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全链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8
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走进南宁市青年人才驿站,只见房间里床铺、桌椅、空调、淋浴及基 本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已入职一家公司的冯冠军说,驿站免费入住政策帮他节省了求职过渡期的开支, 还让他结识了同来求职的新朋友。 目前,南宁市本级共有220家就业见习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参加就业见习能弥补工作经验的不 足,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为正式进入职场做好准备。部分见习单位会在见习结束后优先录用表现优秀的 毕业生,直接增加就业机会。截至今年6月,南宁市共发布了917个就业见习岗位。 毕业生求职的第一站是招聘会。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空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南宁市开展2025 年"火热青春·就在南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政策宣介、就业指导3 个"百场"活动。 据统计,今年以来,南宁全市已举办毕业生招聘会128场次,组织招聘单位6872家次,提供岗位24.94万 个次,惠及高校毕业生16.61万人次;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宣讲等107场次,惠及高校毕业生1.89万人 次。 为确保每一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及时帮扶,南宁市还系统开展实名登记服务工作,动态跟 踪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构建从校园到社 ...
法治化夯实营商环境制度保障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8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山东省日照市推出智慧化"无感"监管优化营商环境 [1] - 上海市闵行区采用数字人宣讲政策及文旅商体展融合推介形式创新服务 [1] - 青岛市即墨区出台2025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措施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 [1] - 甘肃省通过《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明确经营主体权利义务 [2] - 贵州省法院系统开展专项执行行动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 [2] 法治化建设成果 -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精准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释放经营主体活力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1] - 多地运用信息技术遏制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问题减轻企业负担 [3]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2024版重点举措健全市场监管法律体系 [3] - 上海等地修订法律法规强化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3] 市场环境与服务改进 - 多地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体现执法温度与法律权威 [4] - 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化引导诚信经营 [4] - 某地法院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采用"法院+工会+N"模式化解纠纷 [4] - 建立健全涉企服务协调机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4]
开市六周年—— 科创板成长为资本市场改革“示范田”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5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开市以来,科创板以"硬科技"为定位,以制度创新为引擎,推动上 市企业形成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效应,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 的"试验田"成长为"示范田",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支持"硬科技"企业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分担创新风险、激 发企业创新活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自设立之初,科创板便致力于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硬科技"企业。 截至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支持589家企业上市,IPO募资总额达9257亿元,再融资募资1867亿元,合计 超1.1万亿元。板块总市值突破7万亿元。其中海光信息、中芯国际、联影医疗等10家龙头企业总市值近 1.47万亿元,占比超20%,形成了头部引领、集群支撑的发展格局。 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 创新驱动发展是科创板的突出特质,研发投入力度远高于其他板块。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金额达 1681亿元,是2024年板块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同比增长6.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 12.6%,同时期沪主 ...
即时零售市场火热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5
即时零售市场发展现状 - 即时零售已从餐饮扩展到鲜花、药品、美妆、服饰及消费电子等多品类,实现"万物到家"新格局 [1] - 淘宝闪购数据显示1205个非餐品类订单量环比增速超100%,3074个商家及26万门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 [1] - 具体品类增长数据:粮油米面335%、家庭清洁324%、休闲食品312%、玩具潮玩225%、3C产品129%,美妆个护/服饰运动/家用电器/母婴均超100% [1] 行业驱动因素 - 消费需求升级、供应链效率提升及平台生态完善推动即时零售多品类覆盖和全场景渗透 [1] - 数字技术应用带来效率革命:智能调度优化配送路径、动态库存管理系统缩短周转时间、无人机配送降低成本 [2] - 平台构建"需求预测-库存前置-智能调度"全链路优化体系,实现30分钟送达的高效服务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 即时零售促进下沉市场增量释放、消费结构升级和零售边界突破 [2] - 带动配送/仓储/运营等岗位需求增长,催生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新型职位及无人机相关就业 [2] - 扩大实体门店经营半径,形成"消费-投资-再消费"良性循环,推动本地配套产业发展 [2] 平台竞争策略 - 头部平台通过补贴培养用户习惯和黏性,从餐饮向全场景延伸扩大市场规模 [3] - 淘宝闪购在APP首页设立一级入口降低触达门槛,依托淘天系品类优势实现广覆盖 [3] - 行业需避免同质化竞争,通过AI技术和算法升级提升履约能力与服务水准 [4]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并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4] - 专家建议设立竞争红线禁止强迫商家承担超比例补贴,保障商家合法权益 [4]
打造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行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部门发文明确货物税收政策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5
政策规定,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设立"一线",与中华人民共和 国关境内的其他地区之间设立"二线"。一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自由贸易港内 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及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称享惠主体)经"一线"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的货物(以 下称"零关税"货物)免征进口税收(包括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二是"零关税"货物及 其加工制成品在岛内享惠主体间流通时免于补缴进口税收。三是对"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经"二 线"进入内地,以及流通至非享惠主体和个人时补缴进口税收。其中,对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企 业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国新办7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表 示,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封 关为契机,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并根据海南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开放度,持续完善自贸港政策 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零关税"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政 ...
塑造数据贸易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21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 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如何用好数据资源、充分释放数据要 素价值值得关注。作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的重要途径,数据贸易近年来快速发展,相关创新 业态不断涌现,正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应抢抓新机遇,加强相关政策与机制创 新,不断破除制约因素,塑造我国数据贸易新优势。 具有广阔前景和重要意义 作为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交叉领域,数据贸易是以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为核心的交易活动。支持数据 贸易发展,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于释放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外贸新增长点。近年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地缘 政治冲突带来的外需不确定性上升,提前布局、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尤为重要。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 与数据贸易关联度较大的全球信息服务出口额从2018年的约409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638亿美元,数 据贸易市场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抓住机遇大力促进数据产品和服务出口,能够推动我国知识密集型服 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 ...
