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魅族22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17Pro首批评论出炉:差评显露小米缺陷,雷军哭笑不得
搜狐财经· 2025-09-29 20:35
产品配置与性能 - 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及澎湃OS3系统 系统流畅度提升且bug减少 [1] - 主摄采用光影猎人950L传感器 配备徕卡浮动潜望长焦镜头 摄影功能表现突出 [1] - 屏幕为6.3英寸M10发光材质 具备护眼特性且边框极窄 [3] - 电池容量达6300mAh 支持100W有线快充及50W无线充电 [3] - 新增副屏设计 支持高清显示、高亮度和高刷新率 并由龙晶玻璃保护 [3] - 提供两种存储版本 16GB+512GB版定价5599元 基础版定价4999元 [3] 用户评价与反馈 - 某东平台好评率达98% 基于超1000条评论数据 [5] - 部分用户反馈赠品内容及续航表现未达预期 但6300mAh电池续航能力实际表现良好 [5] - 存在做工问题反馈 包括背板与边框缝隙不均、直角设计导致握持不适、材质手感不及AG玻璃等 [7][9][13] - 个别用户反映手机壳异响、镜头模组异响及进灰问题 另有发热严重案例 [13] - 极端案例中出现屏幕边框装配瑕疵 厂商建议通过7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处理 [15][17] 品控与行业对比 - 公司产品做工精度较华为、苹果及OV存在差距 但价格定位与硬件配置形成差异化优势 [13] - 行业中存在普遍品控概率问题 高端品牌瑕疵率约为万分之一 性价比品牌可能达到千分之一 [21] - 成本控制与品控水平存在关联 高配置与精工艺难以兼得 [13][21]
对话星纪魅族CEO黄质潘:旗舰手机坚持一年一迭代,留在牌桌上就有机会 | 财之道
新浪财经· 2025-09-26 18:35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公司战略重心向Flyme Auto和Flyme AIOS体验延伸,但坚持保留手机业务以维持与用户的连接和主流市场地位[4] - 公司提出"归航"主题,旨在回归初心、回归产品、回归用户,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打造个性化产品[4] - 公司现阶段不盲目扩张,采取模块化管理,团队主要集中于珠海,上海和深圳保留办事处,目标是先保证健康生存再谋长远[5][14] - 手机业务目标在三年左右实现自负盈亏[4] - 公司探索手机、眼镜和Flyme三大核心业务的协同效应[6] 手机业务 - 魅族22起售价为2999元,但在分摊渠道费用和营销成本后仍处于亏钱卖硬件的状态[4] - 魅族22原计划在618期间发布,但因业务调整和6.3英寸机身上兼顾设计、影像、续航与性能的开发难度而推迟[3][8] - 数字系列旗舰将坚持一年一迭代,下一代预计明年下半年推出[5][8][13] - Note系列专注于"好用耐用"和性价比,将持续更新[5][11] - 公司正在探索全新形态的模块化手机产品,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发布[5][11] - 公司暂时不考虑进入折叠屏手机领域,因投入约为直板旗舰机的2.5倍且行业返修率普遍超过20%[5][13] - 公司承认与行业头部厂商存在资源差距,例如友商影像团队规模达几千人[12] Flyme Auto业务 - Flyme Auto目前已覆盖吉利银河、领克等品牌共28款车型,用户数量突破150万[5][17] - 在吉利体系内,Flyme Auto的投入产出已打正,公司目标三年实现500万搭载量,外部合作车型目标50万搭载量[6][19] - 公司正在开发Flyme Auto国际版,以支持Google生态服务和解决海外用户联网与生态兼容问题[19] - 国内同时具备手机、系统、汽车三大板块并能实现深度整合的公司仅有华为、小米和魅族[5][17] - Flyme Auto目前没有直接向用户收费的计划,商业模式主要通过服务合作伙伴回收成本,未来用户规模扩大后探索新商业模式[17][19] 眼镜业务 - 眼镜业务目前处于投入期,一年仍要亏损不少,公司曾凭借M3型号实现年销几十万台,为国内品牌第一[25] - 公司探索眼镜与车机的联动,未来可能替代HUD或作为舱内娱乐屏的延伸,但需技术突破[6][24] - 新款AI眼镜重量控制在39克,续航约5小时,公司在工业设计和佩戴舒适度上进行了优化[25] - 公司暂时未重点布局国内手表业务,因电池技术无法支撑长待机,影响作为数字车钥匙的可靠性[23]
