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湖北光伏装机容量创新高
科技日报· 2025-08-21 10:37
光伏装机容量 - 湖北电网光伏装机容量达4282.82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32.31% [1] - 光伏装机容量超越火电(4118.80万千瓦,占比31.08%),成为湖北省统调第一大电源 [1] - 光伏装机容量继今年4月首次超越水电后再次实现超越 [1] 电网优化措施 - 国网湖北电力开展网架优化补强工程,提升光伏集中地区消纳能力 [1] - 工程重点提升随州、孝感、黄冈等地区的外送能力和就地就近自平衡能力 [1]
量子技术为金融业构筑“防火墙”
科技日报· 2025-08-21 09:31
量子技术为银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 量子技术为银行业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包括风险预测 欺诈打击和数据保护等领域 金融机构需突破实验阶段迈向深入实践[1] 增强风险预测能力 - 量子计算深刻变革风险建模 欺诈监测和投资组合优化等领域 传统方法在识别金融体系脆弱环节时力不从心[2] - 土耳其Yapı Kredi银行开发金融风险评估方法 借助D-Wave量子计算技术模拟数千种情景 精准锁定高风险企业[2] - 量子计算将需要数年的分析缩短至7秒完成 优化决策流程并打造更强大金融基础设施[2] 助力打击欺诈行为 - 量子技术提升金融欺诈检测速度和精准度 英国银行业2024年因欺诈损失16亿美元[3] - 英国政府2025年4月投资1.62亿美元发展量子技术 通过建立研究中心和试点项目打击金融犯罪[3] - 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采用变分量子电路分类器分析数十万笔交易 量子模型以更少数据实现更高准确率和效率[3] 保护敏感金融数据 - 量子安全技术通过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随机数生成实现"绝对安全"加密通信[4] - 后量子密码学算法能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 已获得国际权威认证并符合美欧监管要求[4] - 汇丰银行将量子安全技术应用于黄金代币交易 通过后量子密码学加密VPN确保区块链数据安全流通[4] - 西班牙萨瓦德尔银行开展4个月后量子密码学研究 聚焦加密敏捷性系统 为量子安全升级绘制路线图[5]
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揭示
科技日报· 2025-08-21 09:31
核心观点 - 大质量恒星超新星爆发事件揭示内部壳状结构 直接证实恒星演化理论预测 挑战现有质量损失机制理论 [1][2] 观测发现 - 超新星2021yfj前身恒星剥离大多数外层 暴露内部恒星层结构 [1] - 观测到厚且大质量的富含硅和硫壳层 在爆发前被原恒星排出 [1] - 检测到意外存在的氦元素 与预期较轻元素会在早期阶段丢失的理论不符 [1] 理论意义 - 首次直接证实理论预测的恒星壳结构 一直延伸到富含硅和硫的层 [2] - 暴露的恒星内部结构挑战现有大质量恒星质量损失和剥离机制理论 [1] - 可能涉及罕见机制解释恒星演化末期过程 [1] 研究背景 - 大质量恒星可达太阳质量数十倍至上百倍 其诞生与终结存在理论分歧 [1] - 理论预测末期恒星会形成重元素靠近核心的壳状结构 但此前难以观测 [1]
酒精消毒,伤口越疼越有效?
科技日报· 2025-08-21 09:17
酒精消毒原理 - 酒精通过使细菌和病毒蛋白质变性凝固破坏其结构实现消毒效果[3] - 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浓度70%至80%时最佳 日常使用浓度为75%[3] - 需要保证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并维持3分钟作用时间[3] 疼痛产生机制 - 酒精触及伤口产生的刺痛感源于对神经末梢的化学刺激而非消毒效果[2] - 医用酒精高渗透压会导致细胞出现脱水效应造成局部组织脱水[2] - 酒精刺激会促进免疫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加剧红肿热痛反应[2] 适用场景与替代方案 - 对于皮肤破损范围小出血少的表浅伤口推荐使用碘伏消毒[4] - 碘伏杀菌谱广且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小不会产生细胞脱水效应[4][5] - 深度创口或存在异物残留的伤口需要尽快就医处理[5] 使用注意事项 - 消毒前需用流动清水配合洗手液彻底清洁伤口去除可见污物[3] - 酒精对破伤风梭菌芽孢无效对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灭活能力有限[3] - 碘伏消毒液禁止用于对碘过敏者需通过无菌棉签轻柔擦拭[5]
2024年全球陆地和海洋温度破纪录
科技日报· 2025-08-21 09:04
全球气温升高影响了水循环。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全球超1/5地区出现极端水 汽值,远超2023年的1/10。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气象学会最新发布了《第35届年度气候状况》报告。这份汇聚58国 589位科学家智慧的报告,堪称地球的"年度体检报告"。报告为人类敲响了警钟:2024年,全球温室气 体浓度、陆地和海洋温度、海平面高度及海洋热含量等多项指标集体破纪录。 作为持续数十年的权威气候评估,该报告不仅追踪二氧化碳等关键指标,更整合了全球地面观测 站、海洋浮标、卫星等立体监测网络的数据。美国气象学会主席戴维·斯滕斯鲁德表示,这份经过严格 同行评审的报告揭示了2024年全球气温的破纪录表现,再次验证了气候变化的严峻现实。 报告揭示的关键发现令人警醒。温室气体浓度突破极值,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攀升至422.8±0.1百 万分比浓度(ppm),较工业化前的278ppm飙升52%。 报告指出,全球已开启"高烧"模式。地表温度连续两年打破纪录,较1991—2020年均值高出0.63℃ —0.72℃。此外,六大权威数据集得出高度一致的结论,即2015—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 此外,受厄尔 ...
