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ree H1
搜索文档
每经热评︱宇树科技更名,开始下一盘更大的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17:57
公司战略与IPO进展 - 公司决定将名称由“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掉了地域标识“杭州”[1] - 此次更名发生在公司IPO辅导期内,是推进IPO进程的重要环节,旨在以更简洁、国际化的形象登陆资本市场[1] - 辅导机构中信证券正同步协助公司对计划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展开论证分析,确保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相契合[1] - 名称变更传递出公司战略定位从区域性企业向全国性乃至全球性企业跨越的信号,为后续对接国际资本与市场奠定基础[1] 公司发展历程与产品创新 - 公司由王兴兴于2016年创立,最初以四足机器狗为核心业务[2] - 2017年推出全球首个正式对外公开的高性能低成本四足机器人Laikago(莱卡狗)[2] - 2021年四足机器人“犇犇”登陆央视春晚,2022年109台Go1机器人在冬奥开幕式上亮相[2] - 2023年发布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H1,2024年推出售价9.9万元的G1人形机器人,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消费级市场迈进[2] - 2025年2月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再次登上春晚舞台,10月20日官宣推出高180厘米、重70千克的H2仿生人形机器人,具备舞蹈、功夫表演等运动控制能力[3] 技术实力与知识产权 - 公司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20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180余项,技术覆盖机器人感知、运动控制、结构设计、智能算法等多个关键方向[3] - 2025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评选中,公司从来自95个国家的780多家公司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奖[3] 市场地位与客户群体 - 公司与DeepSeek、强脑科技等共同跻身“杭州六小龙”之列,成为杭州科技创新力量的代表[3] - 公司客户包括英伟达、Meta、三星等国际顶尖企业,以及斯坦福大学、MIT、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国际著名院校[4] - 公司的四足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国内外流行的机器人产品[4]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处于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临界点,市场爆发在即[5] - 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顶尖人才,且团队人员扩充后效率降低[4] - 公司提及的行业性难题包括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参与标准制定及市场中偶尔出现的产品技术被模仿、侵权情况[4]
宇树Unitree H2来袭,70kg的 “武林高手”能芭蕾会走秀!机器人ETF(562500) 小幅高开震荡,板块热度延续高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1 10:14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今日早盘机器人ETF(562500)上涨0.61%,表现优于上证指数(+0.41%)和中证机器人指数(+0.51%) [1] - 开盘价0.998元后短线回落,当前维持窄幅震荡格局,成交量达1.45亿份,成交额约1.45亿元,交投活跃度维持高位 [1] - 成分股中35只上涨、38只下跌,涨跌力量基本均衡,中信重工、矩子科技领涨,行业龙头普遍走强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入资金超7亿元,反映市场对机器人产业链持续关注 [1]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宇树科技发布新一代仿生人形机器人Unitree H2,身高180厘米,体重70公斤,配备31个关节自由度并首次引入仿生人脸设计 [1] - H2在演示中可流畅完成芭蕾舞、武术、T台走秀等复杂动作,运动稳定性与协调性较前代产品H1显著提升 [1] - 该机器人搭载激光雷达与仿生摄像头实现360度环境感知,支持实时步态调整,但目前仍以遥操方式演示,尚未实现完全自主操作 [1] - H2主要面向科研、教育、互动与服务场景 [1] 行业动态与市场关注 - 人形机器人板块保持较高关注度,智元联合均普智能发布精灵G2推动工业场景落地 [2] - 尽管本周T链订单事件扰动市场情绪,但反映出较高的市场关注度和交易热度 [2] - 第四季度被视为交易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变化和量产预期的重要窗口期,值得持续关注 [2]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两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2]
宇树科技发布H2仿生人形机器人,增重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6:09