魅族回应小米新品发布,称不为对标而改变
新浪科技· 2025-09-26 12:25
公司产品动态 - 小米推出小米17系列、平板8系列、路由器BE10000 Pro及蓝牙音箱Sound 2 Max等多款新品 [1] - 魅族强调不为竞品对标改变策略 坚持创新导向并点赞行业技术进步 [1][3] - 魅族欢迎小米17 Pro系列探索副屏功能 同时宣布自身将聚焦6.3英寸全能体验机型开发 [3] 行业技术发展 - 中国手机品牌通过坚守产品特色与技术多元化 形成集体进步与市场自信的行业趋势 [3] - 副屏设计成为手机厂商创新方向之一 多家企业展开差异化功能探索 [3]
对话星纪魅族CEO黄质潘:旗舰手机坚持一年一迭代,留在牌桌上就有机会|财之道
新浪科技· 2025-09-26 09:44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魅族22正式发布,起售价为2999元,但公司在分摊渠道费用和营销成本后,销售硬件仍处于亏损状态[2][3] - 新品原计划在618期间发布,但推迟原因包括公司业务调整以及研发团队在6.3英寸机身上平衡设计、影像、续航和性能的挑战[2] - 公司战略重心向Flyme Auto和Flyme AIOS体验延伸,但手机作为核心终端设备被保留,以避免脱离主流市场和用户[3] - 公司提出"归航"主题,旨在回归初心、产品和用户,目标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打造个性化产品实现手机业务在三年左右自负盈亏[3][12] 手机产品线规划 - 数字系列旗舰将坚持一年一迭代,下一代产品预计明年下半年推出,目标每年5月发布以赶上618大促[4][5][6] - Note系列专注于"好用耐用"的性价比定位和长周期使用体验,并将持续更新[4][9] - 公司正在探索全新形态的模块化手机产品,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发布,但暂时不会进入折叠屏领域,因投入约为直板旗舰机的2.5倍且返修率行业普遍超过20%[4][11] - 公司强调不盲目追求参数竞争,而是聚焦综合体验优化和特色功能延续,如小窗模式、mBack按键等[8][10] Flyme Auto业务发展 - Flyme Auto目前已覆盖吉利银河、领克等品牌共28款车型,用户数量突破150万[5][16] - 在吉利体系内,目标三年实现500万搭载量,外部合作车型目标50万,并正在开发Flyme Auto国际版[5][17] - 公司认为国内同时具备手机、系统、汽车三大板块并能深度整合的仅有华为、小米和魅族[5][16] - 现阶段Flyme Auto在吉利体系内投入产出已打正,没有直接向用户收费的计划,商业模式依赖用户规模积累后自然浮现[15][17] 智能眼镜与协同生态 - 智能眼镜业务仍在投入期,年亏损不少,公司正探索其与车机的联动,如替代HUD或作为舱内娱乐屏延伸,但需技术突破[5][20][22] - 新款AI眼镜重量仅39克,续航约5小时,注重佩戴舒适度和工业设计,曾实现年销几十万台,为国内品牌第一,但规模相对手机仍小[22][23] - 公司采用模块化管理,Auto团队与Flyme OS团队部分交叉但基本独立,手机业务每年只推一款旗舰以合理分配资源[18] - 手表业务国内暂未重点布局,因电池技术限制长待机,公司认为5-10年内手机仍是主入口,未来身份认证技术进步或可减少对额外设备依赖[19]
魅族22×福建舰:一次关于「归航」的双向奔赴
雷峰网· 2025-09-19 18:44
