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自然》发表评论称:中国核能建设打破“成本攀升魔咒”
科技日报· 2025-07-31 08:01
核能行业成本控制 - 中国在过去20年中成功将核能相关成本减半并实现稳定,而美国和法国历史上分别经历约10倍和接近3倍的成本攀升 [1] - 中国核能成本降低的关键在于稳定的监管环境、国内供应链发展和标准化反应堆设计等战略措施的有机结合 [2] - 中国集中化的监管体系、长期政策承诺和快速项目执行能力使其反应堆建设时间不到西方国家的一半 [2] 全球核能发展现状 - 超过30个国家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将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增长3倍 [1] - 美国设定了到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翻两番的目标,中国正在建设或规划超过30座反应堆,法国宣布建造14座新反应堆 [1] - 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开始投资核能,为其数据中心提供动力并减少碳排放 [1] 中国核能发展历程 - 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通过多项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 - 2005年至2010年显著提高生产能力 [2] - 2011年后加快采用先进安全措施并发展自主研发的先进反应堆型号 [2] 核能行业挑战 - 核能行业长期面临"成本攀升魔咒",随着更多反应堆建设,每瓦电成本不降反升 [1] - 成本上升因素包括缺乏标准化设计、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法规变化和技术复杂性等 [1]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首栋建筑单体完工
科技日报· 2025-07-31 07:56
项目进展 -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首栋建筑单体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于7月29日顺利提前完工 为后续设备安装和系统联调奠定基础 [1] - 工程计划于2026年8月竣工 目前正按计划推进建安工程节点 目标8月底背散射谱仪实验站完工 年底实现全面主体封顶 [2] 设施建设 - 二期建安工程将新建5栋建筑单体包括直线设备楼 实验支撑设备楼 背散射谱仪实验站 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和高能质子实验厅 [2] - 工程于2024年7月开工 是广东省和东莞市重点建设项目 [2] 技术能力 - 二期工程将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 新增国内首台缪子实验终端和高能质子实验终端 [1] - 建成后中子散射应用覆盖范围和能力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设备装置研究能力大幅提升 实验精度和效率显著提高 [1] 战略意义 - 装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 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大科学装置 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 [1] - 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能力 与其他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优势 [2] - 为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科技利器 [1]
高光谱成像给相机装上“火眼金睛”
科技日报· 2025-07-31 07:54
记者30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孵化的西湖智能视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最新研发出国内首款采用单 曝光压缩光谱成像技术的高光谱成像相机。这款相机通过底层光学硬件和算法突破,实现智能成像系统 的革新,形成了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成像的新一代机器视觉感知系统。 "相较于过去的图像采集方法,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一大突破在于'看得更清',像是给相机装上了'火眼金 睛'。"公司创始人、西湖大学工学院感知与计算成像实验室负责人袁鑫说。 "高光谱成像相机能把光线分成100多种不同的光谱波段,覆盖400—1000纳米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单 帧采集即可获得100个连续光谱通道信息,图像分辨率不低于1024×1024像素,细节十分清晰。"袁鑫 说,这款高光谱成像相机能够通过解析物质的光谱特征,揭开肉眼不可见的物质真相。 具体而言,这款高光谱成像相机能识别树叶上病虫害早期特征;可分辨水域中藻类繁殖征兆、重金属污 染痕迹以及化学物质溶解迹象;也能快速筛查田间作物病害情况,并定位农田中毒素富集区域,替代传 统耗时耗力的采样检测。目前该相机已应用于智慧农业、环保监测、电力巡检等领域,并持续向工业质 检、医疗科研等方向拓展。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
有外卖自天上来——“5G-A+多模态”打开杭州600米低空消费新场景
科技日报· 2025-07-31 07:54
"为了保障600米空域内飞行器正常通信,示范区采用5G-A通感一体技术,通过最新128T通感设备,新 增对空波束,提升空域覆盖能力。"岑曙炜介绍,在软件方面,通过算法优化,推动低空网络感知高度 升级,实现低空专网与大网普通用户的分层组网,确保实现600米空域的5G-A通信全覆盖。 正午时分,艳阳高照。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写字楼里,工作人员打开手机某外卖App,进入无人机 送货专区,点了两杯炒酸奶。下单显示发货地距离7公里,10分钟可送达,配送费6元。 订单另一端位于未来科技城某餐饮商圈。外卖小哥来到迅蚁无人机巢,将打包好的冷饮放进送货无人机 的货箱后,无人机升空往西南方向飞去。浙江移动杭州分公司5G技术专家岑曙炜打开电脑,向科技日 报记者展示这架送货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6分钟后,无人机缓缓降落在海创园的机巢内,自动卸下货物放入快递柜中。工作人员用密码取出外 卖,炒酸奶很完整,一点儿也没有融化。据实地测算,这段送货路程开车需要20多分钟。 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以来,多家快递公司开始在未来科技城运营无人机送快 递业务。目前已开通4条航线,运送量日益增长,平均每天运送近40单。 2024年, ...