产品发布 - 宇树科技于10月20日官方发布H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升级款Unitree H2 [1] - 与H1产品相比,H2在外观上增加了仿生人脸 [3] - H2身高180cm,体重70kg,体重比H1的47公斤重了近50% [3] 产品技术特点 - H2与H1的主要区别在于其采用了类似G1系列机器人的高自由度关节化腰部模组 [5] - H1腰部为相对刚性的低自由度结构,而H2腰部模块能够实现三维空间的复杂运动,包括左右旋转、前俯后仰、左右侧屈以及复合运动 [5] - H2重量(70KG)远重于同样采用腰部高自由度关节模组的G1(35KG),其腰部模组性能提升巨大 [5] 市场信息与影响 - 公司未发布H2的价格、自由度、传感器型号等其他信息 [5] - 发布消息影响A股宇树科技概念股在20日走强 [6]
宇树科技重磅!发布新版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增重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6:01
产品发布与参数 - 宇树科技于10月20日发布H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升级款Unitree H2 [1] - H2身高180厘米,体重70公斤,相比H1的47公斤,体重增加近50% [3][5] - H2产品外观增加了仿生人脸设计 [2] 产品技术特点 - H2与H1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了类似G1系列机器人的高自由度关节化腰部模组 [6] - H2腰部模块能够实现三维空间的复杂运动,包括左右旋转、前俯后仰、左右侧屈及复合运动,性能提升巨大 [6] - H1腰部为相对刚性的低自由度结构,外观光滑连贯,而H2则具备明显可动关节 [6] 产品线定位 - H1/H1-2是公司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属于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有别于轻巧版R1 [4] - 公司未发布H2的价格、自由度、传感器型号等其他信息 [5]
宇树科技重磅!发布新版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增重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5:28
产品发布与核心参数 - 宇树科技于10月20日官方发布H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升级款Unitree H2 [1] - H2身高180厘米,体重70公斤,相比H1的47公斤体重增加近50% [1][1] - 产品定位为安全和友好地服务大家而生的仿生人 [1] 产品设计改进 - H2在外观上增加了仿生人脸设计 [1] - H2与H1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了类似G1系列机器人的高自由度关节化腰部模组 [3] - H1腰部为相对刚性的低自由度结构,而H2腰部模块能实现三维空间的复杂运动,包括左右旋转、前俯后仰、左右侧屈及复合运动 [3] 技术性能推测 - 考虑到H2重量(70公斤)远重于采用类似腰部模组的G1(35公斤),其腰部模组性能提升巨大 [3] - 公司未发布价格、自由度、传感器型号等其他信息 [3]
科技云报到:找到真场景,抓住真需求,这样的具身智能才是好AI
搜狐财经· 2025-10-10 13:10
行业定义与市场前景 -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站,其核心是让机器具备在物理世界中“行动”的能力,应用场景涵盖工厂搬运、养老陪伴乃至太空探索 [1]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7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3.5% [3] - 高盛预测在理想情况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花旗银行则预测到205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 [3] 技术挑战与商业化瓶颈 - 当前具身智能商用化面临成本高企、效率低下和数据瓶颈等挑战,例如波士顿动力的Spot机器人售价高达20万元,优必选的Walker机器人搬运箱子耗时数分钟,效率远低于人类 [1] - 实现商业成功需要颠覆性创新,以跨越从“技术可行”到“商业成功”的鸿沟,并找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锚点 [1] 场景应用与价值体现 - 具身智能的价值需通过场景落地体现,已在制造业、医疗健康、零售、能源、物流、建筑等多个传统行业产生显著技术红利 [3] - 在制造业的真实场景中,有效的AI解决方案需能兼容不同设备数据、过滤环境干扰、并联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流程闭环,而非仅作为单点工具 [4] - 蚂蚁集团旗下的灵波科技R1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和交互能力,可担任导游、分拣药品、提供健康咨询或执行厨房任务,并在部分实际场景试点 [6][10] - 在工业和救援等高危场景,机器人可替代人类完成巡检、现场清理、电箱操作、生命信号扫描和生命救援等危险任务 [10][11] 商业模式演进与典型案例 - 蚂蚁集团正推动AI应用从“卖工具”进入“卖成果”时代,其Tbox超级智能体可基于自然语言指令,在10分钟内自动调度20余位专家智能体生成约15页的可视化报告并上线可交互网页,并推出“按成果计费”套餐 [15] - 数字蚂力推出的“AI数字员工团队”采用“人机融合”全托管模式,为客户提供“确定性的业务结果”,其中AI数字客服团队可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约70%的人效,降低35%的运营成本,并在电商实践中带来约10%的GMV增长 [16] - 蚂蚁数科的智能体平台Agentar已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场景,推出超百个智能体解决方案,重新定义金融机构的人机协作模式 [16] 政策支持与产业动态 - 2025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6] - 2025年行业动态频出,包括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上架开售、深圳地铁启用智能安检机器人、北京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等 [3][6]
