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JD LOGISTICS(02618)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3 18: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总营收达4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从上一季度进一步加快至11.5% [7] - 外部客户收入同比增长10.3%至323亿元人民币 [7]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 - IFRS)利润约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率稳定在1.6% [7]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利润约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5%,IFRS利润率为1.3%,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 [23] - 第一季度毛利润率为7.2% [28] - 员工福利费用为1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占总收入的35.8%,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 [29] - 外包成本为1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占本季度总收入的36.5%,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 [29] - 总租金成本为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占第一季度总收入的6.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30] - 运营费用为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占总收入的6.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30] - 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长0.3%至1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30] - 研发费用约8.9亿美元,同比增长3.5%,占总收入的1.9%,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31] - 一般及行政费用约8.8亿美元,同比增长0.7%,占总收入的1.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32]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利润率为8% [3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业务 - 2025年第一季度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2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其中京东集团收入为1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为85亿元人民币,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 [7] - 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达63061个,同比增长13.1%,平均每位客户收入约13.5万元人民币 [27] 其他客户业务 - 2025年第一季度其他客户收入(主要包括快递和货运服务)同比增长9.8%至238亿元人民币 [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香港市场拓展区域布局,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推出京东快递香港岛运营中心,物流网络覆盖香港所有18个地区,形成包括次日达等在内的强大服务指标 [17] - 在货运交付业务方面,公司在货物运输量和收入规模上跻身中国顶级行列 [1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专注于客户体验、成本和效率,深化一体化供应链(ISC)能力,推动业务拓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6] - 积极拓展国际业务,以海外仓储能力为核心建立全球供应链物流网络,为更多中国品牌和海外本地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ISC物流服务 [11] - 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将数字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物流流程,实现端到端智能场景,以技术应用为长期降本增效的主要驱动力 [20] - 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特点提供差异化、高标准服务,扩大业务机会,如在家电行业与领先品牌深化合作,在汽车行业与知名品牌开展合作 [9][1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开局平稳积极,在宏观政策措施支持下,公司通过提升服务和产品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收入和利润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 [23] - 公司对全年实现双位数增长有信心,尽管目前为了在高端物流服务领域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进行投资会使GP利润率波动,但从中长期来看,GP利润率有望进一步增长 [49][5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网络基础设施由六大物流网络组成,截至2025年3月,仓库网络覆盖中国几乎所有区县,拥有超600个自营仓库和超2000个第三方仓库运营商及云仓库,仓库网络总建筑面积超3200万平方米 [19] - 京东航空于2025年1月正式投入第十架自营全货机运营,通过有效部署全货机航班和网络,提升了区域间交付时间 [14] - 公司全面应用京东物流超印大模型管理符合国家补贴条件的医疗产品等补贴类别的对账和验证流程,确保补贴商品安全无缝交付 [16]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如何提高前置迷你仓库效率以降低成本,外部客户快递和货运市场动态变化及关税对海外业务的影响 - 对于京东集团的一体化供应链订单,业务增长稳定,仓库租赁成本因仓储效率提升呈下降趋势,未来将升级仓储效率,扩大实施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还会借助算法与客户合作改进策略,提高全流程全渠道仓储和周转效率 [36][37][39] - 外部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过去季度保持同比和环比增长,市场状况健康,公司提供增值服务,利用全渠道仓储优势吸引新客户,通过算法降低库存成本,实现精准服务和农村地区次日达或“2 + 1”配送服务;快递高价值包裹业务量显著增长,得益于对最后一公里配送人员等的投资;公司在全球四大区域投资能力,利用低价值包裹优势满足客户需求 [42][44][45] 问题2: 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全年趋势,第一季度GP利润率下降原因及未来提升空间 - 公司对全年实现双位数增长有信心,国家补贴和差异化增值服务为收入增长带来新动力,如家电配送和安装服务获得客户认可并贡献收入 [49][50] - 公司定位为综合供应链高端服务运营商,为在高端物流服务领域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进行投资,全年IFRS利润将实现中个位数增长,GP利润率会因投资而波动,但中长期有望进一步增长 [51][52] 问题3: 对618购物节的展望,客户增长和ARPC增长前景,与天猫和淘宝合作的最新情况 - 公司致力于在618购物节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会进行投资以满足需求和提升配送体验 [55] - 公司对客户增长有信心,ARPC目前处于相对稳定水平,未来有望通过改善产品体验、产品组合、规划综合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和增值服务实现增长 [56] - 与天猫和淘宝整合后,客户数量和ARPC同比和环比均有增长,公司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和快递服务获得客户认可,在家电领域开展配送和安装服务,还拓展生鲜、酒类等领域,未来将继续提高快递和货运及时性,利用差异化服务创造更多机会 [57][58]
