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测试机

搜索文档
上半年“尖子生”放榜:这四家公司凭啥领跑?
是说芯语· 2025-07-07 15:40
行业整体表现 - A股52家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超六成公司业绩向好,电子板块表现突出[1] - 电子板块四家公司净利润增幅中值均超80%,最高达267%[1] 泰凌微(688591) - 公司为国内无线连接芯片隐形冠军,专注AIoT领域[2] - 产品应用于智能眼镜和电子价签,实现低功耗蓝牙芯片技术突破,续航提升至三天一充[2] - 电子价签多模芯片支持蓝牙/Wi-Fi无缝切换,获得连锁商超千万级订单[2] - 受益国产替代政策,获得中芯国际等本土晶圆厂优先流片支持,毛利率达60%[2] 芯动联科(688582) - 公司专注高端MEMS传感器市场,产品应用于商业卫星、无人车和低空飞行器[4] - 2025年上半年商业航天和智能驾驶领域订单超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营收[4] - 实现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全流程自主可控,毛利率达85%[4] 芯朋微(688508) - 公司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家电等多领域[5] - 2025年上半年工业自动化和汽车电子板块营收增长70%[5] - 产品包括高压芯片和车规级器件,进入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6] - 受益国产芯片政策红利,进口替代订单快速增长[6] 长川科技(300604) - 公司为半导体测试设备供应商,受益AI芯片和HBM存储芯片需求增长[8] - SOC测试机、三温分选机性能比肩国际巨头,价格低30%[8] - 获得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龙头订单,31亿元定增资金到位后高端测试机产能翻倍[8] 行业成功因素 - 企业专注AIoT芯片、MEMS传感器等细分赛道实现技术突破[9] - 本土企业在性能比肩国际一流的同时具备价格优势[9] - 低空经济、AI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场景创造增量市场[9]
策略对话机械:高端装备 - 空间广阔,急起直追
2025-06-18 08:54
策略对话机械:高端装备 - 空间广阔,急起直追 20250617 当前中美关系背景下,自主可控成为投资主线,尤其是在美国及西方国 家对中国科技的封锁和围剿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十四五规划给予自主可 控强烈政策支持信号,国产替代需求凸显。 策略筛选标准需做宏观和市场关联映射,一方面寻找政策支持方向,另 一方面关注卡脖子的关键领域,此外,还需考虑国产化率低但技术进步 周期不长的领域。选取个股时,会根据公司研发、企业龙头地位、营收 盈利情况及人员数量等因素进行筛选。 自 2025 年以来,持续看好自主可控板块,包括机械行业中的半导体、 科学仪器及流程工业相关仪器等细分行业。美国对中国限制措施推升了 中国实现国产替代需求,中国对美反制措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或出 现缺口,这推动了国产工具端替代需求增长。 历史上,自主可控的机械板块行情受外部事件压力和国内支持政策影响 较大。2018-2020 年,中美摩擦导致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主线;2021 年,美国进一步限制国内半导体产业;2022 年 10 月之后,美国将中国 晶圆厂商加入实体清单。 Q&A 为什么在当前时点推荐自主可控方向的投资机会? 在今年(2025 年),中美关 ...
