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星宇股份与节卡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具身智能在汽车智造及机器人产业的融合创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7 18:36
合作概述 - 星宇股份与节卡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智能制造升级、产业链协同三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1] - 双方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1] - 合作基于双方长期合作积淀与技术互补优势[1] 合作具体方向 - 在具身智能领域联合创新,研发“感知-照明-显示-投影-交互”一体化智能终端,拓展汽车之外的智能交互场景[5] - 通过机器人与AI算法融合,共同推动具身智能产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5] - 积极共享技术标准与场景数据,推动机器人上游核心部件国产化与下游应用场景创新,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批量应用”闭环生态[5] 星宇股份业务背景 - 公司是我国领先的汽车车灯总成制造商和设计方案提供商,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2.53亿元,同比增长29.32%[7] - 产品全面覆盖德系、日系、自主品牌等国内外汽车整车制造企业[7] - 近年来加速推进车灯向智能视觉系统进化,在HD-ADB前照灯、DLP投影交互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为车路协同与智能交互提供核心支撑[7] 节卡股份业务背景 - 节卡股份作为全球领先的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产品深度服务于丰田汽车、施耐德、中国中车、立讯精密、星宇股份等全球制造领域知名客户[8] - 在具身智能领域拥有覆盖多元应用场景的JAKA具身家族产品线,并开发全球首款AI+工业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8]
勾勒未来产业“智”造范式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成果扫描
中国化工报· 2025-10-15 10:58
工博会整体概况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主题为“工业新质,智造无界”,展示中国制造业转型最新成果 [1] - 来自全球28个国家及地区近3000家企业参展,近300项全球首发、200项中国首秀技术集中亮相 [1] 人工智能与数实融合 - 节卡机器人全球首发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仅需100组数据、6小时即可掌握新任务,大幅降低对海量样本训练的依赖 [2] - 西门子与中科摩通首发新一代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装配设备,作为生成式工业AI助手首个应用,使设计周期缩短30%,采购成本降低10%,现场调试周期压缩30%,从设计到制造仅用时2个月,较行业常规提速三分之一 [2] -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智能体机床”系统可自动模拟成千上万次加工路径并生成最优方案,实现“机器自主思考” [2] 高端装备与极限突破 - 柴孚机器人推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负载达5吨的重载工业机器人,可应用于整车举升、超大工装搬运及建筑采矿等极端工况 [3] 清洁能源体系构建 - 能源装备展区展示“国和一号”核电装备、先进小堆浮式发电平台、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等,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给体系 [3] - 上海电气展示绿色甲醇一体化全景沙盘,其吉林洮南全球首个风电耦合生物质项目采用纯氧加压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将玉米秸秆转化为绿色甲醇 [3] - 上海电气煤燃核、风光储、氢氨醇等七大业务板块构建“能源生产-工业应用-循环利用”完整链条 [3] - 中广核数字科技“和睦系统”作为中国首个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实现全面自主可控,覆盖从第二代到第四代核电技术 [4] 绿色低碳与零碳转型 - 