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全球央行“购金热”持续
经济日报· 2025-07-29 07:36
央行黄金储备动态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达7390万盎司(2298.55吨),环比增7万盎司,连续8个月净增持 [2] - 2024年12月单月增持33万盎司,2025年1-6月月均增持量稳定在6万至16万盎司区间 [3] - 全球央行2024年净购金1136吨创历史第二高,2025年一季度前三大买家为中国、波兰、土耳其,合计占比超50% [3] 增持动因分析 - 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资产可对冲单一货币汇率波动风险,95%受访央行计划未来12个月继续增持 [3] - 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央行购金为人民币全球角色升级提供实物资产支撑,人民币已成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 [4] - 战略安全需求:中国黄金储备规模仍显著低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将持续强化黄金配置 [4][5] 黄金价格影响因素 - 央行购金与金价无必然正相关:2012-2016年央行净购金期间国际金价仍走低,2024年中国暂停购金时国内金价反上涨 [6] - 定价核心在于避险需求:2022年以来金价上涨主因全球地缘动荡及美元走弱,未来走势取决于不确定性预期分歧 [7] - 当前金价处于历史高位且波动加剧,可能影响央行短期增持节奏 [5][6] 投资策略建议 - 投资渠道多元化:包括黄金ETF、账户黄金、积存金及黄金股,金融机构需创新产品服务 [8] - 警惕追高风险:普通投资者集中入场可能反映价格已充分计价,需避免短期投机背离避险逻辑 [8] - 配置原则:专业投资者应结合美债利率、汇率等因素分析,普通投资者应注重长期保值而非价差套利 [9]
织牢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网
经济日报· 2025-07-29 06:13
就业政策与重点群体保障 -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具有重要作用 [1] - 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抓手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措施 - 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通过企业吸纳、基层就业、公共部门扩岗、创业创新等举措实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 - 稳定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挖掘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就业潜力,各地推出地方性扩岗增量政策 [2] - 上海联动苏浙皖成立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举办招聘会覆盖三省一市重点产业集群 [2] 农民工就业保障 - 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治理工资拖欠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3] - 外出农民工省内流动比重提高,重庆启动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目标每年新增就近就业30万人以上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295亿元,支持近6000个项目,预计带动70余万名困难群众就业,发放劳务报酬超110亿元 [3] 就业政策优化方向 - 强化青年就业政策,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鼓励投身重点领域和基层就业 [4] - 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实用型青年劳动群体 [4] - 推进"就业+培训+创业"一体化服务,支持毕业生利用平台经济实现多元化就业创业 [4] 城乡就业体系与公共服务 - 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体系,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 [5] - 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及其就业质量,稳定建筑、制造、物流等传统行业岗位供给 [5] - 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推进数据共享和数字赋能 [5] 就业帮扶与技能提升 - 优化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 [6] - 推动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地域特色品牌优、带动就业能力强的车间 [6] -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和技能实训 [6]
扎根高原建藏兴藏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7
西藏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 民营经济是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 西藏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受制于地理环境、基础设施、人才短缺等因素 [1]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党中央赋予西藏特殊的优惠政策 西藏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 包括《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 [1] - 政策核心在于破除制度性壁垒 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1] - 政府需持续简化审批流程 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1] 民营企业发展机遇 - 民营企业应抓住高原特点和独有的机遇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包括文旅资源、清洁的环境资源等 [2] - 西藏确立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特色农牧、数字经济等九大产业目标 [2] - 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 在对口支援机遇下 在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2] 产业转型与市场开拓 - 10多年前民营企业来西藏投资主要看中政策补贴 如今更多关注市场、企业发展空间和前景 [2] - 近年来很多企业投入高原制氧供氧这一百亿级产业新赛道 [2] - 西藏民营经济发展正处于政策机遇期、产业转型期、市场开拓期 [2] 未来展望 - 一系列实质性支持政策的出台实施 对于民营企业稳预期、提信心发挥着支撑作用 [2] - 新时代新征程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2]