发布会核心信息 - 公司于9月15日在珠海举办「归航」年度发布会,正式推出魅族22旗舰手机、魅族AI拍摄眼镜StarV Snap、PΛNDΛER系列潮玩与配件等新品,并同步揭晓Flyme AIOS 2与Flyme Auto 2两大生态升级成果 [2] - 发布会主题“归航”寓意品牌在经历历练后回归初心,清晰宣告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5][7] 产品策略与设计理念 - 魅族22在产品设计上回归用户主义和产品主义,在高度成熟的手机市场中,竞争关键从供应链能力转向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取舍” [7] - 影像系统舍弃单一高规格镜头的营销噱头,采用四颗5000万像素级镜头,包括在轻薄机身内罕见的索尼IMX882 3倍潜望长焦镜头,保证各焦段画质一致 [7] - 团队考虑通过算法替代广角功能以节省机身空间,将空间留给更好的主摄和长焦,进一步提升核心影像能力并实现机身轻薄化 [8] - 外观设计未采用6.7英寸以上主流尺寸,而是选择6.3英寸小屏,采用0.8mm四等边白面板设计,实现94.6%的高屏占比,具备71mm超窄机身宽度、190g重量和50:50平衡配重 [10] - 选择小屏是基于用户需求的理性策略,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五成消费者重点关注过小屏手机 [10] - 性能方面搭载第四代骁龙8s移动平台与5510mAh超耐久硅碳负极高能量密度电池,支持80W有线与66W无线快充,旨在满足用户本质需求而非一味追求参数 [11] 品牌联名与价值观表达 - 推出「魅族22归航·中华旗舰限定版」定制机型,机身以黑色为基调,设计融入中国首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母福建舰元素,并配有深海定制主题及定制配件 [15] - 公司是手机行业中唯一与航母进行深度联动的科技品牌,联名活动基于双方共性构建品牌叙事 [17][19] - 联名从三重维度达成品牌气质统一:与“归航”主题契合,象征品牌沉淀后回归行业主舞台;根植于对顶尖技术的不懈攀登,与公司突破性能边界的技术使命一脉相承;通过“旗舰”定位的统一,表达公司旨在打造代表中国智造、彰显民族自信的移动科技旗舰 [19] - 此次联名是民族科技自信的写照和时代荣誉感的符号,为行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20] - 品牌与中国军工联动具有连续性和稀缺性,此前曾推出「魅蓝 E3·歼-20定制限量版」和「魅族17航母限定版」,传达“大国科技”与“国民科技”体现同一种精神的理念 [22][24] 行业竞争与公司定位 - 在手机市场竞争中,公司避免陷入“唯参数论”误区,坚持体验优先,在设计、影像、续航、性能四个维度寻找最优解,打造“综合体验旗舰” [7][11] - 公司认为手机市场足够大、生命周期足够长,只要坚持留在牌桌上并聚焦核心用户群体,通过代际产品提升体验,有望在几年内实现崛起 [24]
高管反目、发布延期,“对标” 苹果的魅族 22 能引领复兴吗?
钛媒体APP· 2025-09-18 19:2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魅族22于9月15日发布,起售价2999元,距离上一代产品魅族21发布已过去近两年时间[1] - 新品经历两次延期上市,公司解释延期原因并非故意,而是因迟到更求完美[1] - 魅族22未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芯片,转而采用中端定位的骁龙8s Gen4芯片,未达到市场旗舰级手机水平[1][5] - 由于发布延期至9月,新品与苹果iPhone 17系列发布时间撞车,魅族22在宣传中打出“6.3英寸黄金尺寸的另一个版本答案”的口号,意图对标苹果[2] - 最初的参数爆料显示魅族22原计划采用骁龙8至尊版,最终选择中端芯片可能与骁龙8至尊版供货不足有关,高通优先向三星、小米等大客户提供旗舰芯片[5] - 在无法提供顶级性能后,魅族22将卖点转向“小屏拍照旗舰”,但面临小米Civi 5 Pro、一加13T、vivo S30 Pro mini等配置相当且售价更低的机型竞争[5][6]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星纪魅族集团自今年7月起出现多起人事变动,公司法人由苏静变更为黄质潘(黄章胞弟),后者微博认证为“星纪魅族集团 CEO”[1] - 自2022年6月至今,星纪魅族共更换三次CEO,分别为沈子瑜、苏静和黄质潘,频繁的高层变动影响既定战略推进[7] - 吉利系高管掌权时期,业务重心放在魅族车机与吉利系汽车的整合上,手机产品反而成了陪衬,混乱的产品发布节奏和营销逻辑降低了魅族手机影响力[7] - 公司曾启用篮球解说背景、无手机行业经验的张月作为魅族 Note 16的“美女产品经理”进行宣传,该营销方式与常规手机新品宣传逻辑形成反差,张月于7月宣布离职,就职时间仅为5个月[7][8] - 