华峰测控(688200):2025Q1点评:业绩与订单高增,SoC测试机有望实现出货
长江证券· 2025-05-08 17: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长,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随着订单逐步验收,业绩同比高增长,且毛利率和净利率维持高位,已逐步克服产品结构变化带来的盈利能力波动 [2][6][11] - 2025年以来公司订单同比大幅增长,Q1末存货与合同负债环比大增,创1年以来新高,印证在手订单饱满,预计后续新品放量将使订单进一步提升,营收和利润也将保持较好水平 [11] - SoC测试机STS 8600验证顺利,有望于2025年交付客户端验证并取得订单,2024年12月已中标清华大学项目获首台订单 [11]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0亿元,用于自研ASIC芯片测试系统研发创新项目和高端SoC测试系统制造中心建设项目,助力提高测试性能和为测试机量产出货做准备 [11] - 预计2025 - 2026年行业景气度继续保持,SoC测试机8600有望加快验证和放量,预计25 - 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4.5、5.5亿元,对应PE 43、36倍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础数据 - 当前股价145.18元,总股本13,544万股,流通A股13,544万股,每股净资产26.84元,近12月最高/最低价164.49/75.50元(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 [9]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905|1150|1376|1671| |营业成本(百万元)|242|286|349|439| |毛利(百万元)|326|405|475|566| |毛利率|73%|75%|75%|74%| |销售费用(百万元)|128|163|191|222| |销售费用率|14%|14%|14%|13%| |管理费用(百万元)|58|67|70|75| |管理费用率|6%|6%|5%|5%| |研发费用(百万元)|172|213|246|291| |研发费用率|19%|18%|18%|17%| |财务费用(百万元)|-51|-51|-53|-56| |财务费用率|-6%|-4%|-4%|-3%| |营业利润(百万元)|361|494|597|741| |营业利润率|40%|43%|43%|44%| |净利润(百万元)|334|454|549|682|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334|454|549|682| |EPS(元)|2.47|3.36|4.06|5.03|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88|368|499|616|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77|-129|-99|-99|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22|-197|-218|-271|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143|41|182|247| |总资产收益率|9.2%|11.4%|12.6%|14.2%| |净资产收益率|9.4%|11.6%|13.0%|14.7%| |净利率|36.9%|39.5%|39.9%|40.8%| |资产负债率|6.2%|6.4%|6.9%|7.5%| |总资产周转率|0.25|0.29|0.32|0.35| [16]
全球与中国半导体测试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5-2031)
QYResearch· 2025-05-07 17:06
半导体测试机行业概述 - 半导体测试机用于验证半导体器件性能和质量,确保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符合设计要求 [1] - 主要分类包括SoC测试机、存储测试机、RF测试机和模拟/混合测试机 [1]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6,053.36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9,927.50百万美元,CAGR为6.39% [4] 市场格局与竞争 - SoC测试机占全球市场份额52.23%,存储测试机和模拟/混合测试机分列二三位 [7] - 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超90%,美日企业(Advantest、Teradyne、Cohu)主导高端市场 [10] - 中国企业在模拟/混合测试机和功率器件测试机领域取得突破,但高端市场仍依赖进口 [10] - 华峰测控和长川科技是中国市场领先企业,全球份额较小 [10] 区域市场分析 - 亚太地区占全球销量78%,日本、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是主要市场 [10]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1,782.97百万美元,占全球29.45%,预计2031年达3,734.76百万美元,占比37.62% [10] - 全球封测市场由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主导 [10] 下游应用与需求驱动 - 封测企业占下游销量68.71%,是主要需求方 [11] - 中国大陆封测厂商(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大规模扩产拉动设备需求 [11] -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AI与数据中心是主要应用领域 [11] - 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推动高可靠性测试设备需求 [11] - AI芯片和高性能计算芯片测试需求快速增长 [11] 技术挑战与成本 - 需具备高精度信号处理、高速数据传输和复杂算法设计能力 [11] - 核心部件(FPGA、ADC/DAC芯片、高速连接器)成本较高 [11] 政策环境 -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520亿美元支持半导体制造和测试设备研发 [13][14] - 美国实施出口管制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测试设备技术 [14] - 欧洲投入430亿欧元推动半导体产业和测试设备国产化 [14] - 日本通过"半导体产业振兴计划"支持测试设备技术升级 [14] - 中国通过"十四五"规划和大基金支持测试设备国产化 [14] 研究方法与范围 - 研究覆盖2020-2025年历史数据和2025-2031年预测数据 [16] - 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主要厂商产品特点、规格、价格、销量等 [16] - 产品类型细分包括SoC测试机、存储测试机等7类 [17] - 应用领域包括IDM厂商、封测企业等 [17] - 重点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等 [17]