西藏清匠深耕制氧领域——创新满足用户需求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7
公司概况 - 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原制氧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制氧、供暖、净水等,拥有6项发明专利和12项实用新型专利 [1] - 2024年公司销售额达1.5亿元,近3年累计销售制氧设备超4万台 [1] - 公司通过AGV(自动导向车)实现制氧机自动化搬运和检测,产品覆盖西藏各地 [1] 核心技术 - 自主研发高原弥散制氧直流压缩机,相比传统交流压缩机节能40%,使用寿命增加3倍以上,运行更稳定且维修频次降低 [1] - 创新采用太阳能黑陶瓷板集热技术,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机械强度高等特点,使用寿命最长可达30年,远高于传统金属基材集热器 [2] - 结合RO反渗透技术研发净水器,采用三合一反渗透膜中的活性炭改善水质口感,解决纯净水缺乏微量元素和味道寡淡的问题 [2] 产品应用 - 产品谱系从便携制氧机扩展到微压氧舱,通过密闭空间微增压结合弥散供氧,有效缓解高原疲劳,适用于景区、机场等场所 [1] - 供暖系统充分利用西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提升效能 [2] - 净水器针对西藏水质偏硬、含钙镁离子及重金属等问题设计 [2] 社会影响 - 带动当地就业,与当地技术学院合作,促进100余名大学生就业 [2] -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23年向海拔5300多米的普玛江塘乡捐赠制氧机52台、集中供氧立方机3台 [2] - 公司发展轨迹体现西藏民营经济以创新谋发展、以责任促和谐的特点,致力于让制氧机成为家家户户买得起、用得起的健康家电 [2]
塔之缘提升回收利用技术——科技涵养草原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7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主要业务为收购牛羊粪,经筛选、高温发酵后添加菌种制成有机肥,用于草原沙化治理和生态修复[1] - 采用"牧民+合作社+收购站+企业"的运营模式,已在全市设立20处收购站[2] - 通过修路等基础设施改善换取牧民免费提供羊粪渣资源[1] 市场拓展与牧民合作 - 牧民观念从最初不愿卖粪转变为主动联系公司收购[1] - 收购过程中发现牧民羊圈存在大量陈年积压粪层资源[2] - 已带动2000户牧民增收脱贫,创造70余个就业岗位[2] 技术研发与生态效益 - 建立土壤实验室监测土地营养平衡状况,评估有机肥养护效果[2] - 与那曲市科技局合作组建研究团队,探索生态修复和废弃物协同处理技术[2] - 计划突破传统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结合扩大回收规模[2] 社会价值 - 改善牧民生活条件的同时涵养草原生态环境[1] - 将传统废弃物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有机肥产品[1] - 通过产业链整合促进当地畜牧业与绿色清洁能源协同发展[2]
网络安全保险驶入发展快车道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6
网络安全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 首批次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累计落地企业保单超1500个,总保费规模超1.5亿元,总保额近115亿元 [2] - 面向居民的反诈险保单超200万单,总保费超2400万元,保额超1000亿元 [2] - 全球网络安全保险市场预计2025年规模达23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20% [7] - 国内已有53家保险公司备案341款网络安全保险产品,2024年新增56款创新型产品 [7] 政策与试点推动 - 2023年7月工信部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保险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12月启动试点工作 [3] - 试点期间发布《网络安全保险典型服务方案目录》,推广49款典型方案,涉及68家单位包括13个地方部门、34家保险机构及21家企业 [3] -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北京市统筹产业发展路径,上海市聚焦医疗卫生行业,江苏省为园区200家工业企业提供批量服务 [6] 行业创新与服务模式 - 创新供应链网络安全保险服务,应用于制造业和能源行业,如美的集团、京能集团为上下游企业投保 [5] - 针对中小企业推出轻量化风险评估和监测服务,累计服务超300家 [5] - 中国太保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评估供应链安全,推出"链主企业+供应商+保险公司"三方共保模式 [11] - 中再产险提出"保险+风控+服务"生态圈建设思路,制定全生命周期"六步走"方针 [12] 技术融合与标准化建设 - 明确"技术+保险"融合路径,建立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和全生命周期监测体系 [10] - 标准化建设聚焦保前风险评估模型、保中安全防护策略、保后定损理赔流程 [11] - 中国信通院指出国际主流险种覆盖第一方财产损失、第三方责任及全流程风控服务,国内产品逐步扩展至软件供应链责任等新领域 [7] 市场挑战与改进方向 - 中小企业倾向投入生产环节,大型企业偏好技术防控,保险转移风险认知不足 [8] - 传统风险评估缺乏行业风险量化和费率厘定数据支撑,各方协同效率低 [8] - 产品高度异质导致企业难以比较保障效果,需制定基本规范提升透明度 [9] - 保险公司对企业安全状况了解不足,企业理解条款有限,缺乏统一操作标准 [8]
湖南衡阳大力发展智能衡器计量制造业态——提升“衡阳精度”全链条服务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6
