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阶智能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中概股启动新一轮回港上市,什么信号?
证券时报· 2025-10-19 13:00
中概股回港上市潮概况 - 以自动驾驶、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经济公司正掀起新一轮回港上市浪潮 [1] - 在全球资本市场格局重塑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概股回归港股的步伐再次加速 [3] - 此次回归潮由技术密集型的新经济公司领衔,或将完善港股市场生态 [1] 代表性公司动态 - 禾赛-W于9月16日成功实现港美双重上市,成为今年中概股回流香港第一股 [1][3] - 文远知行于10月14日通过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024亿股普通股在港交所上市,该公司是全球唯一产品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截至10月16日收盘在纳斯达克的市值为32.94亿美元 [5] - 小马智行于10月14日获批备案,并于10月17日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拟发行不超过1.021亿股,该公司是中国首批获得在四个一线城市运营全自动驾驶汽车牌照的公司之一,运营着250多辆机器人出租车车队,截至10月16日收盘在纳斯达克的市值为72.53亿美元 [5] - 天境生物于10月17日宣布将回归香港实现双重主要上市,公司执行董事长表示该战略能多样化投资者基础并提高在亚洲的市场地位 [6] 历史回顾与市场影响 - 自2018年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以来,共有34只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8] - 2019年阿里巴巴回港二次上市募集约1012亿港元,成为标志性事件,目前其在港股市值超过3万亿港元 [8][9] - 多数回港上市公司市值在港股市场中位居前列,京东、网易、携程、百度等公司的港股市值均超过3000亿港元 [9] - 2025年以来,新经济企业接棒成为回流主力,随着硬科技公司回归,港股"科技属性"将进一步强化 [8] 制度环境与市场展望 - 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提及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认为这将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并优化产业结构 [11] - 市场观点认为,香港需以改革破解制度瓶颈,对高成长性企业实施弹性化监管,并通过设立便利化通道(如专项服务办公室)来增强吸引力 [11] - 中概股回港上市是企业对冲外部风险的战略选择,也是香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 [12]
新经济领衔 中概股启动新一轮回港上市
证券时报· 2025-10-18 03:02
中概股回港上市浪潮 - 新一轮回港上市潮由自动驾驶和生物医药等新经济公司领衔,禾赛-W于9月16日成功实现港美双重上市,成为2025年以来中概股回流香港第一股 [1] - 10月14日,智能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相继通过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正式启动港股上市流程,其中小马智行已于10月17日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1][3] - 生物科技公司天境生物于10月17日公告将回归香港实现双重主要上市 [1][3] 代表性公司概况 - 文远知行是全球唯一产品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已在全球30个城市开展研发、测试及运营,应用场景覆盖智慧出行、智慧货运和智慧环卫,形成五大产品矩阵 [2] - 文远知行于2024年10月2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截至10月16日收盘市值为32.94亿美元 [2] - 小马智行是中国首批获得在北上广深运营全自动驾驶汽车牌照的公司之一,已开始在京穗深提供无安全驾驶员收费机器人出租车服务,运营一支由250多辆机器人出租车组成的车队 [3] - 小马智行在全球开放道路上自动驾驶测试和运营里程近4000万公里,于2024年11月27日登陆纳斯达克,截至10月16日收盘市值为72.53亿美元 [3] - 天境生物是一家全球生物技术平台公司,其执行董事长表示双重上市战略能促进全球合作、加速资产开发并多样化投资者基础 [3] 回港上市历史与趋势 - 自2018年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及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以来,中概股回归港股趋势逐步形成 [4] - 2019年阿里巴巴回港二次上市募集约1012亿港元成为标志性事件,此后京东、网易、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回港 [4] - Wind统计显示共有34只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其中22只为双重主要上市,12只为第二上市 [4] - 2018-2019年小米、美团、阿里巴巴回归奠定基础,2020-2022年29只中概股密集登陆,2023年仅陆控回归,2024年无中概股回归 [4] - 2025年以来新经济企业接棒成为回流主力,硬科技公司回归将强化港股"科技属性" [4] 市场表现与影响 - 多数回港上市公司市值在港股市场中位居前列,例如阿里巴巴在港股市值超过3万亿港元,京东、网易、携程、百度等港股市值均超过3000亿港元 [5] - 受全球经济环境及行业周期影响,部分回港中概股股价面临波动,生物科技板块因研发周期长、政策敏感性高而表现分化,智能汽车企业则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市值保持稳健 [5] - 东吴证券表示香港已设立海外上市企业回归便利框架,预计在新一轮回流中香港仍是首选目的地 [5] 制度支持与市场生态 - 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提及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认为这将为市场注入新活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成长性和吸引力,增强资金吸纳能力 [6] - 老虎国际首席财务官认为从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和贴近用户角度看,中概股回港上市是趋势,若有更快捷渠道将吸引更多公司回归 [6] - 专家建议香港需以改革破解制度瓶颈,对高成长性、高技术壁垒企业实施弹性化监管,通过降低上市门槛增强吸引力,并设立回流便利化通道以快速压缩审批周期 [7] - 新一轮回港潮是企业对冲外部风险的战略选择,也是香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渠道和全球市场稳健前行的重要一步 [7]
纳入金龙指数!文远知行:有望受益于中概股整体价值重估带来的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21:04
公司指数纳入与市场影响 - 公司于9月22日被正式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 预期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并巩固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 [1] - 纳入指数预期带来多项积极影响 包括吸引被动型基金配置股票 提升机构投资者关注度和市场活跃度 以及增强全球品牌形象助力国际业务拓展 [1] - 纳入时点正值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攀升至2022年2月以来最高位 反映出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基本面和估值修复的乐观情绪 公司有望受益于中概股整体价值重估 [1] 公司业务运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于2024年10月25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 在全球11个国家超30个城市开展业务 运营天数超2200天 [2] - 公司近期加速全球化扩张 包括与Grab在新加坡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在比利时获得首个L4级自动驾驶牌照 成为全球唯一在7国拥有自动驾驶牌照的公司 并在沙特启动首个Robotaxi试运营 [2] - 全球化扩张带来强劲财务增长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0.8% Robotaxi业务营收4590万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836.7% [2] 公司技术与商业战略 - 公司致力于开发无人驾驶技术 形成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小巴、货运车、环卫车和高阶智能驾驶在内的五大产品矩阵 [3] - 公司应用场景覆盖智慧出行、智慧货运和智慧环卫 凭借"1个平台+3大场景+5大产品"的多元商业化战略进行布局 [3] - 公司已与多家全球顶级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 包括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宇通集团、博世、广汽集团等 [3]
国产车把合资逼到墙角
36氪· 2025-08-08 10:03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表现 - 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1090.1万辆 同比增长10.8% [3] - 自主品牌占据64%零售市场份额 同比跃升7.5个百分点 [3][6] - 自主品牌从合资阵营夺取超过80万辆市场份额 [6] 头部自主品牌销量表现 - 比亚迪销量161万辆 吉利销量122.6万辆 双双突破百万大关 [4] - 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组成第一梯队 均超60万辆销量 [4] - 零售销量前十榜单中自主品牌占据六席 合资品牌仅剩四席 [4]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刀片电池/CTB车身一体化/超级混动DM-i/雷神电混等核心技术由自主品牌率先量产 [14] - 高阶智能驾驶/鸿蒙座舱等技术成为市场新标杆 [14] - 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实现技术自信 [14] 品牌高端化进展 - 仰望U8/极氪001 FR/蔚来ET9/问界M9等高端车型价格逼近或超越传统豪华品牌 [14] - 高端车型凭借技术和体验获得高端消费者认可 [14] - 自主品牌持续突破高端市场天花板 [14] 全球化布局成果 - 头部自主品牌加速开拓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海外市场 [14] - 中国品牌汽车出口量屡创新高 海外建厂布局加速 [14] - 自主品牌开始具备全球竞争力与影响力 [14] 合资品牌市场表现 - 合资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从三年前50%降至当前36% [3][6] - 南北大众/日系两田凭借体系力尚能稳住阵脚 [16] - 帕萨特/凯美瑞/CR-V/RAV4等合资车型在细分市场保持标杆地位 [18] 行业格局演变 - 自主品牌从追赶/并跑进入引领阶段 [11] - 新势力阵营出现分化:理想持续领跑/小鹏零跑成为第二梯队/问界小米成为第三增长动力 [12] - 合资品牌通过终端优惠/本土研发新能源车型等策略寻求平衡 [16]
