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沈白高铁激发吉林发展新动能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4
今年国庆节前夕,沈佳高铁沈阳至长白山段(以下简称"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高铁的吉林省 段串联起该省东南部通化、白山、长白山等地区,结束了通化、白山两市不通高铁的历史,更使东北东 部地区实现了快速客运铁路线闭环,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 路通则兴,一通百通。从出行效率提升、商业活力迸发到文旅产业升级,沈白高铁驶进林海雪原所带来 的时空压缩效应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区域发展动能。 出行更方便 "有了沈白高铁,从沈阳到长白山不到2小时就可抵达,比以前节省近2小时!"游客赵发伟告诉记者,沈 白高铁开通后,到长白山看天池更方便了。 这种便利直接激发了"多城串游"新模式。赵发伟说,自己通过沈白高铁规划了丰富的旅程——首日游通 化红色景点,次日体验白山生态,第三天到访长白山天池。以往因交通不便而割裂的旅游资源,如今随 着高铁的开通被有效整合。 沈白高铁开通后,从北京朝阳站出发,抵达长白山站的最短旅行时间被压缩至4小时33分钟;从沈阳北 站出发,仅需1小时53分钟即到达长白山站。 长白山是东北地区最高峰,以其"千年积雪万年松"的神秘与美丽吸引着广大游客。随着沈白高铁的开 通,这里逐渐变成京津冀地区居民触手可及的"周末目的地" ...
聚力畅通西部引才良性循环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4
吸引青年扎根西部,贵在营造宜居之境,以优良的发展生态温暖人。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发展环境的 竞争。人才选择一座城市,看重的不仅仅是薪资待遇,更是其工作生活的综合体验。因而,西部各地须 在优化"软环境"上持续下功夫。既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为人才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安居保障等方 面提供更优质、更均衡的供给,也要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包容开放的创新 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创新创业更顺畅便捷。一个充满活力、服务周到、关怀备至的发展生态, 才能让年轻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日前,西部地区联合引才活动在重庆举办,来自西部12省(区、市)的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携5000多个岗 位向全球英才发出了诚挚的"西部请柬"。此举是西部地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一次协同发力, 彰显了西部地区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决心与姿态。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离不开人才的支 撑。如何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把目光投向西部、把脚步留在西部、把梦想安于西部,为西部发展注入更多 动力活力,是摆在许多地方面前的一道关键考题。 吸引青年扎根西部,首在夯实产业之基,以广阔的发展前景凝聚人。西 ...
合肥高新区发展质效双升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4
2025年以来,合肥高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安徽省、合肥市经济工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 务,聚焦"科创策源地、产业先导区、品质主城区"建设目标,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不断健全经济运行、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体系,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质效双升。 科创策源地:平台集聚成势,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高新区高标准建设科大硅谷核心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强化量子、深空等国 家重大创新平台支撑,提升22家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效能,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依托"高新人才 码"等精准服务举措,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数据来源: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政办)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产业先导区:重大项目引领,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聚焦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坚持"招大引强"与"育小扶优"并重,持续优化招商体制机制,深化科技招商、 场景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今年1月至10月,新签约重点项目192个、总投资690亿元,晶镁半导体、芯合 半导体、中国邮政等一批超50亿元重大项目落地。依托产业推进周例会机制,高效协调解决项目问题, 推动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凯赛生物等36个重大产业项目新开工,总投资超300亿元。 ...
擦亮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金字招牌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4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国家级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超1.76万家;"小巨人"企业以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3.5%的数量,贡献了9.6%的 营业收入和13.7%的利润。 近年来,工信部与各地方各部门协同联动,加强制度性安排,打通选种、育苗、培优的企业成长链路。 一方面,探索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评价机制,客观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另一方面,中央财政 支持4200余家"小巨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超1000家"小巨人"企业实施设备更新, 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泛征求"十五五"重点专项研发需求。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央财政已经支持上百个试点城市、超 4.5万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我们引导30万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测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普遍达到二级以上,推动各地遴选培育3500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出'小、快、轻、准'数字化技术产 品超过1万个。"柯吉欣说。 汽车产业是对数字化转型要求较高的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效率不断提高,整车厂商对其供 应链反应速度要求越 ...