施耐德电气展示采油与炼化、精细化工等7大应用场景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并发布多款工业自动化创新产品及“5G+边缘计算”系列报告 [5] - 能碳数据治理服务平台实现跨层级、跨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安悦节能ANYO-iEMS能碳智控平台利用AI实现源荷联动与无人值守,易碳数科提供碳排放核算与产品碳足迹量化服务 [6] - 宝武环科固(危)废年处置量达6300万吨,鑫广再生资源绿色拆解率超95%,英科实业打通塑料循环再生全产业链,中器环科将餐厨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因士科技利用工业固废制备高性能建材实现降碳75%以上 [6]
2025工博会现场:库卡、安川、越疆、埃斯顿、节卡、思灵等20家机器人头部企业展览精彩盘点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9 08:00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9月23日至9月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主题为“具身工业,智领未来”[1] - 机器人展汇聚了来自全球的450余家知名企业,展览面积达56000平方米,全面展示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1] - 展会呈现出机器人产业向“柔性化、智能化、协同化”加速迈进的整体趋势[1] 发那科 - 全新首发R-50iA系列机器人控制柜,定位为提升机器人整体性能与易用性的基石,具备强大性能、智能集成与安全防护三大优势[3] - CRX协作机器人系列展示全面的负载与臂展配置,负载范围从5kg到30kg,臂展范围从994mm至1889mm,针对小型部件搬运、装配等需求[3] - 带来10余套全价值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直指汽车、3C电子、新能源等核心制造行业的具体痛点[3] 安川电机 - 发布新一代产品组合,包括MPX1000运动控制器、iC9200一体化控制平台以及扩展功率范围的Σ-X系列伺服系统[4] - MPX1000运动控制器的运算性能较前代MP3300提升约8倍,最短扫描周期为125微秒,可支持多达128轴的同步控制[6] - Σ-X系列伺服新增380V机型及22kW以上大容量单元,功率覆盖从0.85kW延伸至55kW[6] 库卡 - 展示新一代超重载机器人KR1500 R3200-2,负载能力达1500公斤,重复定位精度±0.15毫米,应对整车搬运等极致挑战[7] - 推出五大智能体产品,包括AI视觉智能体、工程软件智能体、设备运维智能体、小库AI助手和物流智能体,标志其向生态协同解决方案商转型[9] - AI视觉智能体支持2D/3D视觉的多种高级功能,已在美的荆州洗衣机工厂的注塑车间落地,实现毫米级定位与实时工件处理[9] ABB - 重点展示基于外部引导运动功能的动态路径跟踪与优化解决方案、可自动规划路径的机器人拆垛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创新方案[11] - IRB 6750S架式机器人最大负载350kg,重复定位精度0.06mm,支持高空安装,扩展工作范围[11] - OmniCore™控制器平台相比上一代产品整体能耗降低20%,多款机器人系列专为亚太市场设计、研发与制造,展示本地化成果[13] 新松机器人 - 展示以“工业+AI”为主题,分为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两大板块,负载范围覆盖4kg至600kg[14] -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SR220A点焊工作站采用全国产化机器人本体,新一代SN10A桌面型机器人凭借自主核心部件与算法表现高精度、高速度优势[16] - 展示“睿可”轮式人形机器人,集成自主定位导航、动态避障、多物体识别以及基于语音大模型的交互能力[16] 埃斯顿 - 首发高端机器人产品,ER1200-3300重载工业机器人负载能力高达1200公斤,重复定位精度±0.1mm,瞄准航空航天、新能源等行业[17] - 推出两款覆盖不同负载范围的防爆机器人,具备最高等级的整机防爆认证,适配石油化工等危险环境[19] - TRIO AI智能化项目开发工具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全流程赋能,iER.OS多机智控系统实现单控制器对多台机器人的协同控制[19] 新时达 - 明确从产品供应商向“云—边—端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展示主线为“AI+Robot”的融合创新[20] - AI免示教船舶智能焊接工作站利用3D视觉与AI路径规划,焊缝识别率提升至99.9%,协作机器人智能焊接工作站将编程时间缩短50%[20] - “云霞”高速SCARA机器人循环时间0.24秒,重复定位精度±0.015mm,全自主可控的晶圆传输机器人展现亚微米级精度[22] 