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京报
icon
搜索文档
泽连斯基再入白宫会晤特朗普 特朗普:可以一边打一边谈
新京报· 2025-08-19 07:45
8月18日,泽连斯基抵达白宫与特朗普会晤,特朗普表示俄乌可以一边打仗一边谈判。特朗普表示,如 果一切顺利美俄乌将举行三方会谈,但他无法告知何时结束。特朗普还称,美国当前对乌克兰的支持已 不再赠送武器,而是出售武器。泽连斯基表示,他已和特朗普达成共识,会推进美国装备的生产。在被 问及希望美国提供哪些安全保障时,泽连斯基表示所有都需要。 ...
北京全市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请做好相关防护
新京报· 2025-08-19 07:15
新京报讯 据北京应急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市防汛办提示:8月19日5时30分升级启动全市防汛三级应 急响应,请有关单位按照预案落实降雨防范应对措施,做好防汛工作。 ...
商业银行二季度不良环比“双降” 净息差及关注类贷款呈现新变化
新京报· 2025-08-18 23:44
行业盈利与资产质量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1] - 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4亿元 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1] - 关注类贷款从3月末4.95万亿元增至6月末5万亿元 增加500亿元[4] 净息差变化趋势 - 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6月末为1.42% 较3月末下降0.01个百分点[1] - 民营银行净息差从3月末3.95%降至6月末3.91% 降幅为各类型银行最高[4] - 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1.31%为各类银行最低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4] 银行机构分化表现 - 民营银行净息差保持3%以上水平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1] - 大型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净息差均低于行业1.42%平均水平[4] -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净息差水平保持稳定[4] 风险抵补能力指标 - 贷款损失准备从3月末71526亿元增至6月末72795亿元[6] - 拨备覆盖率从208.13%提升至211.97%[6] - 贷款拨备率由3.15%微升至3.16%[6]
赛事收官 北京机器人产业加速奔跑 | 新京报社论
新京报· 2025-08-18 23:37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汇聚16个国家280支参赛队伍,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技术演示走向社会舞台集中亮相 [1] -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将在社会各场景发挥重要作用 [1] - 北京市通过运动会释放推动机器人产业加速进化的信号,结合世界机器人大会(1500多个机器人亮相)形成产业生态联动 [2] 北京机器人产业布局与政策 - 北京市2019年起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已培育5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3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 [3] - 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居全国第一梯队 [3] - 未来三年"具身智能发展施工图"规划:到2027年突破100项关键技术,产出10项国际领先产品,并在11个领域134个场景首试首用(如教育、医疗机器人) [3] 技术验证与商业化潜力 - 运动会为顶尖机器人提供真实场景测试平台,竞技表现直接影响商业化进程(例如机器人马拉松赛后企业订单激增) [2] -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材料学、传感器等前沿技术的综合载体,北京依托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积累加速产业升级 [2][3] - 北京市通过"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推动科研、产业与资本合力,加速技术向应用转化 [3] 城市战略与国际竞争 - 北京定位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核心舞台之一,通过国家级赛事和政策打造"应用标杆城市"叙事 [2][3] - 人形机器人成为大国科技竞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涉及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等前沿学科 [3] - 运动会展示北京"优势产业+赛事+政策"的产业培育模式,推动市场需求与社会关注度提升 [3]
北证50指数创历史新高 “慢牛”格局下全年行情是否依然可期
新京报· 2025-08-18 23:33