精准把脉找对路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4
当下,很多地方都在拉动有效需求,扩大消费。引导消费首先得谙熟消费规律,否则容易花费很大气力 却踩不到点子上。 沈阳本是一座工业城市,"老派"气质颇浓,按理说和年轻消费潮流不咋搭界。但当地打出一套"组合 拳",愣是抓住了年轻人的心思,营造出多元时尚、具有"少年感"的消费场景,消费便跟着"跑动"起 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精准把脉年轻人的消费心理,承接方案就上路、对路了。喜欢情绪消费,那么上菜——演出经济、赛事 经济;喜欢新潮沉浸,那么加菜——首发经济、体验经济……对城市而言,谁会成为下一个"顶流"并不 重要,重要的是舍得花文火煲汤的慢功夫,踏踏实实营造有利于消费的场景和环境,糅合充满真诚和善 意的地域文化,以真心、细心又暖心的服务,形成更强的消费黏性和情感连接。 一个城市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和文旅繁荣固然是稳消费的基本盘,但不足以确保消费热度长红,仍需 依靠个性化、多样性吸引"头回客",依靠诚信和服务品质锚定"回头客"。"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 四季都出彩"可别停在口号上。只有市场体量、消费审美、供应效率、制度红利与创新环境综合支撑, 才能促成消费体验与供给升级的"双向奔赴"。包括沈阳在内,一些城市在创 ...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呼吁——南非企业应把握机遇深耕非洲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2
尽管南非经济取得了诸多积极进展,但"逆风"依然存在。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南非需要 增强其经济竞争力、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 拉马福萨谈到,多年来,南非企业不断创新并强化适应能力,巧妙应对了巨大挑战。未来,南非企业应 拓展视野,在探索非洲大陆新的贸易和投资市场时,进一步利用其能力优势。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相关 政策的实施将深刻改变南非商品、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有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和跨境价值链的发 展,也为南非企业创造了进入非洲更广阔市场的机会。拉马福萨强调,非洲拥有约14亿人口,国内生产 总值(GDP)总和达3.4万亿美元。南非的增长和繁荣与非洲大陆的增长和繁荣密不可分,双方因共同 的未来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南非必须以更大的目标和更专注的态度来开展与非洲大陆共同 增长与繁荣这项工作。拉马福萨呼吁南非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引领南非和非洲大陆走上新的经济发 展道路,共同参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非洲。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据南非总统府新闻简报,11月18日,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出席总统商务工作宴会上讲话指出,二十国集 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首次在非洲大陆举行,南非作为本届G20轮值主席国,主 ...
让创新“后浪”更澎湃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2
企业作为人才的输入方、科技的输出方,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提供充足科研资 源和先进实验设备,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推动教学成果转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专业、共设课程、 共创基地,打造"企业出题、高校揭榜、师生挂帅"模式,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项目,实现人才培养与产 业需求无缝对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 展。目前,我国已逐步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形成多元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格 局。但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者融合不够紧密,有待进一步联动整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在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过程中,我国的人才培养规模、质量与结构均取得新突 破。从人才储备量看,科技部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我国创新人才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 16.20%,创新人才和群体规模稳步增长。在高端人才引育方面,北京市发挥首都优势,依托"科技新星 计划"强化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各个年龄段尖端科研人员的多梯队、全过程选育体系, 截至目前已培养32批超3000余名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 ...
精准施策打通独角兽企业成长之路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2
我国独角兽企业目前还面临一些发展困境。例如,融资难度大、获取外部技术难,支持独角兽企业发展 的政策体系仍不完善,等等。 培育独角兽企业,关键在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建立一套全产业 链的培育模式,从梯度培育、要素保障、金融服务、场景应用四方面精准发力。 长城咨询发布的《GEI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占全球近三成 份额。我国独角兽企业已告别单一的商业模式创新,展现出前沿技术突破、全产业链赋能与协同共生集 群发展的新特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促 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独角兽企业"。未来5年,培育发展独角兽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特 别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任务。 独角兽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力量。放眼全 球,各国独角兽企业已经步入竞相发展的"大潮"。我国独角兽企业背靠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走出一条与 欧美发达国家迥异的发展路径。美国硅谷独角兽企业侧重于底层架构与原创技术"从0到1"的突破,而我 国独角兽企业则更善于将前沿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 ...
铺宽数字贸易发展赛道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有 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数字贸易作为贸易新形态,促进其改革创新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也是形成外贸新功能新优势,拓展国际贸易市场空间、稳住外贸基本盘的重要举措。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数字贸易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新引擎。这种贸易方式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数据为关键要素、数字服务 为核心、数据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许多国家已将发展数字贸易作为拓展国际市场和支持经济发展的 重要手段。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全球数字贸易出口规模稳步提 升,从4.59万亿美元增至7.23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2.1%,高于同期全球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 优化教育培养机制,扩大数字贸易人才队伍。支持相关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数字贸易相关专业和课程, 培养一批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国际规则和市场环境,还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鼓励校企院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强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地方政 府可实施电商培训等数字贸易人才培训工程,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数字贸易从业者,系 ...
新消费增量从何而来
经济日报· 2025-11-21 06:11
观察近期消费市场,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正在显现。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2%,这意味着每成功4笔实物商品交易就有1笔通过线上完成的。同时,高 能效等级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旅游出行、文化体育等消费持续增加。这些数据 勾勒出当前消费市场的重要特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服务消费持续 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正在重塑消费生态。 拓展新的消费增量,关键在于提升供需适配性。来自需求侧的变化,要求供给体系必须作出更加灵敏、 精准的回应。如果供给创新滞后于需求升级,消费潜力就难以充分释放;如果供给质量不能满足消费期 待,市场活力就会受到抑制。因此,提升供需适配性不仅是激活消费潜力的有效举措,更是畅通经济循 环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新技 术新模式创新应用,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发新产品和增值服务,持续拓 展新的消费增量",为新形势下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激活内需潜力指明了方向。 统筹好培育新增长点与巩固基本盘的关系。拓展增量不能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