精智达20250506
2025-05-06 23:27
纪要涉及的公司 金达威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营收与业绩** - 2025 年 Q1 营收 1.52 亿元,同比增长 83%,半导体业务贡献 1.11 亿元,但毛利率下滑至 27% [2] - 2024 年显示业务收入 5.53 亿元,同比下降 2%,毛利率 33% [2] - 预计 2025 年签单至少 13 亿元,半导体业务占比 60%,测试机订单占比 20 - 30%,约 2.5 亿 [2][3] - 2025 年显示业务收入预计持平,毛利率提升至 45%左右 [2][5] - 2025 年半导体业务收入预期至少 5 亿,毛利率有上修空间至 35.5% [2][8] - 预计 2025 年全年业绩 1.8 - 2 亿,对应当前 73 亿市值,PE 约 30 多倍 [2][8] - **半导体业务表现** - 2024 年收入 2.49 亿元,同比增长两倍,主要增长来源于长鑫和沛顿的需求 [3] - 2024 年毛利率为 32.38%,同比增长 5.54 个百分点,因规模化交付提升 [3] - 2025 年有望成为测试机领域龙头 [2][3][6] - **显示业务表现** - 2024 年收入下滑 2%,因高毛利产品验收少致毛利率降至 33% [5] - 2025 年增长点来自 8.6 代线检测设备,预计下半年体现 [5] - **关键产品进展及规划** - 探针卡和老化测试设备持续出货,提升市占率 [2][6] - 2 月获通用测试机批量订单并完成验收,FT 测试机已验证并获订单 [6] - 高速 FT 测试机及升级版 CP 测试仪积极验证,有望二季度有进展 [6] - 研发 SoC 测试机和 NAND Flash 闪存测试系统,准备开发分选机和探针台等 ATE 设备 [6] - **行业市场空间及公司表现** - 半导体行业按年均 5 万片扩产规模评估,对应 25 亿测试设备和探针卡市场 [4][9] - 老化设备和探针卡市占率假设 40%,CP 和 FT 测试机保守估计 30% [4][9] - 面板收入预计 5 - 6 亿元,净利率约 20% [9] - 半导体高峰期收入预计达 16 亿元,净利率 30%,利润约 3.33 - 3.55 亿元 [4][9] - 公司远期保守市值水平可达 120 亿以上,增长空间充足 [4][9] - **股价催化因素** - 长信科技 HBM 相关招标及上市动作 [4][10] - 公司新品类验证进展 [4][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长川科技: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业绩持续高增,看好公司打造国产测试设备龙头-20250505
东吴证券· 2025-05-05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持续高增,测试设备大幅贡献营收,2025Q1单季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也有显著增长 [7] - 期间费用控制效果显著,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7] - 合同负债和存货同比增长,2024年公司产销和经营现金流表现良好 [7] - 产品线与市场布局清晰,看好国产SoC测试机实现进口替代 [7] - 上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看好公司在高端测试机领域的成长性 [7] 各部分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775|3,642|5,227|6,715|8,309| |同比(%)|(31.11)|105.15|43.53|28.47|23.7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5.16|458.43|849.15|1,120.52|1,437.67| |同比(%)|(90.21)|915.14|85.23|31.96|28.30|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07|0.73|1.35|1.78|2.28| |P/E(现价&最新摊薄)|584.68|57.60|31.09|23.56|18.37|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41.88元,一年最低/最高价26.86/59.50元,市净率7.62倍,流通A股市值20,358.96百万元,总市值26,403.91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5.49元,资产负债率50.56%,总股本630.47百万股,流通A股486.13百万股 [6]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4亿元,同比+105%,其中测试设备营收20.6亿元,同比+205%,分选设备营收11.9亿元,同比+45%;期间归母净利润为4.6亿元,同比+91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641% [7] - 2025Q1单季公司营收8.2亿元,同比+46%,环比-26%;Q1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2624%,环比+10%;扣非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2710%,环比-34% [7] 费用与研发 - 2024年毛利率为54.9%,同比-2.2pct;净利率为12.8%,同比+9.4pct;期间费用率为40.9%,同比-21.