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17
icon
搜索文档
一加只想把游戏用户“哄”好
经济观察网· 2025-10-29 09:31
游戏手机不容易做。李杰解释,影像、办公等体验是瞬时的,而游戏需要在3小时或沉浸式场景里,把 方方面面的体验做到极致。例如,165Hz高刷游戏对手机负载和性能要求很高,如果只是想让游戏跑起 来很简单,但要做到全程稳定、不掉帧很难。无论是产品的架构和堆叠、散热材料的选择,还是屏幕、 陀螺仪、触控以及网络调度等,都会影响最终的体验。 长时间玩高刷游戏,手机的散热能力也很重要,一加15和苹果17pro都搭载了 VC均热板散热技术。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月芹 为了赶苹果秋季新品发布和"双11"两大节点,每年10月前后,是中国主流手机厂商发布旗舰机型的集中 期。在小米17、vivo X300、荣耀Magic 8、OPPO Find X9之后,10月28日,一加15(OnePlus 15)也正 式加入战局。 多数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布会常以一段宏大或煽情的演讲作为开场,讲情怀、讲故事、讲历史、讲生态, 其次再介绍产品。一加略有不同,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全程只讲产品,从165Hz高刷、触显同步、搭载 PS5游戏主机手柄同规格陀螺仪、续航与闪充等维度展开,试图打动一加的核心客群——重视性能和游 戏体验的年轻人。 每介绍一个产品亮点, ...
小米十五年:增长天花板近了吗?
36氪· 2025-10-27 18:21
小米十五年:增长天花板近了吗? 10月22日,针对近期网传 "小米汽车SOS 1秒接通 不含排队时间"等相关内容,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发文称,该内容完全失实,公司从未在发 布会上或物料上有过此宣传,系采用AI技术生成、造谣诋毁小米汽车。 回溯至今年2月底,随着小米15 Ultra与性能轿跑SU7 Ultra相继亮相,其港股总市值迎来爆发式增长,累计飙升1.3万亿港元,如今仍有1.2万亿 港元的近年高位。 在市场观察者眼中,自2018年以17港元发行价登陆港股以来,小米凭借"手机+汽车"双赛道的突破性表现,估值与股价的持续攀升早已埋下伏 笔,这两条赛道不仅重构了小米的业务版图,更重塑了资本市场对其的价值认知。 但对走过近15年发展历程的小米而言,"小米加步枪"的刻板标签虽在褪去,高端化突破与汽车业务落地带来的高光背后,也有需要进步的空 间。 营销偏执声音下发展,核心赛道撑起高市值 小米早期只是一家手机公司,要读懂当下小米的市值逻辑,需从其商业化进阶的时间线中寻找答案。 过去多年以来,小米创始人与IP的确成为小米推广、宣传自家产品的一大方式,以抖音为例,目前雷军的粉丝总量超过4400万,放眼手机、汽 车:家电等行 ...
传苹果或跳过 iPhone 19 命名。网友:小米会不会跟?这不为难雷总么?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10-26 19:39
苹果产品路线图 - 苹果计划于2027年上半年发布iPhone 18e和iPhone 20标准版手机 [1] - 苹果计划于2027年下半年推出iPhone 20 Air、iPhone 20 Pro、iPhone 20 Pro Max和iPhone Fold 2 [1] 命名策略调整 - 苹果可能跳过iPhone 19系列 直接推出iPhone 20周年系列 [3] - 此次命名调整被认为与2027年iPhone问世20周年有关 [3] - 类似策略在10周年时曾使用 当时跳过iPhone 9 推出代表10周年的iPhone X [3] 行业影响与反应 - 行业分析认为苹果可能借此机会重新调整产品命名 机型定位和发布时间结构 [3] - 市场关注小米等竞争对手是否会跟随苹果的命名策略调整 [4]
东极定位王博:小米高端化的关键在于对标苹果
搜狐网· 2025-10-22 17:20
