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S平台

搜索文档
微盟集团(02013)上涨2.1%,报2.43元/股
金融界· 2025-08-22 15:05
股价表现 - 8月22日盘中上涨2.1%至2.43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3.15亿元人民币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7.75亿元人民币 [2] - 净利润亏损3305.6万元人民币 [2] - 归属股东应占溢利亏损3306万元人民币但同比增长94% [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人民币 [3] 业务定位 - 中国云端商业及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提供去中心化数字化转型SaaS产品及全链路增长服务 [1] - 构建WOS新商业操作系统为企业打造去中心化商业基础设施 [1] - 为开发者群体提供PaaS平台共同打造云端商业生态体系 [1]
微盟集团(02013)下跌3.75%,报2.31元/股
金融界· 2025-08-12 11:29
股价表现 - 8月12日盘中下跌3.75%至2.31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3.0亿元 [1] 公司业务 - 云端商业及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提供去中心化数字化转型SaaS产品及全链路增长服务 [1] - 构建WOS新商业操作系统为企业打造数字化基础设施 [1] - 为开发者提供PaaS平台共建云端商业生态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3.39亿元 [2] - 2024年净利润亏损17.28亿元 [2] 信息披露 - 2025财年中报将于8月20日披露 [3]
微盟集团(02013)上涨4.23%,报2.22元/股
金融界· 2025-08-08 14:45
股价表现 - 8月8日盘中上涨4 23%至2 22元/股 成交额达3 01亿元 [1] 公司业务 - 云端商业及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 提供去中心化数字化转型SaaS产品及全链路增长服务 [1] - 构建WOS新商业操作系统 打造去中心化商业基础设施及PaaS平台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3 39亿元 净利润亏损17 28亿元 [2] 未来事件 - 2025财年中报将于8月20日披露 [3]
港股异动 | 浪潮数字企业(00596)再涨超5% 年内股价已涨超1.7倍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逾1.8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10:16
股价表现 - 浪潮数字企业(00596)股价再涨超5% 截至发稿涨5 45%报10 06港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涨幅逾1 7倍 [1] - 当日成交额达5423 06万港元 [1] 财务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 8亿至1 9亿人民币 [1] - 盈利增长主要源于云服务业务转型推进及该业务大幅增长 [1] 业务发展 - 公司为国内综合类规模化ERP厂商 背靠浪潮集团 [1] - 主营产品包括智能ERP PaaS平台 MOM等 多年深耕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 [1] - 在传统ERP业务基础上积极推动云转型 云服务收入迅速增长 [1] - 云服务业务盈利带动整体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1] 行业地位 - 中泰证券认可其行业积淀深厚 [1] - 作为ERP厂商在云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浪潮数字企业再涨超5% 年内股价已涨超1.7倍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逾1.8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7-30 10:15
股价表现 - 浪潮数字企业(00596)股价再涨超5% 截至发稿涨5 45%报10 06港元 [1] - 年内股价已累计上涨逾1 7倍 [1] - 成交额达5423 06万港元 [1] 财务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 8亿至1 9亿人民币 [1] - 主要原因为云服务业务大幅增长并取得盈利 [1] 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推进云服务业务转型 [1] - 作为国内综合类规模化ERP厂商 主营智能ERP PaaS平台 MOM等产品 [1] - 背靠浪潮集团 行业积淀深厚 [1] - 在传统ERP业务基础上积极推动云转型 [1] - 云服务业务收入迅速增长 [1] - 经营质量持续提高 [1]
国内云厂调研:二季度情况与H20解禁后采购计划
2025-07-21 22:26
纪要涉及的公司 阿里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营收与利润** - 2025财年营收同比增长20%-25%,总收入约1500亿元,利润率8%-8.5%,折旧摊销增加或致利润率下滑[1] - 2025年二季度同比增速19.5%-20.5%,大概率20%左右,环比增长6.5%-7.5%,利润率8%-8.5%[2] - 2026财年营收目标未调整,仍维持20%-25%同比增长预期,总收入约1500亿元[5] 2. **收入结构** - 2025年二季度约70%收入来自外部客户,30%-32%来自内部客户,电商季和闪购活动使内部收入增速较高[3] - 二季度AI云收入同比接近翻倍,达40-50亿,GPU租赁占45%-50%,PaaS平台调用费用占30%-40%,SaaS相关费用占剩余部分,API调用收入占5%-7%[1][8] 3. **业务增长** - 二季度AI业务环比增长平稳,因企业级客户项目落地周期长,用量增加均匀,下半年增速将提升[1][10] - 未来几个季度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订单量和使用量逐步上升[6] 4. **毛利率情况** - 算力租赁业务毛利率26%-29%,AI PaaS层面毛利率42%-45%,AI SaaS产品毛利率45%-48%,大模型API调用毛利率33%-37%,但面临价格战压力[1] 5. **采购计划** - 2025年计划采购15-20万张算力卡,受美国限制可能难完成目标,将增加国产芯片采购[1] - 预计2025年收到15-20万张英伟达H20卡,未来考虑国产芯片及AMD芯片补充[24] 6. **市场竞争** - 与字节跳动AI云业务增速同比类似,但量级上阿里云不到字节跳动一半,阿里云客户以企业级为主,环比增长平稳[9] - 