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5.6/8.5/26.6/0.2%,同比-3.2/-4.1/-13.8/-0.7pct [7]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9.67亿元,同比+35%;25Q1单季毛利率为52.8%,同比-1.84pct,环比+0.66pct;销售净利率为13.4%,同比+12.77pct,环比+5.37pct [7] 合同负债、存货与现金流 - 截至2024Q4末,公司合同负债0.32亿元,同比+210%;存货为22.34亿元,同比+3.5% [7] - 2024年市场需求旺盛,公司销售规模达1690台,同比+67%;产能利用率达96%,同比+34%;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6.26亿元,同比+184% [7] 产品线与市场布局 - 产品布局上,在保持产品市场领先地位基础上,开拓多种高端应用场景的封测设备,拓宽产品线并开拓中高端市场 [7] - 测试设备方面,D9000系列SoC测试机可适应多种测试,适用于多种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7] - 探针台方面,CP12 - S0C/CIS/Discrete等项目已达量产状态,CP12 - Memory项目处于客户端认证和小批量推广阶段 [7] - 公司测试机和分选机核心性能指标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产品售价低,具性价比优势和竞争力,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7] 财务预测 |报表类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流动资产|5,094|6,284|7,767|9,512|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1,017|1,015|1,309|1,817| ||经营性应收款项|1,559|2,414|2,899|3,360| ||存货|2,234|2,538|3,201|3,930| ||合同资产|16|42|54|66| ||其他流动资产|268|276|304|338| ||非流动资产|2,163|2,244|2,304|2,347| ||长期股权投资|46|46|46|46| ||固定资产及使用权资产|562|776|845|839| ||在建工程|539|269|135|67| ||无形资产|311|366|431|506| ||商誉|330|330|330|330| ||长期待摊费用|13|14|15|16| ||其他非流动资产|362|442|502|542| ||资产总计|7,257|8,528|10,071|11,859| ||流动负债|2,836|3,257|3,679|4,030| ||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781|771|759|744| ||经营性应付款项|1,714|1,903|2,179|2,376| ||合同负债|32|35|44|54| ||其他流动负债|308|548|697|856| ||非流动负债|775|775|775|775| ||长期借款|688|688|688|688| ||应付债券|0|0|0|0| ||租赁负债|14|14|14|14| ||其他非流动负债|73|73|73|73| ||负债合计|3,611|4,032|4,454|4,805|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3,294|4,143|5,263|6,701| ||少数股东权益|353|353|353|353| ||所有者权益合计|3,647|4,496|5,616|7,054| ||负债和股东权益|7,257|8,528|10,071|11,859| |利润表(百万元)|营业总收入|3,642|5,227|6,715|8,309|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1,644|2,316|2,946|3,614| ||税金及附加|31|24|30|37| ||销售费用|204|366|436|540| ||管理费用|311|418|537|665| ||研发费用|967|1,673|1,880|2,327| ||财务费用|6|48|49|46| ||加:其他收益|203|470|336|415| ||投资净收益|5|21|27|33| ||公允价值变动|0|0|0|0| ||减值损失|(203)|0|(45)|(50)| ||资产处置收益|1|2|2|2| ||营业利润|484|875|1,155|1,482| ||营业外净收支|(8)|0|0|0| ||利润总额|476|875|1,155|1,482| ||减:所得税|9|26|35|44| ||净利润|467|849|1,121|1,438| ||减:少数股东损益|9|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58|849|1,121|1,438|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73|1.35|1.78|2.28| ||EBIT|510|431|885|1,127| ||EBITDA|622|521|986|1,235| ||毛利率(%)|54.85|55.69|56.13|56.51| ||归母净利率(%)|12.59|16.25|16.69|17.30| ||收入增长率(%)|105.15|43.53|28.47|23.7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915.14|85.23|31.96|28.30|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626|212|495|693| ||投资活动现金流|(415)|(249)|(182)|(140)| ||筹资活动现金流|(38)|(66)|(68)|(70)| ||现金净增加额|180|(102)|244|483| ||折旧和摊销|112|90|101|108| ||资本开支|(293)|(88)|(98)|(108)| ||营运资本变动|(165)|(760)|(799)|(922)|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每股净资产(元)|5.25|6.61|8.40|10.69|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630|630|630|630| ||ROIC(%)|10.32|7.53|13.16|14.03| ||ROE - 摊薄(%)|13.92|20.50|21.29|21.45| ||资产负债率(%)|49.75|47.28|44.23|40.52|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57.60|31.09|23.56|18.37| ||P/B(现价)|7.97|6.34|4.99|3.92| [8]
长川科技业绩狂飙3000%,追赶龙头北方华创?