SMIC(00981)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9 09: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47002亿美元,环比增长1.8%,运营利润3.1亿美元,EBITDA为12.92亿美元,EBITDA利润率57.5%,公司应占利润新台币8800万 [4] - 第一季度末总资产480亿美元,现金127亿美元,总负债157亿美元,总债务113亿美元,总权益32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34.9%,净负债权益比 - 4.5% [5] - 第一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1.6亿美元,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13.28亿美元,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3.54亿美元 [5]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环比下降4% - 6%,毛利率在18% - 20% [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按服务类型,晶圆收入和其他收入分别占95.2%和4.8%,晶圆收入环比增长近5%,8英寸和12英寸晶圆收入环比增长182%,整体出货量环比增长15%至22000片标准逻辑8英寸等效晶圆 [9][10] - 按地区,中国、美国和欧亚分别占营收的84%、13%和3%,中国营收稳定,海外营收环比增加 [11] - 按应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消费电子、连接和物联网营收相对稳定,占比分别为24%、17%、41%和8%,工业和汽车营收环比增长超20%,贡献从8%提升至10% [11] - 产品平台方面,BCD、MCU和特种存储器平台整体营收环比增长约20%,40纳米和28纳米小面板AMOLED显示驱动平台供不应求,40纳米高VRAM显示驱动芯片产品已量产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环比提高4.1个百分点至89.6%,其中12英寸利用率稳定,8英寸利用率提升至与12英寸平均水平相当 [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处于产能建设和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时期,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与上年大致持平,优先将资金分配到核心业务,包括产能扩张和研发活动,暂不进行2024年利润分配 [6][7] - 公司将战略聚焦核心业务和短期可交付成果,增强适应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1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虽有新因素,但基本面与第一季度相比无显著变化,客户反应平静,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各行业已触底,供应链本地化转型加强,更多制造需求回流国内 [16][17] - 市场因关税政策变化等因素存在焦虑,下半年能见度不清晰,尤其是第三季度后半段至年底,公司认为下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18][19]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文档未提及问答环节的具体提问和回答内容
中芯国际(00981) - 2025 Q1 - 业绩电话会
2025-05-09 09: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47002亿美元,环比增长1.8%;毛利率22.5%,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运营利润3.1亿美元;EBITDA为12.92亿美元,EBITDA利润率57.5%;公司应占利润新台币8800万 [4] - 第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480亿美元,现金127亿美元,总负债157亿美元,总债务113亿美元,总股本32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34.9%,净负债率 - 4.5% [5] - 第一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1.6亿美元,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13.28亿美元,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3.54亿美元 [5]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环比下降4% - 6%,毛利率在18% - 20% [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按服务类型,晶圆收入和其他收入分别占95.2%和4.8%,晶圆收入环比增长近5%,8英寸和12英寸晶圆收入环比增长182%,整体出货量环比增长15%至22万片标准逻辑8英寸等效晶圆 [9][10] - 按地区,中国、美国和欧亚分别占84%、13%和3%,中国收入稳定,海外收入环比增加 [11] - 按应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消费电子、连接和物联网收入相对稳定,分别占24%、17%、41%和8%,工业和汽车收入环比增长超20%,收入贡献从8%提升至10% [11] - 产品平台方面,BCD、MCU和特种存储器平台整体收入环比增长约20%,40纳米和28纳米小面板AMOLED显示驱动平台供不应求,40纳米高VRAM显示驱动芯片产品已量产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环比提高4.1个百分点至89.6%,12英寸利用率稳定,8英寸利用率提升至12英寸平均水平 [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处于产能建设和扩大市场份额重要时期,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与上年基本持平,优先将资金分配到核心业务,包括产能扩张和研发活动,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6][7] - 公司计划2024年不进行利润分配,该安排符合公司长期发展和股东长期利益,已获董事会批准并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7][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虽有新因素,但基本面与第一季度相比无显著变化,客户反应平静,公司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各行业出现触底信号,供应链本地化加强,更多制造需求回流国内 [16][17] - 市场面临关税政策变化等带来的焦虑,下半年能见度不清晰,尤其是第三季度后半段至年底,公司认为下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将增强适应和风险抵御能力,优先聚焦核心业务和近期交付成果 [18][19]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文档未提及问答环节具体的提问和回答内容。