小米高端化战略的挑战与失误 - 小米17爆卖100万台,高端化战略引发行业关注,但普遍观点认为小米缺乏核心科技且高性价比形象难以支撑高端化[1] - 小米高端化困局源于战略方向模糊,未能持续坚定地将苹果作为核心对标对象,错失抢占高端市场制高点的宝贵时机[3] - 小米早期具备清晰"借势对标"意识,雷军曾在微博发布逾200条与iPhone相关言论,通过关联苹果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8] - 2013-2014年间,当华为发力高端手机并频繁对标iPhone时,小米战略重心转向性价比与市场份额扩张,放弃持续对标苹果的战略定位[8] - 直至近几年雷军才正式宣布"对标苹果",但此时高端市场格局和用户认知已被华为重塑,小米行动已显滞后[12] - 小米高端化受阻本质是战略选择偏差,而非核心技术或企业资源的绝对不足[20] 华为高端化成功的战略分析 - 华为通过余承东在舆论场高频对标iPhone,配合Mate系列产品定位,成功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高端形象[5] - 华为高端崛起源于持续、鲜明的竞争对标策略,在2013-2014年将"对标iPhone"作为核心战略[13] - 华为不断输出"遥遥领先"等定位口号,在媒体上强调销量领先、技术领先及功能领先,成功掌握高端市场话语权[13] - 华为策略成功关键在于抓住大国崛起时代背景下的民族品牌机遇,定位于高端自主研发品牌,建立起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民族品牌认知形象[15] - 华为早期通过强调机身厚度、电池续航、影像功能等优越性构建与苹果的差异化认知,后期将定位提升至更具文化意义和价值认同的民族品牌[15] - 华为成功正是抓住了"战略对标苹果"这一核心主要矛盾,集中资源打造与苹果竞争的产品力和品牌形象[19] 民族品牌方法论的核心概念 - "代言中国"是民族品牌方法论核心概念,指民族品牌应承担"让中国重回世界第一"的历史使命,例如飞鹤奶粉通过"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定位重塑国人对中国奶粉认知[17] - "制高点概念"指企业需通过差异化概念抢占行业认知高地,例如猫人定位"科技内衣",范德安定位"在中国100多个明星都在穿范德安"[17] - 制高点概念具备不可替代性,能压制外资品牌势能光环并激发民族自豪感,例如华为强势对标苹果成功抢占高端手机市场制高点[19] - "抓住主要矛盾"强调企业应集中优势资源重兵核心战略级动作,避免平均用力,华为成功正是集中资源在核心环节打歼灭战的结果[19] - 民族品牌定位需勇于挑战国际品牌,将竞争矛头直指国际巨头,只有敢于直面竞争才能探寻如何抢占世界第一的竞争战略[25] - 需提炼差异化概念一词占领心智,例如"华为的自主研发"、"茅台的国酒茅台"等,通过经典广告口号高效抢占消费者心智[27] 对小米及民族品牌的战略启示 - 在大国崛起时代背景下,每个行业都在呼唤民族品牌,本土企业应勇于将国际品牌作为对标对象,这不仅是产品竞争更是品牌势能争夺[22] - 战略执行需有定力和延续性,小米早期通过对标苹果品牌力快速成长,但后期未能坚持,极大影响竞争势能塑造[22] - 要深刻理解代言中国的时代价值,最有力量的定位是代言中国,华为通过成为代言中国的手机竞争势能快速甩开小米等竞争对手[22] - 战略延续性和勇气同样重要,企业需明确"打造民族品牌"战略定位,坚定"对标国际巨头"战略决心,并有持续战略动作强化这一战略[24] - 当前中国处于大国崛起关键阶段,各行业对民族品牌期待增强,竞争势能正加速向民族品牌集中,拥有强势进口品牌的赛道蕴藏重大战略机遇[25] - 未来属于敢于担当、勇于对标国际巨头的世界级中国品牌,企业应通过差异化定位抢占战略制高点,集中资源打造核心竞争优势[28]
“韭菜”觉醒了!雷军演讲翻车,小米的套路,这次真的没人买账了
搜狐财经· 2025-10-18 11:12