是说芯语· 2025-05-05 09:17
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分析 - 测试设备领域在半导体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长川科技和北方华创作为代表性企业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2] - 国内测试设备行业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政策环境良好[11] - 2024年国内测试设备市场规模达122.04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球10%的增速[15] - 行业面临技术差距和市场竞争挑战,国际巨头占据高端市场较大份额[13][14] 长川科技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45.74%,增速领先行业[4] - 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幅2623.82%,扣非归母净利润4567.58万元,同比增长2709.60%[5] - 毛利率52.75%,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净利率13.42%,同比上升12.77个百分点[5] - 各项费用增长显著:销售费用+24.31%,管理费用+36.06%,研发费用+40.45%,财务费用+244.95%[5] 北方华创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2.06亿元,同比增长37.90%,规模远超长川科技[7] - 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增长38.80%,扣非净利润15.70亿元,同比增长44.75%[7] - 在成本管理和费用控制方面表现出色,利润稳定增长[7] 两家企业对比分析 - 北方华创营收规模更大,但长川科技在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上大幅领先[9] - 毛利率相近,长川科技净利率提升更快,显示更好的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9] - 北方华创产品线多元化,长川科技专注于测试设备领域[9] 国内测试设备市场现状 - 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273.78亿元,国内108.03亿元,占比39.40%[13] - 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122.04亿元,占比提升至41.50%[13] - 2025年预计国内市场规模145.29亿元,占比44.50%[13] - 2029年预计国内市场规模172.2亿元,占比50.00%[13] 行业技术差距与挑战 - 国内企业在高端测试设备研发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13] - 国际巨头泰瑞达、爱德万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66%以上[14] - 高端SoC测试机方面,国内仅能覆盖28nm及以上制程,国际已支持5nm以下[14] - 12英寸高端探针台市场仍被国外企业垄断[15] 行业发展驱动力 - 半导体产能扩张:2024年国内半导体设备支出同比增长35%[15] - 先进封装技术突破:测试次数从3-5次增至10-20次[15] - 政策扶持:大基金二期投资测试设备企业,国产化率提升至26%[16]
长川科技(300604):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业绩持续高增,看好公司打造国产测试设备龙头
东吴证券· 2025-05-04 21: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持续高增,测试设备大幅贡献营收,2025Q1单季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也有显著增长 [7] - 期间费用控制效果显著,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和25Q1单季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有相应变化 [7] - 合同负债和存货同比增长,2024年公司产销和经营现金流表现良好 [7] - 产品线与市场布局清晰,看好国产SoC测试机实现进口替代,公司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和竞争力 [7] - 考虑到公司研发进度,上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7] 相关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775|3,642|5,227|6,715|8,309| |同比(%)|(31.11)|105.15|43.53|28.47|23.7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5.16|458.43|849.15|1,120.52|1,437.67| |同比(%)|(90.21)|915.14|85.23|31.96|28.30|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07|0.73|1.35|1.78|2.28| |P/E(现价&最新摊薄)|584.68|57.60|31.09|23.56|18.37|[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41.88元,一年最低/最高价26.86/59.50元,市净率7.62倍,流通A股市值20,358.96百万元,总市值26,403.91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5.49元,资产负债率50.56%,总股本630.47百万股,流通A股486.13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5,094|6,284|7,767|9,512| |非流动资产|2,163|2,244|2,304|2,347| |资产总计|7,257|8,528|10,071|11,859| |流动负债|2,836|3,257|3,679|4,030| |非流动负债|775|775|775|775| |负债合计|3,611|4,032|4,454|4,805|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3,294|4,143|5,263|6,701| |少数股东权益|353|353|353|353| |所有者权益合计|3,647|4,496|5,616|7,054| |负债和股东权益|7,257|8,528|10,071|11,859|[8]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3,642|5,227|6,715|8,309|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1,644|2,316|2,946|3,614| |税金及附加|31|24|30|37| |销售费用|204|366|436|540| |管理费用|311|418|537|665| |研发费用|967|1,673|1,880|2,327| |财务费用|6|48|49|46| |加:其他收益|203|470|336|415| |投资净收益|5|21|27|33| |公允价值变动|0|0|0|0| |减值损失|(203)|0|(45)|(50)| |资产处置收益|1|2|2|2| |营业利润|484|875|1,155|1,482| |营业外净收支|(8)|0|0|0| |利润总额|476|875|1,155|1,482| |减:所得税|9|26|35|44| |净利润|467|849|1,121|1,438| |减:少数股东损益|9|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58|849|1,121|1,438|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73|1.35|1.78|2.28| |EBIT|510|431|885|1,127