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一汽解放:锻造商用车强劲“中国心”
科技日报· 2025-07-31 12:43
公司动态 - 一汽解放在长春发布4款智慧动力域产品 涵盖油气和新能源领域 标志公司在传统油气 新能源 氢能动力领域取得核心技术集团式突破 [1] - 智慧动力域为综合解决方案 集成发动机 变速箱 驱动桥及智能控制软件(IPU)于一体 [6] - 新能源智慧动力域布局包括纯电E平台 混动H平台 氢能F平台 其中纯电E平台产品EE270系统效率达92% 零下30摄氏度可快速启车不限速 [6] - 公司已建成电驱 电池系统全链条自主生产能力 创新多工况模拟下线检测系统和制造质量自动判别系统 [6] - 公司与宁德时代成立新能源解决方案公司 业务涵盖充换电运营 车电分离 整车租赁等 [6] 技术发展 - 动力系统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以奥威6DL1发动机为标志进入电控时代 第二阶段以奥威6DM2发动机为标志实现体系节油 第三阶段打造智慧动力域 [5] - 纯电E平台产品EE270采用双电机 双四挡动力解耦技术 突破10项硬件技术 复用ER260域控软件技术 [6] 市场布局 - 公司向沙特TWT建筑公司 德邦物流等10家年采购量超千辆的企业代表授牌 构建覆盖国内核心物流企业及海外市场的高端客户网络 [7] - 公司通过数字化智能平台重构后市场生态 打造备品供应 技术支撑 渠道共享三位一体赋能体系及车辆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体系 [7] 战略规划 - 公司瞄准百亿营收目标 打造新营收与利润增长极 推动从传统制造向"服务+绿色生态"跨越升级 [6] - 公司以树立民族汽车品牌为己任 目标掌控核心技术 打造卓越产品 提供极致服务 [7]
中国核能建设打破“成本攀升魔咒”
科技日报· 2025-07-31 10:40
核心观点 - 中国在过去20年中成功将核能建设成本减半并实现稳定 通过稳定的法规和强化国内供应链等措施 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启示 [1][2] 全球核能发展态势 - 超过30个国家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将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增长3倍 [1] - 美国设定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翻两番目标 [1] - 中国正在建设或规划中的反应堆超过30座 [1] - 法国宣布建造14座新反应堆计划 [1] - 亚马逊 谷歌和微软等科技巨头投资核能 为数据中心提供动力并减少碳排放 [1] 成本控制挑战与历史表现 - 核能行业长期遭受成本攀升困扰 美国建设成本增加约10倍 法国接近3倍 [1][2] - 成本上升因素包括缺乏标准化设计 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 法规变化和技术复杂性 [2] - 每瓦电成本随反应堆建设增加而不降反升 影响经济可行性 [2] 中国成本控制成功经验 - 建设成本在过去20年中减半并实现稳定 [1] - 得益于稳定监管环境 国内供应链发展和标准化反应堆设计等战略措施 [2] - 集中化监管体系 长期政策承诺和快速项目执行能力 使反应堆建设时间少于西方国家一半 [2] - 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05年至2010年显著提高生产能力 2011年后加快采用先进安全措施并发展自主研发先进反应堆型号 [2] 未来发展关键因素 - 需将可负担性与安全性 可扩展性 投资者信心和公众信任相结合 [3] - 否则核能仍将是一种世界难以承担的昂贵选择 [3]
超大型冲击式水轮机转轮锻件制造突破极限
科技日报· 2025-07-31 10:37
技术突破 - 中国一重牵头承担的"超大超厚转轮锻件冶—锻—热一体化强韧制造技术"核心课题成功通过"里程碑"节点验收 [1] - 全尺寸锻焊结构转轮锻件具备优异的高性能储备、组织均匀性与一致性,代表国际顶尖制造水平 [1] - 创新构建了材料成分优化设计、精准锻造成型控制、热处理工艺精细调控等全链条一体化强韧制造体系 [1] 产品特性 - 500MW级锻焊结构冲击式水轮机转轮由轮毂和水斗锻件焊接而成,具有超长服役寿命与极高可靠性 [1] - 超大、异形、高性能转轮体全尺寸锻件的制造属于世界级工程挑战 [1] 行业影响 - 该成果标志着我国掌握500MW级全尺寸冲击式水轮机转轮锻件的极端制造能力 [2] - 为国家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和能源安全提供核心装备保障 [2] 研发成果 - 研发团队成功解决超大型冲击式转轮制造问题,建立全尺寸锻件高质量稳定制造的核心能力 [1] - 圆满达成课题节点目标,为未来工程应用铺平道路 [1]
【科技日报】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首栋建筑单体完工
科技日报· 2025-07-31 09:44
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建安工程各项节点正按计划推进,后续将通过倒排工期、优化工序及资源投 入,全力保障"8月底背散射谱仪实验站完工、年底全面主体封顶"两大年度节点目标如期实现。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5-07-31 02版) 大科学装置的建安工程是保障装置性能的基石。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建安工程是广东省和东莞市的 重点建设项目,将新建直线设备楼(二期)及直线低温厅、实验支撑设备楼、背散射谱仪实验站、放射 性固体废物暂存厅和高能质子实验厅等5栋建筑单体。工程于2024年7月开工,计划于2026年8月竣工, 建成后将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原始创新能力,与其他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优势。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迎来新进展。7月29日,中国散 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项目首栋建筑单体——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顺利提前完工,为后续精密设备安装、 系统联调等关键环节筑牢根基。 中国散裂中子源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是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大科学装置。2018年8月23日,中国 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2024年1月9日,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正式启动,主要建设11台中子谱仪 和实验终端,并新增国内首台 ...