锻造商用车强劲“中国心”
科技日报· 2025-07-31 03:27
产品发布与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4款智慧动力域产品,涵盖油气和新能源领域,标志在传统油气、新能源、氢能动力领域取得核心技术集团式突破 [1] - 智慧动力域是集成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及智能控制软件(IPU)的综合解决方案,非单一发动机技术 [2] - 新能源智慧动力域布局纯电E平台、混动H平台、氢能F平台,其中纯电E平台EE270系统效率达92%,零下30℃可快速启车不限速 [2] 技术发展历程 - 公司动力总成发展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以奥威6DL1发动机为标志进入电控时代,第二阶段以奥威6DM2发动机为标志实现体系节油,第三阶段进入智慧动力域时代 [1] - 当前阶段聚焦高智能、高可靠、低成本方向,顺应行业趋势 [1] 生产能力与生态合作 - 全面建成电驱、电池系统全链条自主生产能力,创新多工况模拟下线检测和制造质量自动判别系统 [2] - 与宁德时代成立新能源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涵盖充换电运营、车电分离、整车租赁等 [2] 战略转型与市场布局 - 瞄准百亿营收目标,推动从传统制造向"服务+绿色生态"跨越升级 [2] - 通过数字化平台重构后市场生态,构建备品供应、技术支撑、渠道共享三位一体赋能体系 [3] - 已覆盖国内核心物流企业及海外高端客户网络,向沙特TWT建筑公司、德邦物流等10家年采购量超千辆的企业授牌 [3] 行业定位与使命 - 公司以树立民族汽车品牌为己任,目标掌控核心技术、打造卓越产品、提供极致服务 [3] -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动力技术发展曾相对滞后,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实现突破 [1]
从“月壤砖”到“月球房”,还需这三步
科技日报· 2025-07-30 17:22
月壤打砖机技术突破 - 深空探测实验室成功研制首台月壤打砖机 利用聚光太阳能熔融重塑月壤 实现用月球土壤建设月球房屋的目标 [1] - 月壤打砖机又称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 通过抛物面反射镜实现3000倍以上太阳能聚光比 聚焦温度达1300℃以上熔化月壤 [4] - 制成月壤砖为100%原位资源无需添加剂 具备高强度致密化特性 可满足房屋建设、设备平台及路面基础设施需求 [4] 研发阶段与关键技术 - 研发历时约2年 经历方案论证、产品研制和工艺迭代三阶段 方案论证阶段确定菲涅尔透镜聚光及粉末烧结成型技术路线 [2] - 产品研制阶段突破能量高效传输技术 研制新型能量传输光纤束解决传输效率低易烧蚀问题 开发复合式月壤铺展机构实现均匀输运 [2] - 工艺迭代阶段针对月球不同区域月壤差异 配制多种模拟月壤开展反复试验 完成样机适应性改进 [3] 月球房屋建设路径 - 月面建设需克服高真空低重力环境 月壤砖需与刚性结构舱、柔性气囊舱结合使用 主要承担舱体表面防护功能 [5] - 实现月球建房需三步走:完成月壤砖制造及建筑构件搭建等技术验证 通过航天任务进行月面真实条件验证 研制承压舱段与机器人协同形成完整施工体系 [5][6] - 技术突破推动月球本土材料建房从科幻走向现实 月壤打砖机成为登月建房计划的首块基石 [6]
YH-1000无人运输机完成复杂地形载货验证飞行
科技日报· 2025-07-30 17:22
飞行验证成果 - YH-1000无人运输机在重庆梁平至武隆134公里航线上完成全流程验证飞行 成功实现载货运输、跨区域飞行和自主返航 [1] - 航线连续翻越5座海拔超千米山峰 横跨乌江深切峡谷与长江水道 在长江流域复杂山地地形中完成挑战 [1] - 飞行全程自主操作 去程7时47分起飞9时06分降落 返程9时47分起飞11时02分抵达 总飞行时长约3小时15分钟 [1] 技术能力与商业化进展 - 验证飞行证明YH-1000在技术层面已具备商业化运行的基础能力 项目团队确认其达到实用化运营标准 [1] - 项目自2024年6月立项启动 2025年1月完成地面滑跑试验 2025年5月22日成功首飞 研发进度迅速 [1] - 后续将在政策许可前提下推进试运营工作 为西部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 运营参数与载荷 - 飞机搭载重约400公斤货箱完成运输任务 展示其中大型无人运输机的载荷能力 [1] - 采用自主起降和航线飞行模式 在复杂气象地理条件下保持平稳起降和飞行 [1]
调控油菜产量关键基因发现
科技日报· 2025-07-30 17:22