SMIC(00981)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9 09: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47002亿美元,环比增长1.8% [4][9] - 第一季度毛利率22.5%,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4] - 第一季度运营利润3.1亿美元,EBITDA为12.92亿美元,EBITDA利润率57.5% [4] - 第一季度归属公司利润为新台币8800万 [4] - 第一季度末总资产480亿美元,现金127亿美元,总负债157亿美元,总债务113亿美元,总权益32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34.9%,净负债率 - 4.5% [5] - 第一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1.6亿美元,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13.28亿美元,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3.54亿美元 [5]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环比下降4% - 6%,毛利率在18% - 20% [5][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按服务类型,晶圆收入和其他收入分别占95.2%和4.8%,晶圆收入环比增长近5%,8英寸和12英寸晶圆收入环比增长182%,整体出货量环比增长15%至22万片标准逻辑8英寸等效晶圆 [9][10] - 按地区,中国、美国和欧亚分别占84%、13%和3%,中国收入稳定,海外收入环比增加 [11] - 按应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消费电子、连接和物联网收入相对稳定,占比分别为24%、17%、41%和8%,工业和汽车收入环比增长超20%,贡献从8%提升至10% [11] - 产品平台方面,BCD、MCU和特种存储器平台收入环比增长约20%,40纳米和28纳米小面板AMOLED显示驱动平台供不应求,40纳米高VRAM显示驱动芯片产品量产应用,CIS和ISP领域扩大技术平台和产能部署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环比提高4.1个百分点至89.6%,12英寸利用率稳定,8英寸利用率提升至12英寸平均水平 [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处于产能建设和市场份额提升重要阶段,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与上年基本持平,优先将资金分配到核心业务,包括产能扩张和研发活动,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保持领先地位 [6][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虽有新因素但基本面与第一季度相比无显著变化,客户反应平静,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各行业去库存,供应链本地化加强,更多制造需求回流国内 [16][17] - 市场面临关税政策变化等带来的焦虑,下半年能见度不清晰,尤其是第三季度后半段到年底,公司认为下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将增强适应和风险抵御能力,优先聚焦核心业务和近期交付成果 [18][19]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文档未提及问答环节具体的提问和回答内容。
HUA HONG SEMI(01347)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8 18: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Q1营收5.409亿美元,较2024年Q1增长17.6%,较2024年Q4增长0.3%,主要因晶圆出货量增加 [8] - 毛利率9.2%,较2024年Q1提高2.8个百分点,较2024年Q4降低2.2个百分点,主要因产能利用率提高及折旧成本增加 [9] - 运营费用9710万美元,较2024年Q1增长23.7%,较2024年Q4降低12.2%,主要因工程晶圆成本和人工费用变化 [9] - 其他净亏损830万美元,2024年Q1为其他净收入380万美元,较2024年Q4亏损降低79.5%,主要因外汇损失和政府补贴变化 [9] - 所得税抵免320万美元,2024年Q1为1980万美元,主要因股息预扣税转回减少 [9] - 期内净亏损5220万美元,2024年Q1为2530万美元,2024年Q4为9630万美元 [10] - 母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380万美元,2024年Q1为3180万美元,2024年Q4为净亏损2520万美元 [10] - 基本每股收益0.2美元,2024年Q1为0.19美元,2024年Q4为 - 0.015美元 [10] - 年化净资产收益率0.4%,2024年Q1为2%,2024年Q4为 - 1.6% [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5020万美元,较2024年Q1增长23.4%,较2024年Q4降低83.7%,主要因客户收款和政府补助变化 [12] - 资本支出5.109亿美元,包括华虹制造4.782亿美元、华虹无锡1840万美元、华虹AM1430万美元 [13] - 投资活动产生的其他现金流1660万美元,主要为利息收入 [13] - 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5910万美元,包括银行借款所得8.61亿美元、股份期权行使所得1310万美元,部分被银行本金偿还8.112亿美元、利息支付330万美元和租赁付款50万美元抵消 [14]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0.799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44.591亿美元 [14] - 其他流动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6.042亿美元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6.488亿美元,主要因增值税抵免增加 [15] - 2025年3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550.009676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58.591亿美元 [15] - 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4.151亿美元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122.868亿美元 [15] - 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085亿美元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34.061亿美元,主要因资本支出应付款减少 [15] - 债务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8.3%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27.7% [15] - 预计2025年Q2营收在5.5亿 - 5.7亿美元之间,预计毛利率在7% - 9% [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业务营收1.303亿美元,较2024年Q1增长9.3%,主要因智能汽车IC和MCU产品需求增加 [12] - 独立非易失性存储器业务营收4290万美元,较2024年Q1增长38%,主要因闪存产品需求增加 [12] - 功率分立器件业务营收1.628亿美元,较2024年Q1增长13.5%,主要因超结和通用MOSFET产品需求增加 [12] - 逻辑与射频业务营收6680万美元,较2024年Q1增长4%,主要因逻辑产品需求增加 [12] - 模拟与电源管理IC业务营收1.368亿美元,较2024年Q1增长34.8%,主要因其他电源管理IC产品需求增加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营收4.425亿美元,占总营收81.8%,较2024年Q1增长21%,主要因超结、其他电源管理IC、闪存、通用MOSFET、智能汽车IC和逻辑产品需求增加 [11] - 北美市场营收5640万美元,较2024年Q1增长22%,主要因其他电源管理IC产品需求增加 [11] - 亚洲市场营收2580万美元,较2024年Q1增长9.4%,主要因MCU产品需求增加 [11] - 欧洲市场营收1520万美元,较2024年Q1降低30%,主要因IGBT、智能汽车IC和通用MOSFET产品需求减少 [11] - 日本市场营收100万美元,较2024年Q1降低62.1%,主要因超结产品需求减少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坚持持续加速有效产能扩张、增强研发能力、积极探索营销机会、及时管理供应链干扰、集约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战略,以降低风险并实现更好业绩 [7] - 模拟与PMIC平台是公司增长较快的领域,预计该趋势将在今年持续,公司将考虑在该领域增加产能 [26][29] - 公司计划向更先进节点迁移,在成熟节点开展特色技术,同时探索将BCD和闪存技术结合的更高集成度平台 [66][67] - 功率器件业务竞争激烈,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超结高压等领域,以区别于竞争对手 [78] - 公司将在未来一年多内履行收购华力集团铸造资产的承诺 [94][9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近期关税政策增加了行业不确定性,但目前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将密切关注并采取措施降低影响 [19][20] - 预计2025年将延续2024年下半年的逐步复苏趋势,若政策和关税方面无重大变化,下半年将继续好转,消费端相对较弱,AI相关新应用领域增长健康,汽车领域在库存调整后将继续增长 [50][5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第二座12英寸生产线产能爬坡符合预期,对后续营收增长、产品组合优化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有积极影响 [6] - 公司产品组合持续优化,产能利用率保持满负荷 [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新关税对中国和非中国客户有何影响,公司如何应对? - 目前关税对公司影响不大,约80%客户为国内设计公司,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消费,20%国际客户中美国客户产品也多在中国销售,公司将密切关注并采取措施降低影响 [20] 问题2: 公司如何看待模拟器件国产化趋势,模拟业务的商机有多大? - 公司模拟与PMIC平台增长较快,原因包括技术有竞争力、客户业务增长、与AI应用相关产品驱动,预计该趋势将持续,公司将考虑增加该领域产能 [26][28][29] 问题3: 是否会调整今年的资本支出计划? - 公司将大体维持原计划,会优化产能扩张的组合,以满足增长领域的需求 [30] 问题4: 产品价格是否有上涨可能,客户对价格上涨的接受度如何,关税是否影响材料价格,公司是否会将成本增加转嫁给客户? - 8英寸产品价格稳定但上涨压力仍在,12英寸产品价格逐渐上涨,预计价格将继续逐步上升;公司通过利用非美国供应商等方式管理关税影响,预计直接材料受关税影响不大 [36][37][39] 问题5: Q2毛利率指引较Q1下降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 - 第二座12英寸生产线开始贡献营收,新生产线爬坡会增加折旧,对毛利率造成压力,后续季度随着产能提升该压力仍将存在 [44][45] 问题6: 今年下半年不同领域终端需求情况如何,产能扩张进度如何,二季度产能利用率如何? - 预计2025年延续2024年下半年的逐步复苏趋势,下半年若无重大政策或关税变化将继续好转,消费端相对较弱,AI相关新应用领域增长健康,汽车领域在库存调整后将继续增长;到年中产能将达每月2 - 3万片,年底将超4万片,2026年Q1一期扩张将达满产约6万片,二期预计2026年年中达满产约7万片;新产能利用率良好,公司通过与Fab 7协同快速填充产能 [50][51][53] 问题7: 面对激烈竞争,公司的价格和技术策略是什么,成熟工艺的趋势如何? - 公司认为竞争取决于技术竞争力、规模和产能能否满足客户需求,对于高端客户,公司有一定价格上涨空间;公司将在成熟节点开展特色技术,向更先进节点迁移,同时探索更高集成度的技术平台 [60][61][66] 问题8: 关税对新设备采购和旧设备维护有何影响,公司如何看待功率器件的需求周期? - 目前设备采购受关税影响不大,公司希望情况不会恶化;功率器件业务竞争激烈,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超结高压等领域,同时与欧洲客户有相关合作,对该业务有信心 [74][78][79] 问题9: 北美市场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技术平台和产品是什么,北美客户和中国客户在价格上是否有差异,北美客户的模拟订单有何变化,公司收购华力集团铸造资产的时间表如何? - 北美市场营收增长主要由电源管理IC驱动;价格不受客户国内外属性影响,受订单量、合作时长等因素影响;模拟业务中BCD电路相关业务是重要领域;公司将在未来一年多内履行收购承诺 [90][91][94][95] 问题10: 毛利率何时见底,三季度是否会继续下降? - 公司目标是提高毛利率,通过提高价格、降低成本等方式抵消新生产线的固定成本压力,对整体情况持谨慎乐观态度 [98][100][101] 问题11: 嵌入式NOR闪存业务表现疲软的原因是什么? - 该业务表现疲软主要是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匹配问题,公司正在从90纳米向55纳米迁移,40纳米技术预计下半年准备就绪,预计后续营收将提升 [108][109]
HUA HONG SEMI(01347)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8 18: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为5.41亿美元,毛利率达9.2%,均符合公司指引,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5] - 营收5.409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17.6%,较2024年第四季度增长0.3%,主要受晶圆出货量增加推动 [8] - 毛利率9.2%,较2024年第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主要因产能利用率提高,但部分被折旧成本增加抵消;较2024年第四季度降低2.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折旧成本增加 [9] - 运营费用971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23.7%,主要因工程晶圆成本增加;较2024年第四季度降低12.2%,主要因劳动力费用减少,但部分被工程晶圆成本增加抵消 [10] - 其他净亏损830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其他净收入380万美元,主要因外汇损失增加和利息收入减少,但部分被政府补贴增加抵消;较2024年第四季度亏损降低79.5%,主要因外汇损失减少和政府补贴增加 [10] - 所得税抵免320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980万美元,主要因股息预扣税转回减少 [10] - 本季度净亏损5220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530万美元,2024年第四季度为9630万美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0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3180万美元,2024年第四季度为净亏损2520万美元 [1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0.19美元,2024年第四季度为 - 1.5美分;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为0.4%,2024年第一季度为2%,2024年第四季度为 - 1.6% [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502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23.4%,主要因客户收款增加;较2024年第四季度降低83.7%,主要因政府补助收款减少以及材料和所得税支付增加 [13] - 资本支出为5.109亿美元,其中华虹制造4.782亿美元,华虹无锡1840万美元,华虹AM1430万美元 [14] - 投资活动产生的其他现金流为1660万美元,主要包括利息收入 [14] - 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5910万美元,包括银行借款所得8.61亿美元和股票期权行使所得1310万美元,但部分被银行本金偿还8.112亿美元、利息支付330万美元和租赁支付50万美元抵消 [14]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0.799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44.591亿美元 [14] - 其他流动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6.042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3月31日的6.488亿美元,主要因增值税抵免增加 [15] - 物业、厂房及设备2025年3月31日为550.009676亿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58.591亿美元 [15] - 