智能监测系统为高铁“号脉”
科技日报· 2025-07-31 09:25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铁智能车载安全监测系统可为车轮、厢体、轨道、轴箱等160多个监测项点提供实时健康监测,体积近似微波炉 [1] - 系统通过分析振动频率精准把控列车关键位置状态,能在故障早期及时报警,替代传统人工敲击听诊方式 [1] - 系统已积累大量轴承故障诊断数据,实现高精度实时故障监测,成为中国高铁智能动车组标准配置 [1][2] - 公司是国内首家研究高铁智能车载安全监测系统的企业,2016年启动高铁在线监测项目,此前已专研轴承振动检测仪器6年 [2] 市场表现与增长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3年复合增长率达140%,呈现爆发式增长 [2] - 高铁智能监测系统可降低运维成本20%以上,推动动车组维修模式从"计划修"转向"状态修" [2] - 产品已覆盖高铁、城市地铁场景,西安、沈阳、大连地铁线路均装载该系统,2024年初与中车大连合作广州地铁项目 [2] - 2024年2月太原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时已采用公司监测系统 [2] 战略布局与研发 - 公司正积极拓展风电、船舶、航空航天领域,推动核心技术跨行业应用 [3] - 未来将在现有监测技术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深度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开发更智能的地面运维系统 [3] - 近10年参与起草多项国家标准及国家铁路集团安全监控、检修管理规定 [2]
量子隧穿过程新观测颠覆传统认知
科技日报· 2025-07-31 09:25
量子隧穿效应新发现 -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电子在量子隧穿过程中的"势垒内再碰撞"现象,颠覆了传统理论认为电子仅在穿出势垒后与原子核相互作用的认知 [1][2] - 研究发现电子在隧穿过程中会获得能量并与原子核发生碰撞,产生显著强化的"弗里曼共振"效应,且该现象不受激光强度变化影响 [2] 技术应用前景 - 该研究成果将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及超快激光等依赖量子隧穿效应的技术发展提供新思路 [1] - 新发现的"势垒内再碰撞"现象及其相关的能量交换机制,可能为优化现有半导体器件性能、提高效率开辟新途径 [3] - 特别是在开发高效能晶体管和传感器方面,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联合防控、哨点监测、“高温+虫媒”预警……法国这样应对基孔肯雅疫情
科技日报· 2025-07-31 08:04
基孔肯雅疫情现状 - 新一轮基孔肯雅疫情已从印度洋地区蔓延至欧洲及其他大洲,世卫组织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避免重演20年前的全球疫情 [1] - 法国本土自5月1日以来报告约800例输入性病例,并确认12起本地传播病例 [1] - 法国东北部等地区今年6月首次报告本地传染病例,传播窗口期明显提前 [6] 法国历史疫情与防控体系 - 2005-2006年法国海外省留尼旺暴发最严重疫情,感染人数超26.6万(占原岛人口1/3),导致250人死亡 [2] - 法国2010年启动"国家蚊媒传染病监测系统",每年更新并覆盖登革热、寨卡等虫媒病毒监测 [2] - 建立国家统筹的防控体系:包括EID-Med蚊媒监测计划、五环节应对链条(捕捉/识别/检测/预警/应对)、夏季统一防控行动及三级应急响应机制 [3][4] - 社区层面运用基层哨点网络(全科医生+药房)和医院快速检测体系 [3] 气候变化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 全球变暖导致白纹伊蚊向更高纬度/海拔扩散,活动季节延长,巴斯德研究所模型显示法国内陆已具备病毒传播气候条件 [5][6] - 欧洲需建立"气候适宜性模型+向北传播预测"预警体系应对传播窗口期延长 [6] - 基孔肯雅病毒R0值为1.5-2.0,不具备人传人特性但需防范输入性传播风险 [6] 防控建议 - 对疫情源头国加强入境检疫,开展连续灭蚊与环境医学处理 [6] - 建议中国仿效法国建立哨点监测体系和"高温+虫媒"预警系统 [6]
《自然》发表评论称:中国核能建设打破“成本攀升魔咒”
科技日报· 2025-07-31 08:01