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油菜中进行的功能验证显示,当BnaC01.CCT8发生突变时,角果长度和种子重量显 著降低,而过量表达该基因则能显著促进角果和种子发育。"这就像给油菜安装了增产'开关'。"顿小玲 说。 目前,该团队基于BnaC01.CCT8优异等位基因,开发了相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并与杂交育种、基 因组选择等技术结合,培育出多个高产油菜新品系。这些品系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的多点试验中表现 稳定,预计将为我国油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记者马爱平) "角果长度和种子重量是决定油菜产量的核心农艺性状,但长期以来,调控这两个性状的关键基因及其 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顿小玲告诉科技日报记 者,研究人员通过化学诱变技术获得了角果变短、种子变轻的突变体,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历经5年 系统研究,成功锁定了调控油菜产量的关键基因BnaC01.CCT8。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其年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总产油量的50%以上,油菜产量的提升直接关 系国家粮油安全。记者7月28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油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 次揭示了分子伴侣基因BnaC01 ...
耕地扩张 削弱地球“降温屏障”
科技日报· 2025-07-30 16:45
耕地扩张使SOA净降温作用减少11%。在未来气候变暖与空气污染减轻的情景下,相同耕地扩张的 增温效应将比当前增强约50%。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耕地扩张通过削弱"降温屏障"加剧全球变暖的新机制。傅平青说:"这项 研究警示我们,在制定粮食安全与气候政策时,必须同时考虑土地利用变化对'碳账本'和'气溶胶降温 账'的双重影响。" 研究建议,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固碳,还能维持重要的SOA自然降温功能,这一"非 碳"效益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将愈发珍贵。该成果为国家制定碳中和战略和土地科学管理的协同政策 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也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和应对提供了新思路。 记者7月28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朱佳雷、傅平青联合清华大学教授张强等,采用包含自主 研发模块的地球系统模型,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系统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农田扩张对二次有机气溶胶 (SOA)及其气候效应的影响。该研究揭示了人类农业活动如何通过改变土地覆盖,影响大气成分和气 候变化。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顶级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 据介绍,工业革命以来,为满足粮食需求,全球森林和草地大规模转为农田。传统研究主要关注这 种转变对碳储存、反照率和水 ...
AI为核心的“虚拟实验室”创建
科技日报· 2025-07-30 09:42
该系统已在疫苗设计中展现出很大的潜力。例如,面对病毒新变种挑战,AI团队摒弃传统抗体方案, 选择更小型的纳米抗体作为设计方向。实验验证显示,AI设计的纳米抗体不仅结构稳定,与病毒刺突 蛋白的结合能力优于现有抗体,且具备跨变种有效性——既可针对原始株,亦能有效结合新变种。研究 团队正将实验数据反馈至系统,以迭代优化分子设计。 除疫苗领域外,团队还开发了数据分析型代理,用于重新评估已发表论文的复杂数据集。团队表示,传 统科研中不同背景专家的协作与当前AI代理技术的进步,共同催生了这一突破性尝试。而其表现出的 深度挖掘能力,往往能揭示传统研究中未能触及的新发现,标志着"虚拟实验室"在多学科应用中的广阔 前景。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AI为核心的"虚拟实验室"创建 科技日报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虚拟实验室"的创 新工具。该系统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结合跨学科科学家团队,旨在解决复杂问题并加速科学发 现进程,可在多领域极大提高科研效率。相关论文29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虚拟实验室"的运作模式与现实实验室类似:人类科学家提出研究问题后,由人工智能首席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