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DC(抗体偶联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开盘:恒指涨0.2%、科指跌0.03%,创新药及稳定币概念股走强,新能源车股普跌
金融界· 2025-08-21 09:3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涨0.2%报25216.42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0.03%报5539.65点 国企指数涨0.1%报9022.01点 红筹指数涨0.36%报4361.53点 [1] - 大型科技股走势分化 阿里巴巴跌0.17% 网易涨1.09% 美团涨0.17% 哔哩哔哩跌0.15% [1] - 创新药概念集体高开 恒瑞医药涨超1% 稳定币股大幅走强 众安在线涨超6% 建材水泥股回升 新能源车企股低开 [1] 企业财报业绩 - 百度集团二季度收入327亿元同比减少4% 净利润73.22亿元同比增加33% [2] - 中国建筑国际上半年收入566.43亿元同比增长0.1% 净利润52.59亿元同比增加5.1% [2] - 香港中华煤气上半年收入275.14亿港元同比增长0.07% 净利润29.64亿港元同比减少2.5% [2] - 永利澳门上半年收入136.3亿港元同比下降7.5% 净利润2.31亿港元同比下跌85.5% [2] - 华住集团上半年收入118亿元同比增加3.5% 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加41.3% [3] 公司重大事件 - 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 [4] 机构行业观点 - 兴业证券认为8月港股行情震荡分化 短期聚焦中报业绩和性价比 中美贸易谈判及美股波动可能带来震荡 [5] - 国金证券指出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 装机容量超60GW 建设周期15年 年发电量预计3000亿千瓦时 将显著带动特高压和GIL设备需求 [5] - 中信建投表示二季度资本市场交投活跃 券商经纪、两融、投行、自营投资等业务受益 净利实现高增 看好下半年券商板块投资机遇 [5] - 国金证券认为中国创新药处于成果兑现初期 看好肿瘤领域ADC靶点抗体结构与毒素组合创新 以及免疫疗法分子构件组合创新 重点关注TCE、双抗/多抗、创新ADC等细分赛道 [6]
生产环节“分段”,新药上市提速
新华日报· 2025-07-10 05:58
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模式创新 - 苏州工业园区率先探索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模式 允许原液生产和制剂生产分离并由不同企业承担 旨在优化资源配置、缩短创新药研发周期并推动产业全球化[1] - ADC药物因"抗体-连接子-毒素"三元结构复杂 分段生产可最大化利用药企和CDMO设施 降低小分子高毒高活物质的生产门槛和成本投入[1] - 盛迪亚作为恒瑞医药全资子公司 依托母公司小分子领域资源开展分段生产探索 其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成为全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分段生产ADC品种[4][5] 政策支持与监管突破 - 商务部2023年出台14项措施支持苏州工业园区 明确允许遴选1-2家企业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3] - 园区药品管理中心提出需构建监管协同体系 应对跨企业、跨地区甚至跨境分段生产带来的质量责任界定等挑战[7] - 国家药监局批复同意盛迪亚试点申请 标志着监管规则实现突破 破除"企业必须包揽全链条"的传统束缚[4][8]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园区已推出32项改革创新举措 包括"研易达""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等 形成全产业链制度集成创新[7] - 后续企业计划采用"外部分段"模式 包括将生产环节分配给产业园内其他企业或多个CDMO 甚至开展跨境分段合作[7] - 分段生产模式可串起本地产业链 某抗体药企计划将环节分配给生物医药产业园"邻居"企业[7] 行业发展动态 - ADC药物正处于爆发期 分段生产成为药企共性需求 盛迪亚布局4年因分段环节受阻而迟迟未能突破[1][2] - 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艾维达)2024年5月获批上市 6月首批8000支发往全国并开出首张处方[5][6] - 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度高 创新药企占比大 对分段生产需求迫切 改革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8]
药明康德三度减持药明合联回笼超45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7 22:33
文章核心观点 药明康德自去年11月以来第三次减持药明合联股份,总计回笼资金超45亿港元,2025年减持将增厚净利润约31.44亿元;药明合联处于业绩快速增长期,但药明康德减持后其股价下跌;药明康德减持是为加速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 [1][2][3][4] 药明康德减持情况 - 4月2日,药明康德公告再度减持药明合联股份,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第三次减持 [1] - 本次通过大宗交易出售药明合联5080万股,约占总股本4.23%,成交金额约21.78亿港元,预计影响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约18.47亿元 [2] - 前两次减持累计出售药明合联8600万股,约占总股本7.17%,累计成交金额约24.26亿港元 [2] - 三次减持总共回笼资金超45亿港元,2025年减持将增厚净利润约31.44亿元 [1][2] 药明合联业绩与股价表现 - 2024年,药明合联全年营业收入40.52亿元,同比增长90.8%;毛利润12.40亿元,增速121.6%;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77%至10.70亿元 [3] - 药明合联预计2025年收入将实现35%的增长 [3] - 自2024年7月下旬至2025年4月1日盘中高点,药明合联涨幅达251.56% [3] - 药明康德披露减持后,药明合联股价连续下跌,发布减持公告当日和次日分别下跌6.85%和3.97% [1][3] 药明康德减持原因及产能建设计划 - 药明康德减持理由是将出售股票资产获得的现金收益用于加速推进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等 [4] - 今年初JPM大会上药明康德宣布2025年D&M资本支出将翻番,达到70亿到80亿元 [1][4] - 药明康德目前在全球有6个在建基地,除慕尼黑基地外其余5个具备D&M能力和规模 [5] - 瑞士库威基地口服制剂产能将翻倍,美国特拉华米德尔顿生产基地2026年底投产 [5] - 新加坡研发及生产基地一期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中国常州/泰兴多肽产能2025年度预计超100000L,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4000KL [5] - 药明康德已发布2024年分红预案、2025年特别分红方案及回购方案,支出约50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