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快运
搜索文档
哈铁“双11”网购高峰期快件运输服务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11-03 14:25
哈铁"双11"网购高峰期快件运输服务启动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网哈尔滨11月3日电 (孙涛)11月3日9时,随着G1276次高铁列车装载440件"双11"网购快件,从哈尔 滨西站发出驶往武汉。标志着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双11"网购 高峰期快运服务已进入常态化高效运行阶段。 为应对"双11"物流高峰,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携手中铁快运哈尔滨分公司,发挥高铁成网运行、安全快捷 的优势,积极适应电商物流需求,科学配置运力资源,持续优化服务措施,全力保障快件运输安全、便 捷、高效。 "双11"期间,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每天计划利用80余列高铁动车组负责快件运输,包括青岛、武汉以及齐 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不同方向,预计今年"双11"高铁快运能力将较去年同期增长14%。列车充分 利用储货空间和高铁快运柜,实现旅客、货品分离,由列车工作人员实时巡视,确保货品安全。此外,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在21列普速旅客列车上开展快件运输业务,进一步织密铁路快运服务网络。 哈铁工作人员整理网购快件 赵宇航 摄 目前,黑龙江省内哈尔滨、哈尔滨西站等6个主要高铁站已全面 ...
国铁郑州局启动“双11”“高铁急送”服务 覆盖全国196座城市
中国新闻网· 2025-11-01 20:16
铁路快运服务启动 - 国铁集团郑州局启动为期20天的"双11"网购高峰期铁路快运服务,服务范围拓展至全国196个主要城市 [1] - 公司充分发挥米字形高铁网优势,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和站点资源配置,管内设置19个可办理快运业务的车站,其中高铁业务办理站16个 [1] - 每日计划安排超200列动车利用车厢富余空间及高铁快运柜存放快件 [1] 运力安排与提升 - 在郑州至重庆、青岛方向开行2列可装运快件的清晨高铁确认列车,并在2列动车设快件预留车厢,高铁快运能力预计同比增长10% [1] - 计划每日开行174列运用行李车装运快件的普速旅客列车,以满足"双11"快件运输需求 [1] 服务优化与产品创新 - 优化相关站点货物运输流线,及时加开安检通道,方便货物快速进站上车 [2] - 在15个站点设置"高铁急送"服务,客户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可实现最快4小时门到门当日送达 [2] - 针对3C数码、温控药品等产品特性,差异化制定运输方案,提供全程温控、"高铁专人送"等个性化服务 [2] 行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携手中铁快运公司,深化与电商、快递物流和生产制造业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提供"门到门"物流服务 [2] - 主动深入农产品市场,为洛阳牡丹饼和胖东来粮油、鸡蛋等农特、生鲜、时令产品提供全程铁路快运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2]
高铁快运暨铁路货运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13:42
行业发展战略方向 - 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是当前快运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 [1] - 行业应着力加强科技赋能、加快产品创新、深化绿色低碳转型 [1] - 物流降本的重点是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与供应链组织化水平,实现结构性、系统性、全链条降本 [2] 公司具体发展规划 - 公司将稳步推进高铁货运能力建设,完善产品体系,持续打造高铁快运品牌 [1] - 公司将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大网络货运平台推广应用力度,持续扩大“运力池” [1] - 公司将提升新能源车辆运输规模,建设“司机之家”,努力将中国铁路网络货运物流平台打造成全国一流平台 [1] - 公司将持续聚焦铁路货运改革,深度融入国家“通道+枢纽+网络”物流骨架,充分发挥全网优势 [1] 业务模式与协同创新 - 以铁路快运和网络货运平台为新质形态,通过加强联运与物流一体化运营,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新格局 [2] - 各方将依托公司高铁货运资源及网络平台优势,开展更多基于市场需求的优势服务业务 [2] - 需发挥铁路骨干作用,增强班列稳定性水平,本着协同、开放、共享的原则,在降本增效、价值创造上着力 [2]
铁路运行交出亮眼成绩单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10
客运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2] - 日均开行旅客列车逾11000列,运送能力达1700万人次/日,同比增长7.5%[3] - 高铁网络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公交化开行提升出行效率[3] 货运升级 - 上半年国家铁路发送货物19.8亿吨,日均装车18.24万车,同比分别增长3.0%、4.0%[4] - 新疆铁路货运量达1.01亿吨,同比增2.0%,提前3天突破亿吨大关[4] - 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825.4万标箱,同比增长18.1%,"运费贷"授信总额199亿元[5] 铁路建设 -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投产新线301公里[7] - 昌九高铁总投资324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为京港台通道关键段[7] - 每亿元高铁投资可带动600多个就业岗位,产生3倍以上乘数效应[8] 服务创新 - 推出旅游计次票产品,票价执行9.2折优惠,实现"一票游三城"[2] - 高铁快运常态化运行,鲜货可实现24小时内全国主要城市直达[6] - 中欧班列覆盖37国300城,中老铁路累计运货1390万吨[6] 网络覆盖 - 全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16.2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3] - 高铁里程超4.8万公里,"十四五"期间预计完成货运量超250亿吨[6] - 津潍高铁将完善环渤海路网,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7]