公司营销策略与市场反应 - 公司年度演讲未能引发消费者共鸣,市场反应冷淡,演讲后公司股价连续多日下跌,市值快速蒸发[3][6][9] - 消费者对创始人创业故事和宏大叙事兴趣减弱,更关注产品交付时间与售后服务质量等实际问题[4][8][21] - 公司试图将手机行业“流量为王”的营销模式复制到汽车领域,但低估了制造业的复杂性,互联网营销无法替代制造业的基本规律[23][28] 产品设计与安全隐患 - 汽车隐藏式门把手在车辆碰撞电路故障后失效,导致外部无法施救,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破亿[9][11][12] - 行业专家批评取消物理门把手是在“看不见的地方抠钱”,将用户置于危险之中,同行企业均保留物理逃生方式,且中汽研新规也要求保留物理逃生通道[14][16] - 公司对超过11万辆汽车进行召回,原因为标准版辅助驾驶系统在特殊场景下存在识别不及时或失效的隐患,解决方案为远程升级,但部分车主仍心存担忧[16][18][19] 品牌信任与沟通问题 - 公司在产品宣传中存在使用“文字游戏”的现象,例如手机宣传“逆光之王”实为“产品目标”,汽车“超强钢车身”实为“材质项目名称”,此类做法被消费者视为对其智商的冒犯[22] - 消费者日益理性,不再为情怀和故事买单,转而更关注实打实的产品力与坦诚的沟通,同行企业已更多聚焦于技术参数与生产流程的展示[21][24] - 公司面临交付体系脆弱的问题,巨大订单量导致用户等待漫长,而黄牛公开叫卖加价车辆,暴露出渠道管理的问题,进一步损害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信任[26][29][30]
從Put倉到技術指標,小米市場情緒分歧加劇
格隆汇· 2025-10-17 19:52
港股科技股氣氛回暖,小米集團(01810)今早表現成為市場焦點。小米股價在激烈爭持下暫報46.24元,跌3.06%。技術走勢顯示,該股正處於關鍵轉折 點,短線交易機會悄然浮現。 從技術圖表分析,小米目前正處於重要支持區域上方。即市支持位分別位於44.5元(支持1)及38.5元(支持2),而阻力位則設於51.3元(阻力1)與56.3元 (阻力2)。值得留意的是,多項技術指標均顯示該股已進入超賣狀態。RSI指標跌至29水準,明顯低於30的超賣分界線,暗示短期內可能出現技術性反 彈。移動平均線方面,股價已跌穿MA10(50.93元)、MA30(54.07元)及MA60(53.86元),反映中長線趨勢仍然偏弱,但正因如此,反而為短線反彈創 造了條件。 回顧昨日專欄【港股Podcast】中也有提到:有投資者問:小米集團-W (01810):走勢新低,能進了嗎?窩輪市場上,有投資者看至39元,繼續持 有Put。 Simon:從小米近期走勢來看,其實有點讓人失望,這段時間股價主要以向下行為主,曾經跌到過47.32元的低位,市場氣氛自然不太好,股價一 路下跌。但如果從技術信號分析來看,小米的短線信號總結反而顯示"買入",有1 ...
雷军这回真厚道!从4499元跌至3668元,这款“小钢炮”性价比彻底爆棚
搜狐财经· 2025-10-17 15:53
说"小屏",别误会成"低配"。小米15那块6.36英寸的OLED直屏,看起来不大,但分辨率达到了1.5K级别,峰值亮度更是夸张的3200nits,再配合那四边等宽 的1.38mm极窄边框,可以说,这块屏幕的"高级感"不是靠堆料,而是靠设计感和均衡感打出来的。日常握在手里,71.2mm的机身宽度和191g的重量,让人 重新找回当年"单手打字不抽筋"的快乐。 一台真正的小屏旗舰,不是"缩水版" 而在性能上,小米15是毫不妥协的狠角色。全球首发的骁龙8至尊版,安兔兔跑分300万左右,Geekbench单核3053、多核9400+,几乎就是性能天花板。更 关键的是,它控制发热的能力远比前代成熟,在《原神》这种高负载场景下也能保持稳定帧率,机身温度不再像火锅底料一样滚烫。用三个字总结:稳、 狠、准。 众所周知,小米17已经上市了,这次雷军直接跳过小米16发布小米17,主要是为了对标iPhone17。因此大家不要以为小米15是前两代产品,它实际上是上一 代的产品了。由于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肯定是一代好过一代的,小米17提升是非常明显,但是价格确实有点"虚胖",当此之时,我认为小米15的价格更具 有性价比,这次我们就来聊聊 ...