7月,曾参与Flyme早期设计的老将陈家沂宣布回归魅族[11] - 前Flyme负责人杨颜在9月初公开表示与公司存在纠纷,据前员工推测,公司可能拖欠杨颜款项,此类与核心高管的纠纷自黄章时期延续至今[11][13] - 家族化管理模式导致公司缺乏战略定力,加速了职业经理人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公司向行业输出了大量人才,如洪汉生(后加入OPPO)、陈希(后加入OPPO)、张佳(后加入小鹏)等[14] 市场竞争与市场份额 - 2022年魅族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跌至1.3%的低位[15] - 根据IDC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6900万台,同比下降4.0%,魅族手机出货量被归为“其他”类别[15][16] - 2025年第二季度,“其他”类别厂商(包括魅族)共同瓜分20.0%的市场份额,出货量为1380万台,同比下降4.9%[16] - 当前市场竞争维度已改变,前五大品牌(华为、vivo、OPPO、小米、苹果)均将自研(SoC、系统等)作为重点,并掌握产业链话语权,形成小厂难以追赶的规模化优势[16][17] 吉利收购后的战略整合 - 吉利收购魅族的初衷更多是看中魅族的车机系统,以弥补其在移动端技术研发经验的短板[17] - 星纪魅族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Flyme Auto的合作车型总销量突破116万辆,新增生态用户数行业第一[17] - 从“手机赋能车机”的角度看,魅族手机较低的市场占有率对吉利汽车销量贡献有限[19] - 在内置车机系统成为主流的当下,即便是苹果CarPlay的市占率也从50%下降至30%,被部分车企抛弃[19] - 对于吉利集团而言,“开发车机系统的魅族”比“卖手机的魅族”更具价值,如果魅族22未达到既定销量目标,魅族手机的未来可能岌岌可危[19]
加码AI眼镜赛道 星纪魅族CEO黄质潘:智能眼镜仍处投入和探索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11:28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确立手机、XR和前瞻研究三大主营业务架构 [1] - 公司无法在手机等成熟领域与头部厂商直接竞争资源 转而聚焦车机、眼镜等新兴赛道 [1] - 公司坚持一年一旗舰的手机策略 单款旗舰机投入超过1亿元 以集中有限资源做好单一产品 [1] - 公司暂不考虑进入折叠屏手机领域 因该领域用户群体相对小众 投入约为直板机的2.5倍且返修率较高 [1] - 智能眼镜被定位为手机之外的补充终端 适用于运动、骑行等不便携带手机的场景 并探索与车机联动及替代HUD的潜力 [2] 产品发布与技术特点 - 公司推出全新旗舰手机魅族22 配备四颗5000万像素级镜头并首次搭载索尼IMX882 3倍潜望长焦 新增13项影像算法优化 [1] - 公司推出首款AI拍摄眼镜StarV Snap 支持持续拍摄 具备智慧识物、翻译、AI会议纪要生成功能 同时是一副蓝牙耳机 支付功能已在部分地区试用 售价1999元 [2] - 公司同时带来Flyme AIOS 2与Flyme Auto 2的重大升级 展现其在智慧生态上的最新成果 [1] 市场认知与品牌定位 - 公司CEO表示智能眼镜赛道目前仍处于需要教育市场的阶段 处于投入和探索期 [1][2] - 公司希望扭转外界对其"黑科技之王"的预期 强化"独特设计和体验"的品牌心智 [1] - 公司在眼镜领域的最大优势在于工业设计 现阶段主要精力放在产品上 未来有机会会加大营销 [2]
雷军彻底卷疯!240万跑分旗舰芯、IP69防水、金属机身,如今仅需1389元
搜狐财经· 2025-09-16 20:53