【科技日报】自旋电子器件节能机制发现
科技日报· 2025-08-21 08:55
研究突破 - 新一代自旋电子器件研究取得关键突破 利用非传统标度律将晶体缺陷从电子运动阻碍转化为性能提升助力 为破解自旋电子器件核心瓶颈提供全新思路[1] - 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材料》期刊 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完成[1] 技术背景 - 传统电子技术逼近性能极限 芯片元器件密度增加导致总功耗和发热量急剧上升 形成由功耗和热量构成的"功耗墙"行业瓶颈[1] - 自旋电子器件具备高速和非易失理论优势 相关技术被视为突破功耗墙的潜力技术 但面临写入电流和写入功耗过高的应用挑战[1] 技术原理 - 自旋电子学同时利用电子电荷属性与固有自旋属性 信息存储需要通过翻转电子自旋实现 传统方法中自旋霍尔角与自旋霍尔电导此消彼长阻碍功耗降低[2] - 研究团队发现电子轨道属性与自旋属性在材料缺陷中表现迥异 在SrRuO3过渡金属氧化物中发现颠覆传统认知的全新物理规律[2] - 晶体缺陷与电子轨道流相互作用时发挥"加油站"作用 缺陷越多电子散射越频繁 最终轨道效应反而增强[3] 性能提升 - 轨道效应增强直接导致器件性能提升和信息写入节能 揭示电子轨道在输运过程中遵循不同于自旋的独特物理规律[3] - 非传统标度律发现为研制高效轨道电子学器件提供新物理基础 同时为自旋电子学领域带来全新设计思路[3]
【科技日报】高承载长寿命聚合物水润滑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科技日报· 2025-08-21 08:55
研究背景与成果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周峰、麻拴红团队受蚯蚓润滑机制启发开发出超润滑聚合物凝胶材料 [1] - 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 [1] 材料制备策略 - 结合表面可控化学刻蚀、原位褶皱化、激光微加工及平衡溶胀闭孔策略制备仿生多级结构化凝胶 [1] - 材料在高接触压力下展现超低摩擦系数、稳定持久超润滑寿命且无表面磨损 [1] - 该材料是迄今聚合物凝胶基超润滑材料在宏观尺度报道的最高承载能力 [1] 性能表现 - 在准湿态测试工况下可实现有限润滑剂供给下的可观持续润滑 [1] - 超润滑行为归因于滑动界面水合效应、静电排斥、力学匹配及润滑剂自泵送特征 [1] 应用前景 - 自主搭建载荷摩擦机械驱动测试系统验证材料机械坚固性与超润滑可靠性 [1] - 为研制水基超润滑运动部件和医疗设备提供理论指导 [1] 信息来源 - 研究成果由《科技日报》2025年8月21日第06版报道 [2]
【科技日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科技日报· 2025-08-21 08:44
两院院士增选规模 -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60人 [1] - 两院院士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 [2] 中国科学院学部候选人分布 - 数学物理学部98人 化学部105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5人 [1] - 地学部96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61人 技术科学部104人 [1] - 特别推荐领域50人 [1] 中国工程院学部候选人分布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68人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68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1人 [1]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72人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1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3人 [1] - 农业学部83人 医药卫生学部91人 特别通道43人 [1] 院士增选导向机制 - 坚持以重大贡献 学术水平 道德操守为准绳 强化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需求导向 [1] - 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 向关键领域 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倾斜 [2] - 设置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 西部边远地区 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项名额 [2]
【科技日报】嫦娥六号月球岩屑揭示太阳系撞击历史
科技日报· 2025-08-21 08:44
研究核心发现 - 首次精确测定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 [1] - 研究结果为揭示月球晚期重轰炸事件提供关键证据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学》 [1] 科学争议背景 - 月球表面巨型撞击盆地多为38亿年前小天体撞击遗迹 [1] - 科学界对40亿-38亿年间撞击强度存在骤增或渐弱争论 [1] - 争议源于关键撞击盆地缺乏精确年龄数据 [1] 研究方法与样本 - 研究团队使用嫦娥六号采集的3.5克月壤样品 [1] - 发现三颗150-350微米特殊岩石碎屑 [1] - 岩屑为阿波罗盆地撞击熔融岩石,是记录撞击事件的理想"岩石时钟" [1] 研究结论与意义 - 综合遥感图像和地球化学数据确认41.6亿年形成年龄 [2] - 将月球晚期重轰击开始时间向前推进至少1亿年 [2] - 推翻月球撞击通量"灾变说",揭示撞击通量呈渐变衰减趋势 [2] - 不支持40亿-38亿年间撞击通量激增假说 [2] - 研究成果将持续推动人类重新认识地月系统演化 [2]
定制化“脑起搏器”助力缓解抑郁症状
科技日报· 2025-08-21 08:15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19日消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团队为一名饱受重度抑郁困扰30余年的患者 植入定制化"脑起搏器",通过精准刺激不同脑区网络,使其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最终进入缓解期。这 一成果为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抑郁症的治疗抵抗是指患者在尝试至少两种抗抑郁药物后仍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电休克疗法等脑 部刺激手段有时能带来帮助,但同样存在疗效有限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将电极与植入锁骨附近皮下的小电池相连,使该装置可在男子日常生活中自动运 行。这相当于一个"大脑起搏器",它会全天持续运行,每5分钟对不同的脑网络刺激1分钟。 术后6个月内,患者借助手机应用切换多种刺激模式,并每天记录病情。而且,术后仅7周,他就不再报 告有自杀念头。9个月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他已进入缓解期,意味着症状显著消失。 与此前基于植入电极的个性化脑刺激相比,该方法所需计算资源更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也更短。不 过,目前尚不清楚没有"显著性网络"扩大的抑郁患者是否同样受益。未来仍需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验 证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此次接受治疗的男子现年44岁,13岁时因抑郁症首次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