产业发展现状 - 湖南将智能衡器计量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衡阳市通过培育计量产品 检测设备 传感装置等制造业态 构建完整计量服务生态圈 [1] - 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首开区自5月20日启用以来 已签约企业26家 构建"计量校准—产品检测—体系认证"全链条服务能力 [1] - 园区企业衡阳群英飞航空科技通过对接国家级检测资源加速技术迭代 衡阳国能机电预计高压互感器年出口增长30%至50% 湖南交创科技突破能源化工传感器技术瓶颈 广州思林杰科技研发"中国精度"产品 [1] 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衡阳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 拥有37个工业大类 形成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 衡山科学城精密仪器片区等特色园区及镭目科技等现代计量企业 [2] - 2024年2月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项目启动 湖南省政府提供资金申报 贷款贴息 人才培育等全要素支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优化型式批准流程 简化标准物质审批 [2] - 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子基金获批 首期10亿元公开募集 园区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国防科技大学等共建实验室 推动20余项成果转化 南华大学开设首批30人智能计量订单班 [2] 发展目标 - 园区首开区2024年目标落地企业30家至50家 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 预计智能计量产业产值达130亿元 [3]
构筑民生幸福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6
城市更新策略 - 城市更新核心在于快速响应群众需求,通过改善环境和提升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 采用绣花式微更新策略激活闲置"灰空间",将其转变为"金角银边",提升空间品质并深入满足需求 [1] - 深圳罗湖区的街区精致化建设为高密度建成区及老旧城区更新提供了新经验与启示 [1] 更新实施原则 - 城市更新必须以人民需求为起点与终点,精准响应居民诉求并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1] - 摒弃粗放式策略,通过深入调研、加强公众参与和问题导向制定科学改造策略 [1] - 融入创意设计与公共功能实现场地功能转变,精细化管理贯穿执行细节以打造高品质空间 [1] 协同推进机制 - 建立多层级协同机制,采用小规模渐进式模式解决资金、用地问题确保项目有序开展 [2] - 畅通居民沟通渠道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丰富公共空间服务内容并激发区域消费活力 [2] - 形成从空间发掘到改造提升的良性循环,构建民生幸福新空间支撑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2]
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 加快金融资源下沉县域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6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金融服务进展 - 农行广东分行连续5年获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监管考评优秀 [4] - 截至6月底农行广东分行县域贷款余额近6000亿元 比年初增加400多亿元 [6] - 涉农贷款余额超5200亿元 比年初增加超500亿元 [6] 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 - 农行韶关翁源支行为福润五金制罐公司提供8900万元综合授信 [5] - 通过政银企对接机制常态化跟踪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 [5] - 制定"一企一方案"金融服务 定期走访企业 [5] 特色农业产业金融支持 - 农行茂名分行对"五棵树一条鱼"特色产业贷款达71亿元 [6] - 设立荔枝龙眼等6大特色产业金融服务中心 [6] - 创新推出荔枝龙眼产业贷 三华李产业贷等特色产品包 [6] 县域金融服务创新 - 实施"千人派驻百千万"行动 派驻金融助理下沉一线 [7] - 推动金融力量 金融产品 金融服务"三个下沉" [7] - 高密度鲈鱼养殖项目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以上 [7] 数字化金融服务 - 推广掌银高频场景 惠农云场景等数字化工具 [7] - 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7] - "三资"平台助力镇村发展 [7]
焕发城市“金角银边”生命力——深圳市罗湖区街区精致化建设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7-29 05:54
城市更新策略 - 罗湖区创新采用微更新策略,将闲置灰空间转变为"金角银边",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并满足民众需求 [1] - 2023年8月出台《罗湖区街区精致化建设八大行动计划(2023—2025)》,目标到2025年实现街区精致有序、美景出门即享、城区零散空间发展潜能充分释放 [2] - 通过活化利用城区边角空间、规范市容市貌秩序、优化城市家具及景观小品等方式推进街区精致化建设 [2] 具体项目案例 - 雅园立交社区公园改造约3000平方米桥下空间,整合篮球场、足球场和宠物公园等多元场景,日均人流量接近1000人次 [4][5] - 泥岗东路宠物友好口袋公园改造约6000平方米闲置绿地,设置宠物爬架、跳跳圈、淋浴花洒等设施,满足城市养宠群体需求 [6][7] - 春风高架桥下空间改造约2500平方米区域,划分非机动车停车区、篮球区和儿童活动区,提供414个标准车位,日均接待访客超1500人次 [10][11][12] 治理模式创新 - 工作模式由城管局主导转向以街道为核心枢纽,街道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挖掘需求并直接负责项目实施 [9] -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组建居民志愿服务队,联动党委、物业等多方力量进行精细化治理 [11] - 水贝商圈改造5个桥下空间总建成面积达4070平方米,可停放非机动车约3500台,有效缓解商圈交通压力 [12] 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 截至2024年底完成27个街区精致化项目,提升美化4.3万平方米空间,释放2.4万余平方米低效用地,新增2处篮球场、1处足球场等设施 [14] - 委托区属国企运营管理公共空间,雅园立交社区公园实行收费运营模式,单场次最低仅需10元/人 [15] - 开展招商工作引入咖啡店、宠物用品店等多元业态,举办艺术展、社区市集等活动,打造"以商养园、以园促商"的良性循环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