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4.151亿美元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122.868亿美元;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085亿美元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34.061亿美元,主要因资本支出应付款减少;债务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8.3%降至2025年3月31日的27.7% [15]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在5.5亿 - 5.7亿美元之间,预计毛利率在7% - 9% [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收入为1.303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9.3%,主要受智能汽车IC和MCU产品需求增加推动 [13] - 独立非易失性存储器收入为429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38%,主要受闪存产品需求增加推动 [13] - 功率分立器件收入为1.628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13.5%,主要受超结和通用MOSFET产品需求增加推动 [13] - 逻辑和射频收入为668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4%,主要受逻辑产品需求增加推动 [13] - 模拟和电源管理IC收入为1.368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34.8%,主要受其他电源管理IC产品需求增加推动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收入为4.42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81.8%,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21%,主要受超结、其他电源管理IC、闪存、通用MOSFET、智能汽车IC和逻辑产品需求增加推动 [12] - 北美市场收入为564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22%,主要受其他电源管理IC产品需求增加推动 [12] - 亚洲市场收入为258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9.4%,主要受MCU产品需求增加推动 [12] - 欧洲市场收入为152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30%,主要因IGBT、智能汽车IC和通用MOSFET产品需求减少 [12] - 日本市场收入为10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62.1%,主要因超结产品需求减少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坚持持续加速有效产能扩张、增强研发能力、积极探索市场机会、及时管理供应链可能的干扰、大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战略,以降低风险并实现更好的业绩 [7] - 公司认为在模拟和PIMIC领域有竞争力,该领域增长较快,主要因素包括技术处于市场优势地位、客户业务增长良好以及与AI应用相关的产品增长较快,公司计划扩大该领域的产能 [26][28][29] - 在竞争方面,公司认为技术竞争力、规模和产能是关键,虽然市场有新进入者,但公司在技术和规模上有优势,部分高端客户仍会选择公司产品,公司部分产品可能会在价格竞争中失利,但目前需求充足 [60][61][62] - 公司将专注于成熟节点的特色技术,计划向20、28、22纳米等更先进节点迁移,但不会进入14纳米及以下的先进节点;公司有BCD + 闪存技术组合平台,已进入NTO阶段,可提高产品集成度和价值 [65][66][6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从市场角度看,客户需求和竞争格局基本延续2024年下半年的趋势,但由于近期全球环境和相关政策变化,整个半导体行业在客户需求、采购成本和供应链格局方面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6] - 预计2025年将延续2024年下半年的逐步复苏趋势,若政策或关税方面无重大变化,下半年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整体情况不会比2024年差,甚至可能略有改善;消费端相对较弱,AI相关新应用领域增长健康,汽车领域在库存调整后继续增长 [49][5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第二条12英寸生产线的产能提升符合预期,对后续收入增长、产品组合优化和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有积极影响 [6] - 公司产品组合不断优化,产能利用率保持满负荷 [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新关税对中国和非中国客户有何影响,公司有何应对计划? - 目前关税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会密切关注并采取措施将影响降至最低;约80%的客户是国内设计公司,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消费,20%的国际客户中,美国客户产品也大多在中国销售,因此影响较小;供应链方面目前影响也较小且可控 [19][20][23] 问题2: 公司模拟业务的本地化趋势及业务机会如何? - 公司模拟和PIMIC平台增长较快,原因包括技术有竞争力、客户业务增长良好以及与AI应用相关产品增长快;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公司计划扩大该领域产能 [26][28][29] 问题3: 是否会调整今年的资本支出计划? - 总体计划基本不变,会优化产能扩张的组合,更注重增长平台 [30] 问题4: 产品是否有提价可能,客户对提价的接受程度如何,关税是否会影响材料价格,公司是否会将成本增加转嫁给客户? - 8英寸产品定价有压力,价格稳定但无明显上涨;12英寸产品价格逐渐上升,需求大于供应时提价合理,预计价格将继续逐步上涨;在关税方面,公司会利用非美国供应商,多数硅材料问题将得到解决,直接材料受关税影响不大 [35][36][41] 问题5: 第二季度毛利率指引环比下降约0 - 2%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 - 第二条12英寸生产线开始投产,新生产线爬坡会增加折旧,导致毛利率承压,后续几个季度随着Fab 9达到满负荷,这种压力仍会存在 [43][44] 问题6: 今年下半年不同领域的终端需求情况如何,产能扩张进度及第二季度利用率如何? - 预计2025年延续2024年下半年的复苏趋势,下半年继续保持,整体情况不会比2024年差;消费端较弱,AI相关和汽车领域增长较好;产能扩张按计划进行,到年中每月产能在2 - 3万片,年底超过4万片,2026年第一季度一期扩张达到满负荷约6万片,二期预计2026年年中达到7万片;新产能利用率良好,得益于Fab 7的协同效应 [49][50][52] 问题7: 面对激烈竞争,公司的价格和技术策略是什么? - 竞争关键在于技术竞争力、规模和产能,公司在技术和规模上有优势,部分高端客户会选择公司产品,部分产品可能在价格竞争中失利,但目前需求充足 [60][61][62] 问题8: 成熟工艺的趋势是向更先进节点发展还是集成工艺? - 公司将专注于成熟节点的特色技术,向20、28、22纳米等更先进节点迁移,但不进入14纳米及以下先进节点;公司有BCD + 闪存技术组合平台,已进入NTO阶段,可提高产品集成度和价值 [65][66][67] 问题9: 产能扩张时,新设备采购和旧设备维护是否受关税影响? - 设备方面受关税影响不大,很多美国设备制造商的生产基地在亚洲,到达公司时不被视为美国设备;组件和原材料受影响也较小 [74][75][76] 问题10: 公司如何看待功率器件的需求周期? - 功率器件是公司主要业务平台之一,市场竞争激烈,但公司在技术和规模上有优势,会加大研发投入,专注于超结高压等领域;公司与欧洲客户在功率器件方面有合作,对该领域有信心 [78][79][80] 问题11: 第一季度北美市场收入增长22%的主要驱动技术平台和产品是什么,北美客户和中国客户在价格上是否有差异,北美客户的模拟订单有何变化,收购华为集团铸造资产的时间表如何? - 主要驱动产品是电源管理IC;价格不受客户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影响,受订单量、合作时间等因素影响;模拟电路中BCD相关产品是一个重要领域;2023年华虹半导体在亚洲上市时承诺三年内整合与华力的重叠业务,目前处于第二年,预计在未来一年多内完成 [88][89][92] 问题12: 毛利率何时见底,第三季度是否会继续下降还是回升,嵌入式NOR闪存平台表现较弱的原因是什么? - 公司目标是提高毛利率,通过提高价格、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方式抵消新生产线折旧带来的成本压力;嵌入式NOR闪存平台目前表现较弱是因为产品从90纳米向55纳米迁移,预计下半年40纳米产品准备好后会推动收入增长 [96][98][106]