“十四五”铁路发展创新高,钢铁动脉澎湃经济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7-23 20:02
客运表现与动因 - 2024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1] - 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铁里程超4.8万公里,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1] - 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11000列,运能达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7.5%[1] - 客运需求激增源于经济向好带动的商务、通勤、旅游、探亲等多方面因素[1] - 服务品质通过高铁成网、公交化开行、移动支付、在线选座、互联网订餐及专项服务(如“银发”服务、“静音车厢”)得到系统性优化[1] 货运动能与经济关联 - “十四五”期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预计超250亿吨,较“十三五”增加50亿吨[2] - 高铁快运实现常态化运行,支持如昆明鲜花、敦煌鲜果等产品一日达全国[2] - 中欧班列通达欧亚37国300多个城市,成为运输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品的重要通道[2] - 中老铁路开通三年多累计运货1390万吨,运输品类超3000种,促进了区域经济融合[2] - 货运量的增长被视为观察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反映了工厂运转、农业丰收、消费回暖及外贸畅通[2] 发展规划与驱动因素 - 铁路高质量发展根植于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高质量装备技术,扩大内需创造了广阔市场[2] - 面向“十五五”规划,铁路部门重点围绕完善路网、提升效能、降低成本进行谋划,以更好满足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2] -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其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并将随交通强国建设的推进持续驱动经济增长[3]
“十四五”时期我国交通强国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科技日报· 2025-07-22 16:34
交通基础设施成就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1] - "八纵八横"高铁网建成投产81.5% 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1] - 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 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 [1] - "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达标率70.4% [1] -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地级行政单元和91.2%人口 [1] - 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 [1] 高铁网络发展 - 时速350公里高铁已开通20条 [1] - "十四五"期间高铁营业里程增加1万公里 [2] - "八纵八横"高铁主框架已经成形 [2] - 全国19个主要城市群全部实现高铁连通 [2] 运输量数据 -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2.4亿人次 同比增长6.7%创历史新高 [2] - "十四五"期间铁路运输货物将超250亿吨 较"十三五"增加50亿吨 [2] - 铁路货运日均装车量超过18万辆 其中80%运力用于国计民生物资运输 [2] 邮政快递业增长 - 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3] - 日均揽收快件量超过5亿件 [3] - 最高日揽收量达7.29亿件 [3] - 邮政业业务收入从2020年1.1万亿元增至2024年1.7万亿元 年均增长11.3% [2] - 快递业务量从830亿件增至1750亿件 年均增长20% [2] 技术应用 - AI大模型赋能企业实现全链路智能化升级 [3] - "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和派送环节应用提升效率 [3]
合福高铁开通运营十周年:重构沿线产业版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21:51
高铁对旅游业的影响 - 合福高铁闽赣段十年累计发送旅客1.4亿人次 [1] - 江西婺源篁岭古村改造200多间精品民宿,高铁将南昌至婺源行程从5小时缩短至1小时 [1] - 江西上饶葛仙村度假区年接待游客量十年增长近12倍,65%游客来自高铁沿线城市 [3] - 福建古田翠屏湖游客量显著增长,高铁高效通达重塑旅游格局 [3] 高铁对茶产业的推动 - 武夷山市下梅村茶商通过高铁快运实现茶叶次日达,提升产品新鲜度 [3] - 老宅翻新为茶文化空间,吸引游客品茗观景 [3] - 高铁物流网络实现中国重点城市"次日达","大红袍号"中欧班列延伸至欧亚大陆 [5] 高铁对人才流动和产业协同的促进 - 上海籍算法工程师实现"双城生活",高铁3小时直达江西上饶 [6] - 江西上饶游戏科技公司人才引进阻力减少近一半 [6] - 翼空无人机科技公司研发团队高频往返上海、合肥与上饶,技术研讨效率提升 [6] - 江西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吸引1195家数字经济企业落户,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率提升40% [8] 高铁对区域经济的综合影响 - 合福高铁构建皖赣闽三省"人才共享生态圈" [8] - 形成"高铁+产业""高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8] - 高铁成为人才、资本、技术流动的"黄金纽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