新书| 杜雨博士新书《人形机器人》正式出版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9-15 11:02
技术跃迁 - 人形机器人系统构造涉及机械、电子、材料、能源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深度融合 [4] - 核心零部件包括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和六维力传感器 单台机器人需配备10~14个行星滚柱丝杠 价值占整机5%~8% [4] - 国产厂商如绿的谐波、禾川科技、杭州新剑加速替代进程 推动整机成本下降 [4] - AI大模型推动具身智能发展 实现机器人通过感知、学习与交互在真实世界中自主决策 [5] - Figure AI的Helix模型是首个能对整个人形机器人上半身进行高频率连续控制的视觉—语言—动作通用模型 [5] - 特斯拉Optimus探索将Dojo超算平台与端到端神经网络结合 [5] 产业爆发 - 资本更倾向于押注确定性强硬件领域 而非充满不确定性软件算法 [7] - 硬件技术路径清晰 谐波减速器精度提升和六维力觉传感器成本下降有明确技术指标和发展路线图 [7] - 市场需求可预期 工业制造如汽车装配、3C产线和物流仓储场景展现替代人力巨大潜力 [7] - 软件与算法面临泛化能力不足和实时性挑战两大瓶颈 [7] - 训练依赖海量数据 面对长尾场景如家庭环境千变万化物品摆放时可能失效 [7] - 通用但不快大模型与快速但不通用运动控制器之间存在矛盾 [7] 社会重构 - 人形机器人将催生新兴职业如机器人训练师、AI伦理监理员和人机协作设计师 [9] - 教育体系需加快转型培养兼具工程素养与人文关怀复合型人才 [9] - 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机器人进入家庭后持续采集语音、图像乃至行为数据 [9] - 算法歧视问题因深度学习黑箱特性使得决策过程难以追溯 [9] - 意外伤害责任归属问题需法律与伦理框架同步跟进 [9] 书籍价值 - 提供系统性、多维度理解框架 剖析技术演进底层逻辑和产业链条复杂生态 [2] - 前瞻性探讨人机共存时代社会伦理与制度挑战 [2] - 将碎片化热点串联成完整认知链条 为投资者、创业者和公众提供启发 [12] - 保持审慎乐观态度 既看到效率革命与生活便利 也不回避社会失衡与伦理困境 [12]
阿里再次重金押注具身智能,下一步将投资哪家机器人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9-10 17:35
阿里云具身智能领域投资布局 - 阿里云领投自变量机器人近10亿元A+轮融资 由阿里云和国科投资领投 国开金融 红杉中国 渶策资本跟投 老股东美团战投超额跟投 联想之星和君联资本持续追投 [1] - 阿里云首次投资具身智能公司 为自变量提供多维度支持 资金用于全自研通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持续训练和硬件产品研发迭代 [1] - 阿里巴巴集团已投资逐际动力 星动纪元 宇树科技 星海图 灵心巧手等多家具身智能及产业链企业 [2] 自变量机器人技术进展 - 公司2023年底成立 采用端到端统一大模型实现通用具身智能技术路径 发布适配多模态大模型控制的全自研轮式双臂仿人形机器人量子2号 [1] - 过去半年内实现机器人本机整机 高自由度灵巧手 外骨骼遥操数采设备等全栈自研 [1] - 软硬一体同步发展技术路线获国家级投资平台 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与产业资本认可 [1] 逐际动力融资与技术特点 - 2024年7月完成数亿元A轮战略融资 由阿里巴巴 招商局创投 上汽旗下尚欣资本领投 峰瑞资本 绿洲资本和明势资本跟投 系阿里首次投资人形机器人公司 [2] - 2025年3月完成A+轮融资 半年内累计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 此轮包括阿里投资 [2] - 公司创立于2022年 最早将空间智能和运动智能结合于人形机器人 产品包括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四轮足机器人和多形态双足机器人 配套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 [3] 星动纪元融资与产品布局 - 2024年10月完成近3亿元Pre-A融资 由清流资本 元璟资本 阿里巴巴联合领投 策源资本跟投 老股东联想创投 世纪金源等持续追投 [3] - 资金用于具身智能技术原生性突破研发 通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及人才技术壁垒构建 [3] - 核心产品包括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TAR 1和L7 轮式服务机器人星动Q5 自研灵巧手XHand 1及关节模组 通过具身大模型ERA-42推动工业和服务领域应用 [3] 宇树科技融资与市场地位 - 2025年6月完成C轮融资交割 融资始于2024年9月 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 腾讯 锦秋基金 阿里巴巴 蚂蚁集团 吉利资本联合领投 原股东大规模跟投 [4] - 公司自2016年成立完成9轮融资 2025年2月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亮相春晚 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赛道标志性企业 [4] - 2025年5月29日完成股份制改造 注册资本从259.42万元增至288.90万元 增幅11.36% 被视为IPO前置步骤 [5] 阿里巴巴AI基础设施投入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创中国民企该领域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5] - 中国智能算力市场规模2024年达190亿美元 同比增长86.9% 预计2025年达259亿美元 较2024年增长36.2% [5] - AI大模型训练 自动驾驶 智慧城市等场景对算力需求指数级上升 高性能服务器和智算中心成为行业刚需 [6]