百威亚太(01876) - 2025 Q1 - 业绩电话会
2025-05-08 12: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总销量和收入分别下降6.1%和7.5%,每百升收入下降1.5%,正常化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下降11.2%,EBITDA利润率收缩140个基点 [8] - 销售成本每百升下降1.5%,主要受大宗商品利好和成本管理举措推动,部分被运营去杠杆化和国家组合因素抵消 [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亚太西区 - 销量和收入分别下降8.6%和11.7%,每百升收入下降3.4%,正常化EBITDA下降17.6% [8] 中国业务 - 销量下降9.2%,受市场疲软、餐饮渠道低迷和库存管理举措影响;收入下降12.7%,每百升收入下降3.9% [9] - 家庭消费渠道的销量和收入贡献增加,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销量一季度增长约70% [9][10] 亚太东区 - 销量和收入分别增长11.9%和11.7%,每百升收入下降0.2%,正常化EBITDA增长24.4%,EBITDA利润率扩大337个基点 [11][12] 韩国业务 - 销量双位数增长,收入双位数增长,每百升收入持平,正常化EBITDA双位数增长,EBITDA利润率大幅扩大 [12] 印度业务 - 高端和超高端产品组合的销量和收入在第一季度持续增长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中国市场 - 消费者参与度和信心较低,市场疲软在广东、浙江、福建和江苏地区以及餐饮渠道更为明显 [17] 韩国市场 - 第一季度销量因4月提价前的发货阶段而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保持不变,即引领啤酒品类增长,尤其是高端化和数字化生态系统,并优化业务 [19] - 重点关注可控因素,包括市场份额、家庭消费渠道和百威、哈尔滨等大品牌 [20] - 执行方面强调“三个R”,即责任、资源和奖励,以确保战略有效执行 [21] - 在广东市场,公司致力于通过扩大家庭消费渠道覆盖和分销、提升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竞争力来捍卫市场份额 [26][28] - 核心+ +战略旨在成为次高端市场的最佳价值主张,通过产品优势、品牌力量和渠道拓展实现增长 [37][3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消费者信心仍较低,第二季度情况尚早,需关注消费者信心恢复情况 [17][54] - 韩国业务商业势头良好,提价决策基于宏观环境、竞争格局和产品组合优势 [57] - 公司将继续关注可控因素,加强执行,扩大分销,加速家庭消费渠道高端化,以应对市场挑战 [5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与太古可口可乐在湖北和安徽两省开展合作试点,第一季度取得市场份额增长,未来有望扩大合作范围 [84][85] - 哈尔滨啤酒具有全国品牌、文化底蕴、功能故事等竞争优势,公司将加强其在家庭消费渠道的拓展 [91][92][9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中国业务二季度表现及定价策略 - 中国消费者信心仍低,二季度情况尚早,五一假期数据积极;定价方面,高端产品12月有小幅提价,联合品牌需考虑宏观和竞争环境,目前暂无新消息 [17][18] 问题2: 广东市场竞争应对措施 - 广东是重要市场且竞争激烈,公司将通过打造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扩大家庭消费渠道覆盖和分销来应对竞争 [26][28] 问题3: 核心+ +战略的来源和成功衡量标准 - 核心+ +是从核心+产品的可及性升级,成功衡量标准包括增长率和在核心+ +总组合中的贡献;销量来源包括现有消费者升级、新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品牌 [37][38][39] 问题4: 美国关税对广东业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目前难以量化关税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若有影响可能加速现有趋势;公司将加强战略执行,优先关注百威、核心+ +和家庭消费渠道分销 [44][45][47] 问题5: 中国餐饮渠道复苏情况 - 公司对餐饮渠道复苏持保守态度,消费者家庭消费趋势持续,目前未看到明显改善,需关注消费者信心恢复 [53][54] 问题6: 韩国业务提价后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反馈 - 韩国业务商业势头良好,提价决策基于多方面因素;目前价格传导符合预期,核心产品组合表现出色,市场份额增长 [57][58][62] 问题7: 成本效率提升举措的效益和重点领域 - 效率提升注重可持续和持续改进,未来将聚焦价值创造,在供应链和商业领域投资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9][70][73] 问题8: 中国业务去库存情况及二季度销售趋势 - 去年库存积压,今年一季度继续调整,预计二季度末销售和出货数据将趋于一致 [77][78][79] 问题9: 与太古合作的进展和未来拓展可能性 - 2023年12月与太古可口可乐在湖北和安徽开展合作试点,一季度取得市场份额增长,未来有望扩大合作 [84][85][86] 问题10: 哈尔滨啤酒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 哈尔滨啤酒是全国品牌,具有文化底蕴和功能故事,通过优势框架和NBA合作提升竞争力,未来将在家庭消费渠道拓展 [91][92][94]
百威亚太(01876) - 2025 Q1 - 业绩电话会
2025-05-08 12: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总销量和收入分别下降6.1%和7.5%,每百升收入下降1.5%,正常化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下降11.2%,EBITDA利润率收缩140个基点 [7] - 销售成本每百升下降1.5%,主要受大宗商品利好和成本管理举措推动,部分被运营去杠杆化和国家组合因素抵消 [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亚太西区 - 销量和收入分别下降8.6%和11.7%,每百升收入下降3.4%,正常化EBITDA下降17.6% [7] 中国业务 - 销量下降9.2%,受市场疲软、即饮渠道低迷和库存管理举措影响;收入下降12.7%,每百升收入下降3.9% [8] - 家庭消费渠道的销量和收入贡献增加,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销量一季度增长约70% [9][10] 亚太东区 - 销量和收入分别增长11.9%和11.7%,每百升收入下降0.2%,正常化EBITDA增长24.4%,EBITDA利润率扩大337个基点 [11][12] 韩国业务 - 销量双位数增长,收入双位数增长,每百升收入持平,正常化EBITDA双位数增长,EBITDA利润率大幅扩大 [12] 印度业务 - 一季度高端和超高端产品组合的销量和收入持续增长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中国市场 - 消费者参与度和信心较低,市场疲软在广东、浙江、福建和江苏地区以及即饮渠道更为明显 [17] 韩国市场 - 一季度销量因4月提价前的发货阶段而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各渠道表现强劲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保持不变,聚焦啤酒品类的领导和增长,尤其是高端化和数字化生态系统,并优化业务 [20] - 重点关注市场份额、家庭消费渠道和百威、哈尔滨等大品牌 [21] - 执行方面强调责任、资源和奖励的“三R”原则 [22] - 在中国市场,继续推进渠道扩张战略,聚焦家庭消费渠道高端化,增加营销投入,扩大BEES平台覆盖范围 [8][9][10] - 在广东市场,致力于通过打造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扩大家庭消费渠道覆盖和分销、提升销售团队能力等举措来捍卫市场份额 [27][28][30] - 核心+ +战略旨在成为次高端市场的最佳价值主张,通过产品优势、品牌力量和渠道拓展来实现增长,重点关注家庭消费渠道和中餐厅 [39][40][4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消费者信心仍较低,二季度情况尚早,需关注消费者信心恢复情况,公司将专注于可控因素,提升执行能力 [17][57][58] - 韩国业务商业势头良好,提价决策基于宏观环境、竞争格局和产品组合实力,目前市场份额增长态势强劲 [60][62][64] - 