻求有利地位 [8]
江苏陶固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6-26 01:19
公司成立信息 - 江苏陶固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侯南南,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1] - 股东结构为朗威(天津)咨询有限公司持股70%,山东鼎字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0% [1] - 公司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251省道东侧、东楼社区境内园满创智科技园36号 [1] - 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从2025-6-25至无固定期限,登记机关为睢宁县行政审批局 [1] 经营范围 - 许可项目包括建设工程施工(除核电站建设经营、民用机场建设),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1] - 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1] - 新材料技术研发,耐火材料生产与销售,新型陶瓷材料销售,隔热和隔音材料销售,保温材料销售 [1] - 建筑材料销售,五金产品批发与零售,金属制品销售,建筑陶瓷制品销售 [1] - 机械设备销售,数控机床销售,金属材料销售,建筑用钢筋产品销售 [1] - 风机、风扇销售,电气设备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 [1] -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 [1] 行业分类 - 公司所属国标行业为制造业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 [1]
助力国之重器转化为“民之利器”!“科创北京”航天领域成果项目推介会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5 20:46
航天科技成果转化 - "科创北京"航天领域成果项目推介会暨中关村"火花"活动航天专场在丰台云岗举办 推动航天尖端技术就地转化 赋能低空经济 高端制造 商业航天等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活动集中展示六大航天科技成果 包括气凝胶高性能隔热材料 无人机涡喷发动机 小型货运飞船搭载服务等 体现航天技术在民用及航空航天领域的转化潜力 [5]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 "科创北京"创新转化服务驿站落地丰台云岗 同步揭牌"技术经理人场景实践基地" 通过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推动航天技术市场化转化 [3] - 云岗街道将依托驿站建立常态化服务平台 联合中国航天科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打造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7] 产业集群培育 - 创新转化服务驿站致力于培育"航天+"特色产业集群 建设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 探索航天科技惠民生的云岗样板 [3] - 通过技术经理人机制将航天"国之重器"转化为"民之利器" 形成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的双向促进 [3][7]
德尔股份(300473):首次覆盖报告:转向泵龙头,进军固态电池领域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24 14:5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德尔股份,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格为 38.10 元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德尔股份是车内转向泵龙头,依托主业稳健增长与全球化布局,前瞻性深耕固态电池技术多年,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49.02/53.27/57.91 亿元,同比增长 8.62%/8.66%/8.71%,EPS 分别为 0.69/1.14/1.46 元,综合 PE 和 PB 估值,给予公司 2026 年目标价 38.1 元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降噪类产品营收分别为 35.17/38.68/42.55 亿元,同比增速 10%/10%/10%,毛利率分别为 19.67%/19.62%/19.57% [17] - 预计 2025 - 2027 年泵类相关产品收入分别达 12.71/13.35/14.02 亿元,同比增速 5%/5%/5%,毛利率分别为 19.21%/19.27%/19.33% [18] - 预计 2025 - 2027 年汽车电子类业务营收分别达 0.75/0.82/0.91 亿元,同比增速 10%/10%/10%,毛利率分别为 7.86%/8.06%/8.26% [19] 估值 - 选取双林股份、美湖股份及嵘泰股份为可比公司,用 PE、PB 两种方法估值 [22] - PE 估值法给予公司高于行业平均估值 10%的溢价,即 34.33X,对应股价 39.06 元 [23] - PB 估值法给予公司高于行业平均估值 10%的溢价,即 4.77X,对应股价 37.13 元 [24] - 综合两种估值方法,取平均值给予公司目标价 38.1 元 [25] 汽车零部件系统综合提供商,固态电池先行者 深耕汽车零部件 20 余年,客户涵盖国内外一流车企 - 德尔股份成立于 2004 年,是汽车零部件系统综合提供商,产品从液压转向泵拓展至多领域,新业务液力缓速器 2023 年量产,固态电池 2025 年 1 月建成试制线 [26] - 公司拥有领先研发平台,与高校联盟,截至 2024 年年报累计拥有知识产权 596 项 [28] - 公司形成全球化生产布局,客户包括戴姆勒奔驰等国内外知名车企 [30] 股权结构清晰 - 截至 2025 年 Q1,董事长李毅为实控人,合计持有公司 23%股份,治理结构清晰 [32] 公司产品矩阵完善,应用领域广泛 - 公司以降噪、隔热及轻量化等产品为主导,不断丰富产品线,推进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 [33] 营收稳健增长,利润扭亏为盈 - 2022 - 2024 年公司营收从 40.35 亿增长至 45.13 亿,2025 年 Q1 营收 12.19 亿元,同比增长 15.13% [38] - 2023 