北交所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大涨6.79%创历史新高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盘中创2766.76点新高 [1]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上证指数创十年来新高 [1] - 北交所行情呈现放量上攻态势 被市场人士称为第三波大牛行情 [1]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预期满满 近一年资本市场政策利好频出 临近北交所设立4周年改革预期较浓 [1] - 资本市场整体红火氛围 京沪深三市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创业板科创板创反弹新高 [1] - 市场信心满满人心思涨 投资者对北交所牛市充满憧憬 交易热情火热积极做多 [1] 行情性质与结构 - A股市场4月以来走出慢牛格局 由宏观政策、资本市场政策、资金结构和科技产业四重创新趋势叠加驱动 [2] - 本轮慢牛实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孕育的创新牛 具有产业趋势背景 [2] - AI、科技产业迭代、新质生产力科技叙事及并购重组政策支持使北交所科技中小企业获成长性及估值溢价 [2] 市场估值与流动性 - 微小盘股与大盘股估值比值未达历史极值 换手率比值处于高位附近 [2] - 北证50指数与中证2000指数在平均总市值、成交量、换手率、行业分布等数据逐步接近 [2] - 杠杆资金加速进场 融资余额突破两万亿元 接近2015年牛市峰值水平 [5] 投资逻辑与风险 - 高成长、高稀缺、高股息成为北交所投资核心逻辑 市场回归业绩主线 [4] - 26家北交所公司中报显示收入增速中值17% 归母净利润增速中值27% 23家公司收入正增长 19家利润正增长 [4] - 北交所股票具市值小、估值高、流动性弱特点 在主板上涨时扮演情绪放大器角色 [5] - 部分被热炒公司基本面与估值明显背离 缺乏业绩支撑个股存在调整风险 [5] 机构观点与展望 - 开源证券指出北交所行情有产业趋势背景 科技型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和产业链拓展获成长性 [2] - 华源证券认为市场已区间震荡3个多月 高质量扩容、代码切换、指数基金发行持续推进 [3] - 全市场基金布局北交所增多 专精特新指数基金有望提供增量资金 全年行情乐观 [3] - 市场上涨驱动力从基本面修复转向资金流动性驱动 资金寻找价值洼地与催化剂导致热点轮动 [4]
北证50指数创历史新高,“慢牛”格局下全年行情是否依然可期
新京报· 2025-08-18 23:30
北交所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大涨6.79%创历史新高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盘中创2766.76点新高 [1]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上证指数创十年来新高 [1] - 北交所行情呈现放量上攻态势 被市场人士称为"第三波大牛行情" [1] 行情驱动因素 - 政策预期浓厚 临近北交所设立4周年改革预期强烈 [1] - 资本市场整体红火 京沪深三市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1] - AI、算力、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科技叙事推动科技中小企业估值溢价 [2] - 杠杆资金加速进场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接近2015年牛市峰值水平 [5] 市场结构特征 - 北交所股票普遍具有市值小、估值高、流动性弱的特点 在牛市中扮演"情绪放大器"角色 [5] - 北证50指数与中证2000指数在总市值、成交量、换手率等指标上逐步接近 [2] - 微小盘股与大盘股的估值比值未达历史极值 但换手率比值处于高位 [2] 业绩表现 - 26家北交所公司披露中报 23家收入同比正增长 6家增速超30% [4] - 19家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11家增速超30% 收入增速中值17% 净利润增速中值27% [4] - 高成长、高稀缺、高股息成为北交所投资核心逻辑 [4] 后市展望 - 市场已区间震荡3个月 将回归业绩主线 关注高质量扩容和专精特新指数基金发行 [3] - 全市场基金加速布局北交所 专精特新指数基金有望带来增量资金 [3] - 需警惕基本面与估值背离个股的风险 重点关注业绩验证和政策持续性 [4][5]
打折促销背后收益承压 长实集团:将审慎扩充土储
新京报· 2025-08-18 23:2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53.86亿港元,同比增长15.3% [2] - 股东应占净利润63.02亿港元,同比减少26.2%,主要受投资物业估值缩减503百万港元影响 [2][3] - 投资物业重估前净利润68.05亿港元,同比增长1.17% [2] - 每股盈利1.80港元,同比下降26.2% [3] 物业销售情况 - 物业销售收入73.66亿港元,同比增长58.92%,其中内地市场增长117.32%至38.27亿港元 [3] - 物业销售收益17.68亿港元,同比下降2.91%,主要因打折促销导致收益率降低 [4] - 香港物业销售收益7400万港元,同比大幅减少92.91% [4] - 内地物业销售收益14.69亿港元,同比增长106.9% [4] 促销策略 - 采取多项折扣优惠促进销售,如北京御翠园特价房打七折 [4] - 推出"大湾区双居生活"计划,联动四个楼盘打折促销,售价40万-800万港元 [5] - 执行委员会表示当前重点在清理库存,价格保持优惠 [4] 土地储备 - 可开发土地储备6700万平方呎(744万平方米),其中内地占5800万平方呎(644万平方米) [6] - 内地土地储备连续三年下降 [6] - 公司表示将延续审慎策略,物色优质土地储备 [6][7] 未来规划 - 预计亲海駅Ⅱ、新加坡Perfect Ten、北京逸翠园三个项目将在下半年贡献利润 [7] - 蓝色海岸项目预计将录得亏损 [7] - 公司强调将恪守严谨财务纪律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7]