下半年及2026年上半年竞争更激烈,价格战暂时不会停止[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资本开支与费用** - 2025年全年资本开支预计超1000亿,海外部分占200-300亿[4][31] - 二季度资本开支与一季度持平或略增,AI服务器占比约50%,数据中心扩建占比约20%,网络设备占比约10%[28] - 二季度算力租赁费用36-40亿,因价格下降减少,后续可能自然下降[4][29][30] 2. **芯片库存与产能** - 线上库存约14万张英伟达卡,另有国产芯片库存,寒武纪韩5G约3万多张,华为910B约一万七八张,海光不到一万[1][25] - 寒武纪下半年产能约2-3万个订单,华为910B不超1万个,AMD米308下半年预计下单2-3.5万个[26] - 韩光下半年产能预计一万多,主要供给阿里巴巴[27] 3. **GPU情况** - 正测试H20替代版GPU,性能优于H20,明年以H20和AMD为主,逐渐调高国产卡比例[4][33] - RTX Pro用于推理场景,价格4500-5000美元每张,H20替代版最早九月测试[32] 4. **资源分配与应用** - 目前约25万张MV卡,35%用于内部,65%用于外部,训练占40%,推理占60%,下个季度训练比例预计35%-36%[34] - 内部推理场景中,淘宝、淘天电商及闪购占比超35%,菜鸟物流占15%-18%,夸克占9%-11%[35][36]
帆陌×致保:科技赋能保险生态,共绘万亿低空经济安全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5-27 18:56
战略合作背景与意义 - 全球首家无人机保险专业服务商帆陌科技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致保科技旗下阳光保险经纪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破解无人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风险壁垒 [1] - 合作标志着中国保险科技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对接,以"科技+保险"创新模式支撑全球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1] - 2025年全球无人机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2300亿元,中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球低空经济增长关键引擎 [3] - 无人机机身损坏险、飞手责任险等低空保险成为产业风险防控有效手段,双方合作被视为"恰逢其时" [3] 合作内容与业务协同 - 阳光保险经纪将提供定制化保险经纪服务,依托其PaaS技术平台、全国销售网络及专业能力 [3] - 帆陌科技贡献十年数据积累、全场景产品矩阵及覆盖34个省级行政区的服务网络优势 [3] - 双方于4月正式落地首批客户服务,推动低空保险产品数字化升级与市场普及 [3] - 致保科技CEO称合作将加速定制化无人机保险解决方案在中国的普及,并树立行业创新标杆 [4] 双方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帆陌科技构建"数据+产品+生态"三位一体模式,形成行业竞争壁垒,服务超1万家企业客户及数万名个人用户 [5] - 帆陌云e通过大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纯风险费率预测,风险评估模型精准识别场景、机型、区域风险概率 [5] - 帆陌优+采用分段式服务,成为500+无人机厂商核心保险服务伙伴,最近三年累计提供超290亿元风险保障 [5] - 致保科技以PaaS平台构建40余项数字化保险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与AI技术迭代产品 [7] 行业前景与战略目标 - 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全球无人机保险市场规模有望达200亿元 [9] - 合作将推动建立行业统一风险标准、数据共享机制和应急处置体系,构建"厂商+场景+渠道"产业协同生态 [9] - 双方创新合作范式或为全球低空领域风险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助力行业安全高效发展 [9]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发支出总额同比增长逾2.35%
证券日报· 2025-05-07 00:48
研发支出总体情况 - 截至5月6日,5403家A股上市公司中5087家披露研发支出数据,总额达18684.22亿元,同比增长2.35%,平均研发支出为3.67亿元 [1] - 2913家企业研发支出实现正增长,260家研发支出同比增长超50% [1] - 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8626.30亿元,占已披露上市公司研发总支出的46.17%,较上年增长3.62% [1] - 计算机通信设备、汽车制造、电气机械三大领域研发支出占制造业研发总支出超五成 [1] 行业研发投入亮点 - 比亚迪以541.61亿元研发支出登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 [2] - 宁德时代、隆基绿能在电池材料、光伏组件领域持续投入,形成新能源完整创新链条 [2] -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研发支出突破百亿元,推动工程机械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2] - 用友网络、广联达等工业软件企业通过PaaS平台、BIM系统重塑传统行业模式 [2] - 软件业研发强度远超A股平均水平,印证数字经济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催生作用 [2] - 恒瑞医药研发投入82.28亿元创历史新高,百济神州以141.40亿元投入稳居创新药企榜首 [2] 地域分布特征 - 研发支出TOP20上市公司呈现"京粤沪"三极格局:北京13家、广东依托比亚迪等制造龙头、上海集聚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企业 [3] - 该分布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形成共振 [3] 研发投入的战略意义 - 加大研发投入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 - 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路径,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1] - 技术优势可转化为市场优势和利润优势,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 [3] -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