年起公司扭亏为盈,2024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 151.73%,2025Q1 归母净利润 0.23 亿元,同比增速 276% [40] - 公司毛利率逐渐修复,2024 年及 2025Q1 分别为 17.83%/18.63% [41] - 2024 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 74.21%,得益于子公司 CCI 贡献 [45] 全球化布局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隔热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 全球隔音隔热材料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4 年的 169 亿美元涨至 222 亿美元,CAGR 为 5.59% [47] - 2024 年全球电动汽车注册量突破 1700 万辆,较 2023 年增 26%,推动隔音材料行业增长 [50] - 公司在降噪、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研发有优势,已为新能源汽车研发相关产品,收入有望增长 [51] 转向泵业务稳健发展 - 公司产品线完善,采用 EHPS 技术的产品有多种类型,电动助力转向电机有优势 [55] - 2020 年起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业务持续上升,2024 年新能源领域收入 2.04 亿元,产量和销量同比上升 [56] 液力缓速器有望成为公司主业的增长点 - 国内重卡市场 2023 - 2024 年回暖,2024 年销量回升至 90.2 万辆 [59] - 液力缓速器能提升重卡制动安全,公司开发的产品可实现车辆稳定减速,有望受益市场规模提升 [60] 战略进军固态电池领域 固态电池市场发展迅猛,海内外企业争夺龙头地位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避免液态电解液隐患,提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行业处于多技术路线并行探索阶段 [64] - 全球固态电池技术处于研发投入阶段,QuantumScape 等企业领先,中国企业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装车 [67] - 预计 2030 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超 110GWh,下游市场渗透率达 8.8% [68] 前瞻布局固态电池,领衔商业化落地 - 2018 年公司成立日本德尔开展固态电池研发,2024 年起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 年计划斥资 3 亿元建设相关项目,年底前完成中试线建设 [73] - 公司可依托汽车客户资源和渠道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规模化量产将摊薄成本,打开利润空间 [77]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隔热涂料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技术革新与环保赋能双轮驱动,隔热涂料行业迈向550亿蓝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1 10:17
行业概述 - 隔热涂料是一种具备阻挡、反射或辐射太阳光近红外热量功能的功能性涂料,通过降低物体表面温度实现隔热降温、节能降耗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设备等领域 [2] - 根据隔热机理的不同,隔热涂料主要分为三类:阻隔型、反射型和辐射型,部分产品结合多种机理形成复合型隔热涂料 [2] - 阻隔型隔热涂料通过添加低导热系数材料或形成封闭孔隙结构阻碍热量传导,适用于高温窑炉、管道等场景 [3] - 反射型隔热涂料通过添加高反射率填料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常见于建筑外墙、屋顶及储罐表面 [3] - 辐射型隔热涂料利用特定材料将吸收的热量以长波形式辐射到空气中,多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温特种领域 [3]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隔热涂料行业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历程,20世纪80-90年代行业处于萌芽期,以传统阻隔型涂料为主 [4] - 2000-2010年在建筑节能政策推动下进入初步发展期,反射型涂料开始普及 [4] - 2011-2020年伴随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和纳米技术应用,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国产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4] - 2021年"双碳"战略实施后,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复合型、智能型涂料成为研发重点 [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涵盖树脂、颜填料、溶剂和助剂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生产设备制造商 [6] - 中游为隔热涂料生产企业,大型企业凭借品牌、技术和资金优势占据高端市场,中小企业则通过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竞争寻求发展 [6] - 下游应用市场包括建筑、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建筑领域是主要需求方 [6] 市场规模与需求 - 预测到2030年中国隔热涂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50亿元,其中高端功能性产品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将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1][8] - 2023年全球辐射隔热涂料市场规模已达78亿美元,预计2025年突破百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 [10] - 建筑领域以67%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领域占比约26%,特种应用等其他领域合计贡献7%的市场需求 [12] 竞争格局 - 外资巨头(PPG、巴斯夫等)凭借技术优势主导高端工业市场,本土龙头(三棵树、亚士创能等)通过差异化创新占据建筑领域主导地位(市占率超60%) [14] - 行业呈现"技术+渠道"双维竞争态势,外资企业平均持有专利超300项并绑定大客户资源,本土企业则通过工程渠道覆盖和性价比优势实现突围 [14] - 亚士创能2024年功能型建筑涂料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6.30%至11.25亿元,但正通过深化绿色建材布局等战略举措巩固市场地位 [16] - 三棵树2024年营业收入达121.05亿元(同比微降2.97%),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91.27%至3.32亿元,2025年一季度延续增长势能 [18] 发展趋势 - 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加速纳米材料、智能调温等前沿技术突破,推动产品向高效节能与环保化升级 [20] - 绿色环保型隔热涂料将成为市场主流,企业将加大在生物基材料、水性涂料等环保领域的研发投入 [22] - 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除了传统的建筑外墙、屋顶等部位,还将深入到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 [23]
上汽电驱动取得增程发电机控制器用隔热装置专利,有效隔绝热量传递
金融界· 2025-06-19 12:46
专利技术突破 - 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获得"增程发电机控制器用隔热装置"专利,采用单层铝合金壳状结构,具有滚花花纹设计,热反射率极高且导热率极低,能有效降低控制器周边环境温度[1] - 专利装置边缘采用折弯曲面设计,显著提升抗振动性和结构强度,翻边结构优化安装便捷性,整体重量轻且无需电镀,成本优势明显[1] - 该技术解决了增程发电机系统的热量隔绝难题,直接提升发电机系统总成的保护性能[1] 公司背景与研发实力 - 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94亿人民币,拥有371项专利,对外投资12家企业,参与15次招投标,持有49个行政许可[2] - 关联企业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4亿人民币,专利储备达430项,涉及6个商标,对外投资8家企业[2] - 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专利数量341项,显示三家公司形成协同研发体系,合计专利超1100项[2]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专利涉及增程发电机领域,反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优化关键零部件性能,隔热技术成为提升电驱动系统可靠性的重要突破方向[1] - 铝合金材料应用和结构创新显示行业轻量化与降本趋势,非电镀工艺符合环保制造要求[1] - 企业通过密集专利布局(年新增授权量超百项)构建技术壁垒,体现电驱动系统细分领域竞争加剧[2]
志特新材(300986) - 2025年6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6 18:22
公司业务整体情况 - 上半年业务稳健向好,一季度盈利超2000万元,二季度国内业务改善,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海外业务增长动能强劲,新签订单量大幅增长 [2] 股权激励计划 - 以境内外业务协同发展推进股权激励目标达成,境外收入目标10亿元,铝模预计占70%,其他多元化产品预计占30%,国内聚焦战略区域深耕 [2][3] 行业竞争格局 - 铝模板行业国内外市场呈现差异化出清,2024年国内存续企业不足200家,今年上半年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竞争焦点向“技术壁垒+服务效率”升级 [4] 海外业务增长原因 - 自2014年启动全球化战略,构建先发优势和全产业链运营体系,依托国内成本优势构建价格竞争力,提供全周期技术指导与定制化方案及系统性售后和增值服务,协同响应机制提升服务效率 [5] 新型隔热防火材料 产品优势 - 技术上采用陶瓷高温锻造工艺与特殊催化剂协同制备,性能上耐火时间大幅提升,隔热效能超传统气凝胶2倍且成本仅为其三分之一,产业化采取轻资产模式可快速释放产能 [6] 推广战略 - 国内以地产、物业为核心客户,从华南示范推广并向全国拓展,海外通过现有渠道布局房地产、建筑市场,后续适时向其他领域扩张 [7][8] 推广主体 - 海外依托现有海外子公司,国内通过现有国内子公司 [8] 市场空间 - 保温隔热涂料需求广泛,产品若降低成本可提升渗透率,公司有销售渠道网络和客户资源优势,潜在市场空间有望扩大 [8]
志特新材与PIVI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材料产业布局再下一城
证券日报网· 2025-06-16 11:49
战略合作协议 - 公司与PREMIUM INFINITE VENTURES INC签订3年战略合作协议 意向采购总价值约4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亿元 汇率7 18)[1] - PIVI为菲律宾综合性控股公司 业务涵盖建筑开发 房地产 制造业 物流等领域 合作有助于公司产品海外推广与销售稳定[1] 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 公司与中科大实验室共建联合研发平台 并成立志特小临智能科技 专注AI for Science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1][2] - 超级隔热材料性能较传统保温材料显著提升 成本仅为气凝胶三分之一 已应用于建筑 应急等领域[2] - 通过AI+机器人技术加速催化剂筛选 材料熔点与反应温度大幅降低 性能较气凝胶提升两倍以上[2] - 超级隔热材料以涂料 片材形式应用 可替代传统隔热方案 覆盖建筑阻燃涂料 电池防爆等场景[2] 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将利用国内外客户资源及海外销售渠道 推动AI for Science超级建筑材料产业化 开发"安全屋"等创新建筑方案[2] - 实施"1+N"一站式服务战略 结合信息化技术(大数据 AI 物联网)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系统 推动绿色智慧建筑转型[3]
德尔股份:在固态电池领域开发更广泛领域应用场景