节卡机器人 - 面向全球首发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定位为“AI+工业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提供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训练、部署的全环节工具[23] - 平台具备“轻量化训练模式”,宣称相似任务可实现零样本泛化,复杂任务仅需少量数据和短时间即可完成学习[25] - 是业内首个集图形化部署和标准工具链于一体的系统,无需深厚编程背景也能快速部署和调整机器人任务[25] 越疆科技 - 展示“多形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超级工厂”,构建由双足人形、轮式人形、多足机器狗和协作机械臂协同作业的复杂生态系统[26] - 核心技术架构是“分布式感知-集中式决策-动态化执行”,顶层的“工厂智能枢纽”进行全局任务规划与调度[28] - 宣称是全球首次实现多形态机器人在真实工厂流程中的自主协同作业,依托时空动作分块预测控制大模型技术[28] 法奥机器人 - 以“具身智能,赋能工业新生态”为主题,首次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零部件级人形机器人全栈方案供应商”[29] - 重点呈现智能焊接解决方案矩阵,如AIRLab移动轨道-船舶焊接解决方案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闭环[31] - 展示智能码垛工作站等智能制造单元,应用范围覆盖焊接、上下料、医疗康养及智慧零售等多个领域[31] 遨博智能 - 以“新质协作,具身赋能”为主题,展示协作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养、商业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成果[32] - 在工业领域呈现协作机器人应对新能源车快充连接器处理、汽车三维扫描、涂胶、码垛、焊接等复杂工艺的成熟度[34] - 展示双臂拉花咖啡机器人和AI多功能理疗机器人,探索商业服务与大健康产业的应用前景[34] 思灵机器人 - 推出助理机器人H10-W,集成轮式底盘与双七自由度手臂,支持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进行交互[35] - 展示多感知Agile Hand灵巧手,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高自由度配置模拟人手的灵活性与精细操作能力,可选装对立拇指执行器使自由度达16个[37] 非夕科技 - 以“自适应机器人驱动智能未来”为主题,展出12款应用覆盖电子、汽车、家电等行业,技术核心在于高精度力控与AI算法结合[38] - 在碳纤维产品柔性打磨应用中,通过实时力觉反馈实现高质量表面处理,在洗衣机总装线挂柱装配应用中稳定完成装配动作并满足节拍要求[40] 微亿智造 & 捷勃特 - 联合发布工业具身智能柔性生产线,集成“感知—学习—决策—执行”的全技术栈,打造兼具人类智能灵活性和机器效率的生产线[41] - 创新之处在于全局智能调度算法与“全能工站”的设计,每个工站具备复合技能,可根据产品需求瞬时切换任务,实现协同“接力”[43] 长广溪智造 - 以“汽车智能部件+协作机器人”双轮驱动战略为核心,展示二十余款创新产品与场景化解决方案[44] - 通过“捕鱼大师”互动游戏、煎饼机器人、商超智能分拣机器人等生活化演示展现机器人技术的多元魅力与商业价值[46] - 首次同步公开工业与车载两条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线,工业机器人实现感知、决策与操作的智能闭环,车载产品革新智能座舱人机交互[46] 普渡机器人 - 展示面向工业场景的“配送+清洁”全栈式具身智能产品矩阵,核心亮点PUDU T600系列工业配送机器人负载能力高达600公斤[48] - T600机器人能自主识别目标库位并完成全流程无人化取放货,通过智能算法实时对接电梯系统破解跨楼层配送瓶颈[48] - PUDU MT1 Max AI扫地机器人搭载基于3D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的3D感知系统,精准应对高动态、大空间及特殊环境[50] 跨维智能 - 以“Sim2Real构建具身工业蓝图”为主题,演示通过虚拟仿真与现实世界的闭环技术推动工业智能化向全链路自主化演进[51] - 自研EmbodiChain具身智能开发平台通过在虚拟环境中生成海量数据训练模型,再迁移至真机,解决环境多变等落地难题[51] - 针对反光件和透明件展示突破性解决方案,利用光追渲染技术生成仿真数据,通过Sim2Real路径训练模型实现高精度识别与抓取[53] 傅利叶智能 - 