商务部发文推进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这家公司的产品已用于新能源汽车中!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6-24 18:31
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 - 商务部办公厅发布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与试点工作结合 [1] - 活动内容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场推介、试驾体验,稳妥推进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 [1] - 创新打造汽车改装、传统经典车、房车露营、汽车赛事等多样化汽车后市场消费场景,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1] 比亚迪引领"智驾平权"趋势 - 比亚迪提出"智驾平权"理念,将高阶智能驾驶作为所有车型标准配置,带动自主品牌跟进 [2] - 长城、长安、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宣布2025年开始推进高阶智驾在全系列车型的渗透搭载 [2] - 合资车企与国内智驾产业链厂商合作补齐智驾短板,降本加速追赶智驾渗透进程 [2] - 10-20万车型为国内乘用车销量主力,2024年销量占比49%,比亚迪带动高阶智驾向更低价格带车型渗透 [2] 汽车智能化发展前景 - 2025-2030年是高阶智驾高速发展期,类比2010-2016年智能手机发展态势 [3] - 城区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将快速渗透,行业集中度提升,科技型企业最具竞争力 [3] - 国内智能汽车产业链享有政策、配套、成本优势,有望诞生国际竞争力企业 [3] - 汽车智能化带动产业链价值量提升,芯片、域控制器、传感器、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核心环节受益 [3]
对话博世XC中国区总裁吴永桥:过去一年,我做了六件重要的事
雷峰网· 2025-03-18 18:32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1月吴永桥出任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事业部(XC)中国区总裁,带领事业部进行多方面改革,对2025年汽车行业竞争形势和发展趋势有清晰判断,认为公司在新项目获取、降本和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进展,且对高阶智驾、端到端发展前景有信心 [2][3][4] 分组1:吴永桥上任背景与集团情况 - 2024年1月吴永桥成为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事业部(XC)中国区总裁,此前在联合汽车电子工作18年,上任核心逻辑是博世集团对智能驾驶的坚决押注并希望其带去客户关系 [2] - 博世集团保持私有化未上市,控制权掌握在博世基金会手中,基金会持有92%股份,确保战略决策不受资本市场压力影响 [2] 分组2:2025年车企竞争形势判断 - 至少5个汽车品牌会倒掉或被并购,2025年汽车销量最多增长几十万辆,但前八大客户增长目标超400万辆 [4][5] - 智能化会大幅度发力,中阶智能驾驶方面,2025年比亚迪10 - 15万车型70%标配中阶智驾,量超300万辆,电气化上半场接近尾声,下半场智能化将提速 [6][7] 分组3:2024年在XC事业部做的关键事情 - 修复客户关系,拜访前五家客户,与主机厂一把手定期交流 [9] - 改变企业文化,树立客户导向、业务驱动意识,每周拜访2 - 3个客户 [10] - 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能力建设,打破业务单元壁垒,加强合作,找综合性人才,推行狼性文化 [11][12][17] - 进行技术能力建设,设计中台战略,建立强大中台,减少资源浪费和内耗,在座舱方面打造端到端操作系统AI OS [18][22] - 获取新项目,将新项目获取作为核心任务,让德国人学习狼性精神 [23][24] - 降本,关闭广州办公室,降低租金成本,进行物料降本、提升研发效率等 [25][26] 分组4:人员调整与业务架构 - 李金龙成为高性能域控业务单元(CP)负责人,软件技术出身,有魄力和客户意识,与吴永桥联手拿下五六个大项目 [29] - CP业务负责座舱相关业务和智驾硬件,智驾体验业务单元(AS)负责高阶智驾软件,软硬件分离是参考德国架构设计并结合现实情况 [29][30] - 内部结算避免资源浪费,目前合作良好,XC中国区团队已无缝连接 [31][32] 分组5:业务规划 - 业务包括低阶ADAS、智能座舱、高阶智能驾驶和中阶智能驾驶四块,低阶ADAS和智能座舱是基石业务,高阶智能驾驶2025年年中切到Orin Y降本,中阶智能驾驶全栈自研已获五大头部客户 [37][38][39] - 中阶智驾有望取代低阶ADAS前置一体机,出海业务受主机厂青睐,博世在全球标准和法规理解上有优势 [39][40] 分组6:高阶智驾、端到端相关情况 - 博世两段式端到端性能依赖数据,能排进前四,2025年下半年一段式端到端会批产,有机会超过华为 [44][46] - 博世在研究英伟达Thor芯片,长期来看智驾进入一段式端到端可能需要,但早期不一定 [47][48] - 端到端时代AI人才会置换部分规控人才,但规控人才不会断崖式下滑,公司考虑设置端到端部门负责前沿算法研究和工程化落地 [49][50][51] 分组7:项目盈利与合作前景 - 奇瑞星纪元ET销量起来,增程车型量会增加,智驾销售额有望提升,Wave1产品支撑现金流,高阶智驾平台获德国支持,成本可全球分摊 [53][54][55] - 盈利考核重要,还考核新业务获取指标,高阶智驾可赋能中阶智驾,中阶智驾起来后可分摊高阶智驾成本 [56] 分组8:项目获取逻辑与行业价格战 - 中阶智驾讲究性能和价格结合,不是只讲价格,低算力高性价比方案性能差,已退出头部梯队 [56][59][61] - 主机厂给供应商降价是难题,2025年价格战会降温,博世通过技术方案迭代和升级降本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