证券时报网· 2025-06-16 10:4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是一家全球化布局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汽车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产品,以及电控、汽车电子产品 [1] - 2018年设立日本德尔,开始致力于固态电池产品开发,2024年固态电池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 - 计划投资3亿元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建设新型锂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智能电机产业化项目 [1]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公司对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多种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选择以氧化物为主复合有机材料的电解质路线,因其材料成本、制备工艺复杂度、电池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及产业化可行性更优 [1] - 氧化物电解质属于陶瓷类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有助于提升电池安全性和耐高温性能 [2] 固态电池性能优势 - 固态电池样品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试验,安全性显著优于液态电池 [2] - 耐高温性能突出,无需加载降温装置,仅依靠自然散热即可在较高温度下连续工作,可降低客户使用成本并提高应用场景适配性 [2] - 制备过程中未使用易燃材料,从材料根源保障了电池的本征安全 [2]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已选定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基地,后续将推进中试线设备选型和中试线建设,中试线跑通后将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规划量产线 [2] - 潜在下游客户包括新能源车企,同时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两轮电动车和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2] 人形机器人应用潜力 - 固态电池耐高温性能可简化热管理系统,节省的空间可用于储放更多电芯,提升人形机器人在有限电池包空间内的续航能力 [3] - 该特性与人形机器人电池包使用场景存在高度适配潜力 [3]
志特新材(300986):新材料订单落地,公司进入发展新阶段
长江证券· 2025-06-16 07: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新材料率先落地菲律宾,后续中东等其他海外地区的产业化值得期待;主业经营拐点已至,海外市场爆发增长,国内市场逐步探底;新质生产力方面加速推进,相关成果落地有望通过积累的客户资源快速放量,对收入业绩形成显著贡献;按2026年业绩3亿对应当前估值为19倍,当前时点具备较高赔率与弹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6月13日公司公告与PIVI签订《战略合作协议》,PIVI拟采购建筑材料及其他新型材料,合作期限3年,意向采购总价值约3.02亿元人民币 [2][4] 公司新材料业务情况 - 与PIVI合作,PIVI拟采购建筑材料及其他新型材料,包括PPVC模具等建筑材料和设备、新型隔热和防火材料等,合作期限3年,意向采购总价约4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2亿元,PIVI是菲律宾控股管理公司,业务包括建筑开发等 [9] - 与微观纪元共同设立合资公司上海志特纪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量子+AI”材料研发新范式,有助于推进阶段性成果产业验证,提升工程化和商业化落地能力,借助志特规模化生产优势助力产品验证设计等 [9] - 与中科大实验室构建联合研发平台,成立志特小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新材料研发与产业落地,近期启动超级隔热材料产业化落地,核心壁垒在于催化剂创新,性能相比气凝胶提升2倍以上,成本仅为其1/3左右,有望替代传统方案 [9] 公司主业情况 - 主业经营拐点已至,海外市场爆发增长,国内市场逐步探底 [9] 公司业绩考核目标 - 剔除激励成本影响后,2024 - 2026年净利润目标为0.8、2、3亿元,境外营收不低于5、10、15亿元 [9] 财务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526|2985|3500|4060| |营业成本(百万元)|1885|2164|2487|2879| |毛利(百万元)|641|821|1013|1181| |营业利润(百万元)|59|227|352|428| |利润总额(百万元)|56|224|350|425| |净利润(百万元)|86|179|280|34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74|174|271|330| |EPS(元)|0.30|0.47|0.74|0.89|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31|802|504|646|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248|-372|-561|-751|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30|100|262|308|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87|530|205|203| |每股收益(元)|0.30|0.47|0.74|0.89|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12|2.17|1.37|1.75| |市盈率|40.47|33.55|21.52|17.70| |市净率|1.96|3.21|2.79|2.41| |EV/EBITDA|4.48|13.49|10.50|9.08| |总资产收益率|1.4%|2.8%|3.8%|4.0%| |净资产收益率|4.8%|9.6%|13.0%|13.6%| |净利率|2.9%|5.8%|7.8%|8.1%| |资产负债率|69.3%|68.2%|68.3%|68.4%| |总资产周转率|0.46|0.48|0.49|0.4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