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贮玉米
icon
搜索文档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草牧乐章——来自沿黄省份的一线调研
人民日报· 2025-07-04 05:5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各项 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这条流经9省区的母亲河,提供了占全国50%的奶类、40%的蛋类、30%的肉类,同时,也面临着 生态本底差、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等问题。草牧业是黄河流域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 业。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为期3年的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由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实施, 探索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并举之路。近日,记者顺流而下,一路探访青海、甘肃、河南等沿黄省份,看 草牧业如何奏响生产生态生活兼顾的乐章。 ——编者 【黄河源头区】 增草节粮,牛羊吃上"营养餐" 据测算,混播后的饲草粗蛋白含量可达到13%,比燕麦单一种植提升近50%。"我们帮养殖户确定最佳 精粗比配方,舍饲期间粗饲料占比由30%增加到60%以上,牦牛出栏时间缩短了10—15天。后期,牦牛 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直接还田,形成'畜—粪—草'的生态循环。"王伟说。 初夏时节,青海省湟源县寺寨乡,祁连山脉下绵延着青青草原。 草原村养殖大户郭菊兰刚拉了800多头牛回来,她从食槽里抓起 ...
从“寸草不生”到牧草丰盈 戈壁小镇以草为媒振兴高原乡村
央视网· 2025-06-22 13:38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戈壁滩时,牧民伊国凯正忙着把自家的羊赶出羊圈,今天他要给家里的羊剪羊毛。这几年,村里家家户户养羊的数 量都成倍增长,剪羊毛就成了一项"大工程",一家忙不过来,于是村民们就自发前去帮忙。 央视网消息:青海省德令哈市尕海镇地处柴达木盆地,这里常年降雨量小、蒸发量大,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大片戈壁滩和盐碱地,被人 们称为"寸草不生"的"荒凉小城"。这几年,一家企业不仅在这片盐碱地上成功种植了大片优质牧草,还带动周边农户更新技术、种草增收,为 冬季常面临"草荒"的当地牧民带来新的致富机遇。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一线调研·民企见闻》将带您了解他们的故事。 伊国凯告诉记者,今年他一共养了1000只羊,每一只都膘肥体壮,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以前家里每年就养100多只羊,冬季遇上极端 天气,还会饿死不少。 伊国凯家所在的尕海镇郭里木新村是传统的牧业村,家家户户以养羊为生。每年冬天,大家最犯愁的事就是家里的羊没有草吃。 2019年,这片盐碱地上迎来转机和变化。这一年,一家来自西宁的农牧业龙头企业落户了尕海镇,在当地专注草业发展,将这片盐碱地变 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场。通过逐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条件,青贮玉米、燕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