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AC非资本债券

搜索文档
最新监管数据发布:银行业经营质效提升 总资产增近8%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20:34
8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业最新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 产达到4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达2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总的来看,上半年,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主要指标 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行业发展呈现较强韧性,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 持续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下称"普惠小微贷款")余 额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分不同类型机构来看,国有大行持续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 从整体资产质量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4万亿元,较今年一季度末减少24 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49%,较今年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同时,银行机构进一步前瞻防控信用风险,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处置力度,风险抵补 能力整体充足。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新计提拨备1.1万亿元,同比多计提579亿 元;处置 ...
独家!做债热情又起,城农商行现券交易金额创年内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8-04 07:53
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热情高涨 - 7月城农商行现券交易金额合计达17.24万亿元,创年初迄今新高,且持续高于大行和股份行合计金额[1] - 有效贷款需求不足、信贷投放缩量、大行下沉挤压、跨区展业受限等因素叠加,促使中小银行通过债券投资扩容资产[1] - 西部两家城农商行透露,上半年资产规模增量中相当大部分来自债券投资[1] 现券交易数据表现 - 城商行前7个月现券买卖规模分别为6.46万亿、7.50万亿、10.42万亿、8.92万亿、8.62万亿、10.05万亿、10.92万亿元[2] - 农商行前7个月现券买卖规模分别为4.45万亿、4.53万亿、6.66万亿、6.68万亿、5.74万亿、6.25万亿、6.32万亿元[2] - 城农商行现券交易规模在5月后连续两月上升,7月创年初迄今新高[3] 金融投资占比提升 - 2025年一季度末,30家上市银行金融投资占总资产比重超30%,29家银行该比重同比上升[5] - 重庆银行金融投资余额同比增加1227亿元至3859亿元,占总资产比重由33.71%升至41.42%[5][6] - 杭州银行金融投资占比45.51%,首次超过信贷资产占比43.03%[6] 投资收益驱动营收 - 2025年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中半数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达20%-90%,10家银行增速超100%[6] - 银行通过卖出AC账户资产兑现浮盈,部分城农商行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超100%[7] - 农商行OCI账户老券累计浮盈兑换期限可能在五个季度左右[7] 监管层回应与风险关注 - 央行表示债券投资是银行资产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财政政策和实体经济发展[7] - 央行强调需保持债券投资合理"度",平衡收益与风险,关注利率和信用风险[8]
交通银行下周将启动发行300亿元TLAC非资本债券
证券日报· 2025-07-19 00:07
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情况 - 今年以来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3家国有大行合计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1200亿元,若交通银行第二期300亿元发行完成,总规模将达1500亿元 [1] - 交通银行6月首发400亿元TLAC非资本债券,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发行300亿元和500亿元,实际发行量均超计划 [1] - 交通银行7月21日将发行第二期TLAC非资本债券,规模300亿元,此前6月已发行第一期400亿元 [5] 国有大行TLAC指标现状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外部TLAC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分别为21.83%和10.80%,建设银行为21.87%和11.20%,均为行业最高 [1] - 交通银行两项指标为18.71%和10.75%,低于其他四大行,主要因其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时间较晚 [1][2] - 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指标分别为20.50%/10.22%和20.73%/11.00%,均达标 [1] 行业展望 - 分析师预计未来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节奏可能加快 [3] - 若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平稳,5家国有大行均有望按期满足下一阶段TLAC要求 [2]
农业银行2025年首期200亿元TLAC非资本债券上线
新华财经· 2025-06-23 21:57
农业银行TLAC债券发行 - 农业银行公布发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详细文件,募集资金用于增强总损失吸收能力,这是国有四大行年内首次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 [2] - 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人民币200亿元,其中品种一150亿元,品种二30亿元,品种三20亿元 [3] - 品种一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附带第3年末条件性赎回权,品种二为6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品种三为11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均附带到期前一年末条件性赎回权 [6] TLAC监管框架与银行要求 -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框架是提升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中国现有五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应于2025年初满足TLAC第一阶段要求,交通银行应于2027年初满足第一阶段要求 [2] - 五家国有大行2024年合计发行TLAC债券规模达23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400亿元、农业银行500亿元、中国银行400亿元、建设银行500亿元、交通银行300亿元,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还分别发行100亿元TLAC绿色债券 [7] TLAC债券市场表现与优势 - TLAC债在二级市场成交活跃,2024年以来成交换手率维持在30%以上,高于国有行资本债25%以下的换手率 [6] - TLAC债信用风险较低,兼具配置和交易价值,在银行存款流失、息差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成为重要负债补充手段 [6] - TLAC债券具备成本较低、期限灵活等优势,未来规模有望不断增加,助力银行增强抗风险能力 [6] 未来TLAC债券发行潜力 - 华西固收测算,若五大行在2028年初满足TLAC监管要求,2025-2027年银行资本债/TLAC债共需净增5.15万亿元,年均净增额1.72万亿元 [7] - 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分别需要净增8229亿元、17242亿元、3771亿元、14834亿元、7408亿元 [7] - 惠誉博华预计五家G-SIBs均能按期满足下一阶段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部分机构已静态满足下一阶段达标要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