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Air

搜索文档
利空突袭!深夜,大跳水!
券商中国· 2025-07-31 21:58
高通财报表现 - 第三财季营收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不及分析师预期的1062亿美元 [5] - 调整后净利润267亿美元同比增长25%调整后每股收益277美元高于预期的272美元 [5] - QCT芯片部门营收89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手机芯片业务营收6328亿美元同比增长7%低于预期的648亿美元汽车芯片业务营收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物联网业务营收1681亿美元同比增长24% [5] - 预计第四财季营收103-111亿美元QCT部门营收90-96亿美元每股收益275-295美元市场预期分别为106亿美元和282美元 [5] 苹果业务风险 - 公司警告调制解调器业务可能失去苹果客户导致股价盘前大跌7%盘中跌幅近4% [1][6] - 苹果计划在iPhone 16e和iPhone 17 Air中使用自研基带芯片C1现有协议延长至2027年3月 [7] - 此前每年从苹果获取超50亿美元收入2019年和解后签署6年专利授权协议 [7] - CEO表示不再依赖苹果业务CFO称非苹果客户芯片收入增长超15%汽车和IoT领域机会超过苹果收入规模 [8] 半导体关税影响 - 特朗普政府拟对进口半导体征收25%-100%关税可能8月中旬后实施巴克莱警告实际税率或超预期 [9][10][11] - 关税可能扰乱供应链损害手机收入AI芯片和半导体设备同样面临风险 [9][12] - 阿斯麦警告受关税影响2026年增长目标可能无法实现机器和芯片价格已现上涨 [13][14] 市场反应对比 - 高通股价周四盘中跌近4%同期纳指涨15%道指涨02%标普500涨08% [3] - 微软市值单日增3000亿美元达4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家突破4万亿美元公司 [3]
5418mAh!中国智能手机平均电池容量居全球首位
观察者网· 2025-07-25 22:03
中国智能手机电池容量增长趋势 - 2025年5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平均电池容量达5418mAh,同比增长11%,远超全球其他地区3%的增速 [1] - 中国市场与全球其他地区电池容量差距已扩大至500mAh以上,主要得益于硅碳(SiC)电池采用率提升 [1] - 6000mAh及以上电池容量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一年前9%跃升至35% [6] 国产手机厂商电池技术突破 - 2024年旗舰机型普遍配备6000-6500mAh电池,部分游戏手机突破7000mAh [3] - 2025年上半年中端机开始普及7000mAh以上电池,荣耀Power(8000mAh)和荣耀X70(8300mAh)刷新纪录 [4] - 行业爆料显示2026年上半年将有中端机型测试10000mAh电池,且机身厚度控制在8.5mm以内 [4] 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应用 - SiC负极电池理论容量是石墨负极的10倍(4200mAh/g vs 石墨),可实现更大容量和更薄机身 [5] - 该技术2023年2月首次商用,2024年下半年通过荣耀X60 Pro等畅销机型加速普及 [5] - 技术普及有效缓解了屏幕使用时间延长和端侧生成式AI等高耗能应用带来的续航痛点 [5] 主要厂商市场表现 - OnePlus Ace系列位居中国市场平均电池容量首位 [6] - 荣耀Play系列、华为畅享系列和vivo S系列等专供中国机型均配备更大容量电池 [6] 苹果差异化策略 - iPhone 17 Air电池容量仅2800mAh,为苹果史上最薄机型(5.5mm)但牺牲了物理SIM卡槽和双摄像头 [8] - 行业评论指出苹果在安卓阵营普及8000mAh时仍坚持小容量方案,可能影响重度用户体验 [9]
iPhone倒逼eSIM回归,落地可能就在今年
36氪· 2025-07-25 11:45
手机eSIM卡落地,可能就在今年。 无论是今年3月运营商试水iPhone eSIM的页面曝光,还是6月上海MWC上eSIM峰会的成功举办,似乎都在预示着我们离中国运营商重启 eSIM的时间节点不远了。 如果从GSMA在2016年6月宣布发布eSIM规范算起,这项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推出至今已经接近10年的时间。目前,中国市场已形成 完整的eSIM产业布局,涵盖芯片设计制造、模组研发、平台服务、终端设备和基础电信运营商等主要环节。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国拥有或许是全球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然而 eSIM 这项技术,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智能手机终端上,始终未曾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不过,在历经了近十年的政策博弈与市场斡旋之后,eSIM 终于在今年迎来了发展的曙光,智能手机无卡化的进程,也随之将要向前迈出 一大步。 停摆:"政策+竞争"的双重博弈 时间节点推回到2018年,当时距离GSMA在2016年发布eSIM规范已经过去两年,中国联通率先宣布在中国六个城市开启"一号双终端"试 商用,这也是中国运营商首次在大陆市场开启eSIM卡业务。 在经历了两年左右的试水期后,2020年eSIM业务在国内市场迎来了一次爆发式的增 ...