| |EBITDA|622|521|986|1,235| |毛利率(%)|54.85|55.69|56.13|56.51| |归母净利率(%)|12.59|16.25|16.69|17.30| |收入增长率(%)|105.15|43.53|28.47|23.7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915.14|85.23|31.96|28.30|[8]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626|212|495|693| |投资活动现金流|(415)|(249)|(182)|(140)| |筹资活动现金流|(38)|(66)|(68)|(70)| |现金净增加额|180|(102)|244|483| |折旧和摊销|112|90|101|108| |资本开支|(293)|(88)|(98)|(108)| |营运资本变动|(165)|(760)|(799)|(922)|[8]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5.25|6.61|8.40|10.69|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630|630|630|630| |ROIC(%)|10.32|7.53|13.16|14.03| |ROE - 摊薄(%)|13.92|20.50|21.29|21.45| |资产负债率(%)|49.75|47.28|44.23|40.52|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57.60|31.09|23.56|18.37| |P/B(现价)|7.97|6.34|4.99|3.92|[8]
长川科技(300604):业绩持续高增 看好公司打造国产测试设备龙头
新浪财经· 2025-05-04 20:52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业绩持续高增,费用控制效果显著且加大研发投入,产销和现金流表现良好,产品线与市场布局清晰,看好国产SoC测试机实现进口替代,上调盈利预测并维持“买入”评级 [1][4][5]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6.4亿元,同比+105%,测试设备营收20.6亿元,同比+205%,分选设备营收11.9亿元,同比+45%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4.6亿元,同比+91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641% [1] - 2025Q1单季公司营收8.2亿元,同比+46%,环比-26%;Q1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2624%,环比+10%;扣非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2710%,环比-34% [1] 费用与研发 - 2024年毛利率为54.9%,同比-2.2pct;净利率为12.8%,同比+9.4pct;期间费用率为40.9%,同比-21.8pct [1]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5.6/8.5/26.6/0.2%,同比-3.2/-4.1/-13.8/-0.7pct [1]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9.67亿元,同比+35% [1] - 25Q1单季毛利率为52.8%,同比-1.84pct,环比+0.66pct;销售净利率为13.4%,同比+12.77pct,环比+5.37pct [1] 产销与现金流 - 截至2024Q4末,公司合同负债0.32亿元,同比+210%;存货为22.34亿元,同比+3.5% [2] - 2024年市场需求旺盛,公司销售规模达1690台,同比+67% [2] - 2024年公司产能利用率达96%,同比+34% [3]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6.26亿元,同比+184% [3] 产品线与市场布局 - 产品布局上,公司在保持领先地位基础上,开拓多种高端应用场景封测设备,拓宽产品线并开拓中高端市场 [4] - 测试设备包括大功率、模拟、数字测试机等,D9000系列SoC测试机应用广泛,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4] - 探针台方面,CP12 - S0C/CIS/Discrete等项目已量产,CP12 - Memory项目处于客户端认证和小批量推广阶段 [4] - 公司测试机和分选机核心性能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售价低,具性价比优势和竞争力,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上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49/11.21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38亿元 [5] - 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31/24/18倍,维持“买入”评级 [5]
华兴源创(688001):消费电子行业静待复苏,新能源+半导体业务构筑第二增长极
国投证券· 2025-04-30 20: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 28.97 元,2025 年 4 月 29 日股价 23.80 元 [6][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随着业务拓展和产能爬坡升级,盈利能力有望显著改善;新能源汽车检测业务发展势头强劲,订单增加;消费电子检测短期承压,行业复苏后有望业绩修复;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加速,SiP 测试系统持续拿单 [2][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23 亿元,同比 -2.07%;归母净利润 -4.97 亿元,同比 -307.3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5.34 亿元,同比 -378.7%。25Q1 实现营业收入 2.66 亿元,同比 -5.32%;归母净利润 -0.3 亿元,同比 +11.6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33 亿元,同比 +14.25% [1]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21.87 亿元、25.37 亿元、28.4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 亿元、2.69 亿元、3.47 亿元 [11] 业绩影响因素 - 2024 年受市场需求波动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产品出货量下滑,新增资产折旧及摊销费用、经营成本增加,子公司业绩波动带来商誉减值,导致净利润阶段性调整 [2] 业务发展情况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业务: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构建成熟解决方案,成为美国最大电动车厂指定供应商,订单逐年增加,国内业务获优质车企认可,24 年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3] - 消费电子检测业务:作为苹果核心测试设备供应商,建立完整测试解决方案,24 年受行业周期影响需求疲软,穿戴设备毛利率回落,行业景气度回升叠加技术突破后有望业绩修复 [4] - 半导体业务:实施双轨发展战略,第二代 SoC 测试机性能达国际水平,研发国内首套 Sub - 6G 射频测试系统及 128Site 并行测试方案,SiP 测试系统持续获订单,实现高端测试设备国产化突破 [10] 投资建议 - 采用 PS 估值法,考虑公司作为面板检测领军企业及半导体 + 新能源业务成长潜力,给予 2025 年 5.9 倍 PS,对应目标价 28.97 元/股,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