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00 GPU

搜索文档
曦智科技沈亦晨:3D CPO有望在五年内实现
中国经营报· 2025-07-31 02:08
作为AI算力时代的版本答案,英伟达为了充分发挥规模超万级GPU集群的互联速度和能效,在今年 GTC大会推出了两款具备光互联的硅光CPO(共封装光学)交换机。一时间CPO成为行业焦点。 但"CPO之后,光互联技术的演进路线如何?"这个问题,尽管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今年链博会 上谈到CPO,但也没有给出具体答案。 "从可插拔到3D CPO,光互联的'高铁'革命,从可插拔光模块(DPO/LPO)—近封装/板载光学 (NPO/OBO)—共封装光学(CPO)—3D共封装光学(3D CPO),单芯片带宽得到指数级提 升。"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在一场由上海曦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曦智科 技")举行的技术分享会上,《中国经营报》记者得到了来自业界的回答。 据了解,曦智科技主要有光计算和光互连两大产品线。"随着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需求越来越 大。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全世界范围内都看到需要越来越大的算力集群。应对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巨大算 力需求增长,这是光互连产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曦智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沈亦晨博士表示。 他以英伟达去年发布的GB200 NVL72超节点(72张英伟达GB2 ...
星际之门的烂尾危机:盟友分歧、融资困局与工程死结
36氪· 2025-07-29 11:30
核心观点 - "星际之门"计划作为特朗普政府推动的5000亿美元AI基建项目,半年内进展严重滞后且目标大幅缩水,从全美数据中心网络缩减为年底前建成一座小型数据中心[1][3][15] - 项目面临资金困局与工程难题双重挑战,核心参与方OpenAI/软银/Oracle/MGX合计仅承诺520亿美元,距5000亿目标缺口巨大,且电力需求相当于东京年用电量的1/3[20][24][27] - OpenAI因算力需求紧急,已绕过软银与Oracle签署每年300亿美元的独立数据中心协议,凸显项目内部利益冲突[18] - 孙正义押注全部身家试图通过该项目翻盘,但软银资金实力与项目规模严重不匹配,且面临电力供应、芯片传输、散热等工程技术瓶颈[23][25][27] - 尽管项目进展不顺,美国AI产业仍保持高速投入,四大科技巨头AI资本支出达3200亿美元(同比+39%),市场对算力需求持续升温[33] 项目背景 - 特朗普政府将AI上升为国策,推翻拜登时期政策,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要求两党合作推进AI发展,并放松联邦监管包括允许使用煤电[10][11] - "星际之门"计划拟4年内分5阶段建设全美数据中心网络,类比19世纪铁路建设热潮,核心参与方包括:OpenAI(运营)、软银(融资)、Oracle(建设)、MGX(财务投资)[7][13]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受益于特朗普解除中国H20芯片禁售令,该政策旨在通过出口次先进技术维持全球对英伟达产品的依赖[1][13] 资金困境 - 项目总预算5000亿美元远超阿波罗计划(现值1900亿),但当前资金缺口达4480亿,软银需新募资或举债完成其承诺的1000亿投资[20][24] - 软银因WeWork等失败案例导致愿景基金回报惨淡,当前AUM仅1000多亿美元且不可能全押注单一项目[20][24] - 假设2000亿债权融资,按4%利率计算年利息达80亿美元,远超OpenAI当前收入规模(2025年预期100-130亿)[25] - MGX初始承诺仅70亿美元,Oracle出资70亿,两者均持观望态度不愿孤注一掷[23][24] 技术挑战 - OpenAI与Oracle协议需部署4.5吉瓦算力(相当于250万张GPU),年耗电400亿度(东京年用电量1300亿度)[27] - 单个5吉瓦数据中心集群面积接近整个曼哈顿,需解决高密度GPU的芯片传输、散热等工程难题[27] - 项目停滞主因是软银与OpenAI在选址、用地及能源供应方案上未达成一致[17] 市场影响 - 孙正义试图通过该项目弥补错过OpenAI/英伟达的失误,将软银、Arm及日本政府资源全部押注[28][31] - 美国科技巨头加速AI投入,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合计Capex达3200亿美元(同比+39%),GPT-5发布或进一步刺激算力需求[33] - 数据中心产业链公司(英伟达/博通/台积电/Oracle/Vertiv/GEV)股价持续暴涨,行业进入资本开支高峰期[31][33]
新亚电子早盘涨停 近期联合推出高速铜缆制造新技术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14:06
公司动态 - 新亚电子与安费诺联合开发出新型高速铜缆押出工序制造技术"藕芯高速线"并获专利授权 已实现量产[1] - 该技术最大优势是无需使用进口铁氟龙发泡设备即可制造224G/448G服务器高速铜缆[1] - 公司表示藕芯结构方案已在PCle系列产品实现规模量产 验证了技术可靠性和批量生产可行性[2] - 公司成立于1987年 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1项 实用新型专利164项[3] - 终端客户包括海信 格力 美的 比亚迪 戴尔 惠普等知名品牌[3] 行业技术 - 英伟达GB200/GB300服务器首次采用DAC/AEC高速铜缆连接技术 具备三大优势:满足AI训练需求 短距传输稳定可靠 性价比高[1] - 传统224G高速铜缆制造依赖进口铁氟龙发泡设备 该设备年产量仅十几台 单价超1000万元 且存在废品率高 材料不稳定等问题[2] - 藕芯结构方案为行业提供了物理发泡工艺外的替代方案 有助于解决产能扩张制约[2] 市场表现 - 7月3日新亚电子涨停 报18 46元/股[1] - 随着数据中心发展 高速铜缆需求日益旺盛 新技术有望成为主流方案之一[2]
Prediction: Nvidia Stock Is Going to Hit $200 in 2025
The Motley Fool· 2025-06-12 16:55