关税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尚难量化,若持续可能加剧现有趋势,公司将专注于战略执行以应对 [46][47][4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与太古可口可乐在湖北和安徽两省开展合作试点,一季度取得市场份额增长,未来有望拓展合作领域 [85][86][87] - 哈尔滨啤酒具有全国性品牌、文化底蕴、功能故事等竞争优势,近期提升了视觉品牌形象,ICGD零糖啤酒增长势头良好,公司对其增长前景充满期待 [92][93][9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中国业务二季度表现及定价策略 - 中国消费者信心仍低,二季度情况尚早,五一假期数据积极;定价方面,高端产品12月有小幅提价,联合品牌需考虑宏观经济和竞争格局,目前暂无新消息 [17][18] 问题2: 广东市场竞争及应对举措 - 广东是竞争激烈的市场,核心+ +细分市场增长是机会;公司将通过打造哈尔滨ICGD零糖啤酒、扩大分销、提升销售团队能力等举措捍卫市场份额 [26][27][30] 问题3: 核心+ +战略的来源、适用场景及衡量标准 - 核心+ +是从核心+产品的可及性升级,旨在成为次高端市场最佳价值主张;销量来源包括现有消费者升级、新消费者和竞争品牌;衡量标准包括增长率和在核心+ +总组合中的贡献;重点关注家庭消费渠道和中餐厅 [39][40][44] 问题4: 美国关税对广东市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关税影响尚难量化,若持续可能加剧现有趋势;公司将专注于战略执行,优先发展百威,加大核心+ +投入,拓展家庭消费渠道分销,选择性投资超高端产品 [46][47][49] 问题5: 中国即饮渠道复苏情况 - 公司对即饮渠道复苏持保守态度,消费者家庭消费场合增长趋势持续;一季度行业略有改善,但消费者信心仍低;需关注消费者信心恢复和夜生活场所开放情况 [55][56][57] 问题6: 韩国业务提价后的市场反馈 - 韩国业务商业势头良好,提价决策基于宏观环境、竞争格局和产品组合实力;目前市场份额增长态势强劲,新包装设计受消费者欢迎 [60][62][64] 问题7: 成本效率提升举措的效益及重点领域 - 效率提升注重可持续和持续改进,关注价值创造;将继续投资供应链和商业领域,通过数字化等手段提高效率,确保安全、质量、市场份额和品牌力量优先 [71][72][74] 问题8: 中国市场去库存情况及销售动态 - 去年夏季库存积压,今年一季度继续调整库存;预计2025年下半年销售给批发商(STWs)和销售给零售商(STRs)的数据将趋于一致 [79][80][81] 问题9: 与太古的合作进展及未来拓展可能性 - 2023年12月与太古可口可乐在湖北和安徽开展合作试点,一季度取得市场份额增长;双方合作良好,未来有望拓展合作领域 [85][86][87] 问题10: 哈尔滨啤酒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 哈尔滨啤酒具有全国性品牌、文化底蕴、功能故事等竞争优势;近期提升了视觉品牌形象,ICGD零糖啤酒增长势头良好;公司将重点在家庭消费渠道拓展该品牌 [92][93][95]
普拉达(01913) - 2025 Q1 - 业绩电话会
2025-04-30 2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第一季度净收入为13.4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3%,汇率对收入有50个基点的温和积极影响 [9] - 零售层面表现稳健,销售额达12.2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3%,受同店销售和全价销售推动 [9] - 批发业务同比增长7%,特许权使用费业务第一季度增长13%,受眼镜和香水业务支撑 [1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Prada品牌零售销售在高基数下保持稳定,Miu Miu品牌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60%,其对集团零售销售的贡献从2024财年的22%增至31% [10][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亚太地区销售额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0%,欧洲同比增长14%,美洲增长10%,日本增长18%,中东地区零售销售增长26%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继续打造Prada的吸引力和产品创新,以在艰难环境中保持积极态势 [4] - 行业处于洗牌模式,公司认为自身有稳定性和创造力,有望在未来12个月赢得市场份额 [6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形势不易,过去24个月行业发展不佳,近期可能已达最低谷,但公司会继续努力保持双位数增长 [4][15] - 今年情况特殊复杂,日本市场因去年同期游客大量涌入导致对比困难,不过公司在北美投资取得积极成果 [15] - 美国市场不稳定,Prada第二季度仍面临挑战,下半年情况会好转 [23][24] 其他重要信息 - 今年前四个月推出Miu Miu定制工作室项目,受到积极反馈 [7] - Harrods于2025年2月在上海荣宅开设两个独特门店,成为品牌在中国的中心 [5][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按国籍划分的产品品牌EBITDA趋势,以及与第四季度的进展对比 - 中国客户群体仍有波动,第四季度从负转正,第一季度又转负;欧洲客户与第四季度基本持平;北美客户呈中个位数正增长;日本客户呈低个位数正增长且逐步放缓 [20][21] 问题2: 美国消费者行为是否有变化,以及随着产品对比基数变低,未来季度是否会加速增长 - 美国市场不稳定,Prada在美表现积极但难以预测,第二季度仍有挑战,下半年情况会好转 [23][24] 问题3: 皮革制品增长最快的品牌是Prada还是Miu Miu,以及驱动因素是经典款还是新品 - 皮革制品方面Miu Miu表现最强,Prada也取得成功;Miu Miu有一些成功系列有望成为经典,公司正在培育这些系列 [29][31] 问题4: 店铺扩张计划的更新,以及Miu Miu在美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和店铺扩张情况 - 店铺扩张计划按原计划进行;2025年Miu Miu在美国暂无特别的店铺扩张,纽约苏豪店翻新重开取得成功,公司计划在2027 - 2028年在北美扩张,市场对Miu Miu的认知和需求很高 [35] 问题5: 如何考虑定价以应对货币汇率和关税问题 - 公司有2% - 4%的定期定价策略,6 - 7月的定价决策尚未确定,届时会考虑关税情况 [41] 问题6: Prada品牌能否从Miu Miu的成功中学习到一些最佳实践或协同效应 - Miu Miu仍在从Prada学习,目前不会颠倒两个品牌的学习方向 [44] 问题7: 为抵消10%或20%的关税,美国市场需要提价多少,以及亚洲采购在总成本中的占比 - 亚洲采购占比极低;10%的互惠关税可通过定期提价来补偿,但对消费者信心和美国经济的影响难以量化 [50] 问题8: Prada和Miu Miu在皮革制品客户群体上的重叠情况,以及如何利用这种重叠创造协同效应 - 两个品牌独立管理,消费者可自由选择,公司不会考虑品牌间的重叠或协同效应 [53][54] 问题9: 如何看待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盈利能力,以及店铺开业计划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增长是优先事项,理想情况下希望保持利润率逐年适度扩张,盈利阶段与去年相比无显著差异 [58] 问题10: 两个品牌在线渠道的表现 - 北美在线渠道在两个品牌的销售占比略有增长,总体占比保持在8% - 10% [59] 问题11: Prada和Miu Miu如何应对竞争对手推出新创意总监和新产品周期的竞争 - 行业处于洗牌阶段,公司认为自身有稳定性和创造力,有望赢得市场份额 [65] 问题12: 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计划和当地需求展望,以及下半年是否会有增量增长 - 公司对中国市场长期前景保持乐观,下半年情况会好转是因为对比基数降低,不期望有特定变化,希望政府政策能改善消费者情绪 [68][69] 问题13: 第一季度中国离岸和在岸采购的比例 - 比例与之前相近,约为70:30 [74] 问题14: 第一季度零售有机增长中价格组合的贡献 - 集团层面销量和价格的贡献较为平衡 [76] 问题15: 第一季度各月的趋势变化,以及美国市场定价和关税应对策略 - 各月无实际变化,与去年日本市场的高增长对比是唯一差异;定价策略与之前表述一致 [84][86]