改革创新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21
解决上述问题,要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结合国企责任使命,健全治理机制,厘清相关治 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治理结构。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各环 节,推进党组织设置与企业组织架构运行有机统一,实现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协调运转、科学决策、 形成合力。加快构建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机制,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建立快速决策机制,在新兴产 业领域探索实施扁平化管理、平台化运作等模式,不断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完善选人用人制 度,优化人才激励与容错免责机制,深化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构建更加合理合规的企业薪酬结构,规范 容错免责、减责具体情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干事动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一业一策、 一企一策"考核,不断优化考核体系,加强出资人监督和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有序建立智能化穿透式监 管系统,切实提升监管效能。 其二,聚焦主责主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 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竞争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
上海试点开展不动产信托登记—— 探索“以房养老”新模式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20
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落地 - 上海试点开展不动产信托登记并成功落地两单业务 标志着不动产信托运用场景拓展至家庭财富定向传承和银发老人特殊需求等普惠金融领域 [1][2] - 试点工作由上海市委金融办等6部门联合推动 上海信托和爱建信托率先响应并完成案例落地 [1] 信托机制优势 - 信托在财产隔离、财富传承、养老保障、子女照护等方面相较其他金融工具更具有效性 [1][2] - 通过资产隔离和他益分配功能 可同时实现养老品质提升、不动产定向传承和婚前财产独立等综合需求 [2] 典型案例分析 - 上海信托案例:中年白领女性以"商办房屋+现金"混合财产设立信托 租金补充母亲养老金 房产定向传承给子女 为全国首单混合财产家庭服务信托 [2] - 爱建信托案例:独居老人以唯一住房设立信托 租金补充退休金 身后房产定向传承给照料者侄子 为上海首单不动产特殊需求服务信托 [2] 试点意义与行业影响 - 案例覆盖中青年与高龄老人群体 涉及商办物业与居住房屋 体现信托机制适应多年龄层和多场景需求的灵活性 [3] - 信托目的拓展至独居养老、房产传承、财产隔离等多维度 凸显不动产信托服务民生需求的潜力 [3] - 上海信托已形成养老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特色社会服务模式 浦发银行表示将深化协同支持创新业务 [3] 未来发展方向 - 上海将持续深化试点 丰富运用场景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非资金类资产信托财产登记扩围增效 [4] - 目标为更好发挥信托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产配置和保障财富传承中的作用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4]
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16
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 世界正加速进入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新能源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时代,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塑 [1] - 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着眼于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1] 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 - 科技创新之于新质生产力,犹如引擎之于动力系统,是其最本质、最核心的推动力量 [1] -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必须以关键技术突破、先进产业体系构建和科技制度优化为支撑 [1]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体系构建 - 我国在5G通信、特高压、新能源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但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核心传感器等方面仍受制于人 [1] - 需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动"从0到1"的根本性突破,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 [1] - 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与制造业融合,催生智能工厂、柔性生产等新模式 [2] 智能制造与绿色低碳技术 -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支柱 [2] - 围绕"双碳"战略目标,我国光伏、风电产业已全球领先,但氢能、碳捕集、储能等新领域仍需加大研发力度 [2] - 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 [2] 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 新质生产力不仅要靠技术突破,更需要制度护航和生态塑造,需系统优化创新生态 [2] - 加强顶层设计,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聚焦细分领域技术突破,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方式引导创新资源向关键环节集中 [2] 科技成果转化与双轮驱动 - 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共用创新平台,鼓励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3] - 探索"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多元化转化路径,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水平 [3] - 依托"东数西算"等重点工程,建设一批"灯塔工厂""智算中心",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3] - 健全碳交易机制和绿色金融制度,支持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激发绿色创新活力 [3]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14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 - 创新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北京、广东、安徽等地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创新步伐,塑造发展新动能[1]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占全国一半以上,构建覆盖人才、资金、技术的"雨林生态"[3] -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10.5万辆增至2024年168.4万辆,增长15倍,占全国比重从7.7%提升至13.1%[9]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拓展 - 驭势科技AI司机应用于机场行李转运、农场运输等场景,实现多场景商业化落地[2] - 科大讯飞双屏翻译机支持85种语言离线翻译,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放平台累计覆盖终端设备超41.7亿[3][4] - 东莞元生智能推出老人看护机,集成视觉神经网络、毫米波雷达等技术,实现跌倒检测、远程监控等功能[4][5] 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 北京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9.4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小米汽车工厂实现76秒下线一辆车,一体化压铸技术降低74%生产工时[6] - 安徽2025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61.33万辆居全国第一,华霆动力出货超200万台电池系统,蔚来工厂80%制造场景由AI决策[7][8] - 理想汽车近50%芯片实现国产化,北京建成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6][7] 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 埃夫特机器人实现免编程焊接,安徽机器人产业从2013年产值不足10亿元增至2024年超6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五[10] - 深圳众擎机器人PM01产品可完成跑步、空翻等动作,龙岗区打造全国首个机器人剧场和街区[11] - 北京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近30家居全国首位,设立百亿元级产业发展基金,医疗机器人注册证24个居全国首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