在RS人形机器人展区首次公开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R-3系列,具体型号GR-3C“宇航员”身高165厘米,体重71公斤,具备55个全身自由度[54] - GR-3C头部集成4麦克风阵列支持全向收声与声源定位,摄像头模组结合结构光与RGB镜头精准识别人脸信息,LED环屏进行表情交互[56] - 基于GRx系列人形机器人构建工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以自研FOCUS系统为核心,演示多台机器人从搬运、传送到分拣的全流程协同作业[56] 大寰机器人 - 推出DH-5-20、DH-5-14和DH-3-7三款灵巧手产品,构建覆盖高端极致性能、均衡全能应用及高性价比紧凑场景的解决方案矩阵[57] - 技术旗舰DH-5-20拥有20个主动自由度,重复开合频率高达2Hz,单指指尖力15N,整手提拉负载20kg,指尖集成五维力触觉传感器[57] - DH-5-14具备14个主动自由度,单指指尖力提升至18N,整手提拉负载达25kg,DH-3-7采用7自由度仿生三指设计,结构紧凑[59] 具识智能 - 发布自主研发的insight Studio全栈开发平台,基于全国产自主可控的insightOS操作系统构建,提供软硬件一体化与语义化任务编排[60] - 平台提供从场景认知、行为拆解、数据采集到模型训练、流程编排和真机调试的全链路支持,广泛适配10余种主流人形机器人[60] - 通过“料箱搬运”场景演示落地能力,机器人在180秒内完成全流程,成功率超过90%,并可稳定运行2小时[62]
“AI+制造”浪潮已来 工博会展现新型工业化新图景
上海证券报· 2025-09-27 02:27
◎记者 宋薇萍 当前,以AI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深度融入产业智能化升级,成为推动工业变革的核心动能。 从亚微米级测量精度的"工业尺规",到全自动化的智能机床;从灵活抓取的仿人灵巧手,到高效切割的 激光设备……步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展馆,全球工业智慧在此交汇,硬核装 备与智能技术在此深度耦合,共同勾勒出新型工业化的新图景。 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近日在上海开幕的第25届工博会紧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主线,为制造业描绘出一条向极致跃迁的清晰路线。受访专家普遍认为,AI+制造,浪潮已来,势 不可挡。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小型模块化场反位形FRC-SMR、量子加密OTN行业专网……本次工博会上,超 导、可控核聚变、原子级制造、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探索成果集聚,未来工业的发 展图景以极大、极小、极轻、极精、极智等极致维度获得了全景展示。 作为产业风口,机器人展区热闹非凡,上海机器人"四小龙"——新时达、柴孚、新松、节卡,与国际机 器人"四大家族"—— ABB、发那科、安川、库卡,同台秀"肌肉"。其中,节卡机器人面向全球首发 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 ...
未来智造局|2025工博会观察:AI驶向工业深处 小微工厂站上世界舞台
新华财经· 2025-09-26 22:13
新华财经上海9月26日电(记者杜康)作为全球工业发展的"风向标",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CIIF)汇聚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中外展商,以及数千项新产品、新技术。逛展2025 工博会,记者看到,人工智能在工业的落地,已经不再局限于局部的智能化改造,而是产业模式的全面 改变。 为冷冰冰的金属大块头装上"大脑",AI让工业设备从机械化听从指令,到具备了自主规划能力;全链条 赋能,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运维服务,AI能够在每个节点创造价值;打造工业界的"淘宝",让 诸多小微工厂能够跨界成为未来产业供应商……众多案例,都是AI与工业领域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 AI重构供需逻辑小微工厂站上世界舞台 一家做保温杯内胆的小微企业,跨领域为一家美国企业做航空领域的储水设备内胆,还能为生物医药企 业做胰岛素便携真空泵?在海智在线展区,公司合伙人兼副总裁刘海涛讲述了AI如何赋能中小企业, 助力其从"平平无奇"的小厂商,进军到高附加值的尖端科技领域。 机床装上智能体"大脑" AI融入工业生产全链条 用户只需明确任务需求,机床就可以自主规划生产工艺与技术路径?上海交大智邦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 联合研发的机床 ...