公司表现与市场定位 - 英伟达股价自2023年初以来飙升870%,市值达到3.5万亿美元[1] - 公司数据中心GPU需求持续超过供应,其产品为全球开发AI模型的最强芯片[1] - 最新Blackwell架构GPU(如GB200)在特定配置下性能比H100提升40倍,适用于AI推理工作负载[5] - 2026年将推出基于Rubin架构的GPU,性能预计比Blackwell Ultra快3.3倍(较Hopper提升165倍)[9] 行业需求与技术趋势 - 新型AI推理模型需要比传统LLM高1000倍的计算容量,推动数据中心年支出或于2028年达1万亿美元[2][9] - 推理需求激增源于OpenAI GPT-o3/o4、Anthropic Claude 4等模型需消耗100-1000倍更多token进行背景优化[6][7] - Blackwell Ultra性能较Hopper提升50倍,但仍可能无法满足部分推理模型需求[8] 财务与估值分析 - 华尔街预计英伟达2026财年营收将创纪录达2000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占比89%[10]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46,低于10年平均59.9,2026年预期EPS为4.27美元对应远期PE仅33.4[11][13] - 按历史PE中值测算,股价需上涨79%至254美元才能匹配59.9倍估值[13] - 市场前瞻性定价或推动股价在2025年底前突破200美元[14]
英伟达市值重新“登顶”,5G通信ETF、创业板人工智能ETF直线冲高涨超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10:05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高开 光模块CPO、稀有金属、6G等概念强势领涨 [1]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涨1.51% 5G通信ETF(515050)涨1.08% [1] - 联特科技、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共有持仓股纷纷上涨 [1] - 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 英伟达涨2.8% 市值达3.45万亿美元 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1] 行业动态 - Oracle计划斥资约40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GB200 GPU 支持得克萨斯州阿比林"星际之门"项目 [1] - xAI计划扩展GPU卡至100万张 [1] - Oracle和xAI成为AI基建新投入方 光模块头部厂商持续受益 [1] - 高速光模块需求保持高景气度 博通、英伟达加速推动CPO技术发展 [1] 资金流向 - 近5个交易日 5G通信ETF(515050)获资金净流入7521万元 [2] - 近10个交易日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获资金净流入518万元 [2] ETF产品信息 - 5G通信ETF(515050)跟踪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 全市场规模最大的5G通信主题ETF [2] - 覆盖AI算力、6G、消费电子、PCB、通信设备、服务器、光模块、物联网等细分行业龙头 [2]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 选取创业板上市AI主业公司 [2] - 实现AI产业硬件+软件+应用龙头全覆盖 光模块、IT服务概念暴露度较高 [2] - 前十大成分股包含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三大光模块龙头 [2]
Should You Buy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 Stock After Its 51% Drop?
The Motley Fool· 2025-03-12 16:58
文章核心观点 - 股市正处于抛售潮,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较近期历史高点下跌超9%,AMD股价较一年前下跌51%,但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前景好,股价下跌为投资者提供了买入机会,投资者应长期持有以获正回报 [1][3][18] 行业现状 - 2023 - 2024年英伟达凭借H100、H200 GPU主导AI数据中心市场,其基于Blackwell的GB200 GPU能使AI推理速度比H100快30倍,数据中心运营商争相获取 [3] - 2025年Meta、微软、Alphabet和亚马逊计划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芯片上合计投入超3000亿美元,对高性能芯片需求大 [8] AMD产品情况 - AMD为不同应用提供优质芯片,其数据中心GPU在性能上正快速追赶英伟达,2023年底推出H100竞品MI300X GPU,吸引了Meta、甲骨文和微软等客户,部分性能和成本效率优于H100 [2][4] - AMD的GB200竞品MI350本季度向客户交付样品,预计年中量产,而英伟达的GB200已向行业领先AI开发者发货,AMD落后一步 [5] - MI350基于CDNA 4架构,性能可能比基于CDNA 3的MI300X高35倍,有望超越GB200 [6] AMD营收情况 - 2024年AMD总营收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数据中心营收达创纪录的126亿美元,增长94%,但远低于英伟达2025财年的1151亿美元 [9][10] - 客户端业务营收70亿美元,同比增长52%,CEO认为该业务2025年将比整体市场增长更快,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11] - 游戏业务2024年营收暴跌58%,因客户等待下一代Radeon 9070游戏GPU,该产品近日上市且评价好,有望本季度重振业务 [13] - 嵌入式业务2024年营收下降33%,因工业和通信等关键市场疲软,公司预计2025年增长 [14] AMD股价情况 - AMD 2024年非GAAP每股收益3.31美元,市盈率30.3,较英伟达的37.7有19%的折扣,股价有吸引力 [15] - 华尔街预计AMD今年每股收益达4.70美元,远期市盈率21.3,若维持当前市盈率,股价需在2025年上涨超4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