ASMPT(00522)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30 17:2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收入达4.015亿美元,符合收入指引中点 [3] - 集团订单额为4.312亿美元,环比增长2.9%,同比增长4.8% [7] - 集团毛利率环比提升371个基点,但同比下降97个基点 [8] - 集团运营支出环比减少11.3%,但同比增长4.1% [8] - 调整后净利润为8320万港元,环比增长1.6%,但同比下降53.1% [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半导体业务(Semi) - 收入达2.556亿美元,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44.7%,占集团收入约64% [9] - 订单额为2.229亿美元,环比下降19.5%,但同比增长11.4% [10] - 毛利率为46.3%,环比提升368个基点,同比提升167个基点 [11] - 利润为2.359亿港元,环比增长215.9% [11] 表面贴装技术业务(SMT) - 收入为1.459亿美元,环比下降20.3%,同比下降35.6% [12] - 订单额为2.084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46.5% [12] - 毛利率为31.5%,环比提升180个基点,但同比下降827个基点 [12] - 第一季度出现亏损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汽车和工业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对集团主流业务产生影响,但这两个市场似乎已企稳 [6][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5年公司聚焦从高容量制造(HVM)和逻辑客户处获取更多订单 [5] - 公司对先进封装(AP)业务的需求充满信心,尤其看好用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应用的热压键合(TCB)解决方案 [14] - 公司全球制造布局有助于应对关税潜在影响 [15] - 在HBM市场,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竞争,如键合质量、可扩展性等方面 [56][57] - 在逻辑市场,公司有较强的市场基础;在HBM市场,公司作为新进入者正努力提升市场份额 [68][6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二季度集团预计收入在4.1亿美元至4.7亿美元之间,中点较去年同期增长3%,较上一季度增长9.6% [14] - 主流业务增长轨迹因关税间接影响难以预测,但公司对市场复苏持积极态度,随时准备把握机会 [6][14] - 公司对AP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有信心,预计主流业务将因季节性因素和第一季度订单情况好于预期而改善 [14] 其他重要信息 - 投资者可在公司网站查看近期业绩的投资者关系报告 [3] - 电话会议中可能包含有关公司业务和财务的前瞻性陈述,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 [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第二季度订单方向,特别是先进封装订单势头,以及是否有潜在供应过剩影响客户订单 - 公司不提供订单指引,但预计第二季度订单与过去几个季度处于相似范围,前提是关税环境无意外影响 [21] - 半导体先进封装(AP)势头在第二季度将保持良好,TCP预计会从全球客户的内存和逻辑业务获得订单;半导体主流业务保持稳定但仍处于较低水平;SMT业务在经历去年第四季度低谷后订单强劲反弹,近期在BI服务器和中国汽车市场有机会 [22][23] 问题2:SMT业务在关税影响下的动态,客户是否会进行产能扩张 - 公司运营未受到重大直接关税影响,AP业务将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和技术领先地位持续增长 [25] - 主流业务稳定但偏软,关税间接影响使增长轨迹难以预测 [26] - 客户决策受关税环境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如利用关税暂停进行现货采购或提前交货、因关税差异进行增量投资),也有消极影响(如评估投资时机和地点) [27][28] 问题3:AP业务第二季度订单主要由内存(HBM)还是逻辑驱动,哪个更强 - 订单来自内存和逻辑两方面 [31] - 从趋势看,HBM订单势头良好,公司已从领先内存制造商获得订单,且在第一和第二季度从另一家内存制造商获得更多订单 [33] 问题4:第二家HBM客户订单规模,以及第一家HBM客户HBM4业务是否会在第三或第四季度带来第二批批量订单 - 第二家HBM客户订单相对第一家较小但有意义,公司已在第一季度和2025年4月收到两笔订单 [42] - 公司对HBM4业务有信心,认为行业已认可公司相关技术,但订单时间取决于客户,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 [43][44] 问题5:为什么NCF不需要无焊剂PCP - 由于NCF结构和MUF中芯片的固有差异,NCF不需要焊剂,其无焊剂阶段已足够 [46] 问题6:领先边缘逻辑业务中,客户是否会尽快采用更快的TCV用于芯片晶圆,阻碍其快速迁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以及客户下单时间 - 公司在与领先代工厂的合作中取得显著进展,已从资格认证进入试点生产阶段,并已发送另一台工具供评估,认为自身有能力满足复杂封装要求 [49][50] - 希望客户能在2025年下半年下单,但即使今年有订单,芯片晶圆应用的高需求要到2026年才会出现 [52] 问题7:与领先HBM客户的合作经验,在12i3e大规模生产中的进展,以及在HBM4业务中是否主要针对该客户 - 公司通过键合质量、可扩展性、芯片堆叠能力等方面与竞争对手差异化,这些优势使其在HBM市场处于有利地位 [56][57] - HBM使用TCV工具是行业首创,初期出现问题正常,公司工具已用于HBM3e125的大规模生产,并展示了HBM4的能力,消除了行业对其TCP堆叠工具的疑虑 [60][61] 问题8:从主要客户获得后续订单的信心,以及今年第二家客户和原领先客户在收入贡献上谁更大 - 公司正在与所有HBM参与者深入合作,包括第三家内存制造商,并已成功为其进行HBM堆叠,有望在HBM市场获得更多份额 [62][63] - 公司希望从领先客户获得后续订单并正在努力争取 [64] 问题9:随着业务发展,特别是HBM4业务,公司预计能获得的大致市场份额,是否能达到35% - 40% - 公司致力于不断提高市场份额,目标是在TCV整体市场获得35% - 40%的份额 [66] - HBM市场竞争比逻辑市场更激烈,但公司作为新进入者已取得很大进步 [67][69] 问题10:在芯片基板业务上,公司与竞争对手在大型代工厂资格认证方面的地位是否改变 - 在芯片基板业务上,公司仍是唯一供应商;在芯片晶圆业务上,公司从资格认证到试点生产取得显著进展,处于有利地位 [71] 问题11:本季度半导体业务板块利润率提高8%,但收入变化不大,主要改进运营效率的措施是什么,以及如何建模2025年半导体解决方案的盈利能力 - 利润率提高得益于产品组合改善和第四季度一次性负面利润率影响的消除,同时运营支出方面受益于成本控制措施、重组计划节省和第一季度季节性因素 [77][78][79] - 公司不提供未来利润和利润率展望,但预计集团毛利率未来将维持在40%左右 [80][81] 问题12:公司试图维持的运营支出水平,以及与其他半导体设备公司相比运营支出较高的情况 - 公司每季度运营支出约为11亿港元,年初宣布为AP业务的研发项目增加3.5亿港元投资,预计运营支出相对稳定,会因特定研发项目有小幅增加 [83] 问题13:对中国AP需求的看法,以及在中国畅销的AP产品,以及AP业务在中国业务中的占比 - 公司先进封装解决方案服务全球客户,未对中国市场具体情况发表评论 [86] - 因竞争原因,未披露AP业务在中国业务中的占比 [87] 问题14:主流业务是否仍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触底反弹,对这一预期的信心如何,以及SMT订单反弹趋势后续走向 - 主流业务(半导体和SMT)已企稳,但仍受汽车和工业终端市场(特别是欧美地区)影响,关税间接影响使增长轨迹难以预测,无法确定增长是否会在下半年出现 [90][91] - SMT订单预计将保持在过去几个季度的水平,不会降至去年第四季度的低点 [92] 问题15:公司第二代工具的准备情况,以及今年是否有后续订单 - 公司认为TCV工具适用于16高,对于HP技术,由于总体拥有成本较高,行业将尽可能使用更具成本效益的TCV工具,目前判断HP技术发展还为时过早 [94][95] 问题16:除常规现金股息外,公司是否考虑通过股票回购等方式回报股东以支撑股价 - 公司近年来现金表现良好,但由于宏观和关税不确定性,目前不适合推出股票回购计划,会持续评估市场情况,在合适时机考虑回购 [97] 问题17:公司在未来三到四年周期内管理运营支出的策略,是否应采取更有意义的运营支出控制措施 - 公司在下行周期已进行多次重组计划并持续实施成本控制措施,但作为科技公司,会注重保护未来研发项目投资,努力在两者间取得平衡 [99][100] 问题18:芯片基板相关订单今年表现强劲,明年是否会继续增长 - 公司认为芯片基板业务不仅当前架构需求会持续,未来因AI芯片对容量和能力要求增加,客户会持续购买新工具以支持更大芯片键合到基板上,该趋势将持续 [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