小米17整体销量比上代同比增长20%,恒生科技ETF天弘(520920)跌近3%,机构建议逢低积极布局港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5:42
港股市场表现 - 10月17日港股盘中持续走弱,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超过3.8% [1] - 恒生科技ETF天弘(520920)当日收跌2.96%,成交额为1.67亿元,换手率超过6.8% [1] - 指数成分股中仅蔚来-SW上涨,主要权重股如阿里巴巴-SW、腾讯控股、美团-W等集体下跌 [1] 资金流向与产品特征 - 恒生科技ETF天弘(520920)自上市以来持续获资金布局,已连续7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流入资金13.74亿元 [1] - 该ETF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该指数由30只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港股构成,涵盖信息技术、可选消费、通讯服务等领域 [1] - 指数集中度高,并可通过QDII投资于网易、京东、百度等非港股通上市公司 [1] 公司动态与业绩 -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截至10月14日晚,小米17整体销量比上代同比增长20%,Pro系列销量约为上代的3倍 [1] - 公司下一代手机将继续使用背屏设计,并将加大研发投入 [1] 机构观点与市场展望 - 有机构观点认为,在港股短期回调之际,市场优势如较低估值和交易渐趋活跃有望显现 [2] - 科技自立自强被视为未来港股演绎的核心主线之一,相关板块龙头公司有望迎来中长期发展机遇 [2]
首款国产eSIM手机来了
量子位· 2025-10-17 09:04
产品发布与核心创新 - OPPO发布Find X9系列旗舰新机,其中Pro卫星通信版为首款支持eSIM的国产手机[1] - 系列全球首发8K全焦段超高清拍照及全4K Live图功能,并主打2亿像素拍照能力[3][27] - Pro版首发哈苏2亿超清长焦镜头,成为首个获得哈苏光学认证的移动影像镜头[5][37] AI功能升级 - 系列配备双实体AI按键,实现“左记右问”功能,分别直达AI记忆和实景对话[6][10] - “一键AI闪记”功能可一键分析、提取、记录小红书笔记、长视频等信息,并支持取餐码识别与推送、支付页面一键记账[12][14][16][18] - AI记忆实现“记忆共生”,例如记住用户体检报告后可根据健康状况推荐餐厅[20][21] - “实景AI对话”支持用户用手指在镜头前指点,AI即可指哪答哪,无需屏幕点击[23] 影像系统技术突破 - 搭载LUMO超像素引擎技术,通过芯链、NPU校准等方式打破传感器算力限制,实现传感器像素等于照片像素,8K拍摄不卡顿[29] - 全系搭载Ultra级丹霞色彩还原镜头,提升照片细节与色彩[32] - 4K实况照片支持慢动作、一拍多出、实况拼图等玩法,并可原图直发小红书[31][33][35] - Pro版通过0.1微米精度AOA主动光学校准技术及超晶态蓝玻璃,提升画面纯净度与细节[37] - 全新LUMO智慧视频系统优化曝光、变焦稳定性,支持4K 120帧杜比视界/10-bit Log专业格式,实现三镜头丝滑过渡及人景皆美的拍摄效果[40][41] 价格与市场竞争定位 - Find X9标准版起售价4399元,Pro版起售价5299元,除eSIM版外将于22日10点开售[6][8] - 在主流品牌旗舰机中,OPPO价格定位与vivo相同,低于苹果iPhone 17系列,与小米17、荣耀Magic 8处于相近区间[42][43] - 国产厂商在AI功能上各具特色,如小米17 Pro独创直板背屏,荣耀支持自进化AI,OPPO则搭载双实体按键AI体系,整体不输苹果[42][43]
iPhone这个特性,为什么安卓永远学不来?
虎嗅· 2025-10-10 09:01
产品性能与价格对比 - 小米17参数全方位碾压iPhone 17 Pro [1] - 小米17价格仅为iPhone 17 Pro的一半 [1] 品牌吸引力与市场定位 - iPhone 17 Pro依然让消费者欲罢不能 [1] - 小米与iPhone存在本质差异 [1] 公司定价策略与未来展望 - 小米17售价仅为iPhone 17 Pro的一半 [1] - 小米产品未来可能以更低价格销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