人形机器人-世界人形机器人大会展示能力提升-Humanoids-World Humanoid Robot Games Showcasing Improvement in
2025-08-18 16:2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Humanoid Robot Sector)[1][2] - 公司:Unitree(旗下机器人H1/G1)、Tiangong Ultra、Noetix Robotics、Galbot、UniX等参赛团队[3][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生态发展** - 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World Humanoid Robot Games)于北京举办,16国280支团队参与26项赛事,涵盖运动能力(赛跑、跳跃等)和场景任务(药房分拣、酒店/工业任务)[2] - Unitree H1/G1机器人成为主流参赛设备,多家团队(如Hiyia、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使用其硬件并搭载自主算法[3] 2. **技术能力表现** - **运动能力**:双足人形机器人展示接近人类的运动水平,例如Unitree H1以6分34秒完成1500米赛跑[4][10] - **场景任务**:轮式机器人表现更优,如Galbot在药房分拣、UniX在酒店任务中获胜,显示早期应用可能以轮式为主(稳定性更佳)[4][8] - **局限性**:任务完成效率低(需长时间处理),且结构化环境中应对突发情况(如物品掉落)的能力不足[4] 3. **行业前景与挑战** - 中国推动智能机器人全球领导地位,赛事显示运动控制(抗冲击、适应性)和自主任务能力的进步[8] - 摩根斯坦利维持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乐观预期,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有更多应用推动[5][8] 其他重要细节 - **赛事结果**:Tiangong Ultra以21.5秒获100米冠军,Unitree G1以33.71秒获障碍赛冠军[10] - **竞争格局**:不同品牌在特定领域有优势(如Unitree长跑、Noetix Robotics跳远),反映硬件设计与训练的差异化[4] 数据引用 - 参赛规模:280团队/16国[2] - 运动成绩:Unitree H1 1500米6分34秒[4][10],100米21.5秒(Tiangong Ultra)[10] 注:未提及财务数据或具体公司估值,主要聚焦技术进展与行业动态。
订单与产能齐涨!厂商集体跟进,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聚焦2025WRC
华夏时报· 2025-08-11 13:41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产品,包括优必选、加速进化、傅利叶、宇树、众擎、魔法原子等,涵盖搬运、分拣、踢球、复健、格斗、跳舞、工业流水线等场景 [1] - 人形机器人在本体、大脑和小脑等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各行业客户下单 [1] - 国内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导览、展示、科研、工业、康养等 [1] 订单与产能 - 智元机器人获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工厂,为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案例 [2]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拿下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超1.2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2] - 优必选预计2025年工业人形机器人交付量约500台,2026年上千台,2027年目标上万台 [4] - 加速进化已出货数百台,每月出货量超100台,7月销量超100台 [4] - 傅利叶2025年一季度机器人整体销量超1万台,双足机器人2025年交付目标300台 [4] - 松延动力上半年获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合同总额预计突破一亿元,2026年目标交付量达万台 [4] 价格趋势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明显下降:宇树H1售价65万元→优必选天工行者29.9万元起→越疆Dobot Atom 19.9万元起→逐际动力LimX Oli 15.8万元起 [5] - 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降至3.85万元起(众擎产品) [5] - 降价原因包括吸引更多用户、构建生态、制造话题性等 [5] 成本控制 - 随着技术迭代、产量提升,人形机器人成本显著下降,优必选预计未来全尺寸机型成本可控制在十几万元范围内 [6] - 产业链国产化率提升(除芯片外其他环节国产化率较高)助力成本控制 [6] - 优必选已实现关节模组、核心元器件、传感器、整机结构、灵巧手等关键部件自主研制 [6] 商业化场景 - 优必选订单覆盖工业(东风柳汽部署20台Walker S1)、商用服务(居然智家拟采购500台)、科研(天工行者在手订单百台)等场景 [7] - 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8] - 加速进化订单50%来自国际市场,客户主要为高校和科技公司 [8] - 傅利叶GR-3针对科研教育、导览咨询、效率赋能及医疗康养四大场景 [8] - 行业认为人形机器人将率先落地低速、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药房搬运、零售导引、园区巡检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