产品定位与核心优势 - 红米Turbo4 Pro定位高性能千元机,搭载与魅族22同款的高通骁龙8S Gen4处理器,安兔兔跑分达240万,接近旗舰性能但价格显著更低[1][3] - 产品主打长续航能力,配备7550mAh超大容量电池,轻度使用可持续两天,重度游戏续航约六小时,支持90W快充(充满需约1小时)及22.5W有线反向充电功能[3] - 采用6.83英寸OLED直屏,具备1.5K分辨率、3200nits峰值亮度及3840Hz高频PWM调光,通过莱茵护眼认证,兼顾户外可视性与低蓝光特性[5] 成本控制与功能取舍 - 影像系统采用务实配置:主摄为5000万像素索尼LYT-600传感器(支持OIS光学防抖),暗光场景及800万像素超广角画质有限,且未配备长焦镜头[7] - 外观采用金属中框与AG柔雾玻璃后盖,提供三种常规配色及哈利·波特定制版,机身厚度7.98mm、重量219g,在超大电池基础上优化握持感[9] - 系统搭载Xiaomi HyperOS 2,保留NFC、红外遥控、X轴线性马达、双扬声器等实用功能,并支持IP68/IP69防水等级[11] 市场策略与价格竞争力 - 产品聚焦性能、屏幕与续航核心体验,规避影像堆料以控制成本,国补后到手价仅1389元,凸显极致性价比[11][3] - 目标用户为对拍照要求不高但重视性能稳定性、长续航及高帧率游戏体验的群体,尤其适合作为长辈机或备用机使用[1][11]
魅族AI眼镜1999元开卖:拍照翻译付款全都会,39g重
量子位· 2025-09-16 13:58
产品核心定位与战略 - 公司发布全新AI拍摄眼镜StarV Snap,首发价1999元 [1][2] - 产品定位为轻巧便捷的随身AI助手,重量仅39g,接近普通框架眼镜 [3][22] - 公司战略思路务实,强调产品需能戴、能用、不突兀 [24] AI功能与交互创新 - 产品集成多种AI能力,包括支持12国语言同声传译、AI识物、语音转写及直接通过眼镜完成支付 [5][22] - 交互设计上配备右侧AI专属按键,单指一按即可发出指令,无需唤醒词 [11] - AI识物功能可识别艺术场景、计算食材卡路里及辨认花鸟鱼虫 [13] 拍摄与影像能力 - 产品搭载高通第一代骁龙®AR1平台,配备1200万像素镜头,支持109°超广角视野及720P长时间录制与1080P高清拍摄 [27][28] - 针对运动场景增加EIS防抖、人像增强、水平线矫正等算法优化,使拍摄表现接近运动相机 [31] - 新增Live图功能,可记录前后几秒动态,并推出专属胶片滤镜模式 [33][35] 续航、生态与附加功能 - 镜腿预留Type-C接口,支持边拍边充,在存储和电池允许的情况下可持续拍摄数小时 [19][37] - 产品与支付宝、蚂蚁国际达成战略合作,支持扫码支付功能,已在部分城市试用 [22] - 公司同步发布魅族22手机与Flyme Auto 2智能座舱系统,GPU性能提升49%,AI能力提升44%,进一步强化生态闭环 [41][43]
魅族又迎关键时刻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1:16
公司近况与发布会背景 - 公司经历内部动荡和管理层变动后,急需通过新品发布来重新赢回市场并证明其执行力和交付能力 [2][5] - 公司在时隔两年、跳票两次后,于9月15日以“归航”为主题举办了年度旗舰手机暨Flyme AIOS生态发布会,推出魅族22旗舰手机 [2] - 此次发布会旨在对外传递稳定信号、对内安抚团队人心,并重新对齐公司战略方向 [5][6] 魅族22产品定位与策略 - 魅族22定位为6.3英寸小屏旗舰手机,被公司视为“手机的完美形态的黄金尺寸” [2] - 产品策略聚焦性价比,选择搭载第四代骁龙8s移动平台而非最顶级处理器,以避免售价上涨1000-1500元人民币 [3][4] - 魅族22不再区分标准版和PRO版,专注打造单一版本,是公司史上打磨最久的手机,并代表数字系列未来全新的产品定位 [3] 魅族22产品规格与定价 - 产品规格包括:71mm机身宽度、190g重量、8.15mm厚度、50:50平衡设计、四颗5000万像素镜头、5510mAh“海棠电池” [3] - 最终定价为2999元人民币起,具体版本为:12GB+256GB售价2999元、12GB+512GB售价3299元、16GB+512GB售价3399元、16GB+1TB售价4199元 [4] - 与2023年11月发售的魅族21相比,魅族22同版本(12GB+256GB)售价降低700元人民币,显示出更具性价比的定价策略 [4] 公司战略方向与生态布局 - 公司战略从“All in AI”扩展到构建以Flyme AIOS为基底的融合AI生态,承载产品包括AI手机、智能眼镜(魅族 AI 拍摄眼镜 StarV Snap)、智能座舱(Flyme Auto 2) [6] - 公司希望超越“造手机”的单一业务,展示其构建融合AI生态的长期战略方向 [6] - 公司在2022年7月被星纪时代收购79.09%股份,并于次年3月合并为星纪魅族集团,重要任务之一是理清战略方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