打折促销背后收益承压,长实集团:将审慎扩充土储
新京报· 2025-08-18 23:0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53.86亿港元 同比增长15.3% [1] - 股东应占净利润63.02亿港元 同比减少26.2% 主要受投资物业估值缩减503百万港元影响 [1][2] - 投资物业重估前净利润68.05亿港元 同比增长1.17% 每股盈利1.94港元 [1][2] 物业销售表现 - 物业销售收入73.66亿港元 同比增长58.92% 其中内地市场收入38.27亿港元 同比增长117.32% [3] - 物业销售收益17.68亿港元 同比减少2.91% 其中香港收益7400万港元 同比大幅减少92.91% [3] - 收益率下降主因采取折扣促销策略清理库存 [3][4] 促销策略实施 - 北京御翠园项目推出特价房 较最高备案价打七折 [4] - 推出"大湾区双居生活"计划 联动四个楼盘提供折扣 售价区间40万-800万港元 [5] - 大湾区房价定位为香港价格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5] 土地储备状况 - 可开发土地储备6700万平方呎(约744万平方米) 其中香港600万平方呎 内地5800万平方呎 海外300万平方呎 [6] - 内地土地储备连续三年下降 [6] - 公司维持审慎土地收购策略 专注物色优质储备 [6] 未来项目规划 - 亲海駅Ⅱ(香港)、Perfect Ten(新加坡)、逸翠园(北京)三个项目预计下半年贡献利润 [6] - 蓝色海岸项目预计录得亏损 [6]
瞄准中国奶粉市场份额 a2牛奶公司收购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
新京报· 2025-08-18 23:00
收购交易概述 - a2牛奶公司以2.82亿新西兰元收购蒙牛子公司雅士利国际旗下的新西兰Pokeno工厂100%股权,旨在获得2个新国标中文标签配方奶粉注册机会[2] - 收购基于"无债务、无现金"基础,完成后计划投资约1亿新西兰元提升产能,新增超过100名员工[3] - 公司同时计划将持有的马陶拉乳业股权有条件出售给第三方,作为供应链优化的重要举措[3] a2牛奶公司战略布局 - 收购Pokeno工厂是公司供应链转型的战略重点,旨在发展自有生产并推进中文标签婴配粉注册[5] - 公司计划在完成交易后派发3亿新西兰元的全额免税特别股息,并考虑额外股东回报[3] - 通过垂直制造利润率的获取,预计2028-2029财年投资资本回报率将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 - 2025财年公司营收增长13.5%至19.02亿新西兰元,税后净利润增长21.1%至2.029亿新西兰元[9] 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是a2公司婴配奶粉最大的海外市场,2021财年中文标签婴幼儿营养品营收增长15.4%至3.899亿新西兰元[6] - 公司在中国婴配粉市场份额从2024财年的7.1%提升至8%,计划通过中文标签产品组合扩展支持长期增长[10] - 预计2026财年收入实现高个位数百分比增长,税后净利润与2025财年持平[10] 供应链调整 - 2023年9月取消新莱特在中国、澳新市场的独家生产和供应权,部分英文标签产品转移到马陶拉乳业生产[7] - 收购Pokeno工厂后,现有中文标签奶粉"a2至初"将继续由新莱特工厂生产[9] - 公司历史上曾持有新莱特19.8%股权,为其第二大股东[7] 蒙牛战略调整 - 出售新西兰资产是蒙牛主动管控资本性支出、评估低效资产、调整优化资产组合的一部分[2][4] - 蒙牛国际化业务主要依靠冰淇淋品牌"艾雪"和婴幼儿奶粉品牌"贝拉米",拓展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2] - 2024年对贝拉米相关商誉及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拨备,影响接近40亿元[11] 行业背景 - 中国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规定一个工厂最多只能生产3个系列、9个配方,且5年有效期届满后需重新申请注册[5] - 跨境购奶粉优势不再,业内将无法通过配方注册的英文标签奶粉称作"二等产品"[6] - 新莱特工厂曾两次拿到中国婴配粉注册资质,为a2奶粉扩大中国市场份额起到关键作用[6]
金融街:上半年营业收入约46.5亿元
新京报· 2025-08-18 22: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46.5亿元 同比下降51.7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08亿元 同比减亏49.2% [1] 房产开发业务 - 房产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 同比下降57.42% [1] - 住宅产品实现收入34.6亿元 商务产品收入1.6亿元 [1] - 销售签约额约47.6亿元 销售签约面积约32.5万平米 [1] - 住宅产品销售签约额42.7亿元 销售面积24.9万平米 [1] - 商务产品销售签约额4.9亿元 销售面积7.6万平米 [1] 物业租赁业务 - 物业租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 同比下降9.99% [1] - 市场化调整经营策略 加强客户挖掘及渠道拓展 [1] 物业经营业务 - 物业经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 同比下降9.61% [2] - 转让天津瑞吉酒店、惠州喜来登酒店影响收入 [2] - 推动现有项目整体规划及内容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 [2]