2800mAh?iPhone 17 Air 或许是苹果有史以来续航最差的手机
36氪· 2025-07-22 15:51
电池容量与设计 - iPhone 17 Air电池容量仅为2800mAh,低于2016年iPhone 7 Plus的2900mAh [1] - 机身厚度仅5.5毫米,成为苹果史上最薄机型,但电池容量大幅缩减 [3][6] - 安卓阵营旗舰机型电池容量普遍突破6000mAh,部分中端机型尝试挑战8000mAh以上 [3] 续航优化策略 - iOS 26系统引入「自适应电量」功能,通过智能调节性能、降低亮度、限制后台活动延长续航 [6] - 搭载自研通讯芯片C1,减少网络吞吐下的功耗 [9] - 推出4000mAh容量的MagSafe外挂电池配件,贴合后机身厚度保持在9mm以下 [9] - 内部测试显示仅60-70%用户能实现全天续航,低于其他iPhone型号80-90%的达标率 [11] 技术瓶颈与材料挑战 - 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理论上可将能量密度提升十倍,但存在膨胀效应和衰减问题 [13] - 硅材料充电时体积膨胀可达400%,长期可能影响主板连接稳定性和机身结构 [13] - 硅碳电池循环寿命约1000次,远低于苹果"五年耐用哲学"的产品标准 [16] - 苹果在iPhone 16 Pro上引入钢壳电池技术,为未来采用高能量密度电池奠定基础 [21] 供应链与成本考量 - 联合国运输规则将20Wh设为关键阈值,超过则物流成本飙升30%以上 [19] - iPhone 16 Pro Max电池容量为18.17Wh,接近但未超过20Wh阈值 [20] - 若采用6000mAh电池(23.28Wh),苹果全球运输成本将增加数亿美元 [20] - 苹果正在测试iPhone 17 Pro Max的硅碳电池方案,容量可能突破5000mAh [21]
iPhone 17 Pro 再次爆料,今年降级了
新浪财经· 2025-07-18 22:26
iPhone 17系列设计革新 - iPhone 17系列将进行外观设计革新和机身材质重大调整 [1] iPhone 17 Pro系列材质变化 - 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将弃用钛合金,改用铝合金中框,后盖为半铝半玻璃混合材质 [2] - 苹果自2023年iPhone 15 Pro系列首次采用钛合金边框,仅两代后即放弃 [4] - 改用铝合金中框是为了配合均热板散热系统,增强散热能力,减轻机身重量并降低制造成本 [6] - iPhone 17 Pro系列采用一体化铝合金材质,后置相机模组凸起部分为铝合金,苹果Logo区域嵌入玻璃以兼容无线充电 [13] iPhone 17 Air独享钛合金材质 - iPhone 17 Air将成为2024年唯一使用钛合金材质的iPhone机型 [7] - iPhone 17标准版和Pro系列均采用铝合金中框,仅iPhone 17 Air采用钛合金 [9] - iPhone 17 Air主打超薄设计,机身厚度仅5.5mm,钛合金中框可提供更强硬度、韧性、弹性及抗拉强度,避免弯曲问题 [11]
智能入口,eSIM技术手机端迈入商用
选股宝· 2025-07-16 22:38