制造业外资加码“中国中心”战略:在中国才能练得更“强壮”
第一财经· 2025-09-25 21:50
外资企业在华战略定位 - 外资企业将中国市场视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健身房”,通过适应极致竞争来修炼自身 [1][2] - 跨国企业正通过提升中国本土化布局来适应市场竞争并增强全球竞争力 [2] - 外资企业认为在中国市场锻炼出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对全球具有示范作用 [3] 本土化研发与生产 - 施耐德电气实施“中国中心”战略,其工业自动化业务极大受益于此 [2] -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拥有近2500人的研发团队,自2019年以来在华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 [4] - 通快中国实现30%本土化生产,员工超过10%为研发人员,过去一年销售额达5.15亿欧元 [4] - 外资企业研发角色转变,从简单匹配调试升级为基于当地及全球需求进行从零到一的开发 [2] 产品策略与市场适应 - 施耐德电气发布新一代机器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强调可控成本和高性能以满足国内OEM客户需求 [2] - 跨国企业改变研发思路,不仅关注高端市场,也重视市场对“足够好”产品的需求 [3] - 外资企业通过融合百年经验、中国市场洞察和极具竞争力的中国供应链,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4] 数字化转型与解决方案 - 外资企业加大对软件和数字化研发的投入,从硬件供应商转向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提供者 [5][6] - 施耐德电气发布多款工业自动化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推动5G与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 [6] - 跨国企业凭借技术储备和全球化经验,在提供软硬件结合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方面具备优势 [6] 绿色可持续发展 - 可靠电力被视为未来工业发展的“稳定器”,随着工业生产扩大和转型升级,电力需求激增 [7] - 2024年中国电气化率约28.8%,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已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 [7] - 威立雅等企业加速部署更具经济性且可复制的环境解决方案,并与中国“双碳”目标深度融合 [8] 中国创新与全球产业链整合 - 中国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正获得全球认可并深入全球产业链 [9] - 节卡机器人全球销量2024年同比上升59%,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逐年递增,产品应用于全球知名企业产线 [9] - 中国制造占据全球PCB一半产能,且增长速度高于其他新兴区域 [10][11] - 中国供应链贡献全球电子产业约三分之一产能,中国市场是仅次于欧盟的庞大市场 [11]
全球首发AI+工业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工博焦点JAKA EVO,重构工业具身智能新范式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5 18:07
导语: 传统工业机器人创新已经成为2025年的热门话题,当智能化转型愈演愈烈,2025年工博会,节卡机器人 带着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登场,再次宣告其创新力。这套"智能大脑+操作中枢"的组合拳,或许能 直接打破传统机器人技术天花板:多模态感知能"看懂"场景,分层控制能"精准"执行,连人形机器人都能自 主协作组装,从任务派发到成品装配全程无需人工插手。它不止是填补传统机器人的产线适配鸿沟,更是 要把工业生产从"自动化"直接拽进"智能化"的新赛道。 制造业毫无疑问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不断提高的多重挑战。传 统工业机器人虽然在重复性任务中表现出色,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时,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它们缺 乏自主感知、理解任务和灵活决策的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工业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的需求。例如在汽车零部件 装配中,传统机器人无法自主识别零件表面微小瑕疵,也无法根据装配阻力动态调整力度;在 3C产品分拣 中,面对不同尺寸、材质的零件,需人工反复调试程序,无法实现即见即分。 在当今工业领域,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对于机器人的智能化、自主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不少机器 人企 ...