核能行业成本控制 - 中国在过去20年中成功将核能相关成本减半并实现稳定,而美国和法国历史上分别经历约10倍和接近3倍的成本攀升 [1] - 中国核能成本降低的关键在于稳定的监管环境、国内供应链发展和标准化反应堆设计等战略措施的有机结合 [2] - 中国集中化的监管体系、长期政策承诺和快速项目执行能力使其反应堆建设时间不到西方国家的一半 [2] 全球核能发展现状 - 超过30个国家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将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增长3倍 [1] - 美国设定了到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翻两番的目标,中国正在建设或规划超过30座反应堆,法国宣布建造14座新反应堆 [1] - 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开始投资核能,为其数据中心提供动力并减少碳排放 [1] 中国核能发展历程 - 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通过多项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 - 2005年至2010年显著提高生产能力 [2] - 2011年后加快采用先进安全措施并发展自主研发的先进反应堆型号 [2] 核能行业挑战 - 核能行业长期面临"成本攀升魔咒",随着更多反应堆建设,每瓦电成本不降反升 [1] - 成本上升因素包括缺乏标准化设计、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法规变化和技术复杂性等 [1]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首栋建筑单体完工
科技日报· 2025-07-31 07:56
项目进展 -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首栋建筑单体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于7月29日顺利提前完工 为后续设备安装和系统联调奠定基础 [1] - 工程计划于2026年8月竣工 目前正按计划推进建安工程节点 目标8月底背散射谱仪实验站完工 年底实现全面主体封顶 [2] 设施建设 - 二期建安工程将新建5栋建筑单体包括直线设备楼 实验支撑设备楼 背散射谱仪实验站 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和高能质子实验厅 [2] - 工程于2024年7月开工 是广东省和东莞市重点建设项目 [2] 技术能力 - 二期工程将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 新增国内首台缪子实验终端和高能质子实验终端 [1] - 建成后中子散射应用覆盖范围和能力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设备装置研究能力大幅提升 实验精度和效率显著提高 [1] 战略意义 - 装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 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大科学装置 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 [1] - 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能力 与其他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优势 [2] - 为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科技利器 [1]
高光谱成像给相机装上“火眼金睛”
科技日报· 2025-07-31 07:54
记者30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孵化的西湖智能视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最新研发出国内首款采用单 曝光压缩光谱成像技术的高光谱成像相机。这款相机通过底层光学硬件和算法突破,实现智能成像系统 的革新,形成了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成像的新一代机器视觉感知系统。 "相较于过去的图像采集方法,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一大突破在于'看得更清',像是给相机装上了'火眼金 睛'。"公司创始人、西湖大学工学院感知与计算成像实验室负责人袁鑫说。 "高光谱成像相机能把光线分成100多种不同的光谱波段,覆盖400—1000纳米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单 帧采集即可获得100个连续光谱通道信息,图像分辨率不低于1024×1024像素,细节十分清晰。"袁鑫 说,这款高光谱成像相机能够通过解析物质的光谱特征,揭开肉眼不可见的物质真相。 具体而言,这款高光谱成像相机能识别树叶上病虫害早期特征;可分辨水域中藻类繁殖征兆、重金属污 染痕迹以及化学物质溶解迹象;也能快速筛查田间作物病害情况,并定位农田中毒素富集区域,替代传 统耗时耗力的采样检测。目前该相机已应用于智慧农业、环保监测、电力巡检等领域,并持续向工业质 检、医疗科研等方向拓展。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