eSIM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联通正式上线eSIM手机业务开通页面 标志着该技术进入手机端商用试验阶段 用户首次办理需通过线下渠道完成手续 [1] - OPPO WATCH X2系列重新接入中国移动eSIM服务 成为智能穿戴设备领域eSIM应用回暖的重要信号 [1] - eSIM正加速重塑全球智能终端连接生态 预计2030年全球61个关键IoT场景中半数采用eSIM技术 [1] eSIM技术驱动因素 - AI大模型对"全时在线"的刚需 设备小型化需求(如智能眼镜 戒指)以及物联网连接数大增将推动eSIM需求增长 [1] - 5G RedCap与LPWA网络融合 支持低功耗广域覆盖 推动智能制造 远程监控等领域的eSIM应用 [1] eSIM技术未来应用前景 - eSIM未来或成为机器人 自动驾驶汽车的"数字身份证" 正从"连接工具"进化为"智能入口" [2] - 市场爆发依赖于技术安全性突破 全球标准统一及跨行业生态协同 [2] - 中国产业链已具备规模化落地基础 未来十年将形成覆盖消费电子 工业互联网 智慧城市的核心增长极 [2] 相关公司布局 - 美格智能拥有成熟eSIM技术 智能终端产品批量交付 覆盖车载 智能家居领域 [3] - 澄天伟业提供eSIM核心数据处理与写入服务 产品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及工业物联网 [4]
爆料称苹果iPhone 17 Air或“独享”天空蓝配色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3:14
产品策略 - 公司计划为iPhone 17 Air推出独占"天空蓝"配色,色调浅淡近乎白灰色,在光线变化下呈现微妙色彩过渡 [1][3] - 该配色设计灵感源自MacBook Air M4系列天蓝色版本,但更偏向柔和通透,可能成为历史上最具辨识度的蓝色机型 [3] - 公司最初考虑将类似配色用于iPhone 17 Pro系列,但最终调整策略,仅保留深蓝色选项给Pro机型 [3] 产品定位 - iPhone 17 Air定位为取代iPhone 14 Plus的"轻薄旗舰",机身厚度预计刷新系列纪录 [3] - 该机型将首次在非Pro系列中搭载6.6英寸OLED屏幕与120Hz高刷新率技术 [3] 市场策略 - 公司此举可能意在复制iPhone 13 Pro远峰蓝的成功经验,该配色曾成为2021年最畅销配色并带动行业趋势 [3] - 天空蓝的淡雅风格更贴近年轻用户对"低饱和度高级感"的偏好 [3]
eSIM重启,华为与苹果或抢夺国内手机商用“首发”
虎嗅· 2025-07-04 17:38
eSIM技术发展现状 - 国内eSIM业务有望全面重启 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和苹果iPhone17Air将争夺国内eSIM手机商用首发 [1] - 运营商宣称中国eSIM将进入"快车道" 此前因"业务维护升级"在2023年被暂停 [1] - eSIM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商用落地 形成成熟产业生态 [1] eSIM技术演进历程 - SIM卡34年发展史 从信用卡大小演变为Nano SIM卡 尺寸缩小至指甲盖大小 [3] - eSIM从电子化虚拟SIM卡演进为嵌入式SIM卡 永久内嵌设备中 支持远程配置和管理 [5] - 相比Nano SIM卡 eSIM节省96%空间 提升终端轻薄度和防水性能 [5] eSIM技术优势 - 为终端厂商提供友好解决方案 适应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小型化设备 [5] - 运营商可通过线上方式便捷发展用户 减少号卡物流成本 [6] - 消费者可便捷选择移动通信网络 物联网设备部署更高效 [7] eSIM应用领域 - 消费电子领域: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等产品种类增多 满足跨境需求 [7] - 全球提供eSIM手机服务的国家和地区从2018年24个增至2024年123个 运营商从45家增至441家 [7] - 物联网领域:在智能家居、医疗健康、汽车、物流等行业使用日益广泛 [11] 全球eSIM产业链 - 欧美企业占据重要位置 芯片领域有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 终端有苹果、三星 [14] - 国内形成完整产业链 但商用一波三折 中国联通发展最积极 [15] - 工信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推动eSIM技术应用 [16] AI推动eSIM发展 - AI时代终端形态多样化 对体积和防护性要求更高 eSIM机会增多 [20] - eSIM可作为AI终端安全认证方式 发展空间极大 [20] - eSIM将是智能连接的安全基石 支持设备实时联网 [21] eSIM未来挑战 - 政策层面涉及境外运营商无证经营和实名制管理问题 [21] - 技术层面需支持支付、身份识别等功能 以及卫星通信鉴权 [21] - 在AI、5G推动下 eSIM正从"可穿戴设备专属技术"向"全域数字基座"转型 [22]
供应链报料:折叠 iPhone 进入原型试产,折叠 iPad 搁置
36氪· 2025-07-03 07:33
苹果折叠屏iPhone开发进展 - 苹果正在加速推进首款折叠iPhone的开发进程 已启动初步原型1(P1)阶段 预计2025年底完成主要原型测试 随后进入工程验证测试(EVT)阶段 [1][2] - 发布目标预期最早可能在2026下半年 [3] - 苹果对折叠屏技术的探索始于2011年 已申请多项相关专利 包括折叠铰链技术和"自愈合"屏幕技术 [5] - 供应链已全面就位 P1阶段将持续约两个月 随后进入P2和P3阶段 富士康和和硕将接手EVT阶段 [8][9] 折叠屏技术布局与挑战 - 苹果自2011年起持续布局折叠屏技术 已申请多项专利 但产品化进程多次推迟 [5] - 公司已搁置折叠屏iPad项目 主要因制造困难 生产成本增加和市场需求不足 [10] - 2026年苹果将面对已相当成熟的折叠屏手机市场 主要竞争对手如三星 华为 小米等已打磨多年技术 [10] - 大折叠手机已比旗舰iPhone直板机更薄 苹果计划推出超薄直板机iPhone 17 Air 以与未来折叠屏产品形成区别 [10] 苹果产品策略 - 苹果一贯采取"虽迟但到"策略 等待技术成熟后再推出产品 如音乐播放器和智能手机 [12] - 折叠iPhone需具备足够创新点 以证明"迟到"的合理性 不应只是"又一款"折叠屏手机 [12] - 即便原型和试产顺利 仍需解决诸多技术挑战和产品定义挑战 [12]
央行新规8月起现金购超10万黄金需上报,猫眼误放周杰伦门票致歉
36氪· 2025-07-02 20:39
央行新规与黄金珠宝行业监管 - 央行规定2025年8月1日起贵金属和宝石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超10万元需上报大额交易报告[3] 3C认证趋严对行业影响 - 3C认证流程加强现场抽检 完成认证需2万-3万元且耗时至少3个月[4] - 华强北禁售无3C认证充电宝 商家正清理库存[6] 消费电子与科技动态 - 苹果iPhone17Air渲染图曝光 主打超薄设计[6] - 折叠iPhone进入P1原型开发阶段[1] - Switch2被曝存在过热和噪音问题[1] 文娱与票务事件 - 猫眼误放周杰伦演唱会回流票 补偿用户200元代金券[5] 企业动态与监管处罚 - 鼠头鸭脖涉事公司决议解散 此前因违法被罚10万元[6] - 多家中介机构仍进行私募壳交易 牌照报价60万元[1] - 盗版LABUBU商品泛滥 商家称生意难做[1] 其他行业相关要闻 - 白云机场充电宝寄存收费20元/天 与行李寄存标准一致[1] - 干部违规审批项目但节省200万 获容错免责并晋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