工博会近300项全球首发 “五极”展品藏着哪些智造力
第一财经· 2025-09-24 22:02
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概况 - 展会吸引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企业,近300项全球首发及近200项中国首秀展品亮相[1] - 首次梳理出392项“五极”展品,从极大、极小、极轻、极精、极智等维度展示创新成果[1] - 展览面积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工业类综合展会第一[1] 中国制造业规模与规划 - 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33.6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2] -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2] - “十五五”期间将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1] AI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仅次于新加坡和韩国,预计2025年超过500台[3] - 中国丰富的AI应用场景为外资企业提供训练场,使其非常重视在中国布局[2][3] - 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与上海机器人“四小龙”均在工博会展示最新技术[2] 企业技术与产品创新 - ABB全球首发OmniCoreTM EyeMotion视觉系统与在线自动路径规划技术,并在中国首发IRB 6750S架式机器人[2] - ABB机器人业务分拆独立后将更专注该业务,计划提升当前80%的国产化率并加强本土AI研发[3] - 柴孚机器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千克的重载工业机器人可托举轿车,适用于极端工况[4] - 节卡机器人全球首发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上升59%[7] 上海机器人产业生态 - 上海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26台,居世界领先水平[5][6] - 首批上海市中试平台示范名单发布,包括人形机器人中试平台,提供全链条中试服务[7] - 具识智能科技等初创公司选择落户上海,看重其上下游对接机会及与张江机器人公司的合作潜力[6] 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 C919大型客机、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国产大型邮轮等国之重器展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8] - 交大智邦与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μAI智能体机床”具备自主探索与自进化能力,可提升40%-60%的生产效率[8] - 航发领域高端机床装备中试平台旨在将首台套国产高端数控机床从实验室带入真实工况环境[9]
工博会近300项全球首发,“五极”展品藏着哪些智造力
第一财经· 2025-09-24 21:58
举办了25届的工博会,正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将"展场变市场"。 会"思考"的智能体机床、能演奏编钟的机器人、可以举起轿车的"大力士"⋯⋯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下称"工博会")23日开幕,多项新技术、新 产品首发亮相。 能演奏编钟的机器人。(任玉明摄) 作为中国制造业创新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举办了25届的工博会,正连接国内外工业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将"展场变市场",展览面积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 工业类综合展会第一。 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德国、日本、美国、法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企业,近300项全球首发、近200项中国首秀展品亮相。并首次以极大、极 小、极轻、极精、极智等维度,梳理出392项"五极"展品,展示创新应用成果及标杆产品。 对于下一步发展,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工博会开幕式上表示,"十五五"期间,工信部将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筑牢中国式现 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其中,将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国家制造业创 新中心建设布局,建立健全中试平台梯次培育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打造世界领先的科 ...
工博会观察:上海智能工厂赋能制造业跃迁
新浪财经· 2025-09-24 13:12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盛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家展商,包括近30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和7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观众覆盖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 [5] - 展会呈现近300项全球首发和近200项中国首秀展品,涵盖人形机器人、核电机组、AI工业母机、绿色甲醇等领域 [5] 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成果 - 上海累计培育3家国家级标杆、19家国家级示范智能工厂、29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254家上海市先进级智能工厂,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居国内城市榜首 [1] - 上海实施《推进上海智能工厂建设领航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目标到2025年新建200家智能工厂和20家标杆工厂,实现三个全覆盖和五个核心指标倍增 [5] - 上海已建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13] 企业创新技术展示 - 上海电气展示全球首个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动零碳燃料应用 [1][3] - 柴孚推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kg的重载工业机器人,突破负载极限 [1] - 西门子展出钻耀之心2.0,集中展示132款自动化、运动控制及数字化产品 [1][5] - 中广核数科推出我国首个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应用于3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覆盖二代至四代核电技术 [1][8] 智能制造应用案例 - JAKA节卡机器人创新园区展示高精度协作机器人,实现1分钟内完成咖啡研磨到拉花全流程,其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可实现5分钟开箱部署 [6][8] - 上海汽轮机厂叶片柔性自动化加工产线投产后产能提升12%-15%,每万片报废率降至0,预计年均创造经济价值300余万元 [11] 技术自主化与全球化 - 上海通过政策支持企业创新,过去8年55%技改项目支持智能化升级,国产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覆盖率达30% [13] - 节卡机器人全球部署近3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21.9%,服务近百个国家 [14] - 中国核电技术从国产化走向出口,覆盖英国、南非等国 [14] 智能化与绿色化融合 - 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注重智能化与绿色化协同,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并提升效率 [13] - 智能工厂采用5T融合技术体系(IT、OT、CT、DT、ST),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